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8)
2023(7352)
2022(6263)
2021(5877)
2020(4751)
2019(10707)
2018(10252)
2017(20351)
2016(11178)
2015(11831)
2014(11590)
2013(11330)
2012(10615)
2011(9533)
2010(9823)
2009(8962)
2008(9129)
2007(8231)
2006(7476)
2005(6828)
作者
(30478)
(25574)
(25121)
(24283)
(16432)
(12210)
(11415)
(9716)
(9576)
(9356)
(8591)
(8404)
(8331)
(8274)
(8052)
(7783)
(7460)
(7431)
(7410)
(7243)
(6266)
(6238)
(6130)
(5854)
(5800)
(5716)
(5674)
(5606)
(5229)
(5046)
学科
(39139)
经济(39076)
(35184)
管理(34932)
(28579)
企业(28579)
方法(15765)
(14490)
(14424)
数学(13578)
数学方法(13346)
中国(11247)
(10663)
(9566)
业经(9322)
(9249)
财务(9232)
财务管理(9215)
农业(9176)
企业财务(8907)
(8746)
贸易(8744)
(8587)
(8298)
(7971)
银行(7964)
(7653)
(7217)
金融(7217)
地方(7203)
机构
学院(153822)
大学(151460)
(64107)
经济(62690)
管理(59624)
研究(52752)
理学(51043)
理学院(50513)
管理学(49750)
管理学院(49431)
中国(40699)
(33333)
(30709)
科学(30223)
(26108)
财经(25574)
(25247)
中心(24483)
(23797)
研究所(23378)
(23251)
业大(20968)
(19705)
师范(19540)
经济学(19443)
农业(19435)
(19334)
北京(19235)
财经大学(19015)
(18992)
基金
项目(100213)
科学(79822)
研究(75061)
基金(73603)
(64025)
国家(63438)
科学基金(54492)
社会(48523)
社会科(46017)
社会科学(46002)
(38564)
基金项目(37462)
教育(34748)
自然(34525)
自然科(33730)
自然科学(33719)
自然科学基金(33170)
(32730)
资助(30588)
编号(30240)
成果(25844)
(22871)
重点(22575)
(21738)
课题(21591)
(21234)
(20566)
国家社会(20209)
教育部(19849)
(19773)
期刊
(73379)
经济(73379)
研究(47472)
中国(30227)
(25975)
(24359)
管理(22573)
学报(22336)
科学(21404)
(18930)
金融(18930)
大学(17446)
教育(17410)
学学(16585)
农业(16255)
财经(12850)
业经(12400)
技术(12270)
经济研究(12026)
(10978)
问题(9243)
(8344)
(7915)
(7596)
技术经济(7261)
国际(7157)
现代(7013)
理论(6651)
统计(6563)
世界(6440)
共检索到233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心灵  韩保江  
"去产能"是当前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号任务,也是破解当下PPI连续下降进而导致工业减速和经济下行的第一元凶。然而,产能过剩困境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中央控制产能的政策难以有效执行;地方政府之间博弈的结果是双方均陷入"囚徒困境",都会选择过度投资;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结果是地方政府被迫提供更优惠的政策,而企业会冒险加大投资。要破除去产能困境,关键在于设计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消除或者弱化地方政府的利益与产能之间的直接关系,纠正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扭曲的激励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富堂  
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关消费者福祉的重要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从食品供应链的纵向联系和食品生产企业的横向竞争来看,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食品产成品生产企业利益博弈的结果。在目前社会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的利益具有一致性,政府对不安全食品生产者施以较轻的惩罚不足以改变食品生产企业博弈的均衡,然而较重的惩罚又具有不可信性,这使得政府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存在困境。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利益的非独立性,明确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强化食品生产企业的内外约束,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志文  张蕾  周锦  
市场经济固有的经济外部性缺陷,以及现有循环经济理论的滞后对循环经济的深入推进形成了制约,为此,应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主导型循环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在政府各项政策措施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效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纯  潘亮  
文章基于我国各级政府利益博弈视角,考察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1)限制性政策未能有效遏制特定产业的银行借款增长率,而鼓励性政策则能够使特定产业持续获得更多银行借款,尤其是长期借款;(2)即使受到产业政策的限制,地方政府仍给予了其控制且与当地经济增长联系紧密的企业较高的借款额度,而且市级政府(地级市、地区、自治州政府)和县级政府(县、县级市、自治县政府)控制的这类企业的借款增长率高于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控制的企业,说明政府层级会对产业政策有效性产生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笑  
去产能是当前我国政府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以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博弈论构建企业去产能困境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去产能博弈的纳什均衡,发现企业的最优策略为不去产能。引入政府调控参数对去产能博弈模型开展进一步探讨与分析,研究发现,当调控参数达到一个阈值时,该博弈的纳什均衡将从原来的不去产能转变为去产能,此时,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琴  熊启泉  孙良媛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楼世洲  
