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5)
- 2023(11648)
- 2022(10322)
- 2021(9674)
- 2020(8121)
- 2019(18728)
- 2018(18726)
- 2017(36068)
- 2016(19906)
- 2015(22371)
- 2014(22428)
- 2013(22108)
- 2012(20103)
- 2011(18091)
- 2010(17944)
- 2009(16675)
- 2008(16227)
- 2007(14142)
- 2006(12337)
- 2005(10986)
- 学科
- 济(73666)
- 经济(73549)
- 管理(61497)
- 业(55936)
- 企(48140)
- 企业(48140)
- 方法(34216)
- 数学(29301)
- 数学方法(28955)
- 财(21845)
- 农(19584)
- 中国(18632)
- 制(18054)
- 业经(17496)
- 学(16648)
- 地方(14280)
- 务(13945)
- 财务(13863)
- 财务管理(13835)
- 企业财务(13128)
- 理论(12998)
- 贸(12922)
- 贸易(12916)
- 环境(12604)
- 农业(12600)
- 和(12596)
- 易(12564)
- 体(12482)
- 技术(12349)
- 银(11964)
- 机构
- 大学(282500)
- 学院(279772)
- 管理(111940)
- 济(107013)
- 经济(104529)
- 理学(97269)
- 理学院(96180)
- 管理学(94568)
- 管理学院(94071)
- 研究(92682)
- 中国(67490)
- 京(60356)
- 科学(58715)
- 财(51548)
- 所(46800)
- 农(46382)
- 业大(44088)
- 研究所(42637)
- 中心(41455)
- 财经(40981)
- 江(40453)
- 北京(38060)
- 经(37165)
- 农业(36535)
- 范(36035)
- 师范(35664)
- 院(33679)
- 州(32825)
- 经济学(31467)
- 财经大学(30578)
- 基金
- 项目(194948)
- 科学(152283)
- 研究(142157)
- 基金(140869)
- 家(123098)
- 国家(122095)
- 科学基金(104371)
- 社会(87966)
- 社会科(83267)
- 社会科学(83245)
- 省(76284)
- 基金项目(75378)
- 自然(68748)
- 自然科(67079)
- 自然科学(67064)
- 自然科学基金(65843)
- 教育(64866)
- 划(64300)
- 编号(58105)
- 资助(57695)
- 成果(47632)
- 重点(43424)
- 部(42806)
- 创(40776)
- 发(40739)
- 课题(39974)
- 制(38296)
- 创新(38074)
- 科研(37400)
- 教育部(36600)
- 期刊
- 济(117280)
- 经济(117280)
- 研究(82248)
- 中国(52868)
- 学报(47217)
- 农(42540)
- 科学(42216)
- 管理(41432)
- 财(39762)
- 大学(35446)
- 学学(33410)
- 教育(31332)
- 农业(29490)
- 技术(23653)
- 融(22593)
- 金融(22593)
- 财经(19877)
- 业经(18992)
- 经济研究(17689)
- 经(16758)
- 问题(15174)
- 理论(14756)
- 图书(14646)
- 业(14640)
- 科技(14341)
- 实践(13668)
- 践(13668)
- 版(13332)
- 技术经济(12769)
- 现代(12706)
共检索到404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刚 陈敏 张绍英
以玉米粉为原料通过羧甲基化反应制取羧甲基玉米粉。研究了乙醇体积分数、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羧甲基玉米粉黏度的影响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投料质量比 ,玉米粉∶氢氧化钠∶一氯乙酸为 8 1∶3 5∶4 8,反应温度 5 0℃ ,反应时间 4h。在 2 5℃时 ,产物水溶液 (质量比为 2 5 % )黏度达65 0mPa·s。
关键词:
玉米粉 羧甲基淀粉 黏度 醚化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刚 陈敏 张绍英
试验研究了用羧甲基玉米粉替代羧甲基淀粉制备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可能性。考察了羧甲基玉米粉和羧甲基淀粉的质量分数对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透明度、强度、拉伸率和成膜液黏度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二者对地膜性能的影响特点相同 ,当羧甲基玉米粉和羧甲基淀粉质量分数大于 3 5 %时 ,湿膜的强度、拉伸率、透光率均逐渐降低 ,成膜液黏度提高。综合考虑地膜的机械性能、透光率及机械喷涂对成膜液黏度的要求 ,当羧甲基玉米粉质量分数为 3%时 ,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达到了使用要求
关键词:
羧甲基玉米粉 羧甲基淀粉 全生物降解地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杰 贾志宽 李国领 罗诗峰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华 贾立冬
为了进一步开发乳熟期糯玉米加工产品,以乳熟期糯玉米为原料,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鲜糯玉米粉。通过对鲜糯玉米粉的保水力、凝胶特性和糊化性质的检测,并与乳熟期普通玉米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乳熟期糯玉米经过喷雾干燥制成的糯玉米粉的保水力为1.45g·g-1,凝胶体积膨胀率为5.40mL.g-1,糯玉米粉糊透光率为87.2%,糯玉米粉的成糊粘度好,冷糊稳定性好,不易老化,各项特征均好于乳熟期普通玉米,说明乳熟期糯玉米粉具有很好的应用品质和开发前景。
