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1)
2023(17389)
2022(14993)
2021(13940)
2020(11759)
2019(26612)
2018(26187)
2017(49795)
2016(27598)
2015(31122)
2014(31057)
2013(30117)
2012(27314)
2011(24387)
2010(24348)
2009(22641)
2008(22338)
2007(19526)
2006(17325)
2005(15461)
作者
(76559)
(63292)
(63222)
(60216)
(40549)
(30432)
(28819)
(24840)
(24059)
(22921)
(21608)
(21354)
(20195)
(20113)
(19651)
(19308)
(19189)
(18936)
(18275)
(18024)
(15780)
(15728)
(15236)
(14513)
(14407)
(14340)
(14123)
(14045)
(12778)
(12434)
学科
(103144)
经济(102974)
管理(97063)
(96641)
(92571)
企业(92571)
方法(46918)
数学(36937)
数学方法(36511)
(36424)
业经(30632)
中国(26724)
(26193)
财务(26120)
财务管理(26083)
(25527)
企业财务(24799)
(24627)
理论(23333)
技术(21319)
(19806)
(19778)
(18782)
贸易(18772)
(18595)
(18284)
地方(18058)
(17722)
农业(16655)
(16394)
机构
学院(386969)
大学(379872)
管理(153727)
(148295)
经济(144929)
理学(132197)
理学院(130791)
管理学(128723)
管理学院(127996)
研究(119453)
中国(90178)
(80152)
(74050)
科学(72106)
(58661)
财经(58502)
(58436)
(54628)
中心(54197)
业大(53600)
(52978)
研究所(52715)
北京(50169)
(49596)
师范(49162)
(47025)
技术(44846)
经济学(44137)
(43774)
财经大学(43320)
基金
项目(257208)
科学(203402)
研究(194181)
基金(184865)
(158781)
国家(157333)
科学基金(137116)
社会(120908)
社会科(114432)
社会科学(114405)
(102912)
基金项目(97946)
教育(92104)
自然(88316)
自然科(86287)
自然科学(86268)
(85211)
自然科学基金(84718)
编号(81777)
资助(75295)
成果(66343)
重点(57294)
课题(56651)
(56439)
(55347)
(53684)
创新(51312)
项目编号(51100)
(50924)
教育部(49436)
期刊
(168030)
经济(168030)
研究(112811)
中国(78108)
(61623)
管理(61618)
学报(55763)
教育(53260)
科学(51843)
(49297)
大学(43153)
学学(40425)
技术(38239)
农业(33834)
(31948)
金融(31948)
财经(29308)
业经(28612)
经济研究(25857)
(25097)
问题(20916)
技术经济(19108)
(19020)
财会(18608)
图书(18332)
职业(18311)
理论(17900)
现代(17830)
科技(17730)
会计(17287)
共检索到569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春燕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独特的规律性,需要政府、企业和高职院校等组织的共同参与。文章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为高职院校应遵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外部保障机制,健全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的内部管理机制,为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士华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高职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保障;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创新的关键,健全的运行机制是基础,创新的合作平台是载体。这4方面形成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合力,共同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频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发展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越来越意识到在产学研过程中,校企协同发展以及"用"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目前,职业院校在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内涵、特征、构建内容及指导原则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指出人才培养机制包含3方面内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外部支持机制、职业院校之间的校校协作机制、职业院校内部各项职能的协调机制。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提供指导和借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应楠  陈福明  
为更好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对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苏南职业院校为例,基于协同理论,从外部推动、校企协同等方面,对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及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职业院校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不足,从外部战略规划、内部激励制度、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月婷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在"中国制造2025"中承担着光荣使命,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促进高职院校输出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在管理方面,应当深化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知,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宏观统筹,加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在企业方面,应当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在院校层面,应当准确定位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吸收社会各界力量;在教师层面,应当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和结构,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学生层面,应当提升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权锁  李荣  徐国华  
在分析目前我国产学合作呈现出低层次、低效率和表面化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市场经济制度下,校企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机理。提出特色大学和行业企业的多个参与主体之间以"共赢"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建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改革创新,从而实现特色大学和行业企业的良好对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慷慨  曹照洁  
"互联网+"行动推动了各行业数据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如同普通高校因应跨界人才的时代需求而广泛开展新工科建设一样。"互联网+"职业教育在产业重构升级、社会多元协同、资源配置优化、智慧校园建设等社会发展背景下,进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再造成为必然选择。校企协同人才培养需要依托大数据进行决策,保证人才培养入口和出口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制度,提高职业院校的"产品"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借助现代技术和工具整合教学资源、优化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和建立开放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为地方产教融合发展集聚智力资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文章在深入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冲突的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外部保障机制、内在动力机制和文化对接机制,确保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高效运作,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锋  
对广州先进制造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主导模式的不完善、院校自我调适机制的不健全、行企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应从校政协同、校行协同、校企协同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对策,并尝试构建基于"校政行企"协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应楠  
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模式之一。文章分析了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内涵及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实际,总结了我国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主要模式和实践,从创新发展规划、多方联动合作、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四点启示,为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产学研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小平  
目前高等教育过于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授,而容易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有效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必须转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人才的培养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目的,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静  刘旭东  
本文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入手,找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含笑  柴政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软件类应用型专业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但在某些地区因未能构建良好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存在"企业热、学校冷",或者毕业学年企业主导学校参与度不高,使得学生对学校认同度下降等问题。文章以江西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构建机制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为例,以期为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伍俊晖  
随着"一带一路"和制造强国建设深入实施,以高铁和工程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率先走出国门,装备制造类外向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国际产能合作,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湖南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提出了构建校企协同外向型人才培养需求机制、课程体系、培养途径、保障体系及评价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思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同企业合作,学校为培养适合企业所需人才,会相应采取不同的组班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各有优势。为了不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实践,加大实践,规范实践,优化实践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