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0)
- 2023(7378)
- 2022(6212)
- 2021(5806)
- 2020(4783)
- 2019(10777)
- 2018(10493)
- 2017(19200)
- 2016(10452)
- 2015(11626)
- 2014(11579)
- 2013(11297)
- 2012(10499)
- 2011(9532)
- 2010(9525)
- 2009(9060)
- 2008(8985)
- 2007(8188)
- 2006(7361)
- 2005(6901)
- 学科
- 济(40738)
- 经济(40655)
- 管理(38833)
- 业(38590)
- 企(29571)
- 企业(29571)
- 农(16606)
- 方法(15119)
- 技术(13398)
- 财(13366)
- 数学(13037)
- 制(12871)
- 数学方法(12866)
- 农业(11981)
- 中国(11084)
- 业经(10413)
- 体(8941)
- 地方(8843)
- 学(7758)
- 技术管理(7663)
- 务(7563)
- 财务(7536)
- 体制(7526)
- 财务管理(7518)
- 银(7228)
- 银行(7214)
- 环境(7180)
- 企业财务(7176)
- 融(7156)
- 金融(7150)
- 机构
- 学院(153657)
- 大学(153324)
- 济(65343)
- 经济(64059)
- 管理(58413)
- 研究(54370)
- 理学(50029)
- 理学院(49455)
- 管理学(48688)
- 管理学院(48397)
- 中国(41332)
- 京(32377)
- 科学(31909)
- 财(31403)
- 农(27632)
- 所(27413)
- 中心(25228)
- 研究所(24579)
- 财经(24084)
- 江(24029)
- 业大(23019)
- 经(21753)
- 农业(21445)
- 经济学(20194)
- 北京(20121)
- 范(19757)
- 师范(19548)
- 院(19514)
- 州(18785)
- 经济学院(18153)
- 基金
- 项目(104244)
- 科学(82646)
- 研究(78001)
- 基金(76159)
- 家(67141)
- 国家(66574)
- 科学基金(56428)
- 社会(51176)
- 社会科(48507)
- 社会科学(48499)
- 基金项目(40287)
- 省(40006)
- 教育(35589)
- 自然(34686)
- 划(33827)
- 自然科(33827)
- 自然科学(33820)
- 自然科学基金(33239)
- 编号(31290)
- 资助(29588)
- 成果(26100)
- 制(25546)
- 重点(24104)
- 部(23836)
- 发(22771)
- 创(22488)
- 国家社会(22175)
- 课题(21786)
- 创新(21311)
- 性(20625)
共检索到237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庄晋财
制度、技术与民族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庄晋财一我国目前尚有5800万贫困人口,很大一部分处于极端贫困状态,而且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处西南、西北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等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民族贫困地区人口的粮食供给状况,严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东梅 钟甫宁 王广金
本文以实证分析的方法 ,以宁夏地区为例 ,通过研究该地区 2 0 0 3年 2 0 0户退耕户和 10 0户非退耕户之间 ,以及二者与 1999年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前的人均粮食消费量和人均食品支出水平的变化 ,认为退耕户的粮食安全程度比非退耕户和退耕前的农户有了显著的提高 ,这种提高与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耕地面积呈正相关 ,而与粮食播种面积比重呈负相关 ,因而可以得出结论 :在生态脆弱地区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并不会影响当地农民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贫困地区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前恒 李军培
本文以西北A省、B自治区两个贫困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农民的粮食安全状况。通过分析发现:农户粮食自给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多地少和农户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导致的种植行为市场化;农户在选择解决家庭粮食自给不足的手段时,市场购买成为主导性手段,贫困地区农户呈现出明显的粮食消费市场化的特征;通过生产、就业、交换和转移四大手段后,绝大部分农户都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农户仍然存在粮食不安全问题,这部分家庭中存在阿玛蒂亚·森意义上的“家庭内部剥夺”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贫困地区农民粮食安全的三类政策。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民粮食安全 家庭内部剥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运来 余建斌 刘志雄
回顾了印度独立后农业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并对这期间农业政策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重点探讨了印度贸易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及其对农业增长、贫困削减和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贸易自由化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使农业内部的生产结构向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方向转变;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在不断下降;在粮食安全方面,人们的粮食物质上的可获性已经得到满足,粮食经济上的可获性也随着PDS的实施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关键词:
农业贸易自由化 贫困 粮食安全 印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帅 王征兵
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粮食消费成因分析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实证分析了粮食生产能力、粮食获取能力、粮食供给水平、消费心理、粮食消费惯性等对贫困地区农村人口粮食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对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而言,粮食生产能力对其粮食消费产生积极影响;粮食获取能力提高有助于其粮食消费实现由"量"安全到"质"提高的转变;粮食供给水平提高对其粮食消费产生正向显著影响;粮食消费不足是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平衡生产和消费决策后所作出的理性选择,食物消费结构未随食物支出增加而显著改善;粮食消费具有一定惯性,保障粮食安全与扶贫开发过程中要因地制宜。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人口 粮食消费 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朱晶
