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89)
- 2023(4083)
- 2022(3173)
- 2021(3156)
- 2020(2804)
- 2019(6864)
- 2018(6978)
- 2017(14042)
- 2016(7602)
- 2015(8793)
- 2014(8882)
- 2013(8711)
- 2012(7634)
- 2011(6715)
- 2010(6999)
- 2009(6439)
- 2008(6150)
- 2007(5417)
- 2006(4684)
- 2005(4181)
- 学科
- 济(32886)
- 经济(32849)
- 业(21979)
- 管理(21188)
- 方法(19547)
- 数学(17958)
- 企(17941)
- 企业(17941)
- 数学方法(17480)
- 财(11030)
- 农(8885)
- 收入(7874)
- 中国(7632)
- 理论(6495)
- 业经(6323)
- 农业(6258)
- 学(5321)
- 务(4980)
- 制(4948)
- 财务(4947)
- 财务管理(4936)
- 贸(4875)
- 贸易(4871)
- 易(4737)
- 企业财务(4655)
- 国民(4403)
- 教学(4262)
- 和(4192)
- 银(4187)
- 银行(4186)
- 机构
- 学院(104890)
- 大学(104165)
- 管理(43012)
- 济(42786)
- 经济(41910)
- 理学(37577)
- 理学院(37236)
- 管理学(36250)
- 管理学院(36073)
- 研究(30306)
- 中国(23627)
- 京(21660)
- 财(19759)
- 科学(18030)
- 财经(15629)
- 江(15245)
- 所(14818)
- 业大(14553)
- 经(14247)
- 农(14123)
- 中心(13967)
- 北京(13712)
- 研究所(13310)
- 经济学(13232)
- 范(13138)
- 师范(13038)
- 州(12068)
- 经济学院(11877)
- 财经大学(11747)
- 技术(11371)
- 基金
- 项目(69738)
- 科学(55264)
- 研究(50926)
- 基金(50925)
- 家(43784)
- 国家(43466)
- 科学基金(38044)
- 社会(32124)
- 社会科(30533)
- 社会科学(30521)
- 省(27285)
- 基金项目(25907)
- 教育(25250)
- 自然(25026)
- 自然科(24524)
- 自然科学(24520)
- 自然科学基金(24070)
- 划(22878)
- 资助(22709)
- 编号(21255)
- 成果(16932)
- 部(15567)
- 重点(15520)
- 课题(14665)
- 创(14343)
- 发(13876)
- 教育部(13781)
- 大学(13456)
- 科研(13405)
- 创新(13392)
共检索到150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浩
拉美地区难以跨越"发展之坎"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集团以及由此形成的有偏差的政策。模型表明,贿赂政府代价与公平竞争代价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化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分配性努力生产越无效率,利益集团越有动力去寻租,通过分配获得的收益越大。社会资源逐步从有效配置向无效配置转移,生产性制度逐步消失,无效制度长久存在。为了维持分配性努力的收益,利益集团将不惜阻碍技术进步,维持二元价格体系,降低生产性努力的收益,进而导致政府治理水平下降,社会经济发展乏力。为此,减少利益集团的影响,消除二元体制,提高激励机制,增强政府治理水平,是跨越"发展之坎",走出"中等收入水平陷阱"最重要的措施,也是"拉美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凤兵
自然垄断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动态演进是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建立了一个自然垄断产业利益集团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对自然垄断产业市场化改革的演进机理与利益格局进行分析。首次提出了自然垄断产业改革中的"利益集团博弈陷阱"的概念。
关键词:
自然垄断 利益集团 纳什均衡 博弈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享光 李克歌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而发展的基础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在于资本积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现有资本积累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提供摆脱发展瓶颈推动收入增长的强大动力。因此,只有适时转变积累体制,建立起内外良性互动、金融和资本双重驱动的新积累体制,才能迅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薛泽林
奥尔森是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的兴衰》和《权力与繁荣》中,奥尔森通过推演共容利益理论构建了其独特的治理模式,为解决国家滞涨和经济转型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当前的我们社会一方面面临着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凸显的问题,一方面又面临着经济发展减速,隐形危机增加的挑战。可以说,中国正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威胁。因此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是放权让利,重建社会共容利益体。
关键词:
奥尔森 共容利益 中等收入陷阱 放权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岭 徐康宁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中国产业转出地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利益相关视角,分析产业转出地企业合作行为、政府干预行为和社会公众参与行为对"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影响,利用典型县域产业转出地和内部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行为对降低直接性经济风险作用最强,社会公众行为不仅对降低扩散性经济风险作用最大,而且是唯一能使两类风险"双降"的行为。要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政府应利用传统产业转出为契机,鼓励竞争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内生性创新动力和能力,减少对企业直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岭 徐康宁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中国产业转出地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利益相关视角,分析产业转出地企业合作行为、政府干预行为和社会公众参与行为对"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影响,利用典型县域产业转出地和内部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行为对降低直接性经济风险作用最强,社会公众行为不仅对降低扩散性经济风险作用最大,而且是唯一能使两类风险"双降"的行为。