- 年份
- 2024(14195)
- 2023(20586)
- 2022(17490)
- 2021(16239)
- 2020(13633)
- 2019(31485)
- 2018(30801)
- 2017(59608)
- 2016(31642)
- 2015(35622)
- 2014(35324)
- 2013(35026)
- 2012(32131)
- 2011(29067)
- 2010(29219)
- 2009(27558)
- 2008(26189)
- 2007(22948)
- 2006(20393)
- 2005(18528)
- 学科
- 济(142988)
- 经济(142815)
- 管理(94377)
- 业(88877)
- 企(73830)
- 企业(73830)
- 方法(60477)
- 数学(53194)
- 数学方法(52581)
- 中国(40426)
- 财(37443)
- 农(35214)
- 融(30593)
- 金融(30589)
- 制(30276)
- 业经(30249)
- 地方(29933)
- 银(29203)
- 银行(29154)
- 学(28154)
- 行(27980)
- 贸(25094)
- 贸易(25074)
- 易(24358)
- 农业(23699)
- 务(23350)
- 财务(23266)
- 财务管理(23216)
- 企业财务(22105)
- 体(21295)
- 机构
- 大学(454846)
- 学院(451244)
- 济(196344)
- 经济(192481)
- 管理(176427)
- 研究(155597)
- 理学(152235)
- 理学院(150574)
- 管理学(148056)
- 管理学院(147237)
- 中国(122849)
- 京(96264)
- 财(91965)
- 科学(90833)
- 所(76856)
- 财经(73234)
- 中心(71124)
- 研究所(69588)
- 农(68494)
- 经(66601)
- 江(65167)
- 业大(63109)
- 经济学(61694)
- 北京(61248)
- 范(57092)
- 院(56540)
- 师范(56537)
- 经济学院(55402)
- 财经大学(54528)
- 农业(53169)
- 基金
- 项目(302878)
- 科学(239804)
- 基金(223140)
- 研究(222133)
- 家(193696)
- 国家(192151)
- 科学基金(165906)
- 社会(143786)
- 社会科(136572)
- 社会科学(136537)
- 基金项目(117062)
- 省(114989)
- 自然(105983)
- 自然科(103526)
- 自然科学(103504)
- 自然科学基金(101698)
- 教育(101520)
- 划(96883)
- 资助(92839)
- 编号(88575)
- 成果(72291)
- 部(68106)
- 重点(67858)
- 发(64526)
- 创(62327)
- 课题(61008)
- 国家社会(60527)
- 教育部(59196)
- 创新(58394)
- 科研(57735)
- 期刊
- 济(215340)
- 经济(215340)
- 研究(139661)
- 中国(86957)
- 财(71341)
- 学报(67642)
- 管理(66409)
- 科学(63702)
- 农(61752)
- 大学(52795)
- 融(51775)
- 金融(51775)
- 学学(49965)
- 教育(43761)
- 农业(41597)
- 技术(39159)
- 财经(37261)
- 经济研究(35872)
- 经(31992)
- 业经(31866)
- 问题(27632)
- 贸(22914)
- 技术经济(22800)
- 统计(21814)
- 理论(21523)
- 业(21370)
- 世界(20924)
- 国际(20173)
- 版(19851)
- 现代(19767)
共检索到679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晓敏 韩廷春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晓敏 韩廷春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兆旭 陈东景
根据我国1978年至2016年人均GDP产出、人均资本存量以及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四个方面所合成的经济制度变迁指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中,产权制度、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起正向作用,而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过高会产生负向作用。经济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从短期来看,经济制度变迁虽然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人均资本存量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起正作用,但效果不及经济制度变迁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培育多元化产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元春 朱戎
中国工业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本文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使该问题清晰化:一是利用残差计量分析方法计量出中国工业经济制度变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制度结构性变化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二是计量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化的轨迹,指出制度变革对工业经济贡献的变化趋势;三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结构性指标,找出导致各种经济成分TFP近几年变化趋势的原因;四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评价和审视中国工业制度变革思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军 邹广平 石先进
本文构建了由制度、劳动、资本三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技术内生化的宏观生产函数。计算出该生产函数下的经济增长率,发现稳态的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制度修正系数、人口增长率以及制度与劳动在宏观生产函数中的贡献率。要实现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必须保持改革的动力,实行规则化的制度变迁。运用熵值法构建制度的综合指标,对该指标与中国经济增长进行VAR检验,发现二者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由VAR脉冲响应图发现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在一定时期后趋近于零,且发现中国各产业的增长在制度冲击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经济目标,应坚持稳健化、规则化的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避免因制度的僵化而阻碍经济...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熵值法 VAR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延凯 韩廷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探寻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90个中心城市2006年度的截面数据对影响中国各地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规范的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存在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经济市场化运作水平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制度保证;对外开放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金融发展对各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不能有效发挥,应该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所有制改革正向作用于经济增长,但其效果不是非常显著。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晔
