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4)
2023(14365)
2022(12515)
2021(11810)
2020(9762)
2019(22182)
2018(22098)
2017(42586)
2016(23034)
2015(25679)
2014(25247)
2013(24704)
2012(22406)
2011(20162)
2010(20083)
2009(18832)
2008(17782)
2007(15461)
2006(13486)
2005(11184)
作者
(63813)
(53079)
(52879)
(50260)
(33528)
(25512)
(23915)
(21005)
(20122)
(18805)
(18110)
(17655)
(16624)
(16528)
(16217)
(16116)
(15824)
(15613)
(14998)
(14975)
(13135)
(12934)
(12773)
(12151)
(11972)
(11772)
(11734)
(11653)
(10700)
(10484)
学科
(90944)
经济(90830)
(65841)
管理(65436)
(51846)
企业(51846)
方法(43362)
数学(37804)
数学方法(37240)
(35222)
农业(23509)
(23501)
业经(22778)
中国(22653)
(18889)
地方(17757)
(16847)
理论(15501)
(14976)
贸易(14968)
(14552)
(14541)
财务(14479)
财务管理(14450)
(13903)
环境(13894)
企业财务(13697)
技术(13359)
(12650)
银行(12617)
机构
学院(319854)
大学(317405)
管理(130110)
(122901)
经济(120146)
理学(114098)
理学院(112903)
管理学(110684)
管理学院(110114)
研究(100870)
中国(74158)
(65576)
科学(63387)
(55300)
(54134)
业大(49245)
(48882)
中心(46534)
财经(45035)
(44929)
研究所(44709)
(42657)
师范(42316)
农业(41116)
(40990)
北京(40649)
(37128)
(36659)
经济学(36119)
师范大学(33799)
基金
项目(225783)
科学(178066)
研究(167427)
基金(163655)
(141520)
国家(140278)
科学基金(121351)
社会(105601)
社会科(99711)
社会科学(99687)
(89241)
基金项目(86862)
自然(78479)
教育(77249)
自然科(76663)
自然科学(76649)
自然科学基金(75208)
(74248)
编号(69880)
资助(67018)
成果(56129)
重点(49902)
(49410)
(47726)
课题(47223)
(46921)
创新(43582)
科研(42877)
教育部(42793)
国家社会(42754)
期刊
(135048)
经济(135048)
研究(89214)
中国(56757)
(54037)
学报(49779)
科学(46267)
管理(44781)
(40788)
大学(38297)
农业(36711)
教育(36263)
学学(36225)
技术(27400)
业经(26039)
(25121)
金融(25121)
财经(20796)
经济研究(20563)
(17633)
问题(17530)
(16224)
图书(16141)
(16084)
科技(15626)
技术经济(15278)
理论(14999)
现代(14110)
统计(13942)
实践(13923)
共检索到448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姣  
税费改革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征地拆迁、国家向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国部分村庄内生利益的存在形塑了中国农村的利益密集性特征,利益分配成为村庄治理的核心任务,这为村民自治制度提供了施展空间。基于对既有文献和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状况的反思,结合浙江宁海地区"村级权力清单36条"的村庄实践,研究认为可通过自上而下强制性制度输入方式来激活村民自治制度的规范化运行,发挥其治理功能,促使村庄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秩序,缓和日益显见的村庄利益冲突和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丽美  张红扬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状况决定了国家、基层政府推行村民自治的利益动机,并因此影响着村民自治的实际绩效。在整个20世纪国家内向式积累的宏观历史背景下,基层政府对村民自治的"逆民主"践行,一方面基本保证了国家低成本地汲取乡村资源、维持乡村秩序的利益动机的实现,另一方面违背了国家在农村实现"民主"现代化的动机,致使村民自治制度设计追求的"民主政治"效果并不明显。农业税时代的村民自治,是基层政府以"逆民主"的方式代表国家低成本地汲取乡村资源、维持乡村秩序的制度和组织载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海龙  
本文首先提出村民自治就是上级利益、村民利益与村干部自身利益的"三元利益"博弈的过程。然后从现实案例出发,以激励控制手段为分析视角,阐述了在村财乡管以后,在村干部选举与任职阶段,广大村民与上级部门"错位博弈"现状。最后提出用"双评议"的办法对村干部进行"反控制"是破解村民自治困境、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关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侣传振  崔琳琳  
外生型村民自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以国家政权建设思维下的国家治理需求为逻辑起点;内生型村民自治则是以21世纪社会建设思维下的农村内生需求为逻辑起点。因应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与实践,外生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是从自然村上达到建制村,内生型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则是从建制村下沉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外生型村民自治依靠政府外力推动并以组织建设为重心,自治多处于悬空状态;内生型村民自治则在内生外动中建立多层次的村民自治体系,让自治真正落地。从外生型村民自治走向内生型村民自治,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村民自治实现形式体系应更为丰富,二是村民自治发展路径应更为多元,三是村民自治不能沉迷于小共同体,四是要实现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成  
村民自治权作为村民所享有的一项自治权利,本应遵循权利的运行规则,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村民自治权在农村社会异化为权力,村民对其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导致村民自治权在农村社会的运行失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治理,让其回归权利的属性,确保村民自治权的运行规范、有序、高效,促进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与和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蕾莉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是国家精神建构的一部分,也是处理汉族与少数民族"共性"和"个性"的关键因素。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文化长期以来受到乡村民俗与宗教文化的交互影响,其乡村社会更加复杂,社会治理更加难以协调,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对乡村社会的解构,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也发生了流失与变异,给乡村自治带来了新的局面。研究民族地区乡村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及乡村政治的新态势,分析当前乡村文化对村民自治的各种影响,通过对乡村政治的内在需求研究乡村文化的重建,寻找二者的契合与互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祝海波  程兴火  
