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0)
2023(14834)
2022(12541)
2021(11450)
2020(9620)
2019(21868)
2018(21471)
2017(41235)
2016(22531)
2015(25201)
2014(24717)
2013(24471)
2012(22498)
2011(20391)
2010(20649)
2009(19853)
2008(19680)
2007(18112)
2006(15894)
2005(14379)
作者
(64370)
(54337)
(54307)
(51768)
(34071)
(26066)
(24423)
(21188)
(20282)
(19173)
(18479)
(18074)
(17038)
(16998)
(16989)
(16767)
(16576)
(15798)
(15638)
(15576)
(13595)
(13439)
(13173)
(12419)
(12280)
(12224)
(12111)
(11982)
(10993)
(10785)
学科
(94629)
经济(94507)
(68467)
管理(63638)
(51187)
(46783)
企业(46783)
方法(38170)
农业(33904)
数学(33662)
数学方法(33323)
业经(26008)
中国(25389)
(25380)
(23153)
地方(18410)
(17852)
(17569)
贸易(17564)
(17120)
(16027)
(15661)
银行(15629)
(14934)
(14639)
金融(14635)
(14492)
财务(14455)
财务管理(14413)
(13887)
机构
学院(324486)
大学(319313)
(136631)
经济(133832)
管理(121877)
研究(108413)
理学(105096)
理学院(103967)
管理学(102185)
管理学院(101589)
中国(84245)
(71338)
(65825)
科学(65617)
(63768)
(55123)
农业(54992)
业大(52875)
中心(51431)
(50331)
财经(49966)
研究所(49595)
(45318)
经济学(42401)
(41520)
师范(41103)
北京(40613)
(39189)
经济学院(38396)
(38137)
基金
项目(214371)
科学(168918)
研究(158684)
基金(155594)
(135158)
国家(133959)
科学基金(114645)
社会(102468)
社会科(96774)
社会科学(96746)
(85106)
基金项目(82394)
教育(72412)
自然(71954)
(70396)
自然科(70278)
自然科学(70258)
自然科学基金(69013)
编号(65558)
资助(62343)
成果(52970)
重点(48221)
(47927)
(46932)
(44783)
课题(44730)
(43938)
国家社会(42698)
创新(41943)
科研(40985)
期刊
(157182)
经济(157182)
研究(93707)
(73386)
中国(67228)
学报(51585)
(50044)
农业(49376)
科学(47727)
管理(41112)
大学(39966)
学学(38227)
(33542)
金融(33542)
教育(31789)
业经(31248)
技术(26764)
财经(24918)
(23971)
经济研究(23840)
问题(21889)
(21440)
(18487)
世界(16360)
农村(15881)
(15881)
技术经济(15803)
农业经济(15473)
(14931)
经济问题(14782)
共检索到484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的过程显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为背景,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阶段性过程进行划分;并对由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所产生劳动力流动过程的阶段性特征的原因进行阐述,提出相关的制度变革建议,以期为实现平稳和持续的城市化、非农化创造所需要的制度环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芝倩  
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是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城乡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概括为人力资本型分割和户籍型分割,分析了在分割的市场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过程,并构造了以劳动力流动率为因变量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全面地解释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程度、城镇部门和农村部门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前期的城乡劳动力比以及以工资率为中介的两部门相关变量。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通过提高城乡工资率差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可行的措施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减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土地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制度的改进等方面。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文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我国从二元经济走向同质经济,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这个历史转变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能够改变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的含量,也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善转移的层次和效果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效应,现行城乡隔离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就业机制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利影响,以及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建议等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林清  
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者并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上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被限制在农村就业部门和城市的非正规就业部门。这两个部门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并无太高的要求,劳动者收入的高低仅仅与自己付出的劳动量有关。这种状况刺激了劳动供给的增加,抑制了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因此,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分割,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和职业空间内流动,应当成为未来劳动力政策的重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鹰  
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与宏观背景分析杜鹰本文依托对四川、安徽两省的实地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取的大量数据资料,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群体特征及其宏观经济背景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使用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本课题组1995年对四川、安徽两省的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晶  孙亚南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历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措施以及减贫效应,以期对我国当前和今后做好农业劳动力转移工作以及各级政府建立健全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机制做出有益探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涂涛涛  马强  
基于中国CGE模型,文章解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中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福利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诱发的资源配置扭曲会对生产效率造成负面冲击,并导致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要素收益率的下降;在资源配置扭曲的情形下,降低农产品关税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将导致国民福利损失,并加剧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分化。政策含义为,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消除户籍制度等制度性障碍有助于国民福利的增进与收入差距的缩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武国定  方齐云  李思杰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效应包括配置效应、节本效应、聚集效应和提升效应。本文在界定这些概念、建立测算公式和收集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及其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会促进农民收入提高,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消费提供资金,促进耕地资源合理配置,还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成本,创造就业机会,促进GDP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是它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用工制度”和“城市二元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竹  赵永乐  俞宪忠  张新岭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佳春  李兴绪  
一、引言作为反贫措施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在云南省实施以来,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户为样本,采用研究因果关系效应的匹配估计方法,评价云南省沿边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效应。二、培训参与情况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农村住户调查"和"云南省德宏州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库。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锋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仍然面临着诸多制度和环境障碍。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剥离户籍额外的福利功能;规范城市用工制度,建立农民维权组织;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机制;改革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将有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有序发展,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持续的增长,然而关于劳动力非农化的研究,目前主要局限在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或者劳动力流动方面,同时由于受到数据资料的限制,已有的对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历史变化的研究大多都是利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和估计,或者从不同来源统计中进行估算和汇总,实际上很难进行历史动态的连续时间序列动态进行分析。本研究从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概念入手,利用同一来源的现有统计资料,通过简单计算,得到了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非农转移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农村非农转移的规模变化过程,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作了全面的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蒲艳萍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户的问卷调查及2000-2007年西部各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具有积极效应;劳动力流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及农村人力资本提高等因素对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萌  
根据武汉市调查数据 ,对不同部门流动者的收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建筑业、酒家、宾馆服务业和自雇经营等非正规部门内 ,乡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积蓄、参加培训等人力资本特征对收入有着显著的贡献 ,职业培训对流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正规教育的作用 ;而在那些类似的正规部门的“企业单位”、“机关、医院、院校”里打工的流动者 ,人力资本对收入的贡献不仅不显著 ,反而被严重扭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