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1)
2023(9474)
2022(7764)
2021(6986)
2020(6020)
2019(13564)
2018(13313)
2017(24808)
2016(13156)
2015(14525)
2014(14066)
2013(13607)
2012(12769)
2011(11530)
2010(12110)
2009(11615)
2008(10651)
2007(9843)
2006(8903)
2005(8256)
作者
(38398)
(31787)
(31303)
(29953)
(20199)
(15102)
(14302)
(12336)
(12236)
(11348)
(10737)
(10720)
(10312)
(10142)
(9962)
(9900)
(9455)
(9121)
(9096)
(8859)
(8101)
(7801)
(7772)
(7486)
(7223)
(7118)
(7084)
(6765)
(6443)
(6373)
学科
(46432)
经济(46349)
管理(38264)
(35864)
(31168)
企业(31168)
(27432)
金融(27424)
(25333)
银行(25312)
(24607)
中国(21404)
(17489)
(17013)
方法(16407)
(13538)
(13347)
数学(13113)
数学方法(12923)
业经(12147)
(12094)
(11678)
财务(11632)
财务管理(11604)
中国金融(11215)
企业财务(11206)
理论(11071)
地方(10968)
体制(9128)
农业(9052)
机构
大学(181692)
学院(179855)
(69785)
经济(68013)
研究(64088)
管理(63685)
中国(57568)
理学(52948)
理学院(52327)
管理学(51251)
管理学院(50916)
(39237)
(39107)
科学(38520)
(33007)
(32474)
中心(31788)
财经(29814)
研究所(29660)
(29613)
(27020)
业大(25689)
农业(25148)
北京(24860)
(24586)
师范(24261)
(23878)
(23391)
财经大学(22261)
(21887)
基金
项目(115290)
科学(90435)
研究(84229)
基金(83909)
(73947)
国家(73300)
科学基金(62114)
社会(52909)
社会科(50022)
社会科学(50009)
(44793)
基金项目(43675)
自然(39923)
自然科(39043)
自然科学(39030)
教育(38561)
自然科学基金(38344)
(38036)
编号(34167)
资助(33933)
成果(29701)
重点(26747)
(25122)
课题(24495)
(24268)
(23892)
(22352)
创新(22347)
科研(22281)
国家社会(22070)
期刊
(81282)
经济(81282)
研究(58952)
中国(42911)
(35457)
金融(35457)
(33023)
学报(32675)
(29550)
科学(27880)
管理(24722)
大学(24687)
学学(23144)
教育(22898)
农业(18251)
财经(16603)
技术(14419)
(14166)
经济研究(12802)
业经(12235)
问题(10002)
(9989)
(9689)
理论(9108)
图书(8721)
(8501)
实践(8201)
(8201)
国际(8000)
财会(7918)
共检索到295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陆磊  
本文就金融监管部门的腐败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 ,通过建立监管当局与被监管对象的跨时博弈模型 ,分析了金融监管腐败的一般特征———胁迫与共谋 ,并进一步比较银行监管腐败与证券监管腐败的部门差异。文章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 ,作为贿赂的供给者 ,金融机构存在两类行贿行为 ,一是为了开展新业务而不得不承受的监管当局设租盘剥 (胁迫 ) ,二是为了对自己的违规行为寻求监管庇护而进行的主动行贿 (共谋 )。第二 ,监管当局的受贿行为也相应分为两类 ,一是通过设租进行的贪赃而不枉法的行为 ,即行政审批中的受贿行为 ;二是通过收取贿赂而进行的贪赃枉法行为 ,即以保护违规机构所换取的个人好处。第三 ,在反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滨  
监管当局需要关注金融业经营模式变化、金融行业的关联性、宏观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将金融体系视作一个整体,运用宏观审慎理念和方法予以监管作为快速发展的中国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金融监管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着良好的表现,人们对于这一监管体系的有效性并非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信用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宇   李博文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宏观审慎监管,纷纷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督,顺应混业趋势,构建统合的监管模式,鼓励金融科技发展,推动监管模式创新,同时积极争取金融监管国际话语权,力图推动构建统一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对我国而言,有效的金融监管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实践中,我国应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合作,致力于完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体制机制,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变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两者之间此消彼长;在监管手段上学习日本和欧美做法推行法制化监管,但绩效却差强人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棉阳  
