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2)
2023(12176)
2022(10088)
2021(9275)
2020(7801)
2019(17038)
2018(17036)
2017(32900)
2016(17718)
2015(19482)
2014(18868)
2013(18250)
2012(16537)
2011(14935)
2010(15113)
2009(14417)
2008(14149)
2007(13163)
2006(11691)
2005(10389)
作者
(47671)
(40678)
(39901)
(37960)
(25152)
(19288)
(17906)
(15584)
(15279)
(14166)
(13771)
(13422)
(12906)
(12620)
(12577)
(12064)
(11750)
(11745)
(11557)
(11494)
(10132)
(9896)
(9715)
(9366)
(9110)
(8979)
(8874)
(8856)
(8105)
(8059)
学科
(66176)
经济(66058)
(63169)
管理(55575)
(46414)
(43001)
企业(43001)
农业(30807)
业经(22139)
方法(21119)
(20710)
(20038)
中国(19379)
数学(17387)
数学方法(17212)
技术(16347)
(15918)
(13419)
银行(13396)
地方(13013)
(12880)
(12446)
(12116)
金融(12109)
(11523)
(11458)
财务(11425)
体制(11416)
财务管理(11395)
(11231)
机构
学院(243516)
大学(238007)
(103513)
经济(101424)
管理(94937)
理学(81573)
理学院(80831)
研究(80580)
管理学(79690)
管理学院(79246)
中国(64250)
(56818)
(49555)
(48827)
科学(46159)
农业(43218)
业大(40358)
(39467)
(38741)
中心(38624)
财经(37952)
研究所(35148)
(34375)
经济学(30715)
(29890)
(29768)
北京(29550)
师范(29469)
(28614)
经济管理(27784)
基金
项目(162109)
科学(129266)
研究(124926)
基金(117367)
(101159)
国家(100163)
科学基金(86855)
社会(81582)
社会科(76949)
社会科学(76929)
(65624)
基金项目(62084)
教育(55797)
(52995)
自然(52591)
编号(51908)
自然科(51380)
自然科学(51364)
自然科学基金(50477)
资助(45001)
成果(41981)
(37628)
(36844)
(36447)
重点(36004)
(35876)
课题(35516)
创新(34507)
国家社会(34208)
(32436)
期刊
(123505)
经济(123505)
研究(72292)
(60653)
中国(56647)
农业(40663)
(39447)
学报(35769)
管理(34298)
科学(33916)
大学(28949)
学学(27548)
(27542)
金融(27542)
教育(27176)
业经(26342)
技术(21796)
(19624)
财经(18910)
经济研究(17195)
问题(16896)
(16253)
农村(14778)
(14778)
农业经济(14232)
(13628)
世界(12938)
科技(12487)
技术经济(12460)
经济问题(11941)
共检索到374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娥英  孟宏斌  
在政府主导型新农保试点过程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失、养老机构供给保障不足、经办服务机构能力低下等因素,导致出现农民参保需求强烈与被动参保并存的困境,主体间的利益失衡进而影响到新农保的持续运行发展。在新农保制度由试点普及向规范持续运行转轨的关键时期,按照"增加投资、全面覆盖、巩固提高"的新思路,构建经办服务、给付补偿、管理监督纵向一体化的新农保长效供给机制,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作用,构建利益相关主体的协同联动改革机制,确保新农保制度的持续运行与规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琴  熊启泉  孙良媛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三个利益主体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彧  
依据"经济人"理论,高等继续教育供需主体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目前,高等继续教育供需结构诸多失衡问题的产生与供需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失当有直接关系。为使高等继续教育供需结构均衡发展,维护学员学习权益,政府、高校、企业和学员等供需主体之间应完善利益调适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宏斌  
实现新农合制度设计的初衷目标、提升制度的惠农政策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为探寻制度实施效果与设计预期目标的偏差,科学厘清出影响西部新农合惠农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西部10省区17县(区)的780份农户调研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从医(医疗服务机构)、患(参合农民)、保(医疗保障机构)、管(政府)四方利益主体的视角,对西部新农合制度运行中的困境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既有的新农合制度运行框架模式,会陷入医疗服务机构行为扭曲与服务供给可及性差并存、医疗保障机构经办能力不足与保障效果欠佳并存、政府市场化导向与公共服务职能缺失并存、农民参合意愿强烈与被动参合并存的运行困境。三方强势主导形成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君  李锦宏  
在分析生态补偿机制中各方利益主体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下两组核心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研究了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可信性问题"和相关因素变动对主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可信许诺"使得生态补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益,要使社区居民遵守"诺言",取决于查处概率和处罚金额两方面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激励悖论"现象的存在,增加对企业的罚款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反而会增加当地保护区管理部门懈怠渎职的概率。因此,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构路径:以健全官员考核体系,加大惩处力度为基础;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收入为纽带;以完善法律制度,创新监管机制为动力;以明确责任主体,疏通信息渠道为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君  李锦宏  
