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4)
2023(8797)
2022(7469)
2021(6871)
2020(5823)
2019(12835)
2018(12631)
2017(24225)
2016(12798)
2015(14176)
2014(13674)
2013(13127)
2012(12088)
2011(10860)
2010(11017)
2009(10283)
2008(10430)
2007(9593)
2006(8484)
2005(7856)
作者
(34335)
(28842)
(28404)
(27002)
(18216)
(13501)
(12772)
(11012)
(10754)
(10362)
(9928)
(9636)
(9296)
(9226)
(9155)
(8756)
(8431)
(8325)
(8316)
(7994)
(7206)
(6851)
(6742)
(6563)
(6518)
(6511)
(6420)
(6397)
(5680)
(5564)
学科
管理(49300)
(44667)
(42846)
经济(42769)
(41033)
企业(41033)
(22136)
(20416)
银行(20270)
(18898)
方法(16790)
(16412)
技术(15545)
中国(13838)
数学(13823)
数学方法(13670)
(13282)
金融(13280)
(12488)
制度(12455)
业经(12227)
技术管理(12055)
(11384)
(10590)
财务(10570)
财务管理(10547)
(10231)
业务(10225)
企业财务(10074)
体制(9995)
机构
大学(172123)
学院(171486)
(73359)
经济(71826)
管理(69222)
理学(58228)
理学院(57638)
管理学(56909)
管理学院(56550)
研究(55555)
中国(51102)
(39905)
(35532)
科学(30176)
财经(30165)
(28040)
(27265)
中心(26924)
(26455)
(23995)
(23531)
研究所(23317)
经济学(23101)
银行(22550)
财经大学(22480)
北京(22314)
(22215)
业大(21264)
(21004)
经济学院(20600)
基金
项目(111521)
科学(90021)
研究(84169)
基金(82267)
(70543)
国家(69937)
科学基金(61785)
社会(55798)
社会科(53044)
社会科学(53031)
(44123)
基金项目(43349)
教育(38703)
自然(38576)
自然科(37681)
自然科学(37674)
自然科学基金(37067)
(36435)
编号(32257)
资助(32021)
(29878)
(27563)
创新(26922)
成果(26581)
重点(25305)
(25012)
国家社会(23552)
(23356)
课题(23209)
教育部(22309)
期刊
(83075)
经济(83075)
研究(57805)
中国(41064)
(33942)
金融(33942)
(33817)
管理(30422)
科学(22852)
学报(22270)
(21724)
教育(18920)
大学(18213)
学学(17209)
财经(15975)
技术(15151)
(13647)
经济研究(12971)
业经(12605)
农业(12447)
科技(10341)
问题(9908)
技术经济(9063)
理论(8902)
财会(8774)
会计(8527)
(8308)
论坛(8308)
现代(8193)
(8072)
共检索到279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亚新  
不良贷款处置是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作为一项全局性改革,如何实现低成本解决不良资产和建立高效率银行体系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在对第一次政策性处置制度与技术问题评估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第一,国有银行作为一个制度群体,在经营模式与业绩上存在差别,因此不良贷款处置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第二,在制度上,要避免重复走第一次政策性剥离的老路,让国有银行与国家财政分担改革成本,在约束国有银行道德风险的同时,赋予国有银行选择权的激励,重点是合理设计财政注资率与次级债发行;第三,在技术上,国家通过设计合理的利益机制,引导金融体系以信托受益合同方式,替代原有的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模式,从而强化资产处置中的激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宁剑虹  
不良资产证券作为一种全新的投资品种,只要设计合理,信用度、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安排较好,一定会吸引有风险偏好和产品分析能力的投资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长周期的萧条中。而在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并不明显且波动增强的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中,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在这种国内外经济环境下,企业基本面、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受到影响,现金流普遍不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童冬华  陈金龙  
在目前银行改革的背景下,银行的不良资产仍然是阻碍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分别在对称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两阶段的动态博弈模型,用激励相容约束机制,阐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之所以仍然不断涌现,是由于政府对银行产权份额的过多持有,激励不够充分而导致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银行改革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阙方平   夏洪涛   张馨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存在深刻的制度根源 ,引入资产管理公司制度是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失衡的一种调整 ,但其仅实现了有限的均衡 ,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处置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隆昌  
降低不良资产与发展高效益资产研究王隆昌一、降低不良资产的措施降低不良资产的总方针是保全负效益资产,提高低效益资产的盈利水平,压缩非盈利性资产占用。具体措施有以下五个方面。1.合法追索,即根据经济合同法中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有关条款依法追索债权。具体要求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秀芳  
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实施“债转股”是国家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比率、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和利息支出的重大举措。笔者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和“债转股”情况的调查研究 ,提出以下结论 :第一 ,不良资产剥离是相对成本较高的改革安排 ,是当前扭曲的国有企业 (包括国有银行 )制度下的一种制度扭曲 ,它在事实上偏离了市场经济下资产管理的本质 ;第二 ,这一制度扭曲进一步导致一系列畸形后果 :商业银行经营努力程度下降、激励不足和信用危机以及由此出现的不良资产增量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第三 ,完全剥离或完全不剥离才是我国当前企业—银行体制下的最优选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煜  张艳艳  
降低不良资产处置成本是资产管理公司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中节约业务费用开支是关键。主要措施:一是国家采取严厉措施,促使地方政府严格执行国家给予资产管理公司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大协调力度,降低不合理收费标准;三是开拓处置渠道,提高技术含量,大力降低处置成本。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梁洪基  何超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其商业银行未能以充足性、即时性的方式对资产进行重组,出现了不能满足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基本法律原则的信贷资产,致使这些资产出现了呆账、流动停滞等症结。这不仅会造成商业银行的资产耗损,减少头寸,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混乱局面。基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诸多弊端,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一直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管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银监会明确了不良资产的风险规制工作要点,提出监测和核查是不良资产控制的关键,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