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7)
- 2023(14495)
- 2022(12600)
- 2021(11621)
- 2020(9782)
- 2019(22714)
- 2018(22483)
- 2017(44035)
- 2016(23799)
- 2015(26508)
- 2014(26550)
- 2013(26292)
- 2012(24028)
- 2011(21727)
- 2010(21582)
- 2009(20031)
- 2008(19776)
- 2007(17366)
- 2006(15217)
- 2005(13628)
- 学科
- 济(98671)
- 经济(98527)
- 管理(73686)
- 业(69341)
- 企(58538)
- 企业(58538)
- 方法(47639)
- 数学(41147)
- 数学方法(40718)
- 财(30540)
- 农(25649)
- 中国(24769)
- 制(22192)
- 业经(22106)
- 学(21158)
- 地方(18226)
- 务(17816)
- 财务(17746)
- 财务管理(17707)
- 农业(17235)
- 理论(16900)
- 企业财务(16889)
- 贸(16697)
- 贸易(16690)
- 易(16159)
- 体(15757)
- 银(15400)
- 银行(15357)
- 和(15233)
- 融(15203)
- 机构
- 大学(346898)
- 学院(341787)
- 济(140677)
- 经济(137759)
- 管理(137458)
- 理学(119970)
- 理学院(118670)
- 管理学(116767)
- 管理学院(116142)
- 研究(111589)
- 中国(82442)
- 京(72973)
- 财(68223)
- 科学(67048)
- 所(54717)
- 财经(54574)
- 农(50707)
- 经(49678)
- 研究所(49623)
- 中心(49610)
- 业大(49135)
- 江(48807)
- 北京(46059)
- 范(44248)
- 经济学(43929)
- 师范(43836)
- 财经大学(40828)
- 院(40740)
- 经济学院(39686)
- 农业(39427)
- 基金
- 项目(234741)
- 科学(186092)
- 基金(172886)
- 研究(172796)
- 家(149531)
- 国家(148332)
- 科学基金(128607)
- 社会(111191)
- 社会科(105485)
- 社会科学(105460)
- 基金项目(91604)
- 省(89785)
- 自然(82708)
- 自然科(80756)
- 自然科学(80741)
- 教育(79413)
- 自然科学基金(79343)
- 划(75602)
- 资助(71505)
- 编号(69237)
- 成果(56983)
- 部(52930)
- 重点(52268)
- 发(48807)
- 创(48489)
- 课题(47565)
- 教育部(46180)
- 制(46172)
- 国家社会(46149)
- 创新(45299)
- 期刊
- 济(151032)
- 经济(151032)
- 研究(103447)
- 中国(61269)
- 学报(52875)
- 财(52526)
- 管理(50376)
- 科学(48711)
- 农(45258)
- 大学(40962)
- 学学(38590)
- 教育(36275)
- 农业(30747)
- 融(29117)
- 金融(29117)
- 技术(28134)
- 财经(27736)
- 经济研究(24308)
- 经(23585)
- 业经(23424)
- 问题(20039)
- 理论(17160)
- 技术经济(16360)
- 图书(16030)
- 科技(15709)
- 实践(15461)
- 践(15461)
- 版(15418)
- 现代(15155)
- 业(14989)
共检索到492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先萍 李正友
本文从经济发展中结构变迁的角度,验证我国经济发展及转型时期收入差距与经济结构和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理。实证分析表明,制度性障碍及各种类型的结构反差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消除城乡、产业及地区等结构变迁中的反差。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结构变迁 制度变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海波 张兆阳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具有阶段性的变化特征,参与收入分配的主体和要素不断丰富。由于各个时期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有所不同,在中国的劳动和资本要素具有特殊性的作用下,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使中国处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国家行列。应采取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增加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大二次分配的力度等政策措施,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 效率与公平 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独娟 刘波
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但城乡收入比与城乡基尼系数呈波动下降趋势。工资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城乡差是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差扩大的主要原因,而农村经营性收入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贡献不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发展水平、非农业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及城镇化水平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最关键因素。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四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旧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永栋
1978—2008年间,中国区域收入差距基本处于一种拉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所引起的市场经济制度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在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实施中,影响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可以概括为,一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制度所造成的地方财力的差异,二是有限平衡发展战略实施所造成的地方财力的有限平衡,三是地区间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四是地区间开放度的差异。利用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证明,在长期里,上述第三和第四个因素显著地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而第一和第二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显著地缩小了地区间收入差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高发
