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8)
2023(11494)
2022(9689)
2021(8803)
2020(7307)
2019(16164)
2018(15780)
2017(30263)
2016(16275)
2015(18369)
2014(18284)
2013(18126)
2012(16878)
2011(15666)
2010(16112)
2009(15396)
2008(15052)
2007(13683)
2006(12587)
2005(11562)
作者
(46887)
(40456)
(39540)
(37691)
(25092)
(19008)
(17802)
(15485)
(15293)
(14074)
(13931)
(13164)
(12877)
(12679)
(12535)
(12001)
(11514)
(11441)
(11430)
(11337)
(10383)
(9849)
(9532)
(9296)
(9004)
(8979)
(8747)
(8679)
(8118)
(7811)
学科
(93040)
经济(92930)
(53166)
(49666)
管理(46570)
农业(33154)
(32367)
企业(32367)
方法(26329)
业经(23991)
数学(22970)
数学方法(22776)
地方(22412)
中国(20028)
(18962)
(18799)
(18291)
(14632)
(14204)
农业经济(12550)
地方经济(12503)
环境(12000)
土地(11895)
(11791)
(11667)
银行(11650)
(11574)
金融(11572)
(11229)
经济学(11185)
机构
学院(244974)
大学(240794)
(113905)
经济(111789)
管理(92081)
研究(86509)
理学(78609)
理学院(77785)
管理学(76662)
管理学院(76216)
中国(67952)
(56499)
(50896)
(49746)
科学(49140)
(43378)
农业(42711)
中心(40104)
业大(39336)
财经(39246)
(38862)
研究所(38586)
(35377)
经济学(35147)
(31402)
经济学院(31260)
师范(31155)
北京(30794)
(30087)
(29498)
基金
项目(156231)
科学(124104)
研究(118861)
基金(114050)
(98030)
国家(97096)
科学基金(83349)
社会(79690)
社会科(75190)
社会科学(75171)
(61943)
基金项目(60132)
教育(52765)
(49849)
自然(49719)
自然科(48451)
自然科学(48442)
编号(48284)
自然科学基金(47599)
资助(44904)
成果(39473)
(35821)
(35611)
(35067)
重点(35004)
国家社会(33638)
课题(33464)
(32349)
(32205)
(30959)
期刊
(143434)
经济(143434)
研究(76661)
(61393)
中国(56594)
农业(41416)
(39445)
学报(35863)
科学(35491)
管理(32356)
大学(28996)
学学(27822)
业经(26706)
(26360)
金融(26360)
教育(22391)
技术(20929)
财经(20846)
经济研究(20683)
问题(19379)
(18869)
(18018)
世界(15516)
农村(15370)
(15370)
农业经济(15238)
技术经济(13807)
(13764)
经济问题(13584)
社会(11767)
共检索到387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管清友  王亚峰  
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由于土地占有关系与农村基层政治治理格局存在着密切的逻辑联系,经济地租成为基层组织经济权力的实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必然的一种寻租行为。在土地流转的实际操作中,地方既得利益集团既然不能用直接手段反对或者拒绝,那么采用热农地“流转”冷界定土地权利,或者是先流转后界定权利就成了维护自身局部短期利益的主要手段。农地制度改革不仅仅难在是利益之争,关键是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下,而又要依靠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来实现这种制度变迁。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如果要实现显著的效率优化,就必然要求有外来的强大的权利资源对制度变迁的目标和过程予以引导,中央政府应充当这一主体,从农民整...
