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6)
- 2023(9844)
- 2022(7956)
- 2021(7593)
- 2020(6126)
- 2019(14026)
- 2018(13623)
- 2017(25885)
- 2016(13849)
- 2015(15380)
- 2014(15065)
- 2013(14824)
- 2012(13752)
- 2011(12570)
- 2010(12392)
- 2009(11986)
- 2008(11886)
- 2007(10496)
- 2006(9386)
- 2005(8767)
- 学科
- 济(56968)
- 经济(56877)
- 管理(43089)
- 业(37898)
- 企(30989)
- 企业(30989)
- 方法(22488)
- 数学(19984)
- 中国(19977)
- 数学方法(19805)
- 财(17308)
- 制(17038)
- 农(16164)
- 贸(13072)
- 贸易(13062)
- 业经(13018)
- 易(12875)
- 体(11879)
- 银(11239)
- 银行(11231)
- 行(10827)
- 融(10322)
- 金融(10319)
- 农业(10080)
- 体制(10067)
- 务(9708)
- 财务(9681)
- 财务管理(9650)
- 学(9488)
- 环境(9485)
- 机构
- 大学(198579)
- 学院(195867)
- 济(92059)
- 经济(90532)
- 管理(72806)
- 研究(72519)
- 理学(62168)
- 理学院(61477)
- 管理学(60748)
- 管理学院(60361)
- 中国(57836)
- 财(45711)
- 京(42077)
- 科学(39153)
- 所(35561)
- 财经(35189)
- 经(32204)
- 研究所(31898)
- 中心(31818)
- 经济学(30400)
- 农(28256)
- 江(28160)
- 经济学院(27208)
- 北京(27191)
- 院(26491)
- 财经大学(26336)
- 业大(24602)
- 范(24196)
- 师范(23988)
- 农业(21740)
- 基金
- 项目(128456)
- 科学(103180)
- 研究(97174)
- 基金(96583)
- 家(84060)
- 国家(83406)
- 科学基金(71300)
- 社会(66034)
- 社会科(62730)
- 社会科学(62717)
- 基金项目(49673)
- 省(46239)
- 教育(44297)
- 自然(42645)
- 自然科(41655)
- 自然科学(41644)
- 自然科学基金(40961)
- 划(40014)
- 资助(39385)
- 编号(37190)
- 成果(31694)
- 部(30902)
- 制(30338)
- 重点(29528)
- 国家社会(29112)
- 发(27817)
- 中国(27367)
- 教育部(27188)
- 创(27040)
- 课题(26781)
共检索到306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泽彩 李云峰 张依群 费之光
预算信息公开是治国理政的本质要求。为保障纳税人依法履行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强化规避"塔西陀陷阱"1的风险意识,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必须做到依法公开透明。笔者以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助力现代财政建设,贵在加强有效的制度供给。本文从制度供给的视角,认真总结了分税制以来我国预决算公开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了预决算公开的制度性缺陷,归纳梳理了发达国家预决算公开的经验启示,创新性提出在整合"四本预算为一本预算"的基础上,加快预决算公开的法制供给、责任供给、标准供给、方式供给和绩效供给等制度设计,将预算绩效指标体系纳入预决算公开制度建设中去,特别指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远比现行预决算"表格式"公...
关键词:
透明预算 制度供给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海涛
预算公开实质上就是政府行为的透明规范。它是进行依法行政、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更是建立阳光型政府、责任型政府的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有利于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有利于让政府接受社会监督,控制政府权力边界,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促进政府部门更加自觉地依法理财、依法决策、依法行政。2014年8月31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鹏
预算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本文基于对预算透明的环境因素分析,提出政府预算透明度提升的动力机制,研究提升中国预算透明度的实施路径与改革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肖鹏 李燕
预算透明是良好的财政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财政民主和有效财政监督的生命线。本文基于Lüder政府会计环境评估模型,分析影响中国财政透明度提升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组织特征等环境因素。以英美等国公共预算形成的历程为例,提出预算透明度提升的压力模型、推力模型和耦合模型,结合中国政府预算透明的影响因素,从法律法规建设、预算信息披露、政府会计改革、财政信息质量四个层次提出提升中国预算透明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预算透明 环境基础 动力机制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代欣
预算改革承载了财税改革,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头任务。透明预算则成为预算改革的主要切入点。中国预算制度的公开透明,有着鲜明的历史脉络。其探索革新的演进轨迹,往往与特定时期的改革背景密切关联。如今,现代国家治理结构下的现代财政制度,对透明预算的治理机制提出了新要求。当下中国透明预算的治理特征:首先是权利运行机制的公开规范;其次是政府间条块关系的清晰合理;再次是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信息体系作用的充分发挥;最后是政府微观治理结构的建构完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燕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财政预算及其管理制度,有其特定内涵、发展历程、改革目标等。新一轮财税改革,围绕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这三大任务,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预算制度改革是基础,要先行,需结合实际,重点推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俊培 龚旻
公共预算透明的核心含义是公共选择的白箱化,而公共选择的白箱化本质上需要靠制度保障,因此公共预算制度透明才是问题的关键。公共预算制度透明的基本特征是:硬预算约束、公共预算中性以及预算信息公开。这有别于已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预算信息透明的视角。本文论证了公共预算透明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下公共预算的透明度现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度不高的现状加剧了国内市场主体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波动幅度,整体上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这为我国关注建构透明的公共预算制度提供了经验上的支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东升
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减轻纳税人负担、提高银行经济效率、保护存款人利益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借鉴国际上成熟经验,实行强制参保、限额赔付、风险差别费率,并赋予存款保险机构监管和早期纠正职能。不过,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丁国光
深化预算各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透明预算,是今后深化财政改革的主要任务。为更好地适应预算改革和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转型,建立规范透明预算,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需要制定必要的预算支出标准。由于一些支出标准缺失或不健全,导致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审核过程中缺乏科学客观依据。一些部门、地方和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较大,上报预算往往是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一刀,甚至砍三刀也不见血。缺乏支出标准也使审核预算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或自由裁量权,助长暗箱操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元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要求,必须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制度统一、分配科学、管理规范、信息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蔡琛
当前的中国公共预算管理过于侧重规则与程序层面的操作性改革,通常认为预算程序如果是合理的,其结果也将是正确的。就改革的未来路径选择而言,需要尝试改变由财政部门"单兵推进"预算改革的格局,构建具有"纵深体系"的共同治理结构;在继续鼓励地方预算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适时推进"三部曲"的预算规范化进程。
关键词:
预算改革 总额预算控制 分部门审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沙虎居
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银行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触发金融危机,破坏经济社会稳定。意识到金融风险的危害,必须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使之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以及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相融,从而保证我国金融业的稳定运行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邓丽娟 黄日强
自发性变迁路径、强制性变迁路径和诱致性变迁路径是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度的三种主要路径。我国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应当以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路径的组合为主要路径,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些特点,先试点后推广,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度。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度 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2012年,中国政府统计迎来了60华诞。在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中,广大统计工作者努力推动统计不断地走向开放透明,中国统计大开放、大透明、大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如今,统计不仅真正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和参谋手,还日益走进大众生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宏伟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构建科学高效的用工制度对行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建筑业用工制度的演变路径进行研究,分析中国建筑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制度的特点及深层次问题,提出构建"专业化分工生产体制"的革新路径,为中国建筑业和建筑企业探索高质量发展下的新型用工制度提出方案建议。
关键词:
建筑业 用工制度 专业化分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