在分析生态补偿机制中各方利益主体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下两组核心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研究了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可信性问题"和相关因素变动对主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可信许诺"使得生态补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益,要使社区居民遵守"诺言",取决于查处概率和处罚金额两方面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激励悖论"现象的存在,增加对企业的罚款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反而会增加当地保护区管理部门懈怠渎职的概率。因此,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构路径:以健全官员考核体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愈  周敏  
金融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激励问题。现代农村物流金融诸利益主体的经理人、投资者、政府三者的利益选择空间和目标函数趋于一致,在其相互博弈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激励相容机制,必须设计一个多层次的多元化激励结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长期的利益激励,以及建立适当的精神激励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建宝  乔宁宁  
本文以资源禀赋为切入点,首先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和民间两个利益主体争取资源收益的两阶段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不同条件下资源禀赋与地方公共品供给之间的异质性特征;其次,基于2003—2008年中国地级市数据,首次采用最新的半参数空间滞后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地区资源禀赋与不同类型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同时,资源禀赋对公共品供给的整体影响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体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特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晓惠  冉淑青  颜鹏  
随着我国城市扩张和工业化的持续加速,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数量也在进一步扩大,"失地"带来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身份融入、包括返贫致贫等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们不仅要强调"小康",更要强调"全面",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因此,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建立失地农民利益长效保障机制十分必要,确保不让失地农民因为失地而"致贫"或"返贫",不让一人游离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幼岩  
利益是人们的基本动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是人们理性选择。合作是实现校企双方整体利益更大化的可能性,互惠合作是促进校企双方利益帕累托改善的基本策略,互补合作是实现校企双方利益帕累托最优必要条件,完善合作机制是促进校企双方持续合作的催化剂。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韩菁   李松梅   王九天  
在新兴技术负外部性的情境下探讨科技企业、公众、政府在实施责任式创新过程中的策略演化规律对构建共同实施责任式创新行为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前景理论,构建了一个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责任式创新发展的初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内化阶段扮演倡导者、推广者、守门人角色,政府应不断调整奖惩机制使对各方的奖惩之和大于各方参与成本,促使三方稳定策略最终演化为科技企业实施责任式创新、公众参与责任式创新,而政府弱干预责任式创新;科技企业的成本、政府补贴对企业和公众决策的影响显著,而对政府决策影响较小;科技企业的初始状态对政府的策略演化收敛速度有显著影响,公众和政府的初始状态均对科技企业的策略演化收敛速度有显著影响;适度提高决策者的价值感知和损失规避的敏感度有助于政府积极干预以使各方形成良好互动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文章在深入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冲突的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外部保障机制、内在动力机制和文化对接机制,确保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高效运作,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乐君  寇广增  王斯烈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农户增收致富至关重要。经过30多年发展,订单合同、专业合作等传统模式仍占主导地位,股份合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模式蓬勃兴起,多种联结方式并存的混合模式日获青睐,农村一二三产业呈深度融合发展态势。利益联结模式的选择,与农产品的行业特性、经营主体的发展阶段、农户的素质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双方的认识有很大关系。结合国外实践经验,当前要准确把握小农户的发展趋势,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自愿选择,发挥各自优势,并加大政策支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正向激励和失信名单机制,进一步优化指导服务,进一步密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限  何继新  
由于国有林区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与复杂性,以及公共服务产品的复杂性,国有林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不是一个孤立的博弈,而是多种供给主体之间进行的多种类型的博弈。文章以国有林区政府社会管理制度下的单中心治理结构为视角,立足国有林区的历史和现实,通过对传统制度下国有林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博弈结构和利益关系分析,指出传统制度下国有林区公共服务决策体系基于权力结构,不考虑国有林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自上而下,以政府意愿为导向并迎合政府的博弈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卫春江  张少楠  
笔者运用进化博弈方法,分析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得到其进化稳定策略,并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作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者,中央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发挥主导作用;作为中央政府土地政策的具体落实者和执行者,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发挥推动作用;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