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2)
2023(14449)
2022(12836)
2021(12085)
2020(10254)
2019(23773)
2018(23395)
2017(45171)
2016(24659)
2015(27707)
2014(27484)
2013(26973)
2012(24271)
2011(21475)
2010(21020)
2009(19133)
2008(18858)
2007(16255)
2006(14162)
2005(12155)
作者
(67561)
(56087)
(55796)
(52947)
(35874)
(26807)
(25515)
(22306)
(21323)
(19900)
(19260)
(18658)
(17626)
(17541)
(17327)
(17081)
(16941)
(16873)
(16096)
(15982)
(13828)
(13610)
(13460)
(12860)
(12442)
(12431)
(12375)
(12356)
(11218)
(11088)
学科
(92325)
经济(92213)
管理(83805)
(76953)
(68113)
企业(68113)
方法(48220)
数学(41486)
数学方法(40954)
(30766)
(23786)
(22571)
财务(22492)
财务管理(22445)
中国(21780)
业经(21538)
企业财务(21428)
(19284)
(17735)
理论(16702)
地方(16588)
(16165)
农业(15829)
(15383)
贸易(15376)
(15240)
(14926)
技术(14891)
环境(14272)
(13629)
机构
大学(337639)
学院(335267)
管理(143132)
(129137)
经济(126208)
理学(123838)
理学院(122580)
管理学(120532)
管理学院(119887)
研究(101272)
中国(77823)
(70702)
科学(62880)
(62247)
财经(49985)
业大(49274)
(49226)
(48650)
中心(48046)
(47766)
(45703)
研究所(44224)
北京(43900)
(42271)
师范(41867)
(39192)
农业(38305)
财经大学(37781)
经济学(37653)
(37492)
基金
项目(234679)
科学(185304)
基金(171916)
研究(171617)
(148725)
国家(147483)
科学基金(128709)
社会(107749)
社会科(102126)
社会科学(102095)
基金项目(92219)
(90879)
自然(85314)
自然科(83357)
自然科学(83337)
自然科学基金(81832)
教育(79421)
(76267)
编号(70493)
资助(70465)
成果(55679)
(52056)
重点(51473)
(48870)
(47806)
课题(46784)
创新(45541)
科研(45290)
教育部(45259)
大学(44479)
期刊
(137408)
经济(137408)
研究(93115)
中国(59674)
管理(54302)
(51684)
学报(51335)
科学(47275)
(43148)
大学(39958)
学学(37232)
教育(34501)
技术(30467)
农业(30120)
(26881)
金融(26881)
财经(24190)
业经(22907)
经济研究(20723)
(20514)
图书(19978)
问题(17278)
(17053)
财会(16807)
理论(16563)
技术经济(16548)
(15862)
科技(15556)
实践(15286)
(15286)
共检索到478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从刚  权小锋  
公司治理理论自股东治理观逐渐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以来,利益相关者能否有效发挥治理作用一直是被广泛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切入,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考察利益相关者能否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形成制约来探讨其公司治理作用。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媒体、审计师和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其治理效果可概括为监督效应、压力效应、替代效应;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利益关联的性质、程度与作用渠道的不同,其公司治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利益相关者治理效果存在替代效应,其异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从刚  权小锋  
公司治理理论自股东治理观逐渐发展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观以来,利益相关者能否有效发挥治理作用一直是被广泛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盈余管理的视角切入,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考察利益相关者能否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形成制约来探讨其公司治理作用。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分析师、机构投资者、媒体、审计师和供应商/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对高管盈余管理行为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其治理效果可概括为监督效应、压力效应、替代效应;利益相关者与公司利益关联的性质、程度与作用渠道的不同,其公司治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利益相关者治理效果存在替代效应,其异质性和公司特征、内部治理机制、外部环境都会影响各主体的成本和收益,最终影响公司治理效果。因此,应从强化内部治理机制和改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改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效果,以最大化地发挥其监督效应并减少压力效应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伶  李延喜  
在考虑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下,利用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高管、董事、监事、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员工、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管、独立董事、供应商和股东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董事和债权人与盈余管理负相关;监事和分销商与盈余管理相关但不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供应商、股东、高管和债权人。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将影响盈余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激励型、约束型和综合型三类,并提出相关的治理意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锐  倪恒旺  
以我国2007-2013年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操控性盈余管理视角,实证检验了企业慈善捐赠的公司治理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与操控性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组检验证实,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是企业慈善捐赠发挥公司治理效应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丰富了已有的慈善捐赠相关研究的同时,加深了公众对慈善捐赠公司治理效应的理解。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高雷  张杰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03至2005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方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其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婷  
