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
- 2023(1259)
- 2022(987)
- 2021(881)
- 2020(748)
- 2019(1760)
- 2018(1733)
- 2017(2698)
- 2016(1527)
- 2015(1800)
- 2014(1743)
- 2013(1706)
- 2012(1635)
- 2011(1157)
- 2010(1751)
- 2009(1774)
- 2008(1398)
- 2007(1109)
- 2006(1003)
- 2005(1082)
- 学科
- 审计(12074)
- 各类(5835)
- 管理(4401)
- 济(4194)
- 经济(4182)
- 业(3734)
- 企(3584)
- 企业(3584)
- 中国(2819)
- 财(2740)
- 制(2008)
- 方法(1982)
- 务(1798)
- 财务(1792)
- 财务管理(1728)
- 企业财务(1679)
- 专业(1327)
- 体(1288)
- 技术(1225)
- 家(1173)
- 国家(1151)
- 体制(1135)
- 业经(1034)
- 学(1026)
- 数学(955)
- 财政(953)
- 数学方法(948)
- 融(946)
- 金融(946)
- 制度(930)
- 机构
- 大学(16855)
- 学院(16709)
- 管理(6255)
- 济(6073)
- 经济(5888)
- 财(5690)
- 审计(5598)
- 中国(5484)
- 理学(5271)
- 理学院(5225)
- 管理学(5196)
- 管理学院(5160)
- 会计(4995)
- 京(4818)
- 研究(4756)
- 财经(4097)
- 经(3747)
- 江(3617)
- 学会(3127)
- 会计学(3110)
- 财经大学(3095)
- 省(3044)
- 会计学院(2967)
- 中心(2572)
- 所(2569)
- 州(2508)
- 局(2444)
- 商学(2441)
- 北京(2438)
- 商学院(2423)
共检索到3773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纳鹏杰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乔春华
审计委员会的定位在国内外都存在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国内理论界在审计委员会定位方面提出意见 ,基本观点是 :审计委员会实质上不是内部审计 ;它不属于公司管理 ,属于公司治理的要素 ;审计委员会是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 ,是对董事会负责的监督监督者的机构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公司治理 内外审计沟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跃军
本文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三个方面,将审计委员会与审计师规模、异常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结合起来考虑,探讨审计委员会治理对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以及不利审计意见改善和审计意见恶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对外部独立审计师审计判断及其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结合考虑审计师规模、审计收费、审计师变更等相关因素的前后均可以发现,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切实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勤勉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而且亦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层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衡。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增孝 高庆祥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陆瑶
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的一个监督机制而被引入。理论上审计委员会代表所有者负责外部审计事务,监督经理人防止审计合谋;现实中审计委员会受制于经理人而缺乏独立性,成为制约其作用发挥的瓶颈。审计委员会在维护外部审计独立性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独立性问题。本文以独立性为切入点,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分析了上述差异及其原因,认为需要在人员构成与聘用、薪酬制度等方面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以促进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独立性的维护作用的提高。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外部审计 独立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力云
本文通过介绍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和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 ,说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实质上是内部审计 ,是一种内部控制 ,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因此与我国的监事会制度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其发展源于职业组织、立法机构和企业自身的共同推动 ;审计委员会只有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客观性、胜任能力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国企业如果建立审计委员会 ,也不能设在监事会下 ,仍然应隶属于董事会。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发展 评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洪剑峭 方军雄
本文采用2002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以盈余质量视角研究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各年截面数据,设有审计委员的上市公司均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同时也发现这种盈余质量上的差异已经存在于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的上一年。当控制这种成立前的盈余质量差异之后,本文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本文结论并没有发现审计委员会在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方面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盈余质量 公司治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瑛
改进审计委员会功能的新措施并不能必然实现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和财务报告的准性,让审计委员会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也不一定能相应提高信息披露真实度,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仍然没有好的答案。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丹
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出上市公司可在董事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弥补目前监事会监督缺陷与不足、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大举措及有益尝试。从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上市公司虽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是财务丑闻仍然层出不穷,这使公众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产生了质疑。由于我国审计委员会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加上特殊的国情,导致我国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苏
审计委员会参与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保证投资者的利益。聘用合格的成员,赋予适当的权利和资源,勤勉地工作是审计委员会实现该目标的基本路径。以财务报告的生成过程为轴线,审计委员会的治理路径,体现了在特定治理环境下的"投入"、"作用过程"再到"产出"的完整流程。审计委员会履职的过程控制机制,主要体现在会议流程控制、年报审计流程控制和内部审计的督导流程控制,同时建立实施配套联动的绩效评价体系、薪酬激励机制、信息披露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是审计委员会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治理路径 过程控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冯萌 蒋卫平
目前我国正在推广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经验,但是安然事件的发生,使我们在承认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方面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夏文贤 陈汉文
本文首先研究了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师变更之间的关系,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外部审计师发生变更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表明审计委员会能有效缓解管理层与外部审计师之间就如何运用公认会计原则产生的分歧,并在相互的冲突中向外部审计师提供支持。本文还研究了外部审计师变更时,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年报审计收费变化之间的关系。无论从变化方向和变化数量的角度,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都与审计收费变化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外部审计师显著降低了对已设立审计委员会公司的审计收费。这为审计委员会能够改善内部控制环境,降低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提供了间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外部审计师变更 审计收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秀丽
由于我国特定的环境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监督机制一直不具有实质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论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不同监督模式 ,并分析了不同模式赖以存在、有效的前提条件 ,最后论述了我国的现实影响因素及可行的选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汤晓燕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日常工作所在地是否与上市公司所在地一致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4—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的研究后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本地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需关注影响委员们信息获取能力的个人特征。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主任委员 本地化 盈余质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