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2)
2023(9307)
2022(7848)
2021(7274)
2020(6153)
2019(13327)
2018(13263)
2017(24431)
2016(13084)
2015(14383)
2014(13862)
2013(13221)
2012(12035)
2011(10868)
2010(11072)
2009(10488)
2008(10372)
2007(9466)
2006(8425)
2005(7654)
作者
(35780)
(30262)
(29943)
(28377)
(19209)
(14218)
(13310)
(11609)
(11339)
(10774)
(10360)
(10064)
(9903)
(9640)
(9378)
(9159)
(8987)
(8783)
(8680)
(8665)
(7545)
(7308)
(7116)
(6900)
(6767)
(6743)
(6737)
(6566)
(6012)
(5992)
学科
管理(50400)
(48121)
(45483)
经济(45402)
(43086)
企业(43086)
技术(20233)
方法(17064)
(15577)
(14951)
中国(14176)
数学(13586)
技术管理(13411)
数学方法(13376)
业经(13112)
(12238)
(10369)
理论(9650)
(9599)
财务(9565)
财务管理(9543)
(9530)
银行(9509)
(9412)
(9106)
企业财务(9103)
(8871)
体制(8801)
(8784)
金融(8781)
机构
大学(181386)
学院(180845)
(74049)
经济(72469)
管理(72066)
理学(61837)
理学院(61148)
管理学(60202)
管理学院(59824)
研究(59767)
中国(45682)
(37891)
(37127)
科学(34568)
(29015)
(28950)
财经(28269)
中心(27431)
研究所(25752)
(25613)
(25540)
业大(24589)
北京(23787)
(22775)
师范(22542)
(22397)
经济学(22377)
(22172)
技术(20996)
财经大学(20908)
基金
项目(121037)
科学(97569)
研究(91269)
基金(88137)
(76484)
国家(75834)
科学基金(66419)
社会(59727)
社会科(56653)
社会科学(56640)
(48424)
基金项目(46574)
教育(42877)
自然(41469)
自然科(40598)
自然科学(40590)
(40145)
自然科学基金(39926)
编号(35687)
资助(33811)
(32016)
成果(29414)
创新(28909)
(28895)
重点(27516)
(26977)
课题(25897)
(25747)
国家社会(25156)
教育部(23727)
期刊
(85434)
经济(85434)
研究(56380)
中国(44892)
管理(32212)
(30843)
科学(26034)
学报(25765)
教育(25410)
(23607)
大学(20935)
学学(19511)
技术(19486)
(17266)
金融(17266)
农业(15688)
财经(14647)
业经(13510)
经济研究(13424)
(12702)
科技(12569)
技术经济(10883)
问题(10154)
(9559)
论坛(9559)
(8966)
(8478)
现代(8426)
(8269)
职业(7897)
共检索到282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国杰  冯林安  
通过对观念及思维方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制度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阐述了观念及思维方式创新在三者互动中的先导作用:理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导致多样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变化,产生产品创新的需求,产品创新进一步诱致市场制度创新来适应理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同时,以观念及思维方式创新为支撑的技术创新物化为产品创新与工艺、材料、管理的创新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变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红梅  
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企业和政府双方要想获得合理的收益,双方都只有采取创新策略。制度创新可以保证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技术创新可以引致制度创新,从而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产权制度的核心专利制度将技术创新外部性内在化;科技制度通过促进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建设促进并规范创新主体的研发活动;金融制度对创新活动具有节约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稳定功能的作用。政府应当完善产权制度、科技制度、金融制度,为各创新主体构造有效的激励机制、稳定的运作机制和技术创新系统的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玉虹  马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尽管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谁占主导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 ,但是它们的理论分析都表明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在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互动理论的基础上 ,指出经济发展过程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统一过程 ,而且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 ,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龙江  
物流是创新的产物,同时又面临着进一步创新的必要。如何通过物流创新,加快物流业的结构优化,全面提高物流业的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及时更新现代物流理念,向先进的物流模式看齐,围绕增强物流产业整体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现代物流的功能和作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坤木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在推进包括微观经济结构调整在内的制度创新。为什么会出现全球性的制度创新?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科技进步。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古绪鹏  陈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威漩  张金艳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常假设制度因素给定不变,并在这一假定下研究经济现象,分析经济行为,响应地得出一定的结论(某种均衡)。但这一假设削弱了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这也是传统经济学日益受到制度经济学挑战的重要原因。文章在对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中引入制度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在对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有关概念明确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市场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和技术创新对市场制度创新的催化,阐述了实现这种互动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自新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范畴。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经济组织的发展究竟是技术创新决定 ,还是制度创新决定 ,与这个国家、组织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有关。推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就要有克服其创新资源缺乏这一禀赋条件的有效措施 ,这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制度创新问题。近期应做的工作主要是 :政府机构的进一步调整和职能的转变 ;健全扶持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 ,特别是社会中介机构 ;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网站 ;制度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法奇  
杜威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对现代社会、科学和教育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其精髓是鼓励探究与创新,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杜威对儿童的创造性、科学方法在教育上的应用以及初等教育阶段良好习惯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红亮  
在杜威访华的百年历程中,胡适、陶行知、梁漱溟对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作出三种不同的诠释。它分别被解读为"教育即实验"、"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命"。这些颇具个性的诠释,一方面展示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有很强的理论辐射力和开放性,另一方面展示一批现代中国思想家有活跃的诠释创造力和充沛的思想活力。胡适、陶行知、梁漱溟对"教育即生活"观念的诠释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值得深思的个案。尽管有三个维度的解读,但是拥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即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中国化的诠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单中惠  
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思维”是他所论述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从思维和反思性思维的涵义及价值、“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以及思维训练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能激发儿童的思维。反思性思维是最好的思维方式。因此 ,无论对教育来说 ,还是对儿童来说 ,通过反思性思维训练 ,培养优良思维的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程工  陈暄  徐永诚  
技术创新不能单纯地从技术逻辑方面来考虑,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 快慢是受其制度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制度因素在技术进化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 作用,在技术突变、技术酝酿期以及占优设计的抉择中制度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因 此,为加快我国技术创新的步伐,必须加强各种制度因素的调整和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谭静  王会川  葛小南  
近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连续释放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激活现代农业潜力的强烈信号,社会普遍认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将进入又一个"破冰期",同时也预示着现代农业将步入发展"黄金期"和"活跃期"。在此背景下,探索与研究财政支农思路和方式的调整,对促进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