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162.171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43)
2023(23754)
2022(20160)
2021(18685)
2020(15738)
2019(36001)
2018(35446)
2017(67746)
2016(36825)
2015(41495)
2014(41224)
2013(40333)
2012(37365)
2011(33777)
2010(34553)
2009(32343)
2008(31041)
2007(27882)
2006(24881)
2005(22451)
作者
(105920)
(88356)
(87852)
(83555)
(56313)
(42354)
(39749)
(34340)
(33663)
(31765)
(30159)
(29948)
(28505)
(28144)
(27522)
(27376)
(26128)
(25616)
(25525)
(25361)
(22371)
(21738)
(21519)
(20331)
(19889)
(19701)
(19643)
(19539)
(17962)
(17522)
学科
(156826)
经济(156635)
管理(109222)
(103867)
(86632)
企业(86632)
方法(64544)
数学(55636)
数学方法(54790)
中国(45919)
(40542)
(40448)
地方(35634)
业经(35180)
(33368)
(33130)
(31762)
金融(31754)
(31447)
银行(31387)
(30138)
农业(27412)
理论(26662)
(25892)
贸易(25868)
技术(25503)
(25135)
财务(25029)
(24979)
财务管理(24971)
机构
大学(519373)
学院(518702)
(212290)
经济(207649)
管理(198417)
研究(178993)
理学(169686)
理学院(167736)
管理学(164442)
管理学院(163504)
中国(139617)
(111771)
科学(108262)
(101995)
(90419)
(84203)
中心(82047)
研究所(81468)
(79657)
财经(79553)
业大(75107)
(72071)
北京(71243)
(68944)
师范(68219)
农业(65350)
(65307)
经济学(64946)
(63952)
财经大学(58846)
基金
项目(342988)
科学(270041)
研究(250921)
基金(247827)
(216222)
国家(214397)
科学基金(184183)
社会(158425)
社会科(150193)
社会科学(150156)
(134805)
基金项目(129765)
自然(119150)
教育(117105)
自然科(116426)
自然科学(116400)
自然科学基金(114311)
(113167)
资助(103192)
编号(101841)
成果(83896)
重点(77368)
(75286)
(74615)
(72365)
课题(72104)
创新(67273)
国家社会(65282)
科研(65067)
教育部(64914)
期刊
(242037)
经济(242037)
研究(159293)
中国(112461)
学报(81144)
(79970)
管理(77577)
(76425)
科学(74365)
教育(63456)
大学(62357)
学学(58620)
(57932)
金融(57932)
农业(51463)
技术(48573)
财经(39974)
经济研究(39254)
业经(38141)
(34369)
问题(30478)
(27482)
技术经济(26130)
统计(25678)
图书(25185)
科技(24165)
(23883)
理论(23777)
(23710)
(23319)
共检索到79971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功为  刘洪涛  郭建华  
本文以2004-2014年我国31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时空比对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尝试解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的思考"虚拟经济需要适度发展,而虚拟经济的‘度’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用熵值法构建的各项指标的Moarn’I值及变化趋势表明多项指标空间相关性不仅存在,而且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和多种态式并存;过去的那种粗放、外延式的经济增长将是无法持续;东部地区正在发生深刻的经济转型,西部地区正在发生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多项指标正出现积极变化,排头兵的作用日益显现,其自身的发展,越发依赖于路径突破;西部地区,依据适宜理论,路径依赖应该是当下最佳选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强  
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金融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仅如此,科技金融的发展还会为当地的企业融资支持其技术研发,还会搜索好的项目,支持其他地区的技术研发,因而科技金融的发展还具有一定的空间外溢性。在这一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可能存在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还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提高还能提高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新顺  强卫  白斯元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我国保险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建立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保险发展对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保险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保险发展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银行业与宏观调控对实体经济具有反向影响作用,但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新顺  强卫  白斯元  
本文基于我国2006~2015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检验我国保险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建立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保险发展对我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保险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保险发展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银行业与宏观调控对实体经济具有反向影响作用,但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悦  董竹  
本文将金融结构分为宏观金融结构和金融行业结构两个方面,首先从这两方面分析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构建金融结构二级指标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省际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开放结构和证券业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有直接影响,其中金融市场结构和证券业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宏观金融结构存在溢出效应,尤其是金融产业结构和金融市场结构的溢出效应较大。最后提出我国应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结构、实行开放性政策等提高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匹配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贠菲菲  王元地  潘雄锋  
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金融发展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用传统空间同质性假设很难解释。为此,研究采用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通过DSBM模型对省际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合理测度,并基于此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依次递减且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潜力很大;整体而言,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对于地区自身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正向影响,然而二者对于邻近地区的影响均不显著。从空间溢出效应分解结果分析,金融规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显著为正,间接影响虽然为正,但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而在空间杜宾模型的总效应中,金融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仍然显著。对于金融效率而言,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空间杜宾模型总效应均表明,金融效率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发元  郑军  
