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2)
2023(6172)
2022(5413)
2021(5063)
2020(4195)
2019(9408)
2018(9325)
2017(17794)
2016(9562)
2015(10642)
2014(10303)
2013(10236)
2012(9277)
2011(8218)
2010(7938)
2009(7272)
2008(6977)
2007(5885)
2006(5108)
2005(4351)
作者
(26659)
(22494)
(22346)
(21075)
(14064)
(10986)
(9957)
(8772)
(8360)
(7905)
(7451)
(7389)
(6949)
(6921)
(6837)
(6774)
(6660)
(6641)
(6310)
(6250)
(5536)
(5354)
(5345)
(5013)
(4989)
(4952)
(4884)
(4883)
(4569)
(4437)
学科
(37740)
经济(37692)
管理(34266)
(31579)
(27475)
企业(27475)
方法(17222)
数学(13374)
数学方法(13258)
环境(11994)
(11659)
业经(10425)
(9780)
地方(8818)
(7915)
供销(7686)
(7686)
中国(7652)
农业(7488)
(7436)
(7326)
(7079)
财务(7063)
财务管理(7052)
理论(6846)
(6651)
贸易(6644)
企业财务(6599)
(6441)
(5693)
机构
学院(129306)
大学(126978)
管理(51997)
(50503)
经济(49440)
理学(45379)
理学院(44885)
管理学(44194)
管理学院(43986)
研究(40441)
中国(31863)
(27162)
科学(26389)
(24808)
(22298)
业大(21069)
(20273)
中心(19796)
农业(19504)
(19155)
研究所(18395)
财经(17756)
北京(16353)
(16157)
师范(16005)
(15996)
(15373)
(14843)
经济管理(14364)
经济学(14346)
基金
项目(92557)
科学(73303)
基金(68160)
研究(65416)
(60162)
国家(59640)
科学基金(51858)
社会(42774)
社会科(40350)
社会科学(40336)
(37135)
基金项目(36462)
自然(35078)
自然科(34253)
自然科学(34247)
自然科学基金(33636)
(30677)
教育(28686)
资助(27353)
编号(26090)
重点(20133)
(19983)
(19803)
(19228)
成果(19201)
创新(18078)
科研(17994)
国家社会(17615)
计划(17284)
课题(17271)
期刊
(55639)
经济(55639)
研究(33391)
中国(26413)
(22392)
学报(20515)
(19198)
科学(18894)
管理(18293)
农业(15406)
大学(15134)
学学(14322)
技术(11455)
业经(10383)
教育(10126)
(9538)
金融(9538)
(9371)
经济研究(8328)
资源(8260)
财经(8197)
问题(7108)
(7004)
(6697)
财会(6679)
图书(6131)
技术经济(6125)
现代(5900)
商业(5842)
会计(5698)
共检索到186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如愿  孙文杰  张继军  
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目前所面临的供应链污染问题愈发凸显。首先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构建基于消费者的利益相关者监管模型,然后以小米与苹果公司供应链污染事件为典型案例,对这一监管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中美消费者对供应链环境责任意识存在异质性,责任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了投资者与政府监管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品牌商约束其供应商生产行为的主动性存在差异;相较于本土品牌,外资企业显然受到更多约束,苹果公司建立供应链绿色采购机制的积极性更强。解决供应链污染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消费者对企业环境延伸责任的认识,发挥利益相关主体整体监管的联动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冬石  王文娣  
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是城市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生产者往往只针对高回收价值的产品实施责任延伸。为了提升生产者责任延伸在差异化产品中的实施率,采用了演化博弈的方法,对产品逆向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进行三方博弈分析,并设计了多路径混合激励机制。以博弈稳定解为决策变量,选取不同回收价值产品的相关参数为外生变量,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验证了混合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知峰  
交易是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是实现分工经济的一体化力量。交易的效率取决于相关产权的界定效率,尤其是生产者责任的界定。在过去百多年里,生产者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在改变和完善。而近年来,随着各国对循环经济的实践,许多国家开始关注如何通过生产者责任的延伸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实现。本文从现代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对生产者责任和生产者延伸责任之间的异同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颖昊  李建华  冯浩杰  周涛  靳拓  徐志宇  
[目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已成为关注重点之一。系统研究如何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引入农用地膜污染治理过程,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农用地膜产品生命周期闭环,可为全国农用地膜污染高效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方式和经验。[方法]该文在系统梳理农用地膜治理政策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系统研究了农用地膜回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建立、运行、发展的途径和规律,提出地膜污染治理过程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市场化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市场化模式制度嵌入的失效,是农用地膜残留污染治理问题的主要症结,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重新建立了地膜残留污染治理责任的分摊机制,是更为可靠的市场化模式,但其构建也陷入“市场化模式实现条件的苛刻性”和“企业垄断的必然性与市场配给的竞争性之间的矛盾”双重困境;此外,从具体原因来看,制度嵌入影响机制还包括政府投入机制建立、企业责任落实与利益诉求的平衡,以及农户价值诉求识别偏差等方面。[结论]因此,政府应在推动和维护机制建立运行过程中,完善制度保障,考虑企业利益导向,帮助农户识别价值诉求,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跳出困境,有效融入农用地膜市场场域,引导构建市场化模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吉鸿荣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制度,为生产性服务业知识服务链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试图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为平台,建立以生产商为核心的知识服务链,通过促进知识服务链上的知识资源融合,提升知识服务链内各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吕君  常昕媛  