伴随着素质教育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国先后出台了各种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的政策和措施,力图解决与"素质教育""、教育公平"背道而驰的乱相。但由于教育政策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利益冲突、生存方式选择以及文化价值的冲突,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政策面临体制性困境。本文针对我国课外辅导机构过度市场化的态势,分析"影子教育"的形成及对基层教育政策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治理"影子教育"的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永辉  
基于我国生态产业链失稳、失灵现象,本文提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研究思路。本文分析了我国生态产业链治理的背景;从内部整合性和外部调适性两个维度,分析了影响生态产业链系统稳定性的风险因素;分析了政府、企业、第三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主要利益相关者治理失灵困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生态产业链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分析了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功能和治理特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臻荣  常轶军  
本文试图运用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和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来阐述政府利益与“政府困境”的关系。在政府主导型改革中,政府对于改革的领域、深度、广度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政府利益的客观存在,它必然影响政府政策的选择,使政策倾向于增进和维护政府利益,进而背离改革的初衷———增进公共利益。最后得出结论: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政府的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冲突是导致“改革困境”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对政府利益加以合理规范,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晓翔  谢阳群  
选取2002—2006年间实施ST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分析困境企业的并购规律,实证发现:并购和剥离相伴出现,规模、运营效率、产出不确定性、非沉淀冗余资源、潜在冗余资源、环境资源的充裕性以及行业成长速度都会对此类企业的并购与否产生显著影响,即困境企业的并购决策具有规律性。进一步,构建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遵循这一规律进行的并购决策反而会导致企业陷入更大的困境,反之亦然。为此,困境企业在判断是否应当通过并购获得转机时,首先需要反思和重构当前的决策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磊  朱庆卉  刘夏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审视民办高职院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关键利益相关者,对于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水平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以及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看,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陷入董事会机构运行虚化、民主管理与监督弱化、权力主体权责边界模糊的困境,导致各治理主体间的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失衡,阻碍民办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因此,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要发挥党建引领来增强党组织政治监督与保障作用,用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立足依法治校构建多元共治的长效治理新格局,并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下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林  王阿舒  
“双减”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善治之举。本研究借助柯克·爱默生的公共政策实施协同治理综合分析框架,构建“双减”政策有效实施的协同治理分析框架来探究其有效实施的逻辑、困境与路径。政策实施需学校、家庭与校外培训机构协作动态的驱动力,政府与学校协同治理制度的成长力,政府与社会系统情境的生命力。从政策实施看,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协作动态输出的执行动力偏弱、协同制度供给的持续能量偏少、系统情境构建的实效稳态较差的问题。为此,推动“双减”政策有效实施需激发协作动态活力以提升多元协同动力,健全协同制度以驱动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再造系统情境以重塑基础教育发展生态,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政策目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祈燕  
本文从政府、排污企业和环保企业各自利益最大化出发,从排污费入手,分析了环境政策的传导机制,指出政府环境政策通过对排污企业的行为进行管制,从而间接的影响到环保产业的发展;研究了政府、排污企业与环保企业的博弈行为,建立了这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为评价政府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国坚  林东杰  张飞达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股东掏空的文献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往往集中于关注被掏空方,对掏空方(控股股东)的关注严重不足,仅仅是简单地从一些静态的结构特征(如家族、国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等)去刻画其动机,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该文献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本文在国内首次基于掏空方的财务状况这一动态的、更直接的视角分析其掏空行为,并实证检验各种常见的治理机制在公司处于非正常状态(即大股东面临财务困境时)的有效性问题。借助1999~2008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2637个独特财务数据并定量判定其财务状况,本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面临财务困境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非法资金占用行为异常明显,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