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5)
- 2023(12770)
- 2022(10888)
- 2021(9987)
- 2020(8536)
- 2019(18467)
- 2018(18323)
- 2017(34719)
- 2016(18650)
- 2015(20280)
- 2014(19356)
- 2013(18425)
- 2012(16634)
- 2011(14775)
- 2010(14776)
- 2009(13996)
- 2008(13342)
- 2007(11780)
- 2006(10290)
- 2005(9100)
- 学科
- 济(70838)
- 经济(70735)
- 管理(60225)
- 业(56406)
- 企(45479)
- 企业(45479)
- 方法(30031)
- 数学(26328)
- 数学方法(26043)
- 农(22793)
- 财(21958)
- 中国(20673)
- 制(18085)
- 业经(17871)
- 农业(15688)
- 技术(15368)
- 地方(14583)
- 贸(12835)
- 贸易(12826)
- 务(12800)
- 财务(12772)
- 财务管理(12745)
- 银(12715)
- 银行(12695)
- 易(12460)
- 融(12279)
- 金融(12276)
- 体(12207)
- 行(12157)
- 企业财务(12062)
- 机构
- 学院(247351)
- 大学(245224)
- 济(106033)
- 经济(104049)
- 管理(96752)
- 理学(83723)
- 理学院(82866)
- 管理学(81474)
- 管理学院(80999)
- 研究(79426)
- 中国(61735)
- 财(51792)
- 京(49186)
- 科学(45357)
- 财经(40616)
- 中心(37998)
- 所(37900)
- 江(37815)
- 农(37168)
- 经(36858)
- 业大(33950)
- 研究所(33932)
- 经济学(33816)
- 范(31198)
- 师范(30909)
- 经济学院(30468)
- 财经大学(30110)
- 北京(29748)
- 州(29423)
- 院(28965)
- 基金
- 项目(169580)
- 科学(136179)
- 研究(127548)
- 基金(124985)
- 家(107185)
- 国家(106271)
- 科学基金(93163)
- 社会(85107)
- 社会科(80850)
- 社会科学(80831)
- 省(68519)
- 基金项目(65867)
- 教育(58272)
- 自然(57499)
- 自然科(56231)
- 自然科学(56217)
- 自然科学基金(55152)
- 划(54770)
- 编号(51547)
- 资助(49358)
- 成果(41037)
- 创(38223)
- 部(37845)
- 重点(37797)
- 制(37311)
- 发(36308)
- 国家社会(36037)
- 创新(36008)
- 课题(34871)
- 教育部(33452)
共检索到370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宇明 王杰
基于新劳动法实施后的七省调查数据,检验了劳动制度变迁过程中各消费阶层的过度敏感性。检验结果显示,除低消费阶层外,其他四个消费阶层的过度敏感性非常显著。应用重置权重复回中心映射的无条件分位数回归(RIF)和Oaxaca分解法,将新劳动法对不同消费阶层的总分配效应分解为消费者组成效应和消费结构效应(又称作政策效应)后可以发现,前者是因制度变迁前后消费者个人特征发生改变的结果,而整体过度敏感系数变动则是后者变动之因,两种效应均对各消费群体产生影响,除高消费阶层外,其他四个消费阶层中的消费结构效应起主导作用。研究还发现,当消费者所处的消费阶层位置极高时,消费者结构效应会失灵,消费者组成效应完全起主导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耿嘉川 王杰
新劳动法旨在规范劳动市场,尽可能地消除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因此,作为一种非市场因素,预期其可以减轻部门间的系数差异,进而降低部门工资差异。本文研究了劳动制度对部门间工资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劳动制度实施后,国有部门依然享有非市场因素造成的工资优势,但这种优势有缩小的趋势。而各分位的特征差异变化不大,但系数差异有所下降,而系数差异恰好是制度等非市场因素作用的结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杰
新劳动法的实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劳动制度变迁,它将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产生冲击。本文运用调研的山东省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制度变迁的冲击确实对不同群体产生了显著的个人收入的变动。通过收入转换矩阵的计算与分析,我们发现被调查者中男性相对于女性、低收入群体相对于较高收入群体、青年相对于中年、沿海相对于内地向上流动的比例要大、流动程度要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耿嘉川 王杰
新劳动法的实施会造成劳动要素价格的上升,引起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以及要素在行业间的流动。而要素的流动会影响行业工资差异。因此,新劳动法可能会导致行业工资差异的变动。为检验该假说,本文基于要素密集度特征把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用新劳动法实施的微观调查数据,对预期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新劳动法实施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者的回报率比其他行业上升的多,使行业工资差异下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文平 肖继辉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称之为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存在使 LC- PIH随机游走假说不成立。可以用收支的不确定、流动性约束、利率的内生变化和非生命周期行为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因素也可解释我国近年来消费过度敏感性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润东 王杰
文章利用山东省制造业的调查数据,解析了"新劳动法"的收入分配效应,即基于参数估计、劳动力组成效应和工资结构效应分解、收入的流动性分析和不平等指数的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新劳动法存在显著的政策效应,它提高了劳动者的绝对收入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劳动者的相对收入水平。收入流动性分析显示,向上移动的劳动者比率大于向下移动的比率,由此可预期移动的结果会降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而不平等指数的变动则证明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收入分配效应 制造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骆祚炎
