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8)
- 2023(10778)
- 2022(9171)
- 2021(8165)
- 2020(7009)
- 2019(15873)
- 2018(15783)
- 2017(31407)
- 2016(16739)
- 2015(18767)
- 2014(19067)
- 2013(19060)
- 2012(17964)
- 2011(16665)
- 2010(16976)
- 2009(16418)
- 2008(15836)
- 2007(14378)
- 2006(13327)
- 2005(12437)
- 学科
- 济(90658)
- 经济(90557)
- 管理(51268)
- 业(46630)
- 企(35719)
- 企业(35719)
- 方法(32741)
- 数学(29297)
- 数学方法(29088)
- 中国(23593)
- 农(21158)
- 财(20319)
- 制(19551)
- 地方(19257)
- 业经(17359)
- 学(15988)
- 农业(14372)
- 体(13983)
- 银(13877)
- 银行(13847)
- 贸(13796)
- 贸易(13786)
- 易(13383)
- 行(13346)
- 地方经济(13270)
- 融(12963)
- 金融(12959)
- 环境(12744)
- 和(11395)
- 务(10936)
- 机构
- 大学(258376)
- 学院(255788)
- 济(121171)
- 经济(118940)
- 管理(95306)
- 研究(90202)
- 理学(81027)
- 理学院(80131)
- 管理学(78981)
- 管理学院(78489)
- 中国(69605)
- 财(58482)
- 京(53969)
- 科学(50145)
- 财经(45510)
- 所(45419)
- 经(41093)
- 研究所(40407)
- 中心(39788)
- 经济学(39579)
- 江(39186)
- 农(39153)
- 经济学院(35368)
- 北京(34414)
- 业大(34373)
- 财经大学(33536)
- 院(31953)
- 范(31526)
- 师范(31239)
- 农业(30423)
- 基金
- 项目(158725)
- 科学(125644)
- 研究(117242)
- 基金(117132)
- 家(101228)
- 国家(100423)
- 科学基金(85683)
- 社会(78798)
- 社会科(74903)
- 社会科学(74885)
- 基金项目(61442)
- 省(60239)
- 教育(53341)
- 自然(51938)
- 自然科(50671)
- 自然科学(50659)
- 划(50409)
- 自然科学基金(49815)
- 资助(48094)
- 编号(46113)
- 成果(39125)
- 部(36674)
- 重点(35846)
- 发(35031)
- 制(34140)
- 国家社会(33734)
- 创(32329)
- 课题(32147)
- 教育部(32019)
- 人文(31139)
- 期刊
- 济(142789)
- 经济(142789)
- 研究(84379)
- 中国(50930)
- 财(44821)
- 管理(37477)
- 学报(37362)
- 农(35711)
- 科学(34249)
- 大学(29288)
- 学学(27436)
- 融(26804)
- 金融(26804)
- 经济研究(24418)
- 财经(24209)
- 农业(23524)
- 技术(21682)
- 教育(21465)
- 经(20985)
- 业经(20683)
- 问题(19139)
- 贸(15387)
- 技术经济(14515)
- 统计(13663)
- 国际(13118)
- 理论(12829)
- 商业(12182)
- 世界(12114)
- 策(12056)
- 经济问题(11895)
共检索到402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强 董直庆 王林辉
本文依据我国市场化和产权制度改革特征,结合罗默(1999)和巴罗等(2000)的模型及演绎逻辑,将制度引入增长模型诠释要素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数理分析表明,制度越完善,经济增长就越表现为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发展。制度越不完善,经济增长就越受限于制度的发展。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将产权制度以直接或与资本相结合形式进入模型,分类检验资本、技术进步、制度、贸易、金融和地域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OLS和GMM估计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产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解释更具效力,省际面板数据的稳健性检验也印证了上述结论。本文指出,制度不仅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而且还通过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和配置效率来促进经济增...