[期刊] 改革  [作者] 祝志勇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旨在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关系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潜在利润是否能转化为现实 ,是由目前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社会主体力量的结构 (政府、农民 )共同决定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管清友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当中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现象不但没有解决 ,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些学者只把土地流转看作是一个规模经济和效率的问题 ,而没有注意到这首先是个社会稳定和公平问题。由于“制度悖论”的存在 ,如果制度变迁中受损失者是统治者所必须依赖的集团 ,那么统治者会因为害怕自己的政治支持受到侵蚀而情愿不进行这种制度变迁。这是中国改革决策者所面临的两难问题 ,也是农村出现所谓“政治危机”的根源。权威主义体制下处在无组织状态的弱势的农民很难能够真正取得政治上的合法权力 ,那么给予他们在社会权利上的倾斜应该成为一个次优的选择。但是 ,跨越“瓦尔得莫·皮诺切克式的深渊”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米运生  罗必良  
为洞察农地集体所有权的本质,本文研究选择了功能主义而非传统的结构主义视角。从功能主义视角看,农地集体所有权承载了三重不同维度的制度功能:维护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关系、助推国家发展战略和保障农业基础性地位。然而,城乡"二元"思维和地方政府等既得利益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制度异化。这集中体现于《农村土地承包法》中有关农地发包方权利与义务的相关规定。本文研究表明:原本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制度功能以"权利"或"义务"的形式被转嫁到集体;作为"回馈",集体被赋予一定的农地处分权和隐性的收益权。制度异化导致的结果是:因缺乏资质与能力,有关集体"权利"和"义务"的诸多规定成为"写在纸上的制度"。制度异化助长了违规征地等问题,并影响到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本文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国土规章制度;明确地方政府需承担的应有职责;集体需要回归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中心缔约者"角色并获得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绍东  邰俊杰  卜俊煜  高雅婷  邓宏伟  陈文琦  姚瑾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已实现了从人民公社制度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第一次飞跃",但仍需要向规模化经营和集体经济方向进行"第二次飞跃"。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考察了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两条路径,提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第一次飞跃的理论依据,这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第一条路径。而生产关系改革引领生产方式演进和生产力水平跃升,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第二次飞跃的理论依据,这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第二条路径。在对安徽小岗和贵州塘约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体制的改革可以明确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方向,着力改变目前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空置"状况,恢复和增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功能。在此基础上,分类设计农地制度的三类具体形式,一是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大中型农地股份合作社,二是引导种田大户和家庭联合农场发展的中小型农地股份合作社,三是引导"农户+公司"模式发展的农地股份公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海娜   罗玉辉   侯为民  
当前,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有争议。一些学者从“公平”角度出发,提倡应坚持集体所有制,照顾小农发展,避免失地农民的出现;另一些学者从“效率”角度出发,提倡土地是农民的财产,由农民自主进行市场化流转,政府不应该限制。基于这种“理念之争”,本文试图打破此“僵局”,通过测量农民土地依赖程度来科学推动未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方向。由此,本文构建中国农村土地依赖测算模型,其应用价值在于:一是依据土地依赖度科学推动土地流转;二是依托土地依赖度分类指导各地土地改革;三是依托土地依赖度协调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敏  
土地流转能否有序、规范的进行,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对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明晰农地产权、完善农地流转制度等对策,以期能促进农村土地良性流转,进而推动农村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静婷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迁,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农地流转受到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缺位、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迟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地流转率普遍偏低,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这一困境,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渊  翟坤周  
该文主要从长时段或过程性角度揭示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演进的逻辑理路和变迁规律,重点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变迁对农村土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阶段性含义及特征,进而探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演化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等政治经济学逻辑,并做出结论性评价和提出政策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池春  马华  
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制度根基,其四十年改革变迁是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反映,农民利益保护与利益发展始终是这一进程的核心议题。从国家维度分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农民利益保护的主要制度基础;从市场维度分析,合理有效的产权配置是解决农民利益发展市场化的关键;从农民维度分析,产权要素与市场要素集聚混合所带来的发展新动能与风险并存。农村过渡性市场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的秩序均衡策略,其对农村产权安排的稳定性具有调控作用,对农民利益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一涛  
农村教育贫困的直接原因在于高层政府没有建立起规范、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农民作为一个弱势利益集团无法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是规范、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迟迟未建的原因,也是农村教育贫困的根本性原因。从利益集团角度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要求畅通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使政府的决策更好地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新华  
土地自由流转有效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而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作为我国现代农业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国际化转型的日渐加快,为其现代型转型带来了新的机会。然而基于资源经济学理论下,我国土地流转和资源配置不仅需要关注农地的自然属性、经济收益,还需要考虑土地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人口等之间的协调发展要求。为实现此目标,应该在保障土地流转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尊重资源配置和流动中的人文要求,强化行政管理的监督性和法治规范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君潞  田岗  金铁鹰  
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首次以利益不一致划分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与改革为四个阶段:初始约束条件——利益不一致的形成阶段;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外部人干预——内部人控制”格局形成并不断强化阶段;转轨过程中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初始前提条件形成阶段;当前试点方案中的“俘获行为”阶段。多元利益集团是指中央政府及其代表(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的内部人,他们都是具有自利动机的主体,本文通过一个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阐释了在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内部人控制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形成而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过程,最后给出了改革能够进行的前提条件,评价现行试点方案,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