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是在吸收欧美和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发掘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既可深化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认识,同时又对当下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由于学术界尚未对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的特征做出总体性归纳概括,因此把近代中国金融监管置于同时期世界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之下审视近代中国金融监管所具有的特色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研究发现:近代中国金融监管具有三大特征,即在体制上模仿日本选择了"一级多头"式监管体制,但各种监管机构叠床架屋、互相掣肘;在监管方式上综合了欧美和日本经验兼重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璠  詹琪  杨茗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各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愈发严格,当前发动的贸易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2008年以来美国对各国金融机构的处罚案例,从监管机构、处罚金额、处罚范围和金融监管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处罚的特征,包括多头监管协作、处罚金额大、处罚范围广等,不难发现美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掺杂着复杂的经济或政治目的,对国外大型金融机构存在监管歧视。基于此,本文为我国金融机构应对美国长臂管辖提出相应的建议,强调我国金融机构应在规范自身的同时,注意规避监管雷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牛芳  纪路  
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 ,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 ,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更现实的指导。文章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和发展 ,指出了它与传统金融学的不同。其次考察研究了行为金融学对金融决策的特征。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奎  刘明贵  
从市场的运行特性方面考虑,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主体明确性特征、公平竞争性特征、市场体系完整性特征、市场经济系统开放性特征、市场经济功能极限性特征。这五个方面作为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过渡时期出现的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连华  胡雪君  
企业高管腐败及其治理是反腐败的重要领域。由于腐败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导致很难对其特征精确把握,治理政策容易失据。通过手工收集2013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152个高管腐败案例,总结其特征、分析其成因,结果发现,企业高管腐败具有国企高发、垄断行业集中、集权过度等特征,而企业高管腐败是资源配置机制扭曲等原因导致的。为此,应该加强对垄断性行业高管的事前、主动性监管,强化权力制衡机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形成内外一体、结构严密的监控体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超  
本文利用手工收集的1993-2011年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案数据,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趋势与特征。统计发现:握有实权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发生腐败案的比例最高,涉案金额最大;从腐败案的数量和涉案金额来看,2001年之后公司高管腐败明显呈现出越发严重的趋势;腐败案被发现后,容易被四大证券报披露报道,并容易得到反腐部门的及时处理;从腐败案被揭发的方式来看,我国的反腐基本上属于被动型反腐,治理腐败的机制安排对腐败者还没有产生"威慑"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连华  胡雪君  
企业高管腐败及其治理是反腐败的重要领域。由于腐败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导致很难对其特征精确把握,治理政策容易失据。通过手工收集2013~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152个高管腐败案例,总结其特征、分析其成因,结果发现,企业高管腐败具有国企高发、垄断行业集中、集权过度等特征,而企业高管腐败是资源配置机制扭曲等原因导致的。为此,应该加强对垄断性行业高管的事前、主动性监管,强化权力制衡机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同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形成内外一体、结构严密的监控体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南旭光  
金融腐败与金融监管有着重要联系,而且在金融监管及惩处的执法过程中会存在着监管腐败问题。文章在金融监管执法活动中构建了一个具有腐败倾向特征的监管执法者对金融机构或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监督执法的模型,指出一个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激励政策以防范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合谋腐败的发生,同时证明了如果允许金融活动参与者在违法行为发生后可以实施具有恰当的惩罚激励措施的自我报告制度,政府就能够通过降低官僚作风、保持较少的监督执法官员、降低监管寻租以增加社会福利,并通过自我报告制度消除金融腐败而进一步为社会谋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超斌  葛翔宇  易卫民  
文章从发行公司、评级机构和监管部门三方的角度出发研究信用评级合谋的行为特征及其监管策略。通过建立某种动态博弈模型对案例和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首先发行公司的净收益总是为正,因此具有与评级机构合谋的动力,其信用评级的虚假程度与发行公司和评级机构的贴现因子以及查处概率成反比。其次评级机构一般往往倾向于合谋,其合谋收益分成比例由发行公司和评级机构的贴现因子的比例关系决定。再者监管部门付出的监管成本越大,信用评级的虚假程度就越低。据此给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