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1985—2008年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7%。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中,工薪收入占绝对主体,财产性收入低,资产财富效应微弱;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不高且不断下降。为了缓解消费的过度敏感性,扩展城镇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根本途径。为此,应该提高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降低生产税税率,采取措施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同时要抑制住房价格等过快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艾春荣 汪伟
本文运用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习惯偏好下的中国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计量分析表明:在总消费增长率变动上城镇与农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久性,在非耐用消费支出上农村居民表现出一定的习惯,但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几乎不存在。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动都呈现出对预期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城镇居民总消费变动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农村,而与此恰好相反,城镇居民的非耐用消费支出变动的收入敏感系数低于农村。过度敏感性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非对称模式,城镇样本关于消费变动的估计支持了"损失厌恶"理论,而农村样本则支持了流动性约束或短视假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分析了经济波动对我国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显著影响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经济收缩会增强消费过度敏感性,经济扩张会减弱消费过度敏感性,且消费过度敏感性对经济收缩的反应更敏感。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预防性储蓄动机是经济波动影响消费过度敏感性的重要渠道。本文结论具有两方面意义:第一,建立了经济波动与消费过度敏感性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决定因素;第二,为制定扩大内需尤其是启动居民消费政策提供了启示,即政策制定者应当充分意识到消费过度敏感性的逆周期特点,尤其是在经济收缩期应当对不确定性的累积过程给予高度关注。
关键词:
经济波动 消费过度敏感性 预防性储蓄动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冬林 金晓彤 刘金叶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我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 ,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内涵 ,运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 ,采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程度进行了检验 ,论证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过度敏感性特征 ,指出为使我国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 ,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消费 过度敏感性 不确定性 预期 矫正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黎秀蓉
改革开放带来劳动关系的变迁,从而引起劳动法律的变迁,表现为从《劳动法》演变到《劳动合同法》。法律变迁的逻辑是对法律价值———正义和效率的追求和二者的统一,博弈论方法用数学工具阐释并证明了这一逻辑。根据逻辑推演,独立工会与罢工权是下一步法律变迁的方向。
关键词:
劳动关系 L-K博弈 合作均衡 惩罚机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太明
本文研究了贸易开放对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及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的实证研究发现,贸易开放程度对于当地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具有倒U型影响,对于超过75%的观察点来说,贸易开放会加剧本地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而对于贸易开放程度更高的观察点来说,贸易开放则会降低本地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如果要纠正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以提振居民消费需求进而有效扩大内需,重要的政策手段是拓展贸易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内陆省份开放并提升沿边省份开放以使其贸易开放程度跨过临界值,对于已跨过临界值的沿海省份则需进一步深化开放。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消费过度敏感性 封闭经济约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欣
"推定解雇"是英国"不公平解雇"的下位概念,目的在于规制企业用工"管理权"。对"推定解雇"的审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骤审查是否构成推定解雇,当前适用"审慎的客观审查"标准,第二步骤审查推定解雇是否"不公平",适用"合理反应幅度"标准。具体的救济金额在"公正平等"原则下尚需考量雇员"共同过错"等多种扣减因素。推定解雇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变更有诸多启示,我们有必要转换现行规制思路,基于劳动合同的"不完全性"与"继续性",在用工管理权与劳动者权利之间建构平衡性标准保护。
关键词:
变更 推定解雇 用工管理权 救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晓斌
文章首先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理论的内涵,然后运用2002~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五个不同收入组的年度数据,采用Panel Data可变参数模型测算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的过度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组均存在过度敏感性,且过度敏感性的大小随着收入层次的提高逐渐下降。在引入财政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两个政府财政支出变量后,发现财政教育支出降低了所有收入层次的消费过度敏感性系数,而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则相反,提高了敏感性系数,而且二者对敏感性的影响都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层次的提高而下降,随后文中分析了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