关键词:
乳熟期糯玉米粉 喷雾干燥 应用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绍英 陈敏 陈庆东
分析了液态地膜成膜工艺对骨架材料和填充材料的要求 ,根据试验结果 ,确定了液态地膜材料的主要组分。分别以NH4 OH ,NH4 HCO3和HN4 HCO3·NH2 COONH4 为海带消化剂进行替代Na2 CO3的试验 ,结果表明 ,用NH4 HCO3·NH2 COONH4 为消化剂时 ,其消化效果与Na2 CO3的相同 ,褐藻酸提取率可达 12 %~ 16% ;用Na2 SO3,CaClO4 和H2 O2 对海带脱色后 ,制得膜的透光率仅提高了 3 %。对 4种变性淀粉的溶解特性进行观察分析 ,以磷酸淀粉为填充材料 ,可有效地改善成膜材料的凝胶特性和调配特性。提出了一种以海带、磷酸淀粉和NH...
关键词:
液态地膜 骨架材料 填充材料 消化 脱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颖 任国秋
以紫玉米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强化花色苷(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分别为0.25%、0.50%、0.75%、1.00%和1.25%)对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功能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阿拉伯胶(添加量分别为2%、4%、6%、8%和10%)、甜菊糖苷(添加量分别为0.004%、0.008%、0.012%、0.016%和0.020%)改善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感官品质,通过响应面法最终优化确定了无糖紫玉米粉固体饮料产品的配方。结果表明:随着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的增加,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随之增大,表明强化紫玉米花色苷有利于提高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功能活性;但感官评价和电子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增加,固体饮料的酸涩感增强,因此,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以0.25%~0.75%为宜。阿拉伯胶、甜菊糖苷添加量的增加,可以通过改善紫玉米花色苷带来的酸涩感及其他不良风味,从而改善固体饮料的感官品质,二者添加量分别为6%~10%和0.012%~0.020%为佳。以感官评分作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配方优化设计,得到无糖紫玉米粉固体饮料的最优配方为:紫玉米花色苷添加量0.518%,阿拉伯胶添加量8.437%,甜菊糖苷添加量0.014%。试验研究结果为紫玉米资源深加工产品开发及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紫玉米 花色苷 固体饮料 风味 响应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大军 尹晨 张永智
【目的】研究可食性玉米淀粉膜的成膜工艺条件和改性剂的作用,为开发多功能可食包装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选择不同的淀粉液质量浓度、糊化温度、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制备玉米淀粉膜,根据成膜效果及膜的物理性能,确定玉米淀粉膜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添加10g/L的6种糖醇型改性剂(乙二醇、丙三醇、木糖醇、甘露糖醇、山梨醇和麦芽糖醇)以及5种聚合型改性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明胶、葡甘聚糖和聚氧化乙烯)对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玉米淀粉膜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浆液淀粉质量浓度50~60g/L,糊化温度90℃,膜干燥温度40~60℃,膜干燥时间4~6h。木糖醇可使淀粉膜表面结构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绍英
提出了用作地膜材料的改性海带全粉的生产工艺。将改性海带全粉替代褐藻酸钠用于生物材料地膜的生产,用4份改性海带全粉替代1份褐藻酸钠即可得到满足铺布要求的薄膜,成膜材料成本降低40%。进行了改性海带全粉对膜性能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除透光率下降外其余参数基本与使用褐藻酸钠相同。
关键词:
地膜 材料 海带 可行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康乐 曹欣 谢展 肖润林 张志飞
将新鲜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稻(Oryza sativa)秸粉和玉米(Zea mays)粉按质量比70%?15%?15%混合作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复合纤维素酶3组添加剂,以未添加为对照,研究不同酶制剂对绿狐尾藻混合青贮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对照相比,添加酶制剂可显著降低绿狐尾藻混合青贮的pH和氨态氮/总氮(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绍英 顾杰
