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4)
- 2023(6367)
- 2022(5432)
- 2021(5083)
- 2020(4178)
- 2019(9239)
- 2018(9210)
- 2017(17090)
- 2016(9521)
- 2015(10773)
- 2014(10947)
- 2013(10391)
- 2012(9834)
- 2011(8887)
- 2010(9105)
- 2009(8934)
- 2008(9199)
- 2007(8482)
- 2006(7584)
- 2005(7132)
- 学科
- 济(34652)
- 经济(34574)
- 管理(34179)
- 业(28719)
- 企(25426)
- 企业(25426)
- 制(13267)
- 方法(13067)
- 财(13032)
- 数学(10595)
- 中国(10443)
- 数学方法(10359)
- 农(9367)
- 体(9282)
- 业经(8774)
- 学(8491)
- 务(7848)
- 体制(7846)
- 财务(7821)
- 财务管理(7799)
- 企业财务(7403)
- 银(7331)
- 银行(7318)
- 行(6962)
- 融(6840)
- 金融(6838)
- 理论(6599)
- 划(6300)
- 贸(6276)
- 贸易(6270)
- 机构
- 大学(141989)
- 学院(139281)
- 济(55424)
- 经济(54099)
- 管理(50016)
- 研究(47719)
- 理学(42247)
- 理学院(41729)
- 管理学(40888)
- 管理学院(40625)
- 中国(37451)
- 财(30511)
- 京(30250)
- 科学(27961)
- 所(24127)
- 财经(22977)
- 江(22517)
- 中心(21912)
- 研究所(21311)
- 农(21184)
- 经(20696)
- 北京(19061)
- 业大(18740)
- 范(18476)
- 师范(18282)
- 经济学(17673)
- 州(17393)
- 院(17276)
- 财经大学(16916)
- 农业(16403)
- 基金
- 项目(87525)
- 科学(68886)
- 研究(64814)
- 基金(64078)
- 家(55544)
- 国家(55058)
- 科学基金(46992)
- 社会(42133)
- 社会科(39699)
- 社会科学(39691)
- 省(33183)
- 基金项目(33054)
- 教育(30598)
- 自然(29363)
- 自然科(28680)
- 自然科学(28673)
- 自然科学基金(28154)
- 划(28010)
- 资助(26036)
- 编号(25890)
- 成果(23177)
- 制(21889)
- 部(20034)
- 重点(19929)
- 课题(18623)
- 创(17848)
- 国家社会(17621)
- 发(17587)
- 教育部(17534)
- 性(17449)
共检索到223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星 李放
"作为规则"与"作为信念"是制度结构的不同面向。这对应了制度的二重性,即在制度稳定期,制度为自变量,作为一种行动规则形塑政治结果;制度动荡期,制度转变为因变量,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反身为政治结果所形塑。制度起源与制度演化构成了制度变迁的链条,将整个过程串联起来的则是活跃于其中的行动者。行动者的政治行为形塑了制度的演化轨迹。较之于路径依赖,制度匹配为我们理解制度如何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制度 制度二重性 路径依赖 制度匹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永峰
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人必须激活学习本能、发挥创新精神,形成集体共有的心智模式,才能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构筑一个相对确定的生存空间。人类社会中,制度即集体心智模式的外化;非正式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正式制度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然而,制度时刻存在着被"异化"的可能,制度一旦"异化"就反过来控制了人本身,致使人的心智陷于"休眠"而无法有效应对新的不确定性。为此,人类必须始终对制度怀有警惕之心,对集体心智模式拥有高度的自觉。一句话,必须保证人类的制度创新精神始终处于"激活"状态。
关键词:
不确定性 有限理性 制度创新 心智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黎秀蓉 刘光岭
制度是博弈的纳什均衡。一般而言,博弈主体响应获利机会,产生了对新制度的诱致性需求,开始制度创新活动。但在随后的逐利博弈中,由于利益分割的对抗性,却可能使博弈陷入囚徒困境,表现为无序竞争下的激烈的利益冲突。随着冲突的加深,各个博弈主体产生了更强烈的对新制度——合作规则的渴望,表现为制定规则的讨价还价行为,并附以实施惩罚战略的承诺,但规则往往一再被破坏,因为此时新制度尚未达到纳什均衡,因而难以被遵守。于是,人们试图寻求某种强制性措施——可置信的承诺行动,以求改变收益支付,从而改变博弈均衡,使博弈在集体理性下达到纳什均衡——即新制度最终形成。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博弈 纳什均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能生 谢里 洪联英
制度变迁根源于人们对潜在利益的追求,也是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过程。本文建立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双层演化博弈模型,揭示了制度变迁中利益主体之间权力博弈的动态机理。研究表明,利益主体在博弈中掌控权力的大小,决定他们在制度变迁中的地位,制度变迁会朝着有利于权力占优势的利益主体所追求的方向变革;制度也将随着博弈中各利益主体拥有权力资源的相对比例的消长变化而不断演进。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权力 博弈均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国峰
制度的起源肇始于互利的需求,而自利之间的斗争则推动了制度的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必然的规律,即替纯粹自利服务的国家权利向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利的回归。
关键词:
互利 自利 公共权利 国家权利 互利规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福华 丁玉霞
学术制度始终处于不断变迁之中。学术制度的变迁是一系列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发生变迁的结果。学术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在于将潜在的学术利益构成新的学术制度需求,从而造成原有学术制度的供需失衡,促使学术制度发生变迁。学术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学术利益群体。学术利益群体通过诱致性与强制性学术制度变迁方式实现学术利益最大化目的。
