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36)
2023(19129)
2022(16462)
2021(15255)
2020(12642)
2019(28785)
2018(28624)
2017(54590)
2016(29768)
2015(33128)
2014(32922)
2013(32340)
2012(29996)
2011(27234)
2010(27688)
2009(25506)
2008(25231)
2007(22675)
2006(20126)
2005(18225)
作者
(85852)
(71547)
(71078)
(67396)
(45691)
(34282)
(32136)
(27725)
(27049)
(25798)
(24348)
(24296)
(23029)
(22883)
(22321)
(21940)
(21169)
(20917)
(20526)
(20438)
(17928)
(17640)
(17248)
(16378)
(16087)
(16026)
(15918)
(15895)
(14487)
(14246)
学科
(121019)
经济(120875)
管理(90872)
(87637)
(74177)
企业(74177)
方法(47237)
数学(39416)
数学方法(38916)
中国(35729)
(32923)
(31075)
业经(30382)
地方(29450)
(27528)
(25845)
技术(23689)
农业(21992)
(21904)
银行(21851)
(21123)
贸易(21104)
(20994)
(20689)
金融(20686)
理论(20680)
(20435)
(19415)
(19184)
财务(19101)
机构
大学(420178)
学院(419955)
(168395)
经济(164639)
管理(163351)
研究(146132)
理学(139800)
理学院(138158)
管理学(135896)
管理学院(135092)
中国(109721)
(90938)
科学(89041)
(80327)
(73876)
(67800)
研究所(66709)
中心(65147)
(64636)
财经(62575)
业大(60754)
北京(58000)
(56878)
(56692)
师范(56330)
(53398)
农业(52627)
(52142)
经济学(50156)
财经大学(46275)
基金
项目(279493)
科学(220311)
研究(206587)
基金(201027)
(174983)
国家(173466)
科学基金(148939)
社会(130143)
社会科(123370)
社会科学(123342)
(110646)
基金项目(106265)
自然(95565)
教育(94713)
自然科(93313)
自然科学(93292)
(92458)
自然科学基金(91649)
编号(83957)
资助(81903)
成果(69347)
重点(62935)
(62640)
(60995)
(60957)
课题(59379)
创新(56359)
国家社会(53141)
(52875)
科研(52453)
期刊
(194997)
经济(194997)
研究(129126)
中国(90575)
学报(65136)
管理(64980)
(62790)
(61759)
科学(61203)
教育(52828)
大学(49686)
学学(46483)
农业(42944)
(41176)
金融(41176)
技术(37256)
业经(33009)
财经(30934)
经济研究(30450)
(26581)
问题(24992)
(23084)
图书(21949)
科技(21553)
技术经济(20600)
理论(19641)
现代(19507)
(19140)
商业(19067)
(18728)
共检索到642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盛祥  
制度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和最大成功的保障性等功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由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等缺陷引起的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业同构、产业配套不完善及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推进制度创新。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金融政策创新,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瓶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珂  耿成轩  
基于我国地区视角,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结合一定的权重赋予方法,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及与之相关的制度环境进行评价和对比,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10-2016年的制度环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制度环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两者的发展并不是很协调,北京勉强协调,有9个地区濒临失调,14个地区轻度失调,广西中度失调。大多数地区的创新能力发展滞后于制度环境。只有采取措施从优化制度环境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入手,才能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俊周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度,促进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互联网+"工程,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实施集群式发展战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体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叶锐  杨建飞  
阐述了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以动态的视角分析两者的依存关系,并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抽象为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研究表明:由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可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对系统平衡的贡献大于它们之间转化因素的作用。若当两者中任何一方面临困境时,都可以通过另一方平稳发展来保持系统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技术发明、成果转化和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飞  武鑫  宋波  
文章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变迁和制度环境的交互作用,结合案例剖析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中技术、资本和人才等关键创新要素的驱动机理,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基于新熊彼特理论视角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及保障措施,最终,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共同演化机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丽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融合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必要路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境下,融合发展表现为产业融合、产业与创新融合、创新与需求融合等多重内涵。创新链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三重理论逻辑,即多元协同加快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逻辑、产业演化升级的发展逻辑、面向内需为主的双循环构建的应用逻辑。要从异质主体价值共创的动力机制、领军企业协同整合的治理机制、公平竞争政策导向的环境机制三方面共同着力,更好发挥创新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程宇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是创新驱动的过程。本文在辨析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的基础上,阐述了技术创新导向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制度安排,详细分析了具有"适应性效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制度安排的特征,包括金融制度结构的灵活度、制度结构的耦合度以及制度变革的适应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制度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和最大成效的保障性等功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产业低端化、同构化、失衡化等问题,不能纯粹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基础、技术因素等进行考量,而是要从更具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寻找根源。文章认为,推进制度创新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重点是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科技制度和风险评估、预警、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玉林  王春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体现出支撑经济增长的战略优势,但其"二重二轻"问题也日益凸显。正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规律,对政府制定和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协同作用机制,测评其各细分产业所处发展阶段,构建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哈肯模型,揭示其各细分产业间及各发展阶段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部门、各发展阶段中创新与需求均存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的序参量因产业不同而异,与阶段无关;在协同强度、强化方向、协同机制方面,存在明显的产业差异性,而无明显阶段差异性规律。据此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玉林  王春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体现出支撑经济增长的战略优势,但其"二重二轻"问题也日益凸显。正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规律,对政府制定和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协同作用机制,测评其各细分产业所处发展阶段,构建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哈肯模型,揭示其各细分产业间及各发展阶段创新与需求协同驱动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部门、各发展阶段中创新与需求均存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的序参量因产业不同而异,与阶段无关;在协同强度、强化方向、协同机制方面,存在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红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可持续稳健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吸收借鉴国外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加快金融创新,保障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1.加大信贷创新,发挥银行金融机构的媒介职能,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卢文光  关晓琳  黄鲁成  
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内涵和特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并构建了两者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计算了技术创新与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最后给出了促进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娟  葛雪倩  
文章从制度供给和市场培育的角度,选取十个技术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2006-2011年不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技术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别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海洋科研经费收入和科研人员比例对海洋资源开发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与陆域经济紧密关联的船舶制造业影响相对较小;市场开放和外资引进对我国海水利用业和海洋油气业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各类海洋新兴产业与金融相关率的关联度都普遍不高;在市场培育方面,海洋电力业与需求收入弹性的关联度最高。文章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据此推导出相应的政策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霏   高粼彤   田启波  
文章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104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全面揭示产业创新能力的时空演进特征,并结合空间杜宾模型、门槛模型考察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及非线性效应。结果显示:产业创新能力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且东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高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在空间上大致呈“东强西弱”的稳定分布格局,且集聚类型总体呈以东部沿海省份为代表的“高-高”型,以及以中西部内陆省份为代表的“低-低”型;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既存在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更多体现在实质式创新领域,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更多体现在策略式创新领域;在政府创新资助单一门槛下,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朝继  
新一轮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国长期依赖的低成本要素驱动和大规模投资驱动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进入重要战略转型期。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受R&D投入、专利申请等创新驱动因素的影响制约。文章基于要素理论通过构建创新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创新驱动因素的关联和贡献度进行研究和测算发现:风险投资强度和科技财政支出是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因此,改革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型政府和创新型文化,完善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