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3)
2023(10750)
2022(8615)
2021(8062)
2020(6638)
2019(14999)
2018(14800)
2017(27228)
2016(15307)
2015(17754)
2014(17681)
2013(16713)
2012(15253)
2011(13964)
2010(13853)
2009(13244)
2008(13054)
2007(11678)
2006(10509)
2005(9966)
作者
(41129)
(34575)
(34418)
(33005)
(21999)
(16217)
(15646)
(13391)
(13282)
(12209)
(12037)
(11543)
(11202)
(11186)
(10957)
(10669)
(10286)
(10033)
(9930)
(9796)
(8979)
(8299)
(8245)
(7875)
(7854)
(7798)
(7702)
(7617)
(6867)
(6845)
学科
(61145)
经济(61050)
管理(44071)
(38525)
(31014)
企业(31014)
中国(23576)
方法(22714)
数学(19931)
数学方法(19723)
(17366)
(17102)
(16628)
业经(14565)
(13211)
贸易(13202)
(12983)
(12530)
(11505)
银行(11493)
(11089)
(11067)
农业(10854)
(10703)
金融(10701)
教育(10223)
体制(10214)
(9754)
环境(9595)
地方(9316)
机构
大学(221873)
学院(212774)
(96412)
经济(94713)
研究(79696)
管理(76584)
理学(65159)
理学院(64339)
管理学(63290)
管理学院(62870)
中国(61187)
(47904)
(46149)
科学(43675)
(38874)
财经(36089)
研究所(34952)
中心(34489)
(33060)
经济学(32077)
(31527)
(31074)
北京(31009)
(30148)
师范(29924)
(28825)
经济学院(28678)
财经大学(26991)
业大(26982)
师范大学(24602)
基金
项目(138007)
科学(110724)
研究(105488)
基金(102622)
(88632)
国家(87932)
科学基金(75234)
社会(71092)
社会科(67352)
社会科学(67338)
基金项目(52801)
(49875)
教育(49731)
自然(44509)
自然科(43516)
自然科学(43505)
(43436)
自然科学基金(42761)
编号(41386)
资助(41324)
成果(36662)
(33021)
重点(31802)
(31192)
国家社会(30996)
课题(29975)
(29612)
教育部(29182)
大学(28939)
中国(28805)
期刊
(108821)
经济(108821)
研究(75016)
中国(50633)
(36075)
教育(33035)
学报(31785)
管理(30704)
(30427)
科学(30154)
大学(26580)
学学(23357)
(21648)
金融(21648)
农业(20621)
财经(19483)
经济研究(18619)
(16962)
技术(16646)
业经(15100)
问题(14868)
(14211)
世界(13114)
国际(12672)
(11616)
图书(10549)
(9808)
技术经济(9591)
现代(9273)
(9075)
共检索到340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书剑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是政府与大学在制度化精英主义下协作的产物。制度化精英主义催生制度化精英,人才项目促进学术精英的制度化和体制化。政府与大学是学术精英发展的主导者、参与者和支持者,学术精英在以政治权威和学术资源为基础建构的制度空间内经竞争选拔与优先培养逐渐生成。大学学术精英制度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其对学术共同体与学术创新力具有负面影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炬明  
与北美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有两点根本不同:制度化的精英主义和单位制度,其他不同均源于此。这两点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因此这些特征不会迅速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过去的十余年,制度化的精英主义依然如故,但单位制度却受到市场化改革的严重挑战。本研究所考察的大学仍保持其单位制度,但学校里的某些变化开始改变其性质。本文进而讨论了这些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金圣  
从新制度主义组织分析的视角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既可指大学学术权力实践获得规则的保障、规范与认知的认可,并被逐渐视为当然而广泛接受的过程,也可指历经这种历时性过程后学术权力实践及相关互动关系所达到的一种确定状态或稳定秩序;学术权力制度化的意旨与目标在于权力实践的制度化,其实施涉及到结构、规则与活动三个方面;实施主体方面须充分发挥政府、教育家和文化等基本实施者的作用,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教育家型校长这两种关键"制度企业家"的能动作用;在实施路径方面,有必要统合基于回报递增的制度化、基于承诺递增的制度化和随着日益客观化而增加的制度化这样三种基本的制度化路向,齐头并进,以期获取最佳成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崔乃文  
文理学院是西方大学为本科生进行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的组织。19世纪的欧洲大学体系经历了古今之变,同源于中世纪巴黎大学艺学院的文理学院在欧陆和英国遭遇了死与生的迥异命运。研究发现,由于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套不同的制度逻辑及相应的制度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欧洲文理学院的演变呈现了制度渐进变迁的四种理想类型,而文理学院和自由教育的存在形态取决于它与制度化的精英大学体系之间的关系:当前者与后者相龃龉,产生"制度漂移",导致文理学院与精英大学体系的脱耦、依附或相斥关系;当前者与后者必须共存,新旧制度逻辑协调平衡,出现"制度叠置",衍生出融合古典文理学院与现代专业院系的新组织体系;当现代专业教育重新定义了人们对大学的共同认知,自由教育被除魅,仅仅被理解为专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则文理学院从被"转换"走向被"替换"。四种理想类型几乎呈现了文理学院命运的全部可能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陈晨  丁玉霞  
学术制度化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随着学术创新发展,学术组织的自组织功能增强;学术的异质性特质凸显,主要表现在大学内部规范与自由并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立、社会力量的干预与学术独立性的抗衡;学术制度选择的多样性与趋同化统一,最终走向趋同化发展;从学术竞争发展到学术制度之间的竞争,且竞争必然导致制度性的变迁;学术制度的变迁方式将由强制性向自主性转变,这也是现代大学学术制度优化的必然趋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荣  
