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4)
2023(12909)
2022(11108)
2021(9912)
2020(8578)
2019(19303)
2018(18823)
2017(36844)
2016(19709)
2015(22057)
2014(21989)
2013(21906)
2012(20400)
2011(18606)
2010(18705)
2009(17900)
2008(17545)
2007(15854)
2006(13814)
2005(12437)
作者
(56509)
(47524)
(47235)
(45120)
(30066)
(22509)
(21758)
(18497)
(17696)
(16793)
(16176)
(15636)
(14852)
(14741)
(14719)
(14686)
(14206)
(14044)
(13673)
(13400)
(11620)
(11592)
(11532)
(10857)
(10815)
(10641)
(10308)
(10279)
(9461)
(9277)
学科
(103318)
经济(103224)
管理(54853)
(54749)
(43085)
企业(43085)
方法(40154)
数学(35243)
数学方法(34973)
中国(24707)
(23583)
地方(23560)
(21731)
业经(20654)
(18151)
(17695)
(16262)
贸易(16256)
(15710)
农业(15474)
(15448)
银行(15426)
地方经济(15251)
(14760)
金融(14758)
(14669)
产业(13710)
(13609)
财务(13583)
财务管理(13544)
机构
学院(288916)
大学(286005)
(131570)
经济(129091)
管理(110490)
研究(96628)
理学(94358)
理学院(93370)
管理学(91886)
管理学院(91347)
中国(76442)
(59748)
(58401)
科学(56259)
(48639)
财经(47542)
(45103)
中心(44786)
研究所(43737)
(43440)
(42907)
经济学(42091)
业大(39540)
经济学院(37849)
北京(36646)
农业(35401)
(35384)
财经大学(35111)
师范(35070)
(34623)
基金
项目(185273)
科学(146114)
研究(137394)
基金(134392)
(115229)
国家(114282)
科学基金(98419)
社会(89787)
社会科(85166)
社会科学(85142)
(73173)
基金项目(70779)
教育(61936)
自然(60976)
(60437)
自然科(59553)
自然科学(59534)
自然科学基金(58471)
编号(55747)
资助(54986)
成果(44789)
(41797)
重点(41663)
(41123)
(38816)
课题(38005)
国家社会(37225)
创新(36288)
教育部(35792)
人文(35526)
期刊
(151971)
经济(151971)
研究(88629)
中国(52652)
(47153)
(41657)
管理(39966)
学报(39943)
科学(37967)
(30990)
金融(30990)
大学(30357)
学学(29006)
农业(27730)
经济研究(25369)
技术(24937)
财经(24322)
业经(24213)
教育(23223)
(21052)
问题(19426)
技术经济(16665)
统计(15356)
(15340)
商业(14532)
(14456)
(13817)
理论(13674)
国际(13185)
世界(13121)
共检索到433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景岭  徐康宁  
本文以利益相关主体行为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合作行为、政府干预行为和社会公众参与行为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产业承接地经济风险的影响。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国内42个县域的典型产业承接地和内部213家合作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大利益相关主体行为均会降低地区直接性经济风险,但只有社会公众的参与行为有助于地区扩散性经济风险的下降。因此,要想全面规避承接地经济风险,就必须要重视社会公众在产业转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增强其参与动力,提升其创新能力,并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其有序参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春梅  李国璋  赵桂婷  
本文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背景,以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为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测算甘肃省第二、三产业各行业产业梯度系数,甄别优势产业;再此基础上,选择第二产业中的9个主要优势产业作为承接备选产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排序;然后,综合考虑甘肃要素禀赋状况、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蓝图、甘肃省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等进行分析,确定了甘肃省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行业。通过分析认为,由于西部比较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历史上沉淀的完整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工业体系,以及政府出于优化本地产业结构考虑的产业政策等原因,西部地区对承接重点产业的选择倾向于依托既有产业基础作强优势产业的发展路径,从而西部各主要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郝洁  
产业转移是一国产业政策中的战略性决策,是评价产业转移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和标准。产业转移承接地作为要素的接受者,其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素转移后其配置效率是否改进、要素流动外部性发挥的路径是否通畅,对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承接地是否具备承接产业的能力,并能持续提供较高的要素报酬率,以及承接地是否具备识别并利用要素流动外部性的能力,是承接地产业转移效应发生的约束条件。为更好地推进产业转移,借助国际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发展我国经济,我们应以"引进融合,鼓励规范"的态度对待移入产业,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做好配套工作,注重自我发展;鼓励支持移入产业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雅芬  杨蕤  
从全球经济范围来看,产业发展的集群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带动地区经济、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而政府作为集群的管理部门,是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本文在确定产业集群与政府的关系后,从集群企业与政府的博弈分析入手,进而研究集群与政府的博弈,最后针对我国集群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敏  
由于区域间产业技术发展的非均衡性,导致了产业转移及承接的必然性。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以及国家中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承接产业转移是加速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对欠发达地区资金注入、技术溢出、产业联动及观念更新等都带来了积极的效应,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破坏、污染转移、土地匮乏等问题使欠发达地区面临巨大的环境恶化风险。因此,正确认识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中的风险并找出相应对策,对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和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丽娟  廖貅武  万焘  