介绍了可降解地膜的应用和发展,分析了可降解地膜制造和使用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地膜成型原理──田间成型湿铺。研究了各种成膜材料对成膜工艺及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成膜工艺和模拟失效试验。田间成型湿铺工艺减少了成膜周转环节,降低了对膜强度的要求,有利于生物材料在地膜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生物材料 降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大雷 孙旭利 王鑫 闫发宝 陆卫平
【目的】明确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利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研究灌浆结实期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75%和60%,分别代表水分过量、正常和亏缺)对糯玉米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糯玉米粉糊化特征值中,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水分亏缺使峰值黏度和崩解值降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表明,热焓值和终值温度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在水分亏缺时较高,且水分过量或亏缺均导致样品回生值增加。苏玉糯5号籽粒淀粉平均粒径和直径>17μm淀粉粒比例在土壤水分正常时较低,而渝糯7号恰好相反。最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倩 张扬 于志明
以壳聚糖(CTS)和活性艳蓝KN-R染料为原材料,通过两步反应法制备新型N,O-羧甲基壳聚糖染料,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元素分析仪分析其结构和化学基团,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水溶性进行检测;采用常压浸渍法制备N,O-羧甲基壳聚糖染料染色薄木,用光谱光度仪进行表面颜色及日晒和水洗色差测量;用菌落计数法定量表征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TS分子中大量—OH、少量—NH2基团被—CH2COOH基团取代,染料中的—SO-3和N,O-羧甲基壳聚糖中质子化的—NH+3发生反应;羧甲基化和染料接枝反应使得CTS结晶度下降;N,O-羧甲基壳聚糖染料的水溶性得到显著改善;N,O-羧甲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玲玲 李新华 曾洁
对玉米面粉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良,为生产出口感良好的玉米面食制品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得出各指标(峰值粘度、破损值、回生值)的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确定了各指标最高或最低时各因素的组合。结果表明:从粘度特征值比较看,当破损值和回生值最低时,较优工艺条件的组合是玉米品种丹玉57,乳酸菌40mg.g-1,蛋白酶2.0mg.g-1,进风温度140℃。经过DPS处理后,综合对峰值粘度、破损值、回生值的考察,较优工艺条件组合是玉米品种丹玉57,乳酸菌40mg.g-1,蛋白酶6.7mg.g-1,进风温度177℃。将粘度特征值作为评价玉米面粉面团质量的一个指标,通过均匀试验设计的数据处理后,得到了较优化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 刘娜 向锐 朱翠婷 刘雅嘉 易英 殷以华
智能响应性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控释传递系统的载体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光刺激因为可控性高、清洁高效等优点被广泛研究.该文以丁二酸酐为连接臂将1-芘甲醇(PyM)接枝到羧甲基壳聚糖(CMCS)的氨基上制得两亲性大分子(PMS-g-CMCS),然后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光响应纳米胶束.采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表征胶束的大小和形态,并研究光刺激前后胶束的大小变化;通过核磁和荧光研究胶束的光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该胶束为类球形核-壳结构,粒径约200nm,且具有较好储存稳定性;在紫外(UV)光照下,能发生结
关键词:
羧甲基壳聚糖 光响应 纳米胶束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孙佩佩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稳定性好,对环境无污染,且安全系数较高,故在众多的储能装置中出类拔萃,得到广泛关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电子设备、电动仪器、军事装备等对电极材料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只有开发出高容量、高稳定性的大功率锂离子电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负极材料至关重要,硅作为能量密度高的新型负极材料,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硅在电池循环过程中体积会发生严重的膨胀,导致电池容量锐减,阻碍了硅负极的商业化,但炭材料的存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炭材料嵌锂电位较低,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容量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