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0)
2023(7348)
2022(5958)
2021(5548)
2020(4936)
2019(10622)
2018(10721)
2017(21715)
2016(11731)
2015(13182)
2014(13217)
2013(13452)
2012(12387)
2011(10842)
2010(11267)
2009(11161)
2008(11395)
2007(10465)
2006(9462)
2005(8973)
作者
(33205)
(27619)
(27182)
(25711)
(17565)
(12729)
(12525)
(10471)
(10137)
(9922)
(9192)
(9036)
(8969)
(8535)
(8296)
(8237)
(8089)
(7985)
(7937)
(7733)
(6793)
(6762)
(6615)
(6319)
(6243)
(6125)
(6095)
(6009)
(5379)
(5267)
学科
(71826)
(67747)
企业(67747)
(56318)
经济(56235)
管理(53318)
业经(24956)
方法(24239)
(22628)
(20695)
(17962)
财务(17951)
财务管理(17936)
数学(16992)
企业财务(16954)
数学方法(16903)
技术(15241)
农业(15093)
(14788)
中国(14518)
(13339)
(12246)
企业经济(11861)
(11788)
(11316)
经营(10949)
(10473)
贸易(10467)
(10247)
理论(10213)
机构
学院(180540)
大学(174416)
(81939)
经济(80526)
管理(76068)
理学(64483)
理学院(63945)
管理学(63455)
管理学院(63109)
研究(52211)
中国(45714)
(42149)
(36209)
财经(32870)
(29622)
(27889)
科学(27069)
(26510)
(25819)
经济学(24475)
财经大学(23928)
中心(23702)
北京(23272)
商学(23131)
商学院(22953)
研究所(22381)
经济学院(22302)
(22239)
业大(21850)
经济管理(20881)
基金
项目(103846)
科学(83702)
研究(81753)
基金(76222)
(63256)
国家(62569)
科学基金(55691)
社会(53771)
社会科(51026)
社会科学(51014)
(41040)
基金项目(40357)
教育(36474)
编号(33981)
自然(33568)
自然科(32791)
自然科学(32781)
(32744)
自然科学基金(32281)
资助(30575)
(29200)
成果(27406)
(25263)
(23982)
(22924)
(22896)
创新(22552)
课题(22244)
重点(22233)
(21875)
期刊
(97778)
经济(97778)
研究(56496)
(35910)
管理(34315)
中国(31813)
(26063)
(20636)
金融(20636)
科学(19878)
业经(18854)
农业(18157)
学报(17636)
技术(17417)
财经(16918)
经济研究(15218)
大学(14834)
(14628)
教育(14619)
学学(14148)
问题(13320)
技术经济(12056)
(11958)
(11368)
商业(10876)
现代(10726)
财会(10700)
世界(9773)
经济管理(9725)
国际(9565)
共检索到279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颖   林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巍  陈慧慧  陈潇宇  
从国际竞争视野来看,隐形冠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中国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态势与政策需求的变革方向,更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贸易战形势的重要博弈策略。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梳理当前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政策的变革需求,同时,深入分析隐形冠军企业的内涵与特性,以及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整理国内外隐形冠军发展分布概况和国内政策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中德两国在隐形冠军企业发展方面的差异,立足中国现状与不足,以"五力"模型为核心,对中国培育隐形冠军的主要思路和策略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贾依帛   苏敬勤   张雅洁  
在双重劣势情境的限制下,一部分本土中小供应商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快速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并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鲜有文献对此进行深入诠释。本文选取我国3家隐形冠军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解析了在全球价值链中隐形冠军企业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1)关系嵌入深度是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特定生产制造环节中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2)拓展利基市场广度是隐形冠军企业在利基市场中快速获得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因素。(3)关系嵌入深度和拓展利基市场广度的循环促进机制为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升级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同时,本土独特的情境特征是两类关键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不仅丰富了隐形冠军和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也为我国其他中小供应商在全球价值链中摆脱低端锁定困局、成为竞争优势显著的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贾依帛   苏敬勤   张雅洁  
在双重劣势情境的限制下,一部分本土中小供应商仍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快速成长为隐形冠军企业,并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鲜有文献对此进行深入诠释。本文选取我国3家隐形冠军企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解析了在全球价值链中隐形冠军企业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1)关系嵌入深度是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特定生产制造环节中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2)拓展利基市场广度是隐形冠军企业在利基市场中快速获得市场领导地位的关键因素。(3)关系嵌入深度和拓展利基市场广度的循环促进机制为隐形冠军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升级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同时,本土独特的情境特征是两类关键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不仅丰富了隐形冠军和全球价值链的相关文献,也为我国其他中小供应商在全球价值链中摆脱低端锁定困局、成为竞争优势显著的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洋  许宏杰  
本文通过对隐形冠军和创业企业的多角度分析,发现隐形冠军企业和创业企业,特别是战略型创业企业在战略选择、面临的经济环境、拥有的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战略管理和经营业绩方面,创业企业可以学习隐形冠军的成功经验。本文从要素视角和活动视角出发,提出创业企业的有效战略因素和路径选择。最后在中国当前鼓励创业创新的背景下,基于对隐形冠军的分析,就创业活动如何取得成功和保持竞争优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葛宝山  赵丽仪  
隐形冠军企业是德国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提出的概念,用以刻画社会知名度低但是国际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中小企业。在逆全球化情境下,我国企业面临诸多"卡脖子"技术瓶颈,培育一大批国际细分市场上的隐形冠军企业是我国有效实施"双循环"战略、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因此,隐形冠军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成长机理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归纳提出"精一战略"概念,认为隐形冠军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坚持"精一战略"。文章基于创业理论视角,实证检验了精一战略在创业导向与隐形冠军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隐形冠军企业的创业导向能够促进其技术创新、获取先发优势,显著提升其企业绩效;而聚焦细分市场,做专、做精、做深并且持之以恒地实施精一战略则帮助隐形冠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因而达到提升经营绩效的目的。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吸收能力、环境动态性对精一战略与隐形冠军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解释了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机理,并对数字经济和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如何培育更多隐形冠军企业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葛宝山  赵丽仪  
