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0)
2023(10039)
2022(8308)
2021(7734)
2020(6432)
2019(14621)
2018(14358)
2017(26677)
2016(14068)
2015(15588)
2014(15414)
2013(15000)
2012(13301)
2011(11881)
2010(11912)
2009(11398)
2008(11421)
2007(10491)
2006(9316)
2005(8347)
作者
(37403)
(31435)
(31051)
(29378)
(19909)
(14539)
(14091)
(11996)
(11808)
(11133)
(10499)
(10478)
(10084)
(9914)
(9606)
(9468)
(9295)
(9136)
(9045)
(8956)
(7758)
(7458)
(7312)
(7145)
(7036)
(7017)
(6974)
(6772)
(6160)
(6066)
学科
管理(63972)
(55608)
(52162)
企业(52162)
(46676)
经济(46587)
(20567)
方法(18186)
技术(17401)
(17066)
业经(14814)
中国(14129)
(13931)
财务(13896)
财务管理(13865)
数学(13656)
数学方法(13499)
技术管理(13284)
企业财务(13174)
(11842)
(11593)
(11396)
银行(11389)
(11209)
(10726)
理论(10629)
(9958)
体制(9660)
(9445)
金融(9443)
机构
大学(193532)
学院(193191)
管理(83548)
(78571)
经济(76782)
理学(70192)
理学院(69503)
管理学(68795)
管理学院(68357)
研究(57600)
中国(47772)
(43000)
(39604)
财经(32279)
科学(31551)
(31032)
(29184)
中心(28318)
(26432)
(24476)
北京(24305)
财经大学(24079)
经济学(23587)
研究所(23237)
(23190)
业大(23108)
师范(22986)
商学(22950)
商学院(22697)
(22295)
基金
项目(126542)
科学(102871)
研究(98045)
基金(93177)
(79155)
国家(78461)
科学基金(70158)
社会(64538)
社会科(61333)
社会科学(61324)
(49947)
基金项目(49717)
教育(45288)
自然(43305)
自然科(42379)
自然科学(42372)
自然科学基金(41698)
(41154)
编号(39269)
资助(35076)
(32984)
成果(32806)
(30959)
创新(29775)
(28383)
重点(27982)
国家社会(27008)
课题(27007)
(26026)
教育部(25526)
期刊
(92798)
经济(92798)
研究(59407)
中国(45318)
管理(38177)
(37717)
科学(24564)
教育(23588)
学报(22814)
(20688)
金融(20688)
(20008)
大学(19058)
技术(18553)
学学(17594)
财经(16742)
业经(14892)
(14492)
经济研究(13609)
农业(12764)
科技(11438)
问题(10943)
财会(10887)
会计(10655)
技术经济(10470)
现代(9936)
图书(9595)
理论(9231)
(9131)
论坛(9131)
共检索到302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于旭  杨秋月  
论述制度和制度创新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知识管理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包括知识管理组织制度、知识的获取与存储制度、知识的共享制度、知识的利用与转化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等,提出制度创新视角的知识管理结论:即提高知识管理制度供给的及时性与有效性、优化知识管理的流程、创新知识管理人员的任用制度、培养知识管理复合型人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少杰  吴兰贞  石宝明  
协同知识管理所要求的目标协同、信息协同和资源协同需要企业通过相应的组织制度创新来实现。为了发挥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个人在协同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保证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企业应当通过知识管理委员会、知识管理部和知识管理团队等机构,打造以知识团队为核心的横向总线式组织结构,从而推动企业的协同知识管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旭  李北伟  曹蕾  
文章论述制度和制度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关系,分析产学研合作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包括合作选择制度、筹融资制度、分工与协调制度、知识共享制度、人才交流与培养制度、利益分配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公共政策与法律保障制度等,提出充分利用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制度体系是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的关键突破口,是又好又快发展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信凯  雷海章  
开拓农村市场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但最根本是一个制度或体制问题。本文在制度与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框架下,通过深入剖析开拓农村市场的制度性障碍,提出其制度创新应首先从选择降低风险的制度入手;其次,应通过制度安排逐步消除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成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齐晶晶  阎维洁  
创新是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制度创新通过产权机制、动力机制、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影响经济发展。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现状,我国通过制度创新影响经济发展的途径是:制定合理的产权制度、重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结合的制度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多元主体的制度创新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闫玉科  张萌  章政  
广东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区域间城镇化水平悬殊、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显著、"四化"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广东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诸如城镇化粗放扩张、产业结构雷同、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重城轻乡等弊端。借鉴国内外城市和产业发展的经验,广东新型城镇化应完善城乡发展规划,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构建城乡、区域间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四化"同步发展体制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效国  