针对资源约束趋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环境制度。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形成的经济、法律和市场等动因;其次探索了推广此环境制度的网络自循环体系,分析了该体系的六类主体结构和复杂性;最后为我国成功推广和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环境制度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怡  诸大建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有力工具,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理念。但是,这种新方法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受到成本有效性的制约。本文重点论述了生产者延伸责任的成本控制问题,提出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技术成本,通过利益相关群体管理降低交易成本,并通过技术成本和交易成本之间边际替代点的确定使成本总和最小化的三个成本控制原理,对生产者延伸责任在中国的推行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谷德近  
生产者延伸责任是产品生产者对产品废弃后的废物承担回收处置的责任,责任主体包括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和销售者,责任形式有行为责任、经济责任和信息责任。我国应遵循必要性、可行性和公平性原则,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实施细则,选择适当领域,逐步引入生产者延伸责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童昕  颜琳  
本文采用多层次转型理论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国内外延伸生产者责任(EPR)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进展,对比了EPR制度倡导者最初提出的创新导向的制度设计,与当前各国实践中基于成本—效益平衡所开展的政策评估研究,指出两者在是否应该将激进的可持续转型作为EPR基本政策目标上观点不同,其原因在于政策的技术创新激励效果难以通过可测量的政策评估方法进行有效考察,由此造成两者在EPR政策调整方向上的分歧:前者坚持EPR制度设计应该进一步完善个体责任原则,以激励生产者创新和采纳绿色技术,推进生产消费模式的系统转型;而后者则强调在现有管制框架下简化制度设计,重点完善循环处理基础设施及其管理效率。这种分歧不仅影响到发达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正爱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主要针对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和再资源化利用,它要求生产者不但要承担产品质量和性能等经济责任,还要对产品废弃后的环境管理承担一定的责任,即承担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和处置的责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生产者对其产品所负担的责任延伸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处置阶段,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于保障我国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和再资源化利用,对于建设小康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鲍健强  翟帆  陈亚青  
生产者延伸责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简称EPR)制度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的法律制度。EPR制度是将传统生产者责任延伸至产品全生命周期,明确了产品失效报废后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的责任主体。本文分析EPR制度概念形成及其内涵,探讨了EPR制度学理依据与现实考量,对国外EPR制度的实施对象、回收模式、付费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我国现状分析了我国实施EPR制度的紧迫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晓露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外部性内部化理论,通过对相关主体责任的追加来实现对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处置和循环利用,以达到环境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随着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严格意义上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已经在我国正式确立。我国在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包括:实施对象的选择、实施方式的确定以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齐建国  陈新力  张芳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解决工业文明引起的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必然选择。对各种废旧产品进行安全处理和循环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目的是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废旧产品的安全处置与循环利用。我国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初期,应吸取发达国家经验,遵循社会成本最小化等原则,有步骤地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并从我国国情出发,针对特定产品选择特定的政策工具,使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得到真正贯彻落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亮  李桂林  
文章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三要素,结合我国当前固体废物的管理现状,论证了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联系实际,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体系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武俊彦  吕艳艳  
营运资本管理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以小米公司为例从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探析客户和供应商这两大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合作管理营运资金的方法,希望为营运资金管理提供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