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08)
- 2023(19982)
- 2022(17325)
- 2021(15940)
- 2020(13708)
- 2019(31647)
- 2018(31342)
- 2017(60388)
- 2016(32906)
- 2015(37284)
- 2014(37348)
- 2013(36891)
- 2012(34041)
- 2011(30880)
- 2010(31028)
- 2009(28918)
- 2008(28486)
- 2007(25478)
- 2006(22391)
- 2005(20173)
- 学科
- 济(144536)
- 经济(144361)
- 管理(98677)
- 业(91139)
- 企(76120)
- 企业(76120)
- 方法(62918)
- 数学(54866)
- 数学方法(54160)
- 财(37857)
- 农(35809)
- 中国(34875)
- 学(30604)
- 业经(30547)
- 地方(29273)
- 制(28293)
- 贸(24034)
- 贸易(24022)
- 农业(23894)
- 务(23650)
- 财务(23559)
- 财务管理(23503)
- 易(23240)
- 企业财务(22265)
- 理论(21894)
- 银(21174)
- 银行(21106)
- 和(21071)
- 环境(20739)
- 融(20645)
- 机构
- 大学(476364)
- 学院(473726)
- 济(195454)
- 经济(191235)
- 管理(183880)
- 研究(160723)
- 理学(158426)
- 理学院(156648)
- 管理学(153751)
- 管理学院(152892)
- 中国(120278)
- 京(101160)
- 科学(99098)
- 财(91993)
- 所(81788)
- 农(78527)
- 研究所(74121)
- 中心(73275)
- 财经(72721)
- 业大(71089)
- 江(71055)
- 经(65842)
- 北京(64069)
- 农业(61493)
- 范(61062)
- 师范(60437)
- 经济学(59709)
- 院(58014)
- 州(56585)
- 财经大学(53783)
- 基金
- 项目(317298)
- 科学(248297)
- 基金(229973)
- 研究(229142)
- 家(201062)
- 国家(199447)
- 科学基金(170580)
- 社会(144126)
- 社会科(136601)
- 社会科学(136565)
- 省(123751)
- 基金项目(121362)
- 自然(111663)
- 自然科(109028)
- 自然科学(108997)
- 自然科学基金(107037)
- 教育(105723)
- 划(104218)
- 资助(95924)
- 编号(93109)
- 成果(76173)
- 重点(71197)
- 部(70015)
- 发(67135)
- 创(65066)
- 课题(64269)
- 科研(61030)
- 创新(60869)
- 教育部(59927)
- 大学(59269)
- 期刊
- 济(218093)
- 经济(218093)
- 研究(140744)
- 中国(91134)
- 学报(77007)
- 财(73251)
- 农(70794)
- 科学(68978)
- 管理(68145)
- 大学(58114)
- 学学(54823)
- 教育(49100)
- 农业(47767)
- 技术(42341)
- 融(41959)
- 金融(41959)
- 财经(36434)
- 经济研究(35153)
- 业经(33605)
- 经(31186)
- 问题(28016)
- 业(24777)
- 技术经济(24194)
- 统计(23492)
- 图书(23290)
- 理论(22698)
- 版(22472)
- 贸(21628)
- 科技(21397)
- 策(20983)
共检索到705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光南 杨子晖
在通过面板单位根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检验了制度、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制度对基础设施产出弹性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制度和基础设施都与经济增长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为正,其产出弹性受制度环境影响;制度因素不仅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还通过影响基础设施产出从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制度因素中,"政府规模"和"使用稳健货币的权利"对基础设施产出影响显著为正;"对信贷、劳动力和商业的管制"对基础设施产出影响显著为负;而"法律结构和产权保护"则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显著的正效应。最后,本文提出了当前我国为应对金融危...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制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妍 赵蕾 薛俭
基于1997-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SYS-GMM和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中倒"U"曲线中的上升阶段,但部分地区存在过度或集中投资的现象;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在前期冲击效应波动较大,但长期影响趋于稳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晓东 邓丹萱 赵忠秀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Feder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从总体上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各地强弱不一。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与其他部门之间相对边际生产率的差距使其直接影响为负。将时间滞后效应纳入模型分析后证实溢出效应滞后期明显,且逐渐衰竭,在滞后4~5期时转为负向。最后,空间效应模型证实空间效应明显,但同样存在地区差异。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溢出效应 Feder模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亮 李杰伟 徐长生
利用2001年至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验证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大小。基于宏观总产出方程与信息基础设施微观供需模型相结合的联立方程模型控制信息基础设施内生性,采用人均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测度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复合增长效应的测算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贡献,但是信息基础设施对不同区域增长的贡献与经济增长的状况却存在反差。在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鹏
基于2000—2013年东、中、西部(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增长的时间、空间效应。结果表明:2000—2007年基础设施投资对西部区域、中部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东部有阻碍作用但不显著;2008—2013年对中部有显著阻碍作用,对东部区域、西部区域有阻碍作用但不显著;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数量。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豪 蒋家东
通过构建质量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从质量基础设施自身的技术特征和制度特征出发,研究其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基于2009~2016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质量基础设施对国别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质量基础设施确实能够促进一国经济增长,而且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
关键词:
质量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制度 技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魏巍 李强 张士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超前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2000—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流量)和密度(存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稳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聚集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增加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区域内聚集,进而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产业聚集 GMM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志强
