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6)
- 2023(11822)
- 2022(9282)
- 2021(8745)
- 2020(7103)
- 2019(16150)
- 2018(16778)
- 2017(29529)
- 2016(17609)
- 2015(19702)
- 2014(20139)
- 2013(18443)
- 2012(16576)
- 2011(14999)
- 2010(15406)
- 2009(14281)
- 2008(14220)
- 2007(12964)
- 2006(11780)
- 2005(11168)
- 学科
- 济(55154)
- 经济(55052)
- 管理(48081)
- 业(41136)
- 企(35130)
- 企业(35130)
- 中国(24160)
- 教育(21572)
- 制(19491)
- 财(18624)
- 方法(18368)
- 农(17597)
- 业经(15488)
- 体(15218)
- 数学(15070)
- 学(15013)
- 数学方法(14796)
- 理论(14406)
- 银(11866)
- 银行(11841)
- 体制(11624)
- 行(11350)
- 融(11077)
- 金融(11070)
- 农业(10878)
- 务(10626)
- 财务(10581)
- 财务管理(10552)
- 发(10460)
- 教学(10400)
- 机构
- 大学(234892)
- 学院(230396)
- 研究(84979)
- 济(84948)
- 经济(82698)
- 管理(78071)
- 理学(65602)
- 理学院(64741)
- 管理学(63256)
- 管理学院(62798)
- 中国(60685)
- 京(52266)
- 科学(49961)
- 财(46065)
- 所(42983)
- 范(39807)
- 师范(39442)
- 江(38809)
- 研究所(38428)
- 中心(37452)
- 农(37250)
- 教育(36117)
- 财经(34364)
- 北京(33857)
- 师范大学(32027)
- 业大(31704)
- 院(31376)
- 经(31018)
- 州(29915)
- 技术(29143)
- 基金
- 项目(146991)
- 科学(116343)
- 研究(115541)
- 基金(102336)
- 家(88918)
- 国家(88030)
- 科学基金(74174)
- 社会(70717)
- 社会科(66556)
- 社会科学(66543)
- 教育(60517)
- 省(58968)
- 基金项目(52251)
- 划(51320)
- 编号(49378)
- 自然(44948)
- 成果(44495)
- 自然科(43861)
- 自然科学(43847)
- 自然科学基金(43039)
- 资助(40761)
- 课题(38553)
- 重点(34952)
- 部(33866)
- 制(32419)
- 发(32415)
- 年(31652)
- 性(30791)
- 创(30287)
- 项目编号(29795)
- 期刊
- 济(102197)
- 经济(102197)
- 研究(82532)
- 中国(64203)
- 教育(61291)
- 财(38230)
- 学报(35803)
- 农(35162)
- 科学(32059)
- 管理(31236)
- 大学(28832)
- 学学(25395)
- 技术(23814)
- 农业(23109)
- 融(22664)
- 金融(22664)
- 财经(17842)
- 职业(16423)
- 业经(16387)
- 经济研究(15758)
- 经(15388)
- 问题(13069)
- 业(12083)
- 坛(11663)
- 论坛(11663)
- 版(11342)
- 技术教育(10760)
- 职业技术(10760)
- 职业技术教育(10760)
- 图书(10646)
共检索到376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农卫东 廖文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政府、培养单位和大学生三者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构建适应评估主体多元化的评估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兴 杨德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祝志勇
本文认为,产权主体特性与经营者行为及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强有力的经济约束机制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机制依赖于产权主体多元化、独立化这一根本性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主体多元化、独立化,如不存在多重产权主体为特征的股份公司制,就不能形成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经营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机制,也谈不上委托──代理关系及有效调整;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独立化是对市场经济的理性认识,事关"两个根本转变"的大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荣晨
在国内土地收益分配涉及的四类利益主体中,地方政府占据收益分配的较大份额,农民(集体)和市民获得一次性补偿,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财富迅速膨胀,金融机构分享土地金融中高额收益,逐渐呈现出阻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推动土地收益分配实质性变革,一是推行土地年租制度,统一管理国有土地;二是破解土地财政依赖,形成财政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土地换社保",加速农民工市民化。
关键词: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收益分配 土地财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兴业
本文介绍了法国现行高等教育学制及近期的文凭和学位制度改革,说明其改革背景。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欧盟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成员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共同圈”。法国作为欧盟的轴心国,积极主张协调统一欧盟高等教育学制,并于2005年秋季在大学开始全面实施新的欧洲高等教育学制。本文还就中法两国高等教育学历和文凭的互认进行比较。
关键词:
法国 欧盟 中国 学位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瑜 潘东明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指所有社会个体在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外部条件上是同等的 ,不能因为个人的某些外在条件的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 ,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需通过一定的选拔制度来竞争 ,所以高考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是至关重要和最为直接的。因此 ,对高考制度现实存在的妨碍公平因素 ,应经过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进行深入的改革 ,从而推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机会均等 高考 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荣
由于传统大学的广泛声誉及其学科逻辑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支配地位与合法性垄断,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等非大学类高等教育机构将"学科逻辑"奉为圭臬并形成"学术漂移"。为打破由漂移产生的趋同困境,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开始从"二元制"走向"一元制","一元体制下的多元特征"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特征。从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以及高等教育机构的资源依赖与竞争属性而言,高等教育机构的"漂移"、趋同与多元,是具有内在规律性与合理性的组织变革历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历史演进,也存在类似的因"身份歧视"与"学科逻辑"崇拜而衍生的大学趋同化困局。因此,亟待建构高等教育系统网络治理的制度环境,重塑大学与政府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淑华 徐雪英
苏联高等教育经费模式被学者普遍认为是纯粹的由国家包办的官僚控制模式的典型代表。苏联解体以后的二十年来,由于经费的急剧短缺,俄罗斯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经费多元化改革。联邦政府的市场方式拨款、地方政府加大的成本分担、学生学费的缴纳、高等学校的企业性活动以及国内外社会的捐赠资助成为俄罗斯高等教育经费的多种来源。
关键词:
俄罗斯 公立高等教育 经费多元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康宁 董云川
以教育法规作为文本分析的基础,以"价值中立"的评估发展理论为线索,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多元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点。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政府集权、地方分权、社会中介组织介入、专业化发展。评估机构应由单一的政府组织,向多区域、多层级、多主体的多元结构发展,最终通过提高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解决评估"价值中立"的问题。
关键词:
评估组织 多元价值 专业化发展 文本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贵聪 曾晓东
90年代后,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使大学的经营理念、大学内部管理、大学的财务管理功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对大学方方面面,尤其是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这种要求,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制度条件,大学校长本身也需要具有新的能力和精神。
关键词:
投资主体 多元化 财务功能 制度基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长青
多元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办学主体多元化已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格局。但时至今日,多元化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元化之路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办学困境。本文将从原因和对策两方面作初步的探析,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如何摆脱发展中的办学困境,走上真正的多元办学之途。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办学主体 多元化 探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德军 朱道林
研究目的:确定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各利益主体效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函数关系。研究方法:以中国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效用为被解释变量(Yi),而其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Xij),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确定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中央政府效用与中央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地方政府效用与地方政府收益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农村基层组织效用与地方政府和农民满意度显著相关,而农民效用与农民收益和农民保障程度显著相关。研究结论: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利益主体效用都与农民满意度有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充分保障农民利益才是合乎历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