关键词:
学术制度 变迁 动力机制 主体 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鹤 李仕明 兰永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因稀缺性而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就是核心资源。制度变迁的实质 ,就是对核心资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主导地位的承认和在剩余价值分配中向其所有者倾斜的过程。由于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 ,因此 ,剩余价值的分配也应当向它的所有者倾斜。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知识经济 核心资源 智力资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贾根良
产业变迁的制度解说南开大学经济系博士贾根良三次产业的增长阶段理论是由配第(1661)、费希尔(1939)提出,并由克拉克(1940)加以改造而成,被称之为"配第──费希尔──克拉克定理"。这一定理概括了产业变迁过程的现象特征。虽然自50年代以来,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杰 马珺
由于观点和认识角度的偏差,我们往往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含义,从而产生一种“误读”和“误识”,始终认为资源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是经济成长的基本动力,由此而步入纯“经济主义”和纯“技术主义”的误区,从根本上忽视了制度(Institutions)因素对经济增长乃至社会变迁的作用。考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制度变迁与资源的增加、技术的进步一样,同样能够促进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也就是说,在资源既定和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形下,通过制度变迁亦能促成经济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雅文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旧制度学派 新制度学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元
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 ,是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重要的金融制度变迁无一不是在政府供给主导下进行的 ,而且 ,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变迁的主导方式。这一制度变迁方式是由我国政治经济金融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文寅
在中国经济改革引致的制度变迁中 ,自主创新是主要的行为变量 ,但制度引进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引进制度有较强的示范效应 ,能加速制度的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当然 ,引进制度也有一个本土化问题。中国入世会使通过制度引进促进制度变迁的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制度引进 本土化 WTO规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现祥
制度变迁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论界对制度供给不足讨论得比较多 ,但往往忽视了制度供给过剩的问题。在一些集权和政府管制较多的国家 ,制度供给过剩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 (或者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 )容易产生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另一方面 ,制度供给过剩也与管制需求密切相关。研究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建标 曹利群
诺思的国家悖论被经济学家所熟悉,而他用交易费用分析制度变迁时的悖论却很少被人们所注意。诺思认为交易费用下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制度的变迁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同时,诺思也指出长期中交易费用是在不断增长。这种短期内交易费用的下降和长期内的增长构成诺思的又一悖论———诺思第二悖论。诺思第二悖论不仅仅是诺思的悖论,也是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分析范式的悖论。对制度变迁的分析,我们需要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
关键词:
诺思第二悖论 交易费用 制度变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宏图 崔宝敏
自我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开始至今,许多有关农村制度变迁与合约选择的文献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深深影响了学术界、决策界对家庭承包制、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评析。交易成本不仅产生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委托代理,也产生于人们所缔结的合约结构或所选择的组织形态不能与产权的多重属性达成必要的一致。与流行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农村集体产权或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仍然是可选择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概要性地比较了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产权与联产承包制下的集体产权的各自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