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2)
- 2023(8855)
- 2022(7426)
- 2021(6800)
- 2020(5768)
- 2019(13152)
- 2018(12842)
- 2017(23627)
- 2016(12961)
- 2015(14931)
- 2014(14721)
- 2013(14187)
- 2012(13186)
- 2011(11974)
- 2010(12265)
- 2009(11488)
- 2008(11401)
- 2007(10781)
- 2006(9660)
- 2005(8846)
- 学科
- 济(45862)
- 经济(45776)
- 管理(40494)
- 业(32757)
- 企(28502)
- 企业(28502)
- 方法(15892)
- 财(14896)
- 中国(14583)
- 制(14440)
- 数学(13049)
- 数学方法(12714)
- 农(12646)
- 业经(11508)
- 学(11073)
- 理论(10738)
- 教学(10363)
- 体(10248)
- 地方(9472)
- 银(8496)
- 银行(8468)
- 务(8401)
- 财务(8361)
- 融(8350)
- 金融(8348)
- 财务管理(8336)
- 体制(8332)
- 行(8126)
- 企业财务(7934)
- 教育(7916)
- 机构
- 大学(182317)
- 学院(180653)
- 济(68654)
- 经济(66962)
- 研究(66076)
- 管理(62054)
- 理学(51986)
- 理学院(51306)
- 管理学(50098)
- 管理学院(49756)
- 中国(49574)
- 科学(40543)
- 京(40417)
- 财(36527)
- 所(34019)
- 农(31918)
- 江(30485)
- 研究所(30395)
- 中心(29804)
- 财经(26988)
- 业大(26804)
- 北京(25813)
- 范(25451)
- 师范(25057)
- 农业(24968)
- 院(24640)
- 经(24408)
- 州(23615)
- 省(22489)
- 技术(22481)
- 基金
- 项目(116989)
- 科学(90387)
- 研究(86473)
- 基金(82090)
- 家(72980)
- 国家(72369)
- 科学基金(60700)
- 社会(52336)
- 社会科(49340)
- 社会科学(49328)
- 省(46502)
- 基金项目(42505)
- 教育(42462)
- 划(39492)
- 自然(39418)
- 自然科(38476)
- 自然科学(38460)
- 自然科学基金(37781)
- 编号(35125)
- 资助(33718)
- 成果(30751)
- 重点(27720)
- 课题(27056)
- 制(25941)
- 部(25915)
- 发(24612)
- 创(24398)
- 创新(22923)
- 大学(22738)
- 科研(22634)
共检索到297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小燕 查道林
一流教学和科研团队是一支能够肩负人类共同使命和责任,协同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国际交流合作任务,产出世界先进教学和科研成果的队伍。一流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不仅需要一流学者的引领、必要的研究经费和科研基础条件,更需要顶层设计、系统思考、制度规范、机制激励以及人文关怀等。制度与机制是一流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的基石一流教学和科研团队建设需要一流的管理。一般来说,团队成员太少,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太多,彼此
关键词:
科研团队 教学观 团队成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熊晓琳 王丹
充分搭建联动机制,协同发力,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机制支撑和体制保障。坚持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服务"两个一百年"为导向,确保建设目标和方向的正确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高等教育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根本大计。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明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支持措施和组织实施。贯彻和落实《方案》,需要充分搭建联动机制,协同发力,为推进世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本文集中讨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必须解决的三方面问题。首先,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高等教育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提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必须遵循的三项原则;其次,讨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予以资源保障的建设重点,包括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制度和平台;第三,分析实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目标和达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艳林 于惠芳
中国博士后制度历经20余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而又面临诸多问题;"一流大学"建设加快步伐而又一时难以摆脱重重困境。两者应协调发展,在促进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博士后 体制改革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蓝洁 黄惠璇 罗霞
“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层面以“科目”为单位推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递次改革的制度基础上,“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形成信息化赋能、类型化发展两个方面的制度要义。其中,信息化赋能的机制较为成熟,类型化发展的要义则需要通过优化课程目标、改进课程内容与结构、深化课程资源建设、稳抓课程实施质量、打造示范引领样板效应五个方面来实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科蓉 李春景
本文从制度的角度阐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内涵。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世界一流大学是个发展的概念,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理念与制度;制度的差距是我国最大的差距;以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为价值取向的制度创新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熊庆年
中国的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究竟有多大,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都是很有益处的。不过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那些难以量化、非显性的因素。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大学文化建设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玲玲 蔡三发
只有构建一流的制度支撑体系,才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章程结合高校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等,在内容上凸显特色。制度权威的真正确立不仅在于其完善程度,而且需要敬畏之心。2015年10月,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小强 聂翠云
在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蜕变为功利化行为,陷入了诸多误区:追逐排名的一流学科建设注重学术指标,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科水平;不同主体的价值追求各异,严重削弱了一流学科建设的效果;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注重资源投入的外在"利诱",却忽略了学科内生动力的激发;以一级学科为平台,违背了今天知识生产的特点和要求。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就要加强一流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协调政府、高校和学者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科成员的内生动力,加强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
关键词:
学科制度 一流学科 功利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季小天 彭小宝 刘继安 赵文华
大科学时代来临,科技创新模式开始转向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有组织科研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研创新团队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从师承效应、培养机制、科研目标设置、构成结构、考核晋升机制、学术流动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七个方面对当代物理学领域3个顶尖团队进行具体案例阐述,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一流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机制模型,形成可供其他团队借鉴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更多一流科研创新团队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双一流"建设可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具体内容。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具有"后发外生型"和"集中管理型"的特征,两种制度共同作用表现为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系的追赶和跨越式发展模式,两种制度约束导致在大学制度建设上表层目标与深层目标实现程度不同步,即出现所谓的"脱序"现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广岭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美国及OECD大学研发经费的地位与规模、来源结构、支出结构三类指标和中国与美国前100名大学研发经费的比较,阐述中美两国大学研发经费的相关制度,特别是经费来源及获取方式、研发组织管理的不同,分析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冰莹 董维春
转型社会中技术治理模式渗透至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制度构建及其运行机制,使一流学科建设带有显著的政府驱动特性。其核心制度逻辑是以行政动员、项目制及二者相互渗透为核心向路,形成以行政权力为轴心,以频繁性政策指令为驱动,以层级化项目为依托,以问责评估为合法性依据的一元化技术治理体系。一流学科建设的技术化治理实践存在着固有困境,即非对称性评价及"制度化"与"去制度化"的内在张力。必须以变革大学制度为基点,通过转变政府支配地位、建立对等性问责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转变文化—认知基础为行动策略,实现一流学科建设制度的深层次变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本文考察了我国高校评价制度的产生背景与社会构建机制,指出我国高校评价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分化产物。通过分析我国陆续建立以大学科研能力、本科教学、学科发展以及学位点为评价客体的多元高校评价体系的社会构建机制,认为我国现阶段所构建的高校评价在范式上具有管理主义倾向,在指标体系构建上具有对所依存社会情境抽离性与碎片化特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高校评价改进策略。
关键词:
高校评价 社会构建 制度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杰
21世纪,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创新人才最集中的高地和创新活力最富足的沃土。中国研究型大学能否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创新力,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持续激励创新的能力,并始终保持学术追求导向的制度环境,以及是否能建立可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