我国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制度变迁。这场制度变迁既包括正式制度的变迁也包括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判断收入差距是否过大,需要将实际的收入差距与社会可容忍收入差距的上限进行对比。社会可容忍的收入差距,是指社会可以容忍的实际收入差距的区间,这个区间的上限就是社会可以容忍的最大收入差距水平。非正式制度中对收入正当性的关注、嫉妒心理、平等观念、对经济利益的关注等思想、观念的变化,对社会可容忍收入差距上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菊 邓昂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松龄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安排或制度结构发生的变化。其中,制度安排是指决定人们行为关系的一套规则,制度安排的变迁就是部分规则或整套规则的变化;制度结构是指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制度结构的变迁就是指某个特定的制度安排,或整个制度结构的变化。人们不禁要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中华 冯金丽
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经济形态的产业群,具有独特的特征与发展规律,已有的研究较少关注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更未有对各要素尤其是制度迁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贡献度进行实证检验的文献。如Romer建立的"知识溢出"模型以及Lucas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尽管强调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由于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所导致的人力资本异质性最终是以技术进步为导向的,均属于技术决定论的范畴。任何产业都是在一定的制度背景、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处于萌芽期、成长期的产业,更是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制度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是决定其成长快慢的首要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春艳 何炼成
本文在对我国不同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模式及分配格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收入分配总是与特定的经济体制相关联的。因而,引起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及不合理因素,均可从当前经济体制运行的状况中找到根源。因此,在体制变迁的过程中,逐步消除导致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扩大的制度性因素,不仅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更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关键词:
经济体制 收入差距 体制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怀 尹中升 高磊
降低交易成本是衡量产权制度效率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本文采用经济学弹性理论作为量化工具,提出产权制度—交易成本弹性的概念,以此来侧重研究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的产权制度接受者对产权制度变迁的不同反应敏感程度和适应能力,表现为产权改进而诱致的交易成本变动率,从而把产权制度变迁效率的衡量标准量化,并做出基本理论解释和例证分析,这种检验研究尤其在转轨经济模式中产权制度边际性改良情形更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弹性 产权制度变迁 效率 单位交易成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晓敏 韩廷春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晓敏 韩廷春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制度变迁、金融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从实证上通过在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能够综合反映制度变迁的制度变量,验证了国家制度变迁对一国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会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当制度供给与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制度的需求达到均衡时,国家制度安排会优化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否则便会出现规模与效率的“反比”现象,从而回答了转型国家规模与效率的悖论问题,进而给出了我国金融结构升级的选择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制度变迁 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阙方平 王海燕
自2 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票据市场从诱致性制度变迁走向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经历了探索起步、初步发展、低落徘徊及恢复和快速发展四个阶段。由于这种制度变迁仍处于制度选择向制度设置的过渡期,因而在制度变迁主体、制度安排结构等方面独具特色。在呈现明显的制度绩效的同时,也因为经济基础和信用基础的脆弱性而形成了票据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
票据市场 度变迁 制度绩效 制度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程皓 朱新蓉
本文对中国近现代不同货币本位制度下的物价利率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支持弗里德曼等的观点,即费雪效应取代吉布森悖论是由于货币本位制度从商品本位到法定本位的变迁,商品本位货币购买力短期变动大而长期平稳,法定本位货币短期购买力变异小而长期非平稳,根源是法定货币缺乏有效的稳定锚。长期通胀预期助长了人性不奈和行为短期化倾向,因此,应基于法定本位制度给货币加上可信赖的稳定锚,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
关键词:
货币本位制度 吉布森悖论 费雪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