关键词:
产权制度 要素贡献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直庆 王林辉
本文利用我国1952-2005年和1978-2005年两个样本区间的时间序列数据,检验并评价不同样本区间内要素贡献以及要素贡献是否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广义矩估计检验和对比结果显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贡献的稳健性和显著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要素,其中我国约70%的经济增长来自于资本和劳动投入。要素对资本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表明,贸易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测度结果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金融、贸易和制度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影响。即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阶段性变化特征。
关键词:
分类要素 经济增长 对比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婷 李祥云
文章利用2007—2016年我国经济相关投入要素的面板数据,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拓展,使用定量分析法测算了劳动力、资本、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要素的产出弹性最高,而且远大于资本和科技投入的产出弹性,说明我国经济依旧是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经济;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对于经济的贡献还不够。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要素 产出弹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昌标 王林辉 董直庆
本文在制度内生化均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经济增长制度内生化决定机制。研究认为当事人资源禀赋和控制权结构决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一国初始资源禀赋和控制权结构决定宏观政治经济制度,制度内生于经济发展并决定经济增长;当事人拥有资源越多和价值越大,控制权结构和资源禀赋越不平衡,制度和经济将越无法获得有效增长。利用我国1978~2005年时序数据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控制权结构、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控制权结构决定制度并进而决定经济增长效率。
关键词:
资源禀赋 控制权结构 制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贞茹
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因,但要素投入的结构、类型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同。文章利用1980~2010年的经济数据,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中引入了C-D生产函数模型,主要解决了其要素贡献以及地区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劳动投入、金融发展水平及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加强制度与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广义技术进步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即资本和劳动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它们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果。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中制度与管理创新的贡献作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聂艳晖
技术和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本文以索洛—纳尔逊同期模型为基础,试图建立包含资本、劳动体现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模型,进而对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进行测度。
关键词:
制度创新 经济增长 贡献 测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惠芬
融资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 ,把其放到变化着的中国金融制度中 ,考察融资制度变革如何对经济增长及其质量产生影响 ,就可发现经济金融关系扭曲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市场不健全和金融制度的非根本性变革。
关键词:
融资制度 经济增长 市场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伟,黄丽,金玲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一、引言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除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外,全要素生产率(TFP)或者说技术进步的提高是重要的因素。许多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主要有增长核算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随机前沿模型(SFA)方法等。此外,由Dale W.Jorgenson提出的KLEMS方法为TFP的估计与国际比较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目前并没有哪种方法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各方法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除估计方法外,基础数据的选择也有重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晓波
本文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土地要素与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用我国1 99 9-2009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影响的变截距面板数据模型,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土地要素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丰雷 魏丽 蒋妍
研究目的:构建包含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机制,并应用中国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方法:理论—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引入土地要素后扩展的索洛模型仍然存在平衡增长路径;(2)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贡献率为11.01%;(3)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源泉不同:东部地区更多地依赖于资本的贡献(87.62%),中部地区的土地要素贡献突出(17.66%),而西部地区劳动的贡献显著(14.93%)。研究结论: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显著的,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需要制定和实施一个好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应尽量体现出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延利 刘丹 王玲玲 冯英浚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已明确提出管理要素参与分配。通过定量测算的方法研究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将管理看作是促进效益提高的一种组织行为,提出等效益面生产函数的概念并建立增长速度方程,以此为基础并根据效益的动态变化,提出管理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定量测算方法,并进行实证检验。定量测算管理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管理要素参与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尚梅 李勇 庞玉锋
本文依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运用两部门模型,揭示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传导机制,证明了保险业发展不仅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且对非保险部门还存在溢出效应。结论表明,保险业增速每提高1%,将带动实际GDP增长率提高1.2154%;同时,模型回归结果也证实了"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其他部门存在溢出效应"的假设:保险业每增长1%,非保险部门增长0.0472%;初级阶段的保险业边际生产力低于其它部门的边际生产力。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边际生产力的提高,其外溢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保险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关键词:
保险业 两部门模型 外溢效应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