在我国契约制的基金制度运作下,基金管理公司、公司股东和基金投资者作为利益相关者,必然存在着冲突。本文试图通过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等变量研究基金管理公司治理效率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更高的国有背景股东比例、更大的董事会的规模和更高的独立董事比例能提高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的效率,然而更大的股权集中度和投资决策委员会的规模则会损害董事会的效率。上市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外资股东持股、女性作为CEO或董事会成员以及监事会的规模对董事会的效率没有任何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一般原理出发,系统论证了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数据,以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估计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实证研究了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就如何减少公司盈余管理提出了一些政策和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龙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干扰国家经济秩序,损害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盈余管理作为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影响因素同样备受关注。文章首先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盈余管理进行概念界定,然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对我国企业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文章对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深化企业改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建波  田悦  
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盈余影响有"利益趋同"和"壕沟防御"两种效应。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样本,基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研究了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强于监事会。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层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研究,而且获得了管理层持股"利益趋同"作用的支持性验证,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内部人控制"不再是制约管理层持股的制度障碍。本文研究支持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积极看待管理层持股,并建议上市公司区别制定有效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持股的积极作...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孟焰  张秀梅  
本文选取了2001—2004年147家因关联交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发现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是关联方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股权集中度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较为复杂;资产规模越大关联方利益转移的程度越高。政策建议为:限制金字塔多层持股和交叉多重持股,而不是简单地降低股权集中度;在股权分置改革时实行国有股缩股而不是只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实行累退投票制度;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最低股权数做出决定;实行控股股东的债权劣后受偿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学英  颉茂华  
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会计准则制定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它已经成为会计乃至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盈余管理的方法包括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与监管方面的问题。但管理者就如何在两种盈余管理方法中进行权衡选择这一问题未做深入讨论。本文基于成本收益理论,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管理者如何选择盈余管理方法。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和应计盈余管理的水平正相关。同样,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水平也是正相关,说明管理者会考虑两种方法的成本孰低进行选择。本文还发现管理者会根据当年已实现的真实盈余管理的结果,调整其应计盈余...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乌兰格勒  
本文基于成本收益理论,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管理者如何选择盈余管理方法。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和应计盈余管理的水平正相关;同样,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水平也是正相关,说明管理者会考虑两种方法的成本孰低进行选择;管理者会根据当年已实现的真实盈余管理的结果,调整其应计盈余管理的水平,即两种盈余管理方法之间有替代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穆达  
基于成本收益理论,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管理者如何选择盈余管理方法。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和应计盈余管理的水平正相关。同样,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水平正相关,说明管理者会考虑两种方法的成本孰低进行选择。进一步发现管理者会根据当年已实现的真实盈余管理的结果,调整其应计盈余管理的水平,即两种盈余管理方法之间有替代关系。通过分析管理者选择盈余管理方法的过程,提出增加盈余管理成本,以及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时期以及使用的盈余管理方法,采取不同监管措施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乌兰格勒  
本文基于成本收益理论,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管理者如何选择盈余管理方法。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和应计盈余管理的水平正相关;同样,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水平也是正相关,说明管理者会考虑两种方法的成本孰低进行选择;管理者会根据当年已实现的真实盈余管理的结果,调整其应计盈余管理的水平,即两种盈余管理方法之间有替代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远志  谢平洋  
盈余管理行为在国内外的经济活动中并不罕见,国内外盈余管理的研究也十分丰富。实际上,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均是基于特定的动机,且动机是复杂多样的。笔者分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迎合监管动机三类阐述了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现状和新趋势,并于文章最后提出潜在的研究切入点,以期对未来的研究能有所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