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9)
- 2023(11734)
- 2022(9753)
- 2021(9342)
- 2020(7554)
- 2019(17531)
- 2018(17090)
- 2017(32252)
- 2016(17380)
- 2015(19443)
- 2014(18948)
- 2013(18838)
- 2012(17507)
- 2011(15993)
- 2010(15785)
- 2009(14920)
- 2008(14647)
- 2007(13039)
- 2006(11738)
- 2005(10638)
- 学科
- 济(75280)
- 经济(75174)
- 业(54612)
- 农(51956)
- 管理(45353)
- 农业(35004)
- 企(30618)
- 企业(30618)
- 方法(25688)
- 数学(23250)
- 中国(23239)
- 数学方法(23065)
- 业经(21905)
- 制(19757)
- 财(18428)
- 地方(15338)
- 贸(15202)
- 贸易(15193)
- 易(14914)
- 体(14372)
- 发(13706)
- 农业经济(12577)
- 银(12456)
- 银行(12448)
- 行(12037)
- 环境(11780)
- 融(11475)
- 金融(11472)
- 学(11430)
- 发展(11163)
- 机构
- 学院(244927)
- 大学(241892)
- 济(112597)
- 经济(110589)
- 管理(92132)
- 研究(88455)
- 理学(79331)
- 理学院(78446)
- 管理学(77440)
- 管理学院(76981)
- 中国(71362)
- 农(56183)
- 京(51180)
- 财(50364)
- 科学(49423)
- 所(43179)
- 农业(42472)
- 中心(41215)
- 财经(39102)
- 业大(38839)
- 研究所(38794)
- 江(36462)
- 经(35709)
- 经济学(35072)
- 北京(32039)
- 范(32029)
- 师范(31820)
- 经济学院(31539)
- 院(31215)
- 财经大学(28535)
- 基金
- 项目(162865)
- 科学(130081)
- 研究(125081)
- 基金(120606)
- 家(104217)
- 国家(103239)
- 科学基金(88427)
- 社会(83628)
- 社会科(78935)
- 社会科学(78920)
- 基金项目(63848)
- 省(61896)
- 教育(55025)
- 自然(52872)
- 自然科(51587)
- 自然科学(51575)
- 划(51537)
- 编号(50744)
- 自然科学基金(50672)
- 资助(47441)
- 成果(41207)
- 部(38226)
- 制(36970)
- 发(36828)
- 重点(36435)
- 国家社会(35918)
- 课题(34622)
- 创(33751)
- 教育部(32859)
- 农(32710)
- 期刊
- 济(132602)
- 经济(132602)
- 研究(76078)
- 农(61624)
- 中国(54346)
- 农业(41964)
- 财(37953)
- 科学(35654)
- 学报(35086)
- 管理(30238)
- 大学(28777)
- 融(27525)
- 金融(27525)
- 学学(27345)
- 业经(26144)
- 教育(22108)
- 业(19680)
- 财经(19604)
- 问题(19258)
- 技术(19065)
- 经济研究(19014)
- 经(16938)
- 世界(16273)
- 农村(15427)
- 村(15427)
- 农业经济(15325)
- 贸(13958)
- 版(13957)
- 经济问题(13056)
- 资源(12948)
共检索到378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玉亮 邓宏图
对一个转型社会来说,贫困是由于导致贫困的"制度",后者与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消费等因素共同形成一种具有循环累积性的"联动机制",最终使农民既缺乏能力,又缺乏权利,陷入制度性贫困状态。此外,社会转型也将导致原有产业、就业结构乃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原来适应于传统社会的人们不能适应于转型过程中及其转型后的社会,进而演变成马克思意义上的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者。要打破这种制度性的"贫困锁定",一个可行的政策选择就是在农地承包制的基础上重建合作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金融,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并同时在农业内部发展更多的非农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贫困 诱因 制度 创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振忠
中国是一个拥有12.65亿(2000年)人口的大国,其中农民占63.78%(8.07亿人)。尽管政府在农村扶贫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问题依然严重,即使是在经济较富裕的农村地区,绝对贫困问题也仍然存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韩华为 徐月宾
基于2010年中西部五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农村低保的反贫困效应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显著降低了实保样本的贫困水平,但其对总样本和应保样本的减贫效果则不太理想。覆盖率低、瞄准偏误高,以及救助水平不足严重限制了农村低保的减贫效果。而导致这些限制因素的原因则包括地方财力不足、低保管理模式不当、农村配套社保政策不完善,以及家计调查中存在的测量误差等。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低保反贫困效应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将是改善农村低保减贫效应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农村低保 反贫困效应 瞄准偏误 政策模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芳 杨友孝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受多重制度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分析 ,提出制度创新———对农村贫困地区做出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是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关键词:
农村可持续发展 贫困 制度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灿鹏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物品,内生于社会历史环境中,是在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中形成的行为规则和价值准则,它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任何制度的本质都是对利益关系的规范,有效的制度结构能够为个体提供比较巨大的利益激励和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也能够为人们建立比较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从而在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达到利益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一个制度或制度体系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周期,它总是处在制度均衡—非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云虹