我国农村村民自治是一项基本的农村社会制度,无论是从改革开放成果,还是从目前现状,这项新的制度符合我国农村发展的趋势。但由于村民、村委会和乡政府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太明确,内生委托人行为能力差、外生委托人角色错位、以及代理人经济基础薄弱、素质不高,使得目前我国村民自治委托代理关系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视角提出明确内生委托人、外生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责权利,提高代理人的素质、培养内生委托人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质、营造民主氛围等措施和对策,并且得出一些的基本结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笑寒  
研究目的:分析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的内在成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现行村民自治制度在村庄治理、社区秩序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村规民约与正式制度间的冲突难以调和,基层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缺乏行政约束,集体成员资格的认定主要取决于村规民约,以及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政不足,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妇女土地权益流失问题。研究结论:在村民自治背景下防止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流失,必须建立对村委会的民主监督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对村规民约实行审查和纠错机制,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切实赋予妇女在村民自治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包先康  朱士群  
根据村民自治制度的设计,村民会议是村级最高决策形式,但是,在很多地区村民会议难以发挥作用,而村民代表会议正在取代村民会议成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因此,村民代表权力的运作的合法性就成为成为问题的焦点。根据对村民代表应然权域和实然权域的考察发现,在村庄事务中村民代表的权力运作,既存在着越域,也存在着限域,很多情况下两者并存。要克服上述困境,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公民教育,探索出消解村民代表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合法性困境"的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安瑞霞  
农村互助养老以解决当前农村实际养老问题为导向,在基层探索与政府治理的互动中得以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实践基于领导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群众自发型、能人带动型以及干部领导型三种。文章通过分析现有农村互助养老实践,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探讨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在农村互助养老中的互动过程,从而推进对这两者互动关系的理解,并进一步提升对农村互助养老的认识。从纵向上看,互助养老中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互动过程是政府逐渐介入的过程,依次经历了村民自治、村自治和政府治理三个阶段。互助养老是当前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补充,也是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一种过渡形式,即使未来城乡社会养老服务实现均等化,互助养老仍会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博  刘祖云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旨在实现村庄社会的民主自治。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村庄治理呈现为乡村精英治理。本文对历史上乡村精英治理的几个典型阶段进行了回溯,并对精英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乡村精英治理具有向更高一级村级民主自治形式过渡的必然,并就乡村精英治理的变革逻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仕新  赵爱明  
文章从博弈的视角,阐述了利益对村民民主选举的影响,并以实际调查数据对利益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村民在民主选举这个无穷次重复的利益博弈中,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能实现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志军  张治荣  
通过实地考察和思考,认为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应由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定位为村集体事务决策和执行机构;“两委”权责中关于党支部权责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变为党支部只把握政治方向及在党内活动,不干预村民委员会的具体事务;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应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为计划生育、征兵、公共设施及遵纪守法方面的监督。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小平  卢福营  
在中国社会转型中 ,农村居民呈现出多元分化的态势。本文从村治的角度出发 ,把  现今的村民分为管理者、非管理精英和普通村民三个群体 ,认为当今农村已基本形成由管  理者群体———非管理精英群体———普通村民三个层面构成的社区权力结构。根据三个群  体在村治中所起作用的组合状况 ,村民自治大致可分为非充分自治、准充分自治和充分自  治三种模式 ,它们分别代表着村民自治纵向发展的三个阶段。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蔺雪春  
对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施村民自治以来的乡村治理模式问题,学术界一是从肯定村民自治的方面,构设出总体上可称作“理想村民自治”的各种乡村治理模式,期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理想”的飞跃;二是从批判村民自治甚至否定乡镇政权机构的方面,提出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批判村民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初步分析来看,这些模式尚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容易使民众在自上而下的制度化过程中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可能不符合中国非均质性的社会历史环境。因此,关于乡村治理模式问题,我们还需要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分析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