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2)
- 2023(10115)
- 2022(8438)
- 2021(7743)
- 2020(6558)
- 2019(14195)
- 2018(14059)
- 2017(26216)
- 2016(13958)
- 2015(15632)
- 2014(15086)
- 2013(14634)
- 2012(13341)
- 2011(11947)
- 2010(12157)
- 2009(11252)
- 2008(11141)
- 2007(10197)
- 2006(9020)
- 2005(8149)
- 学科
- 济(55273)
- 经济(55194)
- 管理(51913)
- 业(51034)
- 企(45366)
- 企业(45366)
- 技术(21189)
- 方法(19848)
- 业经(16403)
- 制(16045)
- 财(16014)
- 数学(15932)
- 数学方法(15734)
- 中国(15527)
- 农(14801)
- 技术管理(13589)
- 产业(12312)
- 地方(11460)
- 体(11424)
- 理论(10143)
- 银(10025)
- 银行(10003)
- 农业(9869)
- 务(9860)
- 财务(9828)
- 财务管理(9807)
- 体制(9746)
- 划(9628)
- 行(9550)
- 企业财务(9345)
- 机构
- 学院(196206)
- 大学(193557)
- 济(84431)
- 经济(82797)
- 管理(79320)
- 理学(68068)
- 理学院(67386)
- 管理学(66515)
- 管理学院(66103)
- 研究(64103)
- 中国(48386)
- 京(40100)
- 财(40067)
- 科学(36000)
- 江(31350)
- 财经(30762)
- 所(30675)
- 中心(29419)
- 经(27800)
- 研究所(27300)
- 农(26868)
- 业大(25857)
- 经济学(25723)
- 北京(25136)
- 州(24150)
- 范(23788)
- 院(23719)
- 师范(23539)
- 经济学院(23021)
- 财经大学(22621)
- 基金
- 项目(131264)
- 科学(106005)
- 研究(100928)
- 基金(94678)
- 家(81343)
- 国家(80648)
- 科学基金(70869)
- 社会(66236)
- 社会科(63061)
- 社会科学(63050)
- 省(53790)
- 基金项目(50204)
- 教育(46433)
- 划(43616)
- 自然(43090)
- 自然科(42132)
- 自然科学(42125)
- 自然科学基金(41455)
- 编号(39873)
- 资助(36250)
- 创(34270)
- 成果(32006)
- 创新(31058)
- 制(31047)
- 重点(29954)
- 发(29526)
- 部(29108)
- 课题(28851)
- 国家社会(27788)
- 业(25796)
共检索到302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菊莲 张轲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高技术是引进不来的,要靠自主创新。而决定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其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保障创新资源最优配置,持续创新动力,提高自主创新产出增长力。因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制度创新。通过比较美、日、德、法、韩等国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完善科技制度、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优化人才制度等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春芳 吕春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一种网络产业组织,可以极大地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的研发组织模式是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网络组织因素。因此,政府的制度供给应着眼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研发组织的形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 李俊林 韩彦清 路振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产业链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在遵循制度引致、突破重点、支撑引领和跨越发展的逻辑思路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编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要以产业链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高效整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业链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傅为忠 金韬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推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从而逐步深化安徽省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本文对不同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比较分析,为如何提高安徽自主创新能力指出了方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汤吉军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潜在的扩张力,但由于没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此,本文从沉淀成本角度出发,使用一个动态的投资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所面临的障碍以及提供刺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基本原则,在于完善投资成本补偿机制:一方面,需要大力完善市场制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大力完善非市场制度,同时,政府折旧和税收政策等也是不可替代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鲁志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忠伟,符少辉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创新,指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瓶颈,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制度创新路径。
关键词:
高新技术 产业化 制度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泽平 蒋永穆 陈敬贵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制度装置的诱导,高新技术产业市场制度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从知识产权保护、中介管理、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市场制度创新。
关键词:
市场制度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含明 李非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与产业间同化能力计算公式对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和溢出同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的医药制造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逐步上升;但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制造设备产业外,其他产业的溢出同化能力却出现弱化特征,尤其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产业的同化能力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台湾 创新产出能力 溢出同化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忠 颜鸷
定量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差异对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31个省市区的综合和单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省市区之间的差异,提出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评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深圳市龙岗区委区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当作龙岗发展的主题,全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构筑区域自主创新体系,营造优越的政策、技术、资金、人才、法制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素质由"龙岗制造"向"龙岗创造"转变。今后一段时期,龙岗将进一步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利军,李艳丽
研发水平低是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创新管理协调部门,改革高新技术项目运行体制,实现官、产、学、研的密切结合,改过去的市场末端机制为源头机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研究与开发 体制 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武巧珍
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障自主创新的关键性手段,文章在对我国风险投资促进自主创新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在支持自主创新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风险投资 自主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有才 王颖 岳良运
应对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障碍性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明 王君磊 王兆凯
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对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化的模式。为全面评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创新技术基础、创新转化能力、创新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