技术的进步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壮大的首要前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是战略新兴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要从宏观层面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选择性地推动我国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建立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战略新兴经济发展扶持机制;推动金融体制创新,适应战略新兴经济发展需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燕  冯邦彦  
深港合作开发前海属于"十二五"期间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之一,各方都给予其非常高的期望,深圳希望借助前海实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制度性突破,香港希望通过前海扩大内地市场,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央希望通过前海积累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内地的产业升级提供指导和借鉴。本文首先回顾了前海的开发历程,运用SWOT分析对前海进行了详细分析,从中发现其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前海的功能定位,并针对前海的功能定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效国  
技术的进步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壮大的首要前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是战略新兴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要从宏观层面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选择性地推动我国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建立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战略新兴经济发展扶持机制;推动金融体制创新,适应战略新兴经济发展需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俊松  
文章通过制度创新内涵的阐述,揭示了制度创新在企业人力资源文化圈构建中的作用和中心地位。在对企业人力资源文化圈概念进行了具体说明的同时,将企业构建人力资源文化圈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进行了大量分析;同时,文章从制度创新的视角,阐释了人力资源文化圈的创建思路,指出了人力资源文化圈良性循环发展中要关注的问题和相应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晁坤  陈琦  
本文基于制度创新这一全新视角对中俄经济转轨进程的巨大反差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国家经济转轨是一个全面制度创新的过程,因此本文在对中俄经济转轨进行概括性介绍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经济转轨过程中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据此对中俄经济转轨做了深层次的对比分析,进而得出了导致中俄经济转轨进程反差巨大的根本原因:中国渐进式的经济转轨过程符合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而俄罗斯断轨式的经济转轨过程违背了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效国  
技术的进步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壮大的首要前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是战略新兴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要从宏观层面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选择性地推动我国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建立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战略新兴经济发展扶持机制;推动金融体制创新,适应战略新兴经济发展需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聂映玉   郭恒亮   周瑞  
基于2000—2021年某研究型大学240名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教师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预聘-长聘”制度实施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预聘-长聘”制度的实施对数理学科教师科研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物理学科教师科研绩效表现的正向影响更强。职称与教师科研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正高级职称教师科研成果显著高于副高级及以下职称教师科研成果。而年龄对教师科研成果产出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预聘-长聘”制度体系内教师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人才计划项目数量方面整体优于非“预聘-长聘”制度教师。鉴于此,建议从营造“预聘-长聘”制度实施的良性生态、设立科学的评聘标准与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科学合理有效实施高校“预聘-长聘”制度,切实促进学术人才培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江磊  胡磊  秦磊  
农业技术创新对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农民收入都起着重要作用。现有农地制度存在着抑制技术创新需求、降低新技术使用收益、不利于构建和激励农业技术创新主体、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使用等诸多弊端。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技术创新视角下的农地制度变迁,即坚持人本原则、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原则和产权清晰原则,沿着双重路径,构建多元化的土地承包和承租经营形式,并完善相应配套措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力  胡春梅  祝玉坤  
论文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红利"产生的制度背景、分配格局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一方面揭示出在城镇化过程中依靠土地、劳动力和环境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分析了公权力对于"土地红利"攫取导致的城乡二元社会重新分化所引发的经济结构、分配格局以及社会关系的失衡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重点是提高农民对"土地红利"的分配份额,这也是推进我国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