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0)
2023(18017)
2022(15284)
2021(14407)
2020(12421)
2019(28492)
2018(28391)
2017(54226)
2016(29533)
2015(33543)
2014(33077)
2013(32357)
2012(29864)
2011(26859)
2010(27323)
2009(25505)
2008(25431)
2007(23035)
2006(19988)
2005(18055)
作者
(84010)
(70438)
(70306)
(66795)
(44727)
(33857)
(31897)
(27452)
(26520)
(25270)
(23805)
(23711)
(22657)
(22487)
(21824)
(21774)
(21022)
(20747)
(20389)
(20360)
(17716)
(17329)
(17199)
(16105)
(15758)
(15735)
(15715)
(15693)
(14255)
(13916)
学科
(117970)
经济(117818)
管理(92501)
(87787)
(75249)
企业(75249)
方法(54920)
数学(47533)
数学方法(46742)
(34452)
(31523)
中国(31266)
(27835)
(27592)
贸易(27574)
(26742)
业经(26719)
地方(24058)
(23631)
技术(22403)
(21536)
财务(21458)
财务管理(21406)
理论(20695)
农业(20243)
企业财务(20215)
(19921)
银行(19878)
(18860)
(18796)
机构
学院(415942)
大学(415015)
(170469)
经济(166782)
管理(162158)
理学(139349)
理学院(137841)
研究(135948)
管理学(135185)
管理学院(134403)
中国(104436)
(87070)
科学(82350)
(81847)
(67999)
(66920)
(65369)
中心(64063)
财经(63623)
研究所(61224)
业大(60839)
(57427)
北京(54564)
(52717)
农业(52282)
师范(52143)
经济学(51775)
(51288)
(49938)
财经大学(46901)
基金
项目(275958)
科学(218002)
研究(200954)
基金(200096)
(174295)
国家(172872)
科学基金(149185)
社会(126995)
社会科(120469)
社会科学(120438)
(109540)
基金项目(105371)
自然(97385)
自然科(95179)
自然科学(95156)
教育(94692)
自然科学基金(93453)
(91704)
资助(82599)
编号(81576)
成果(66367)
重点(62505)
(60860)
(60757)
(58682)
课题(57079)
创新(56296)
科研(53146)
教育部(52558)
(52316)
期刊
(186745)
经济(186745)
研究(120858)
中国(86061)
(66666)
学报(63430)
管理(62813)
(59720)
科学(58716)
大学(49086)
教育(48079)
学学(46152)
农业(39791)
技术(39527)
(38938)
金融(38938)
财经(31613)
业经(30743)
经济研究(30194)
(27180)
问题(25179)
(23066)
(22296)
技术经济(21366)
统计(21251)
(20170)
(19837)
科技(19716)
国际(19153)
图书(19111)
共检索到625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余宗良  申婷  
基于“结构—行动—绩效”模型分析,发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中存在改革自主权等结构约束以及若干行动性困境,如“碎片化”改革趋多而集成性系统性改革趋少,同质化重复化改革趋多而原创性精准性改革趋少,“小修小补”式改革趋多而重大突破性改革趋少,改革方案及规划趋多而落地性操作性改革趋少等,提出以设立高能级的制度创新行动主体、强化“谁的事权谁大胆闯大胆试”的权责对应、突出“市场侧”获得感的制度创新等举措,理顺各行动主体间和制度间关系;以分层次地开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标准开展制度创新、拓展制度创新的试验场景等举措,系统开展释放更多制度创新红利的制度行动,推动实施自贸实验区提升战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方波  
金融制度创新在中国自贸区十多年的建设中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自贸区金融制度框架体系,如探索建立中国特色金融创新高地、逐步形成先行先试的金融开放制度、不断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及有序推进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为我国金融强国建设奠定了基础。这些成效主要是通过国家授权地方立法试点和出台法律法规、借鉴全球自贸港金融制度创新、金融规则“引进来”和“走出去”及不同的复制推广路径实现的。但同时,金融制度创新也存在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够、法治渠道梗阻、浅层化倾向明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尚未统一、对标国际高标准金融规则不够细化及金融监管体系尚未成型等问题。下一步金融制度创新需要从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疏通法治渠道、向深层次有序推进、编制全国统一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多维度对接国际高标准金融条款及探索构建有效应对风险的金融综合监管模式入手,通过持续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虎  白明  朱刚  
目前,自贸试验区建设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招"。本文首先介绍了各地自贸试验区促进金融制度创新的背景,然后对金融制度创新的主演变特征、实践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标国际最优水平,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制度创新机制、通过立法和改革来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的金融监管制度、探索金融制度集成创新的机制,并且进行试点—推广差异性评价等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张铨稳  
首先使用文本分析法量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并运用熵权法构建综合指标评分体系量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之后基于2013—2020年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发现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自贸试验区,其制度创新可以通过提升区域生产效率以及提高区域市场发展程度,在总体和细分维度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杰  赵婷茹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结构转型升级亟待找到新的突破。在此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能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采用回归控制法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层面分析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产业结构的处理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先行试验的政策能够显著地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前期作用显著,后期作用不明显。本文认为,应进一步地加大"宽进严管"力度,缩短"负面清单"长度;进一步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贸易环境;发挥贸易流通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带动作用,协调各产业之间比例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邹小奕  
形成和集聚高端要素是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的关键。本文在创新性地测度制度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29个自贸片区及其对应的17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了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对高端要素流入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主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便利化和产业优化升级等机制,促进高端要素流入,其中教育水平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还发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促进高端要素流入的现实效应,因城市区位、设立批次、城市规模而有所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现高端要素流入,从而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华笑烨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实施创新驱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从中国特色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本身出发,分析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中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有助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通过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空间集聚和产业集聚两个机制促进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教育水平、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制度创新的发挥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对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等规模较大的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应继续释放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展自贸试验区设立范围,加快推进差异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多举措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在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下探索形成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全毅  王春丽  
