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2)
2023(10538)
2022(8893)
2021(7936)
2020(6649)
2019(14678)
2018(14435)
2017(27589)
2016(14305)
2015(15796)
2014(15475)
2013(15156)
2012(14165)
2011(12910)
2010(13276)
2009(12794)
2008(12266)
2007(11256)
2006(10218)
2005(9456)
作者
(39801)
(33675)
(33516)
(31710)
(21411)
(15797)
(14916)
(12805)
(12614)
(11896)
(11724)
(11064)
(11016)
(10832)
(10555)
(10284)
(9861)
(9610)
(9564)
(9187)
(8593)
(8067)
(7850)
(7809)
(7569)
(7518)
(7373)
(7276)
(6623)
(6458)
学科
(77966)
经济(77881)
管理(52780)
(47527)
(41495)
企业(41495)
方法(23819)
数学(20314)
数学方法(20149)
地方(18958)
中国(18449)
(17996)
(16753)
业经(16657)
技术(16393)
(14931)
地方经济(13187)
(12980)
(12494)
技术管理(12248)
(11567)
银行(11550)
(11537)
金融(11535)
(11095)
环境(10620)
农业(10314)
(10225)
财务(10204)
财务管理(10183)
机构
学院(208482)
大学(208113)
(100781)
经济(99012)
管理(80842)
研究(72792)
理学(68793)
理学院(68075)
管理学(67227)
管理学院(66804)
中国(56159)
(47980)
(42194)
科学(38765)
财经(36814)
(35161)
(33220)
(32916)
经济学(32558)
中心(32401)
研究所(31065)
经济学院(28802)
财经大学(27052)
北京(26672)
(26422)
(26200)
(25278)
业大(24740)
(24685)
师范(24479)
基金
项目(132650)
科学(107237)
研究(100648)
基金(98010)
(83723)
国家(83043)
科学基金(72913)
社会(68965)
社会科(65590)
社会科学(65576)
(52203)
基金项目(51381)
教育(45560)
自然(43548)
自然科(42587)
自然科学(42579)
(42440)
自然科学基金(41888)
资助(38330)
编号(38070)
(33512)
成果(31532)
(31101)
创新(30432)
重点(30142)
(29889)
(29736)
国家社会(29526)
课题(27730)
教育部(26677)
期刊
(122216)
经济(122216)
研究(70738)
中国(46608)
(39023)
管理(36262)
科学(26577)
学报(25579)
(24360)
(22018)
金融(22018)
大学(21037)
经济研究(20745)
教育(20372)
学学(19994)
财经(19890)
技术(19797)
(17351)
业经(17140)
农业(15649)
问题(14930)
技术经济(13240)
(11560)
科技(11103)
世界(10518)
(10286)
国际(10042)
经济管理(9948)
统计(9931)
现代(9771)
共检索到333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瑞龙  
作者认为,目前流行的经济增长理论一般都是在一个制度不变的环境下,考察一国经济是如何通过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和生产率的变化实现增长的。然而制度的变化既改变收入分配,又改变经济中使用资源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因而对经济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本文进而从产权、国家、意识形态等环节探讨了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并在实证分析困扰我国经济增长的种种难题的基础上,得出了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更主要“瓶颈”不是资本短缺,而是制度供给短缺的结论。因此,制度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遵义  汪同三  
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属于战后期间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之列,实现了长期8-9%的年均增长率。这一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这些经济中产出的增长主要是投入增长的结果,还是主要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即技术和效率的提高(或者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戴尔·乔根森  何民成  乔恩·塞缪尔斯  王宇  
本文分析了美国信息技术生产行业、使用行业和非信息技术行业对综合产值增长和综合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情况。结论表明:美国经济增长主要源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其中,资本投入增长更为重要。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相对重要性低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增长,但它是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生产行业是美国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重要来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佳洪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从表象上看是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文化上看是人类向现代文明不断迈进的历程。特别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表明了人类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我们在承认我们已经实现和正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一直在苦苦寻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因、源泉、方式、制度、结构,以阐释人类社会漫长的经济增长的演进历程,进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对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作一番探索与研究,并认为报酬递增条件下的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加强制度与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广义技术进步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即资本和劳动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它们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果。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中制度与管理创新的贡献作了定量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薛宏雨  
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这种认可大多都是建立在定性的分析上的,缺乏说服力。本文构建了评价制度的指标体系,利用回归分析将各个指标逐步合成得到了一个评价制度要素的综合指标。构建了包含制度要素在内的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1978—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定量测算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定量方面验证了制度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青  扬甦华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是一个具有互依性的有机系统。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制度结构的非均衡,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创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保证下进行,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为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和经济支持;制度变迁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它又成为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安勇   王拉娣  
本文基于2009-2016年中国273个城市面板数据,系统剖析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效应以及基于制度环境的补偿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扭曲要素配置与破坏制度环境是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抑制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同时,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维空间异质性,其负向作用效果在中西部城市、非中心城市以及高保增长压力城市表现的更为突出。此外,引入制度环境变量的门槛检验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对城市创新的负向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补偿机制,随着政治、金融以及法律环境的逐步完善,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负向作用力度将会弱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元春  
本文利用回归和结构计量分析方法对经济制度变迁、二元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 ,详细分析出各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证明了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不仅在于渐进式经济制度改革 ,而且得益于转轨的“后发优势” ;二元经济转型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升级无论从增长质量的改善上还是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上都高于经济制度变迁 ;简单的资本非国有化改革在过去有弱化我国规模经济以及资本产出效率的作用 ,未来经济改革的核心应当从过去的所有制改革、市场化和开放化转向以二元经济转型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之上。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宋立刚[澳]郜若素(Ross Garnaut)蔡昉[澳]江诗伦(Lauren Johnston)主编2018年4月出版/定价:138.00元ISBN 978-7-5201-2414-0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方方面面生活的全新时代。虽然中国正付出极大努力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来完成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但仍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2卷):人力资本、创新和技术变迁》一书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本、创新和技术变迁在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中国经济总体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宗新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融资制度创新是这一推动力有效发挥内在功效的经济过程。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对现行融资制度进行创新 ,以此提供持续的资本供应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融资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 ,主要体现在双轮驱动效应方面 :一是体现在实现资本有效动员 ,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资本支持 ;二是体现在资本优化配置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辉艳  
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峣  
制度因素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制度创新对于各种增长因素的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后发大国的"转型"特征决定了制度创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国经济实现了30年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培育市场机制为主线、渐进式深化和阶段式转型的改革开放道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的制度创新,应该着眼于构建引导集约型、升级型和内生型增长的体制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