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1999—2016年科技创新、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增长的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空间效应正在形成,实体经济的发展相互之间有正向溢出效应;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对本地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正向影响,但对相邻省市有负向影响;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交叉项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为负,间接作用为正;开放程度、人力资本的增加对相邻地区产生了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当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区域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聪丽  陈宪  
本文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模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与结构调整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受到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规模的约束。(1)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规模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边际收益随专业化向多样化模式转变增加。(2)处于"三期叠加"的中国城市经济一、二产业调整的"结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专业化向多样化发展模式的适时转变,有助于二、三产业调整中"结构红利"的进一步释放。(3)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城市规模,专业化、多样化发展模式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淑英  孙冰  秦芳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考虑到空间溢出效应,将资本因素划分为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3个纬度,结合劳动力投入量,通过构建前沿的计量经济学空间面板Durbin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00~2009年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农村金融规模、效率、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结构对农村经济存在反向作用,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具有显著而正向的直接影响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燕萍  蒋楚钰  崔智斌  
数字金融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1),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考察不同地区、数字金融结构及城镇化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邻近地区的溢出效应有限,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中,数字金融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大;且仅在东西地区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其数字化程度却产生明显抑制效应;仅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溢出影响。高城镇化率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低城镇化率地区的作用不明显,且均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应强化数字金融监管,促进数字金融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圈与城镇化建设,强化数字金融在省际之间的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红珍   邓文博   苏皑  
旅游是带动性强的产业,旅游发展是否以及如何通过带动居民消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探讨在新冠疫情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05-2021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旅游发展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旅游发展与居民消费显著驱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旅游发展通过居民消费中介效应对经济增长间接促进作用大于直接作用;在对临近城市空间溢出效应方面,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而旅游发展具有显著负向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魏学辉  段小雪  陈思  
本文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集聚与技术创新的空间自相关性,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通过对空间效应的分解分析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与金融集聚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金融集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改进型创新和模仿型创新上;金融集聚对本地的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行业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和保险业上。最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思思  张目  
为考察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作用机制,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并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检验大数据产业通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对金融科技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产业对金融科技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大数据产业可以直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并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9.42%,说明大数据产业可以通过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来间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贝淑华  王圆  沈杰  
技术创新是林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但当前林业技术创新面临重重困难,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因而探究林业金融支持与林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对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林业金融支持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林业金融支持对林业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正面影响,林业金融支持力度每提高1%,林业技术创新水平提高0.129%,并且林业金融支持呈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说明林业金融支持力度增强,当地和邻近地区林业技术创新水平都会得到提升;(2)我国林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相邻省份林业技术创新多呈现“高–高”或“低–低”的空间聚集特征;(3)林业金融支持影响林业技术创新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林业金融与林业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其中西部地区林业金融还对邻近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果,东部沿海地区林业金融对林业技术创新无积极影响。结合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鼓励引导资金进入林业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拓宽林业融资渠道;(2)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林业投资策略,因地制宜开展区域特色融资;(3)加强邻近地区间林业产业合作,形成林业技术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芷若  谷国锋  
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指数合成法计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部沿海地带"高高"集聚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低低"集聚的特征;科技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