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4)
2023(12558)
2022(10524)
2021(9559)
2020(7905)
2019(17532)
2018(17312)
2017(33410)
2016(18057)
2015(19713)
2014(18998)
2013(18672)
2012(16800)
2011(15237)
2010(15377)
2009(14664)
2008(13989)
2007(12983)
2006(11616)
2005(10315)
作者
(48353)
(41156)
(40743)
(38616)
(25290)
(19475)
(18171)
(15761)
(15424)
(14436)
(13968)
(13489)
(12813)
(12739)
(12661)
(12438)
(12118)
(11889)
(11658)
(11628)
(10336)
(10091)
(9790)
(9460)
(9240)
(9159)
(9093)
(8848)
(8217)
(7987)
学科
(74618)
经济(74515)
(60071)
(50478)
管理(49322)
(38110)
企业(38110)
农业(33847)
业经(24870)
方法(24320)
数学(20922)
中国(20916)
数学方法(20702)
(20074)
(19823)
地方(16666)
(14845)
(13713)
贸易(13707)
(13388)
农业经济(12537)
产业(12523)
(12451)
(12367)
技术(12246)
(11936)
银行(11914)
(11444)
体制(11302)
(11065)
机构
学院(251212)
大学(242808)
(109191)
经济(107147)
管理(96194)
研究(83619)
理学(83254)
理学院(82439)
管理学(81170)
管理学院(80734)
中国(65196)
(57739)
(49246)
(49245)
科学(48325)
农业(43788)
业大(41221)
(40915)
中心(39475)
(39138)
财经(38170)
研究所(36609)
(34525)
经济学(33074)
(31572)
师范(31262)
(30295)
北京(29869)
经济学院(29785)
(29684)
基金
项目(168100)
科学(133875)
研究(128780)
基金(121863)
(104788)
国家(103793)
科学基金(89751)
社会(84788)
社会科(80157)
社会科学(80144)
(68233)
基金项目(64644)
教育(57117)
(54956)
自然(54087)
编号(53806)
自然科(52780)
自然科学(52769)
自然科学基金(51841)
资助(47547)
成果(42769)
(38965)
(38007)
重点(37627)
(37348)
课题(36419)
(35832)
国家社会(35477)
创新(33480)
(33451)
期刊
(131445)
经济(131445)
研究(72386)
(62959)
中国(55521)
农业(42517)
(37344)
学报(36005)
科学(35831)
管理(33216)
大学(29261)
业经(29039)
学学(28264)
(26079)
金融(26079)
教育(23486)
技术(20838)
(19774)
经济研究(19106)
财经(18857)
问题(18339)
(16378)
农业经济(15363)
农村(15285)
(15285)
(14275)
世界(13847)
经济问题(13009)
技术经济(12160)
现代(12019)
共检索到379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在外贸政策、新劳动合同法及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等制度倒逼下,沿海地区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破产或转向东南亚,这大大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特别是减少了低素质、低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致使原有和潜在的农民工转移困难。此文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应注重产业政策的市场化导向作用;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搞好东西部加工制造与贸易业务承揽的分离,增强产业转移的有效性;制定相关政策,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褚志远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完成其主要任务的同时,将产生产业关联和扩散效应、经济非农化发展效应、城市化关联效应以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拉效应,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农业产业结构、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制造业结构与第三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由此形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路径包括: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的新型农业、依托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农村工业、即将起步发展的乡镇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传统制造业和重点扶持发展的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天维  蔡译萱  胡莺  
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二者能够协调发展既是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资源型城市的具体实际,分析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并提出要保持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势头,支持和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琪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反过来又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双方互动效应分析,并结合当前实际,本文指出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中西部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待遇的途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康熙  
本文根据新疆特殊文化背景和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及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新疆没有像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在建设中依靠东部地区的发展理念,脱离了本地区的文化背景,淡化了民族文化差异。新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使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得到认同,并重视文化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秋红  
随着高失业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关注就业安全问题。对该问题的研究可以基于两个层面:一是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构成部分,通过考察就业率的变化,拟定"失业警戒线"等指标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有效运行。二是从就业机会的获得程度、就业能力、就业环境和条件、就业的公平待遇以及失业后保障其基本生活满足程度等方面,考察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安全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第二层面,考察制度约束下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安全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成  
本文在二元结构经济的分析框架下,依据Ranis.G模型的分析思路,从理论分析中得到启发,认为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应该成为本文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心问题。根据模型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资本存量在经济增长初期对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劳动力流动有显著影响。由此,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了应对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敏  
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软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两方面动因,阐述了产业结构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同时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带动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成波  马文武  阮成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劳动力快速向城市部门转移给农村部门在当前带来很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村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复不足,农业广种薄收或农业土地撂荒,农村宅基地空置化和新建无序化,农村居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不高等。探寻问题原因,既有表面上的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形成的农村留守人员特点因素,更有关于农村制度上改革滞后不能与人口快速转移后的环境相适应的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昕  
文章主要探讨二元户籍制度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在现行户籍制度下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普遍低于城镇本地劳动力,由此带来GDP中总的劳动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应有水平。继而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以验证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农村转移劳动力规模的增加会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动产生负面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价格大大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农村转移劳动力越多,国民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会越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改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劳动力市场统一等措施将有助于改善我国GDP中劳动收入占比较低的局面,有助于提高国民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柳百萍  胡文海  尹长丰  韦传慧  
乡村旅游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效与困境并存。困境原因,一是产业初级性导致转移就业有效性难以发挥,二是转移主体在重新选择就业机会时发生分化,农民转移动机发生由"经济性转移"向"价值性转移"的变化。根据乡村旅游转移劳动力就业阶段性特征,应加快乡村旅游集聚区形成、构建有效转移平台,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形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内生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丽君  王玉学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行新的解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乡格局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农村劳动力的不足等诸多困境,为此应该加大工业对农村的反哺,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伯仁  李爱宗  张亮  王波  
由于城市取向的制度惯性作用,致使农村劳动力难以成功转移,从而影响了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伟大工程。通过对五大制度的审视,剖析了存在于其中的阻碍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诸多问题:就业制度中的地方劳资政策歧视、就业机会歧视问题;住房制度中的农民工无权享受城镇住房补贴、无权购买经济适用房问题;土地制度中的导致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流转性差、所有权主体异化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导致农民工观望、雇主推却、地方政府消极问题,户籍制度中的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问题等。然后,分别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制度改革构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鸣  魏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功  郑敬刚  
对比分析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显示了城市群中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未能协调互动以及城市群中九个城市协调互动程度的差异,揭示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因素造成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难。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服务业发展,创新构建制度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