通过经济制度功能分析、作用机理分析和传导路径分析,认为经济制度是以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为主要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同时,从因素、区域以及时序3个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二是东部区域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比中、西部区域更加明显;三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济制度的变迁,产权制度和经济运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重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晔
通过经济制度功能分析、作用机理分析和传导路径分析,认为经济制度是以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为主要途径影响经济增长。同时,从因素、区域以及时序3个维度的面板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产权制度、经济运行制度、对外开放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二是东部区域的经济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比中、西部区域更加明显;三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经济制度的变迁,产权制度和经济运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重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下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斌栋 王颖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制度变迁(即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分别以非国有经济比重和合成的制度指数作为测度制度变迁的指标,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经济增长诸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资本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人力资本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区域经济增长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文章简要评述了经济增长和增长因素分析理论,分析了中国20年来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并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出发,评估和计算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导致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分析市场化和开放型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文章验证了制度创新与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因素之一的观点,指出中国的体制改革仍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改革开放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宗藩 姜军松
中国式分权一直被学者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奇迹的重要原因,但政府却在银行部门一直暂缓分权进程,这也成为持市场化观点学者批评的地方。本文试图从权力视角出发,首先对我国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金融分权与集权反复过程进行回顾,并对其动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199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分权背景下银行制度变迁的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分权水平越高越有利于银行制度绩效的提高并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金融分权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政府应在进一步提高金融分权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市场化银行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毅 何代欣
针对经济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协整理论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测算了1952—2010年经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资本、经济制度变迁及人均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制度变迁在长期对人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短期影响则十分有限;如果以1978年为分界点,则经济制度变迁在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改革开放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尚恒
制度因素作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变量,其不断的演进和变迁必然深深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文章运用我国1998—2014年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权制度、开放制度等制度变迁构造变量通过有利于结构转型而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制度变迁及其构造变量的这种影响呈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产权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的边际效应远大于中西部,但其结构转型的"中间效应"太小,导致产权制度变迁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
产权制度 开放制度 中间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利福 韦倩 魏建
在构建金融自由化指数和Lerner指数的基础上,本文利用PSTR模型,探讨银行业集中与竞争的关系问题。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业开放程度是影响两者关系的关键因素。当金融业开放程度较低时,银业行集中度的降低可以促进竞争;当金融自由化水平超过临界值时,通过降低银行业集中度来促进竞争这一渠道基本不存在或者已经很弱。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相对集中的银行业产业组织体系将更有利于促进竞争,不应盲目新建过多中小银行,重点在于将现有中小银行做大做强。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银行业竞争 金融自由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文革 高伟 张苏
本文旨在测算1952—2006年制度变迁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在长期中,加入制度变迁时间趋势因素的C-D函数表明,资本、劳动、制度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制度对于产出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作用,引入教育变量后,资本、劳动、教育、制度与产出之间也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情况下,制度因素每增长1个百分点,产出增长0.15个百分点(Prob.=0.0262)。若以改革为界分两阶段进行分析,1952—1978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作用有限,而1978—2006年,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增长核算 总量生产函数 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