本文以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缺粮地区的农民食品消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影响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农民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的最主要因素是农民的收入水平;传统的扩大当地粮食种植比重、提高自给自足水平的政策选择不仅导致资源配置低效,而且不利于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研究提出,更有效地保障这部分弱势人群食品安全的政策选择是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和健全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市场的流通机制。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弱势人群 市场经济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林
在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区域特殊性,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制度变迁相对迟缓,而且政府在扶贫中的作用比其他贫困地区更强,加上扶贫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其扶贫效率较低;同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制度的变迁多为强制性变迁,没有经过从诱致性变迁到强制性变迁的转变过程,而且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其非正式制度存在较大摩擦,使得扶贫制度变迁的适用性较低。应加快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制度的变迁速度;引导与鼓励诱致性制度变迁,增强制度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优化扶贫开发委托代理制度,实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耀
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实现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但过分的政府干预将增大粮食安全成本 ,导致效率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粮食安全制度和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 ,并就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流通体制 市场化改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建仿 黄世成
采用熵权法测度数字技术,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以考察数字技术何以影响粮食单产。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从异质性来看,数字技术在粮食非主产区对粮食单产的促进作用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田间管理水平与农业机械化水平是数字技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渠道,农业经营规模在数字技术赋能粮食单产的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技术作用于粮食单产的过程中存在农村教育水平门槛。拓展分析表明,农业现代化政策有助于数字技术提高粮食单产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光军
目前,我国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人增地减矛盾突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物质与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粮食安全。因此,必须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完善民族地区农业病虫害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行保护性的生产补贴,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确保民族地区粮食安全。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粮食安全 耕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公茂刚 刘力臻 王学真
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特征表现为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这两点导致了发展中国家个人的粮食获取能力受到制约。市场交易、自行生产和粮食援助是个体获取粮食的三种渠道。贫困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对粮食安全的威胁。"交换权利映射"通过个体拥有的资源与交换权利集合的映射关系说明了在发展中国家因为贫困而导致的个体拥有的资源匮乏而使其处在粮食不安全集合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贫困 交换权利映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永红 沈桂龙
本文从实现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强化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管理、设置贫困识别制度以及建立其他相关制度等视角出发,就我国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组织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贫困地区 扶贫开发 组织制度 创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和平 杨光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正>农业是社会发展的根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并通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了自身的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同时,还要求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曾光 刘思禹 熊秋芳
科学合理的种业审定制度,是保障种源和粮食安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历经多年的改革和完善,极大促进了种业发展,但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相对照,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应在健全品种审定机制、提高品种审定制度的有效供给水平的基础上,完善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激发种业科技创新以培养综合实力强的现代化种业企业,保障种子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从制度、法律、市场等多层面多维度推动种业振兴,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种业振兴 品种审定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