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6)
- 2023(7773)
- 2022(6614)
- 2021(6287)
- 2020(5452)
- 2019(12096)
- 2018(11723)
- 2017(22912)
- 2016(12120)
- 2015(13030)
- 2014(12163)
- 2013(11819)
- 2012(10867)
- 2011(9441)
- 2010(9582)
- 2009(8958)
- 2008(9450)
- 2007(8613)
- 2006(7470)
- 2005(6808)
- 学科
- 业(53343)
- 企(53188)
- 企业(53188)
- 管理(52310)
- 济(47737)
- 经济(47678)
- 财(22693)
- 方法(22007)
- 务(18712)
- 财务(18703)
- 财务管理(18672)
- 数学(18500)
- 数学方法(18367)
- 企业财务(18094)
- 技术(15127)
- 业经(13983)
- 制(13718)
- 技术管理(11995)
- 中国(10974)
- 体(10385)
- 农(9498)
- 体制(9164)
- 银(8536)
- 银行(8524)
- 划(8398)
- 行(7965)
- 产业(7885)
- 融(7871)
- 金融(7871)
- 理论(7706)
- 机构
- 学院(164380)
- 大学(164338)
- 管理(70876)
- 济(69036)
- 经济(67803)
- 理学(61285)
- 理学院(60753)
- 管理学(60059)
- 管理学院(59721)
- 研究(48578)
- 中国(40791)
- 财(37584)
- 京(33253)
- 财经(29273)
- 经(26675)
- 科学(26206)
- 江(24492)
- 所(22998)
- 中心(22671)
- 财经大学(22169)
- 商学(21703)
- 商学院(21525)
- 北京(20895)
- 经济学(20539)
- 研究所(20051)
- 业大(19986)
- 农(19766)
- 州(19514)
- 经济学院(18337)
- 院(17811)
- 基金
- 项目(106092)
- 科学(86970)
- 基金(80159)
- 研究(78213)
- 家(68541)
- 国家(67952)
- 科学基金(61293)
- 社会(52790)
- 社会科(50305)
- 社会科学(50288)
- 基金项目(42842)
- 省(41790)
- 自然(39847)
- 自然科(39083)
- 自然科学(39077)
- 自然科学基金(38482)
- 教育(36321)
- 划(34190)
- 资助(31565)
- 编号(29541)
- 创(28703)
- 创新(25723)
- 部(24229)
- 成果(23985)
- 重点(23676)
- 国家社会(21760)
- 教育部(21759)
- 制(21749)
- 人文(21401)
- 业(21135)
共检索到248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瑛
国有控股公司在产权制度改革时,依“股东主权”逻辑采取的单边治理模式并不能解决其固有的所有者缺位难题。本文提出,应采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构造符合中国国情以及各公司不同融资结构下的公司治理模式。共同治理模式的构建一方面体现在外部治理结构的相机抉择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内部治理结构中最高权力机构和董事会建立的共同治理机制上。其中特别探讨了最高权力机构的重建问题。
关键词:
企业所有权 利益相关者 共同治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含琳 林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冀湘
控股公司与国有资产管理张冀湘一、国有控股公司问题的提出国有控股公司是当代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英国国家企业局、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股份公司、法国石油研究与生产公司、埃尔夫阿奎坦股...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汤吉军 郭砚莉
本文从美日公司治理类型角度重新审视美、日企业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差别,从而看到美国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采取退出体制,日本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采取进言体制。同时还看到,美国退出体制是以"强董事会、弱股东会"模式体现出来,而日本进言体制是以"强股东会、弱董事会"模式体现出来。因此,针对中国国有独资与国有控股公司而言,借鉴美国退出体制与日本进言体制的优点,依据现实的经济条件吸纳进言体制和退出体制的各自优势,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企业治理模式。
关键词:
退出体制 进言体制 治理结构 中央企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宇洵 彭建霞 万可人
利用2007年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数据,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因变量,以高管现金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公司规模和股权制衡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检验在不同激励方式下高管薪酬与中小股东利益的相关性,结论表明: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主要集中于现金薪酬和在职消费,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较大,而高管持股则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福阳 岳意定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处于萌芽状态,公司治理是其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母子公司边界、董事会的独立性、股权多元化、高管激励机制和完善监事会职能等方面进行治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
金融控股公司 公司治理 股权多元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诗经 张勤芬
规则创新论——兼论国有控股公司改革马诗经张勤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理论上有褒有贬,争论颇多;实践上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和偏颇。对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句话的理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费方域
论国有控股公司费方域OnState—ownedHoldingCompany¥(FeiFangyu)Theappearenceofstate—ownedholdingcompanyinChinaisonthesuccessofstateen-terpr...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秀丽
国有控股公司指在"国资委——控股公司——国有企业"这三层构架的中间层已经实现股权多元化但国有股占大股的中间层控股公司,这一中间层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处于重要的环节。在中间层控股公司实行股权多元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为国有控股公司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股东会从无到有的变化,要求对国资委在公司治理中的权力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关键词:
国有控股公司 股权多元化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政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特殊性,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实施利益相关者治理。同时,应当在考虑我国经济条件、法律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特点的情况下,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公司治理模式,以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烽 李苗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在控股经营的组织模式下,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较一般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而言,因其治理目标和机制的不同而被赋予新的内涵;(2)由于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股东性质为国有股权,因此"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同样存在,因此,强化股东权利、防范"内部人控制"的有效途径在于引入非国有的产权主体,而这一过程可以分步实现;(3)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所处金融行业为竞争性行业,而国有金融产权则处于"国退民进"的政策大背景下,因此,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国有金融股权集中度的改变是必然的趋势。若集团层面保持纯国有产权性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利民 周德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忠良 刘劲松 金通
笔者从中国国有股东行为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国有股东(国资委)的职能定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国资委职能的合理定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如提出国资委的职能应进一步分割等。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要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中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法人治理机制,提出了建立这种法人治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股东行为 治理机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徐伟 张荣荣 刘阳 刘鹏
如何通过分类治理驱动国有企业创新、释放创新红利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文以转轨经济阶段的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类型国有公司控股方治理机制对控股公司创新红利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控股方根据各类型国有控股公司创新功能定位选择相匹配的治理模式,才能有利于创新红利释放。相对而言,一般商业类公司控股方加强激励和控制机制作用,放松约束机制,有利于创新红利释放;而对于特定功能类公司,控股方的激励机制对创新红利释放的作用效果不显著,需要强化控制和约束机制作用。从产业技术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一般商业类高技术型公司控股方的激励机制对创新红利释放作用更为显著,对于特定功能类高技术型公司,控股方加强控制机制作用更有利于创新红利释放,而非高技术(资本密集)型公司强控制、强约束的控股方治理模式对创新红利释放更为有效。同时发现,延长国有公司控股方股权金字塔层级,对一般商业类公司控股方激励机制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而特定功能类公司控股方约束机制作用发生反向变化,即在放权制度情景下弱化国有公司控股方约束机制有利于特定功能类公司创新红利释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美英 汪洁 池昱洁 侯玉婷
国有企业创新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2009—2021年沪深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考察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大股东持股能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且主要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提高创新数量和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民营和外资性质的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更显著,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行业竞争程度高、高管创新注意力低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研究丰富了非国有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相关文献,为推动国有企业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提供了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