城市失业职工和农民工是我国当前城市贫困人口的两大主体,考察其致贫的制度根源,前者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后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贫困问题无疑包含着更为多维的内涵,制度的缺失使之不足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关键词:
城市贫困 制度 城市失业职工 农民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爽 刘昌海
我国农村能源贫困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但我国现有的农村能源法律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全国性农村能源专门法律;制度粗糙,配套措施不完善;相关行政管理制度不规范;新能源经济激励制度不足等。通过综合考察分析国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农村能源法律制度建设的相关经验,在探索全国性的农村能源专门立法、理顺农村能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新能源经济激励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贫困 新农村建设 法律制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新
一直以来,非正规金融处于被打击的状态,但是,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它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在许多地区呈扩大之势。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优势使其在农村反贫困中发挥了正规金融难以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对于反贫困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反贫困 非正规金融 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曹艳春
文章运用2007~2014年贫困人口统计数据,基于低保金的替代效应和收入再分配效应,重点考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改善贫困群体生活水平方面的微观效应。结果发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明显提高了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从替代效应分析,2008年以来农村低保金对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完全替代,对贫困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有较强的解释力。从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农村低保金显著缩小了贫困群体与低收入户、中等偏下收入户的收入差距,实现了贫困群体收入的向上流动;从地区差异来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显著改善了西部地区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研究同时发现,2011年以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改善贫困群体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逐步减弱,低保金对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替代作用下降。为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一项更有效的制度安排,需要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完善收入再分配制度,加大对特殊贫困群体的支持力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向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阿布都外力·依米提
当前导致农民贫困主要原因是社会原因,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教育不公平与权利不平等。正在实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的生活权利和维护其最低生活需要所建立的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论文分析了新疆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现状,认为导致新疆农村贫困的原因是:农村教育落后、公共卫生条件差、农民权利的缺乏、自然环境恶化、市场因素和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六个方面。论文提出了新疆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即制度理念不科学、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资金缺乏、缺乏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性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农村低保制度改革与发展方向,即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注重发...
关键词:
新疆 农村贫困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玉玺
近年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和城市保障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保障层次低、覆盖面窄、管理分散、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等方面。本文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当前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机制 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锡明 王海芳
反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过去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政府主要采用了“经济增长扶贫战略”和“目标瞄准扶贫战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现阶段我国的贫困人口分布发生了改变且扶贫任务更加艰巨,反贫困行动需要采取新的思路来取得全面突破。本文认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是新时期政府扶贫战略应采取的新举措,并从社会保障和扶贫的关系、农村贫困特征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行了分析探讨,论述了社会保障在反贫困战略中的支撑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洋 戴蓬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为了缓解和消除贫困,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依据我国政府确定的农村贫困标准,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在短短20多年时间里,我们基本解决了上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范围内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