离岸服务承接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外包的成败和外包的实施效率。文章在对服务承接地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服务承接地选择的决策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采用VIOKR法将所有指标的总得分和单个指标的分值进行综合考虑,并在指标的量化时引入模糊集,解决了评价中定性指标所带来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兆同  高伟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邱婷  
伴随高速经济发展而来的环境恶化、资源耗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但降低了当代人的生活水平,而且也削弱了后代人生存发展的能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理论,是过度使用环境、遭到环境报复以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而得出的经验总结。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波污染密集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产业转移浪潮。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一方面需要通过承接产业进入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正视污染密集产业进入带来的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基于此,文章站在污染密集产业承接地的角度,基于环境与经济运行的物质平衡系统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孟志华  任冶坤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职能之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兴起,有效解决了政府投资基建过程中建设周期长、耗资大所带来的拍板难、效率低的问题。该模式通过社会资本方的有效参与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分担项目风险,以此达成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最终目标。但社会资本的参与增加了项目在建设及后续运营中的潜在风险。同时在PPP项目审计中,多方主体的异质化需求给审计人员也带来了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找到PPP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缺口,以此来确定和完善PPP项目审计的治理路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梦洁  杜威剑  
有关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环境影响的研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分析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评估、分析示范区建立对承接地和转出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实证得出结论: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对承接地(皖江区域)的环境影响显著为正,而对主要转出地(长三角地区)的环境影响部分显著为正。因此,实施产业转移并不一定会使承接地的环境恶化,只要加强转移进入门槛和环境管制,承接地和转出地通过科学有效的产业转移可以实现环境"双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媛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针对经济性常态出现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越来越明确地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的核心地位,也越来越多地强调各地需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文章一方面具体界定了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的定义内涵,找出区域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联性;另一方面论证了区域产业转移对自主创新溢出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为区域产业发展创新提供新思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艳  朱晓  
本文从利益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问题 ,提出参与经济全球化获得的利益是极其不确定的利益 ,可能是利益的增进 ,也可能是利益的损失 ;因此 ,我国应进行风险利益制度创新 ,即一方面保证国内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争取获取更大的利益 ,一方面保证国内利益主体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安全 ,即避免利益损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卓君  
随着国内数家企业对MBO(管理层收购)的尝试,这一新的收购方式成为企业和理论界瞩目的焦点,关于MBO的利弊众说纷纭。本文试从各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客观评价其利弊得失,提出对各自风险的规避建议,以期帮助各参与方成功运作MBO,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阳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运用博弈论研究方法剖析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审计风险行为。在以审计人员、企业股东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为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风险博弈中,管理层与审计人员实施审计风险行为的概率受额外收益、贿赂及股东核查等因素的影响;在以政府监管机构、债权人、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审计人员为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审计风险博弈中,政府监管机构的威慑力与债权人(银行)的期望收益是有效控制审计风险行为的关键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景岭  徐康宁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中国产业转出地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以利益相关视角,分析产业转出地企业合作行为、政府干预行为和社会公众参与行为对"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影响,利用典型县域产业转出地和内部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行为对降低直接性经济风险作用最强,社会公众行为不仅对降低扩散性经济风险作用最大,而且是唯一能使两类风险"双降"的行为。要有效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政府应利用传统产业转出为契机,鼓励竞争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内生性创新动力和能力,减少对企业直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