隐形冠军企业是德国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提出的概念,用以刻画社会知名度低但是国际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中小企业。在逆全球化情境下,我国企业面临诸多"卡脖子"技术瓶颈,培育一大批国际细分市场上的隐形冠军企业是我国有效实施"双循环"战略、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因此,隐形冠军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成长机理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归纳提出"精一战略"概念,认为隐形冠军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始终坚持"精一战略"。文章基于创业理论视角,实证检验了精一战略在创业导向与隐形冠军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隐形冠军企业的创业导向能够促进其技术创新、获取先发优势,显著提升其企业绩效;而聚焦细分市场,做专、做精、做深并且持之以恒地实施精一战略则帮助隐形冠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因而达到提升经营绩效的目的。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吸收能力、环境动态性对精一战略与隐形冠军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解释了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机理,并对数字经济和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如何培育更多隐形冠军企业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薪玉  黄朝峰  马浚洋  
中小企业一般专注于某一细分行业产品研发、生产和经营,具有较高市场份额但社会知名度较低。当前,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由初步融合进入深度融合加速阶段,"隐形冠军"企业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分析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内涵、发展现状与需求发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具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创新、市场创新、价值链创新5个维度组成的创新特征,并结合案例——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高德红外进行剖析,认为提升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应从加快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建立健全金融财政支撑体系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制度政策环境,企业应从培育企业研发人才队伍、构筑创新型企业文化及抓住发展机遇等方面培育其核心竞争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浚洋  黄朝峰  汤薪玉  
首先给出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的定义和判别标准,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对其创新的动因、形式和组织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主要为军用和民用技术需求创新,有时也因创新而开拓市场需求;其创新通常是连续不断、多元化的,不仅包括军民两用技术创新,还有非技术创新如商业模式创新;其注重生产经营效率,建立对接需求方和技术方的公关部门,同时还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解决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数量较少且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建议政府进一步健全军民融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制度体系、完善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法规、打破军民融合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壁垒;军民融合"隐形冠军"企业应强化自身作为问题解决商的定位,努力构筑"人人创新"的组织文化。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应洪斌   李苏静   邹益民   张政  
隐形冠军企业对国家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微创新视角出发,构建以双元成长为中介变量、以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并以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等隐形冠军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前述模型进行验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微创新对隐形冠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品成长、效率成长在微创新与隐形冠军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微创新与产品成长、效率成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系统地解释了微创新视角下隐形冠军企业成长机制,为中国情境下隐形冠军企业的培育和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尚林  
隐形冠军企业在成立初期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高度专业化在某一细分市场中占有绝对的领导地位。但随着市场透明度的提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隐形冠军面临愈发激烈的竞争,其发展空间受到压制。依据"安索夫矩阵"中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隐形冠军只有培养自身核心能力,执行行业跨度小的相关多元化战略,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才能实现成功突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佩昌  
"隐形冠军"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并不是通过广告、炒作以及超强的营销方案所形成的,而是在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后,坚持质量为上,通过为消费者量体裁衣式的客户定位、亲近服务所形成的。风靡全世界的"隐形冠军"一词由德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所谓的隐形冠军,大致有三条标准:一是在本行业处于数一数二的领先位置;二是营业额在二十亿美元左右;三是在其专业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华  
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在研究德国出口贸易高速成长时,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证明,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声名显赫的戴姆勒-奔驰、西门子等大企业,而是那些在各自所在的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且成为全球行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佩昌  
"隐形冠军"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并不是通过广告、炒作以及超强的营销方案所形成的,而是在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后,坚持质量为上,通过为消费者量体裁衣式的客户定位、亲近服务所形成的。风靡全世界的"隐形冠军"一词由德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所谓的隐形冠军,大致有三条标准:一是在本行业处于数一数二的领先位置;二是营业额在二十亿美元左右;三是在其专业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俞彬  蔡凯星  钱美芬  王维安  
本文基于光学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案例,探讨了多元研发模式在中高端制造业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驱动因素、整合机制以及对企业价值增长的影响问题,通过驱动因素类和研发模式类理论因素的相互作用分析,构建了反映多元化研发模式对企业价值影响机理的动态演进模型。研究发现企业主要经历了“初创期的产学研合作为主导、外部企业合作研发为补充、自主研发艰难起步→成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为基础、自主研发为主导、外部企业合作研发为补充→成熟期的产学研合作为先导、自主研发为主导、外部企业合作研发为补充”的动态多元研发模式,并据此将企业研发与价值增长的关系从静态讨论扩展为多阶段动态分析,丰富了企业研发驱动式价值增长的内涵,对我国中高端制造业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价值增长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