自由贸易试验区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的战略任务,在商事制度改革、服务业扩大开放、构建高质量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面临国际经济格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和我国新一轮开放格局提出的新要求,自贸试验区要针对在贸易与投资规则、标准与管理开放程度等方面同国际经贸规则存在的差距,按照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改革开放新任务的需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规则规制开放,推进标准与管理对外开放,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制度型开放推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桑百川   王殿杰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探索。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挂牌成立,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全国共分六批建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自贸试验区建设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集成性系统性改革,推进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建设,已然成为我国制度型开放的开路先锋。在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周年之际,文章总结回顾其制度创新的成效与实现路径,系统梳理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翔  徐海峰  曾令涵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同时具有“固链”和“补链”作用,能够夯实提升出口韧性的分工基础。以理论分析为先导,通过文本分析方法量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采用自贸试验区片区所在地级市面板数据,以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为外生冲击,进一步实证分析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对城市出口韧性的现实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对提升城市出口韧性有积极作用,且该结论也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此外,上述影响效应因自贸试验区批次不同、所处地区不同以及制度创新的维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未来,为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对出口韧性的提升作用,必须加快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精神,依托自贸试验区“扩容”和“提质”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娟  唐粼  姚星  
与前两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相比,第三批设立的七个自贸试验区增加了差异化的试点任务。这七个自贸试验区将继续紧扣制度创新这个试验核心,以现有自贸试验区的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以及战略需要,增加差异化的试点任务。结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自贸试验区需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制度创新发展格局,更好地实现国家开放战略、区域战略以及产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牟盛辰  
自贸试验区是综合型自贸区、服务开放区和离岸金融中心的"三重叠加"。深化浙江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是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关键杠杆、对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加速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兴动力。文章在解构浙江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的现实基础之上,分析自贸试验区金融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而提出统筹推进金融交易制度创新、金融组织制度创新、金融监管制度创新、金融保障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唐擎  吴华  
我国建设自贸试验区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人力资源制度创新是我国建设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是增强自贸试验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手段,是我国自贸试验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自贸试验区的人力资源制度创新进展不够明显。本文通过梳理各自贸试验区有关人力资源的政策举措,借鉴其他国家和香港地区自由贸易园区的经验做法,指出应该重点围绕自贸试验区紧缺的行政管理、国际贸易和金融、第三方服务专门人才、高技能专业人才等重点方向积极探索,并提出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建立面向国际的开放型人力资源制度、正确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制度创新中的作用、保障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创新于法有据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沈玉良  彭羽  李墨丝  
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球商业模式的变化,贸易主体对国际贸易规则调整的要求迫切,在多边贸易规则谈判进程缓慢的情况下,美国和欧盟主导的特惠贸易协定正在形成国际贸易新规则。国际贸易新规则主要包括将投资纳入到特惠贸易协定并以负面列表方式推动投资自由化,以全球供应链贸易的视角推动货物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以电子商务作为数字议题成为独立于货物和服务的单独贸易规则。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不仅要试点国际贸易新规则,而且要结合中国的实践,为参与甚至引领21世纪的国际贸易新规则提供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这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投资、金融和贸易领域的制度创新,并根据各自贸试验区的区位以及本区域在开放型经济体制中承担的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敏  张兴隆  段佳萌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探求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本文选用2011—2019年中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产业升级指数,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未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机制分析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通过创新机制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从而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地级市以上级别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而普通地级市的结果不显著;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规模较大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其中城市规模适中的特大城市促进效果最好。本文为引导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尤其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