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66)
2023(17398)
2022(15075)
2021(14356)
2020(12235)
2019(28679)
2018(28337)
2017(54682)
2016(29634)
2015(33780)
2014(33844)
2013(33596)
2012(30849)
2011(27824)
2010(27466)
2009(25573)
2008(25250)
2007(22197)
2006(18971)
2005(16758)
作者
(85408)
(71625)
(70918)
(67663)
(45539)
(34351)
(32482)
(28098)
(26971)
(25307)
(24216)
(23939)
(22491)
(22450)
(22145)
(21993)
(21751)
(21252)
(20485)
(20461)
(17693)
(17460)
(17346)
(16212)
(15923)
(15885)
(15804)
(15702)
(14334)
(14133)
学科
(122015)
经济(121873)
管理(87737)
(85743)
(72363)
企业(72363)
方法(60463)
数学(53329)
数学方法(52689)
(34572)
(31813)
中国(31718)
业经(25867)
(25485)
(23835)
财务(23755)
财务管理(23706)
(23614)
贸易(23605)
(22979)
企业财务(22597)
(22510)
地方(22069)
农业(21119)
(18864)
理论(18810)
环境(17967)
技术(17890)
(17785)
银行(17732)
机构
大学(428221)
学院(425459)
(173984)
经济(170435)
管理(169873)
理学(147844)
理学院(146254)
管理学(143692)
管理学院(142933)
研究(140800)
中国(106268)
(90660)
科学(87280)
(78904)
(70774)
(68660)
研究所(64733)
财经(64315)
中心(64050)
业大(63829)
(59594)
(58644)
北京(57457)
(54247)
农业(54144)
师范(53712)
经济学(52756)
(50904)
(48450)
财经大学(48125)
基金
项目(291302)
科学(228864)
基金(213053)
研究(210180)
(185746)
国家(184250)
科学基金(158441)
社会(132299)
社会科(125408)
社会科学(125373)
基金项目(113228)
(111817)
自然(104634)
自然科(102239)
自然科学(102209)
自然科学基金(100384)
教育(96814)
(94745)
资助(89034)
编号(85252)
成果(68606)
(65107)
重点(64759)
(60884)
(59925)
课题(57757)
科研(56344)
创新(55972)
教育部(55867)
大学(54866)
期刊
(182627)
经济(182627)
研究(121273)
中国(74063)
学报(68091)
科学(62237)
(62218)
(61385)
管理(60124)
大学(51449)
学学(48544)
农业(42610)
教育(41386)
技术(36800)
(34776)
金融(34776)
财经(31344)
经济研究(29997)
业经(29230)
(26714)
问题(24058)
(23054)
技术经济(21197)
图书(20857)
理论(20121)
(20079)
(19823)
统计(19730)
科技(19246)
资源(18604)
共检索到607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艳霞  
终极股东的隧道挖掘是公司治理中的热点话题,借鉴已有成果和国外实践经验,提出引入第三方利益主体参与公司治理的建议。通过分析利益与权力间的互动关系,证明第三方利益主体有能力也有动力约束终极股东的不良行为,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机构投资者。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郭华平  张磊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了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筹集充足的资金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原动力。在选择筹资方式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家看准了风险较小的资本市场。然而,不完善的中国资本市场为公司包装上市、为大股东隧道挖掘掏空上市公司提供了便利空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云霞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股权集中现象普遍存在于诸多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中,然而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管层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控股股东具备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存在大量控股股东关联交易"隧道挖掘"行为。为深入分析该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文章依托于实际案例,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性"隧道挖掘"行为实施动因、手段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同时以经济后果为基础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期望对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覃家琦  
法律赋予公司法人以独立地位,独立于投资者即股东和债权人,法人财产与投资者财产相分离,从而公司法人的价值也应该独立于股东和债权人价值。但传统公司价值的MM模型、FCF模型、NPV模型、EVA模型都只考虑股东和债权人的价值。本文基于法人独立的视角所提出的公司价值修正模型能满足公司法人与投资者的财产分离原则,反映留存收益的持续投资和持续获利所导致的公司增长,区分公司法人折现率和股东折现率,并体现股东和公司法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可通过该修正模型加以解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亮  姚益龙  
文章详细探讨了我国特有股权结构下的大股东行为,指出大股东具有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满足自身利益的动力,从而侵害了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降低了公司价值,表现为"隧道效应"。文章还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列举了大股东种种的"隧道挖空"行为,最后为减少大股东对其他股东的利益侵害,文章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永伟  李若山  
近年来,为防止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我国证券监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与手段,颁布了不少法律与条款。但不幸的是,由于对股权的会计属性认识不清,在大股东收购、掏空上市公司的过程中,无论是上市公司、银行还是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股权的质押行为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未建立起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管亚梅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利益冲突是一个世界性公司治理难题。大股东在特定状态下会成为企业剩余控制者而选择与审计师进行合谋,购买审计意见。文章在对股权结构与外部审计监督相关的中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大股东"隧道挖掘"下的审计合谋的博弈过程、演化历程进行剖析,从需求方和供给方分别提出了审计合谋的规制策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翔  邓可斌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隧道效应是我国证券市场实施引入外资股东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研究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现金股利隧道效应角度实证检验引入外资股东是否能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证结果证明:(1)外资直接持股能够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而间接持股则没有明显作用;(2)直接持股外资大股东对现金股利隧道效应的抑制作用与其持股比例密切相关,当持股比例适度时,外资股东能够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降低第一大股东隧道效应。但当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成为第一大股东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王俊秋  
本文应用大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于大股东隧道挖掘行为以及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与其持股比例成显著的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能够抑制隧道挖掘行为和缓解大、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公司价值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成显著的U型关系,股权制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价值,但效果不显著。研究结果证明,投资者能够识别股权结构所代表的代理问题,并给代理问题较大的公司予以较低的定价。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吉甫  
本文根据Johnson等(2000)提出的"隧道效应"理论,以我国沪深两市2001年—2003年所有实施了配股和增发的15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系统的方法研究了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融资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和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居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一方面利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资格从中小股东手中融入巨额的资本,获取了大量可供其掠夺的控制性资源;另一方面,则凭借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资金占用的方式将上市公司所筹集的资金转移到自己的手中,以此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我国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并未能有效地阻止大股东的此种掠夺行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文青  
依据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类型的外资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未能有效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抑制大股东侵占的作用存在差异。QFII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均不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未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反而加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振兴  杨淑娥  
传统经典的股利理论都把现金股利政策看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工具,并通过市场的反应对其进行检验。但是,它们都忽略了公司的“法律”性和控制权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法律”之一,它是控制权人意志的体现,渗透着控制权人的利益倾向,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控制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工具。控制权人利用现金股利挖掘利益侵占“隧道”可能有三种情况:经营者对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公司对债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在我国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侵占“隧道”———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隧道”。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邵春燕  王配配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2013年数据为基础,分析融资约束下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结果表明,相对终极控制股东为非国有而言,终极控制股东为国有时企业价值受融资约束程度的影响较小,但统计上不显著;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与企业价值的显著负相关关系随融资约束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弱;两权分离度和企业价值的正相关关系随融资约束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弱。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在终极控制股东影响企业价值中有重要作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优化股权结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武  郭红卫  王竹园  
我国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普遍采取违规信息披露与非公平关联交易的方式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从而产生了终极股东的隧道效应。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能够抑制终极股东隧道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推进股权分置改革进一步深化,改善上市公司治理,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席彦群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