本文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协同作用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域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以铁路和公路为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并将公路分为三级分别构建其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从全国看,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占总效应比重的3/4左右。(3)不同地区、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空间差异:ModelⅠ中,公路在三个地区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铁路在中、西部正效应显著但在东部不显著;ModelⅡ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东部和西部的一级公路、东部和中部的二级公路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东部和中部的高速公路表现为不显著的负效应;且三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对该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均明显大于直接效应。(4)同时验证了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等六个变量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发现这些要素作用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和区域差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武鹏 刘玉海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在1997—2007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001—2007年铁路和公路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共带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11.075%,占TFP整体增幅的59.100%,其中,高速公路和二级公路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在上述贡献中,来自直接效应的部分较小,仅占25.700%,而来自空间外溢效应的部分则高达74.300%;就分时段的估计结果来看,2001—2007年铁路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持续显著的正向影响,199...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庆 刘向杰
采用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私人投资的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协整理论探讨基础设施的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私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私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率高于国有投资的效率。对国有投资、私人投资弹性偏小的原因进行分析;加大投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政府宏观政策为引导的多元投资体系。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私人投资 经济增长 协整理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茂林 许召元 胡翠 喻崇武
本文利用1994~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不同增长阶段中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多种检验结果表明,总体上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倒U型"特征。具体表现为,1994~1999年间,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但较弱的促进作用;2000~2011年间,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2012年以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已经不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分地区和分类别的基础设施投资也都体现出这一阶段性特征。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应的大幅度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实际基础设施的能力降低,而且基础设施的直接产出近年来开始下降;二是投资形成固定资本形成的比率显著降低,大量投资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需求;三是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依靠政府的直接投入或大量补助,对民间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较大增加了全社会的资本错配程度。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彬 段媛媛 杨丰魁 万荃
采用1995—2011年份省市、分行业面板数据建模,对我国基础设施分行业投资最优规模以及和最优次序进行研究:从投资最优规模看,政府主导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已达到最优规模,但继续投资对经济增长仍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其中电力和水利行业均未达到各自的最优规模,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实际规模已经超过最优规模,其边际产出已经为负值;从投资缺口和紧迫程度看,应适度提高电力和水利行业的投资,适度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的投资,在保持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大致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非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有助于提高整体投资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献国 董杨
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仅是一项"投资",它还具有"外部溢出"特征,所以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具有短期逆周期调节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还推动经济长期发展。本文以巴罗现代内生增长模型为参考,将基础设施投资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理论研究,研究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存在最优规模。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我国东、中、西部31个省区市1993—2014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研究了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中、西部层面,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最优规模。本文的结论为我国进行合理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了一些理论和实证依据。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最优规模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勇
本文利用197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作用,发现: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从总体上看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正向作用,在2001年之后,这种影响变为负向;总体看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的滞后效应不很明显,但在2001—2008年期间,滞后五期时,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对GDP的弹性由负转为正。外地公路水运交通固定资本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全国范围看存在正向效应,但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存在差异。具体地,外地公路水运资本存量对东部地区区域经济增长始终呈现明显的正向作用,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则由负向效应转向正向效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在1995年之前存在正向效...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献国 董杨
基础设施投资不仅仅是一项"投资",它还具有"外部溢出"特征,所以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具有短期逆周期调节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还推动经济长期发展。本文以巴罗现代内生增长模型为参考,将基础设施投资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理论研究,研究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存在最优规模。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我国东、中、西部31个省区市1993—2014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研究了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从东、中、西部层面,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存在最优规模。本文的结论为
关键词:
基础设施投资 最优规模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