大学作为底部沉重的组织,基层学术组织自治是激活其学术心脏地带的内在要求。作为具有国际声誉与典范价值的制度,基层学术组织自治如何在中国情境下"落地生根",是当前中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变革与创新的基本命题。受制于计划经济时期沿袭而来的"行政逻辑"的支配,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呈现出自治能力、意愿与空间不足的现实困局,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权与人事权。基于学科逻辑的"研究型自治"与基于应用逻辑的"创业型自治",是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自治的两种理想类型。从研究型自治迈向创业型自治,是激活学术心脏地带,实现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自治制度化的重要发展趋势。以应用型研究为纽带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业型自治的重要实现形式。作为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斯雄  顾海良  崔延强  
论文基于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已有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厘清其发展、演变脉络,重点分析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内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讨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对当前大学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论文分六章。第一章基本理论分析,探讨了学术的内涵和特点,对评价、学术评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书剑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是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发生的。因此,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不仅具有阶段性,还具有特殊性和一般性。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决定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其不仅引起赶超型学术精英流动,还引发增长型学术精英流动。其间,各类人才计划无时不支配着大学学术精英竞争,事业单位制则异化了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运动中,后发外生型大学“高薪引才”“国际竞才”现象十分普遍,中国大学不是个例。以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看待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更系统、更全面地把握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深远影响,对于实事求是地制定人才汇聚政策、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光才  
所谓学术精英即指那些在学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并处于学术系统(金字塔式结构)顶层的少数学者。他们不仅代表一个国家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水准,而且在一国学术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以学术精英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位获致路径,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学术活动的组织化特征及其制度化的轨迹,而且有助于我们通过精英地位获致的轨迹来审视和分析学术制度及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添辉  
在新自由主义的推波助澜下,公共管理主义被视为诊治公部门效能不彰的万灵丹,因为其效能要求契合集体利益之社会期望,因而取得市民社会的支持,继而转变为强力的社会论述,以驱动政府进行高等教育革新。然而,批评者却认为,此种表现力思维强化大学的科层性,并削弱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其商业逻辑使大学文化转向功利主义。本文指出,这些批评陷落于结构主义的预设立场,致使未能深究为何公共管理主义能如此兴盛。绩效主义开启学术取向的结构脉络,此种脉络的制度化酬赏原则强化个人化的成就动机,进而汇流成集体化的学术主义,因而削弱科层体制中私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礼  罗睿  
任何国家的学术系统都是分层的,根据名望和影响力对学者进行等级区分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国学术系统中,院士是位居金字塔塔尖的精英群体。无论在科学家的心目中,还是在一般公众的观念上,院士都是国内最具权威、最具声望、最具影响力的人才头衔。中国科学精英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光环叠加的过程。一方面,精英人才通过对优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获取不断进行学术产出和科研能力等资本的累积。另一方面,在"马太效应"的作用机制下,机构的声望、名师效应、海外留学与科研经历、行政任职等因素也在其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丽  
本文以西方社会学术专业化及其特有的文化与技术的整合功能为中心结构位点,从自组织的自然演进角度确立了四类学术管理模式:行会自治、法理自治、联邦分权、联合授权,进而通过对此四类学术管理模式之权力结构进行差异性分析,并且从中抽象出本研究的若干最基本的生成要素,即作为专业自律机制的学术职业、作为专业适应机制的传统主义倾向、作为专业驱动机制的优先政策的博弈、作为专业整合机制的学术专业化,以此为基点,试图进一步对培育学术管理制度特质及生长、发展的基本条件进行解析和探讨,以期对我国新时期高教学术管理制度的重构有所裨益。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鲍俊逸  程晋宽  
国家精英的形成是任何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国家精英:名牌大学与群体精神》作为布尔迪厄晚年的代表作之一,从观念、制度和阶层的角度对法国"国家精英"进行了经典的社会结构分析,通过一系列概念工具分解了法国大学校再生产"国家精英"的过程,为透视其他国家的精英形成提供了研究范例。布尔迪厄关于国家精英的教育思想具有世界意义,反思布尔迪厄之思将有助于我们从"国家贵族"的社会学批判转向"国家精英"的教育学重构,赋予"国家精英"超越文本的教育思想张力。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凤桥  闵维方  
本文从历史和国际视野审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话题,探讨其中蕴含的制度和组织意义。大学是一种受制度环境影响明显的组织形式,国家与大学之闽的关系构成大学最基本的制度环境,影响其办学行为和绩效。本文基于制度理论的分析视角提出四个命题,利用文献资料予以阐述:第一,国家监督型的高等教育系统容易产生分化,兼顾规模和质量目标;相反,国家控制型高等教育系统在将公平目标作为优先选择时,不得不以牺牲效率甚至质量目标为代价。第二,精英大学容易存在于国家监督模式以及持精英主义政策下,不易存在于持平等优先主义的国家控制模式下。第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丁玉霞  
当前我国大学学术发展面临着社会转型的契机、国家对学术价值的重视及学科发展综合化趋势的有利时代背景,我们应抓住机遇实现大学学术制度的创新。大学学术制度创新必须遵循内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大学学术制度创新的策略包括优化大学学术制度创新的路径,完善学术创新主体之间的中介机制,建立学术规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改革大学内部的学术管理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