要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政府应利用传统产业转出为契机,鼓励竞争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内生性创新动力和能力,减少对企业直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岭 徐康宁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中国产业转出地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利益相关视角,分析产业转出地企业合作行为、政府干预行为和社会公众参与行为对"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影响,利用典型县域产业转出地和内部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行为对降低直接性经济风险作用最强,社会公众行为不仅对降低扩散性经济风险作用最大,而且是唯一能使两类风险"双降"的行为。要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政府应利用传统产业转出为契机,鼓励竞争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内生性创新动力和能力,减少对企业直接干预,而将财政更多运用在就业培训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缓解产业转出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不良冲击,同时要向社会提供充分的要素供求信息以及便利的要素流动和交易环境,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地区经济转型的积极性和可能性,调动全社会创新支持力量跨入更高收入阶段。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景宇 单既琛
文章主要讨论制度变迁过程中那些无效率的制度均衡是如何形成的。在对利益集团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考察了Davis和North理论意义上的第一和第二行动集团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由于利益集团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存在着冲突,因此即使是启动和推进制度变迁过程的第一和第二行动集团,也有可能妨碍制度变迁达至最优点,使其掉入"陷阱"之中。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纲
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竞争力下降。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不等于必然丧失竞争力,如果能够不断提高生产力,就不会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丧失竞争力,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本质上是福利陷阱,是工资、福利的提高快于生产力的提高,拉美和欧洲的问题也都缘于此。中等收入阶段不应推行高福利,我国目前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还得过低收入国家的苦日子。我国的特殊问题在于非城市化陷阱,即农民工不能城市化、人不能城市化的陷阱。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保持几十年正常的高增长,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厉以宁
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技术模仿带来的问题。要让模仿切实起到技术进步的助推剂和实现后发优势的作用,就要注意如何避免因模仿而出现的制度陷阱,因此需要一个能摆脱局部利益束缚又必须廉洁有效的政府。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每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的主要障碍。中国于2009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时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世界权威机构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中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较小的结论。中国要想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必须选择走包容性发展道路。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 包容性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瑾
二战以后,实行"东亚增长模式"的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从较低经济水平起飞,顺利跻身于高收入经济体行列,而奉行其他发展战略的经济体,包括南美的巴西、智利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却最终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在对东亚增长模式及相关争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界定、测度以及成因等多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评析,研究东亚国家成功跨越陷阱的经验和教训。同时通过比较分析中国和日韩等国家地区间的异同,并结合中国当前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东亚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经济增长结构性减速情境下的中国式"中等收入陷阱"命题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热议焦点,但因国内学术界对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理解不当或主观扩容等原因,使得当前针对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研究存在重大理论缺陷。欲在"新常态"下促使我国加速跨越刘易斯转折点,释放破解内外经济双重失衡困境的改革红利,就必须首先明晰中等收入陷阱命题对中国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当前理论界对中国式"中等收入陷阱"假说的立论依据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2007年5月18日,中央银行同时采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毫无疑问,这一紧缩性政策组合直接针对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间接影响资本市场泡沫。然而,当我们关注一项货币政策的宏观意义时,首先需要观察政策的微观激励意义,由此才可能真正分析货币政策通过怎样的渠道进行传递,并如何形成最终的政策效应。从这一角度看,我们首先观察到的反而不是货币政策的紧缩性,而是利差收窄对居民和银行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