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0)
2023(11777)
2022(9963)
2021(9165)
2020(7820)
2019(17894)
2018(17704)
2017(33979)
2016(18887)
2015(21319)
2014(21783)
2013(21607)
2012(20515)
2011(18686)
2010(19102)
2009(17796)
2008(17840)
2007(16666)
2006(14461)
2005(12839)
作者
(59264)
(49740)
(49239)
(47144)
(31210)
(24067)
(22676)
(19583)
(18752)
(17827)
(16896)
(16691)
(16014)
(15714)
(15673)
(15415)
(15352)
(14543)
(14453)
(14173)
(12609)
(12380)
(12161)
(11478)
(11343)
(11249)
(11113)
(11023)
(10295)
(10258)
学科
(77346)
经济(77234)
(52475)
管理(49214)
(37680)
企业(37680)
方法(34436)
(34268)
数学(30130)
数学方法(29802)
农业(22680)
(20841)
中国(20622)
(19408)
业经(18376)
(17764)
地方(15628)
(13537)
银行(13488)
(13280)
贸易(13277)
(13068)
(12941)
金融(12932)
(12884)
(12878)
(12388)
财务(12350)
财务管理(12310)
理论(12303)
机构
学院(278067)
大学(278060)
(108893)
经济(106279)
管理(100309)
研究(99609)
理学(85655)
理学院(84624)
管理学(82909)
管理学院(82413)
中国(75167)
科学(64361)
(63411)
(59906)
(53104)
(51549)
农业(49352)
业大(48375)
研究所(48369)
中心(46329)
(44237)
财经(40268)
北京(37473)
(37155)
师范(36632)
(36448)
(35151)
(34855)
(33643)
经济学(33175)
基金
项目(184498)
科学(142531)
基金(131763)
研究(130757)
(117750)
国家(116719)
科学基金(96804)
社会(80765)
社会科(76035)
社会科学(76010)
(73503)
基金项目(69356)
自然(63720)
(62369)
自然科(62201)
自然科学(62173)
自然科学基金(61095)
教育(60501)
资助(54548)
编号(53652)
成果(44988)
重点(42405)
(40745)
(40079)
课题(38167)
(37439)
科研(35945)
计划(35695)
创新(35038)
(34614)
期刊
(125757)
经济(125757)
研究(78898)
(62849)
中国(59534)
学报(54200)
科学(46411)
农业(41510)
(41231)
大学(40015)
学学(37953)
管理(34068)
教育(30906)
(27370)
金融(27370)
业经(23523)
技术(23016)
财经(20152)
(19948)
经济研究(19124)
(17308)
(17244)
问题(17005)
业大(15048)
技术经济(13159)
统计(13021)
农业大学(12883)
图书(12843)
科技(12821)
理论(12421)
共检索到419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存在不同类型的村民群体性活动,这些活动展开的过程与机制受到各方研究者的极大重视。可以采用利益—精英—信任的分析框架,用来解释各类村民群体性活动得以展开的具体逻辑及影响活动结果的中间因素。各类村民群体性活动尤其是涉及村落公共事务的村民群体性活动,之所以最终难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在利益—精英—信任这一链条上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利益—精英—信任既可以作为分析各类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共同框架,也可以作为比较村民群体性活动的基本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伟  
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合不同类型的群体性活动,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当前中国村民的信任结构,特别是村民对村落内部事务的信任结构。研究发现,一方面,村民总体上对群体性活动尤其是涉及村落公共事务的活动信心不足;另一方面,村民对各类精英的期待与精英现实之间存在落差,村民对现有精英的信任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期待不同类型的自生性精英;而从内在的信任和观念结构上挖掘,可以发现,村民当前的信任状况既延续了传统村落的差序特征,又呈现出转型期村民与外部世界包括国家的新型关系的可能。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建嵘  
本文通过对几起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研究后认为 ,利益分化和冲突及基层政府行为失范造成的农村权威结构失衡 ,是农村社会政治性冲突的基础性根源 ;而制度错位使地方性权威膨胀在体制外造就的一批农民利益“代言人” ,是这些事件最为中坚的力量。为重建农村社会秩序 ,在进行利益整合的同时 ,需要对农村政治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其中最为现实的对策就是将具有对抗性的地方权威纳入到农村基层政权体制的运行之中。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浩  谭德庆  张敬钦  韩威  
群体性突发事件作为危害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热点问题,是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正确分析事件参与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机理,对预防和及时处置此类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羊群行为,考虑了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心理效用、参与成本、未参与时的个人形象损失、"闹事有利"的侥幸心理、"不闹吃亏"带来的机会损失以及法不责众的心理等特征,建立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政府干预,分析羊群行为的演化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羊群行为取决于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影响因素,多重均衡演化的数值分析显示,非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事件的比例和演化趋势与参与成本、侥幸心理、机会损失、政府干预等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最后根据数值分析给出相关建议,为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参与者的心理和羊群行为特征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  赵定东  
城镇化过程中,失地村落的利益冲突,主要体现为拆迁、安置补偿、集体经济等相关个人利益的制度性保障问题而引发的同政府、开发商、村干部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昆明市2个失地村落的调查,发现其真实矛盾根源主要在于农民利益维护制度的权利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经济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动因形态,进而提出了合理提升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公开土地相关制度与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基层监督管理,协调各方利益、充分为失地村民考虑,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等规避失地村落利益冲突的可能性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盛济川  施国庆  尚凯  
文章将演化博弈论应用于水电移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研究中,得出了博弈双方的进化稳定策略。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解决水电移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思路与对策。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通过市场决定征地补偿标准才能解决博弈双方的经济矛盾,从而避免水电移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雪芹  王宏波  
运用演化博弈论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分析:(1)构建了农民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博弈模型;(2)对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农民群体性事件演化发展的控制因素;(3)得出相关结论,即农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来自于农民群体和基层政府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完全以及自身收益最大化的追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动机根据作用路径可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关键衡量指标的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对群体性事件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不同动机进行城乡对比分析后发现:城乡样本在直接动机方面差别不大,但在间接动机方面,农村样本仅受心理收入剥夺感显著影响,而城市样本仅受经济阶层剥夺感显著影响。因此,在切实回应民众利益诉求、解决损害民众利益问题的同时,还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城市居民阶层感受、保证资源分配和社会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动机根据作用路径可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作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关键衡量指标的利益相关和相对剥夺感对群体性事件均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不同动机进行城乡对比分析后发现:城乡样本在直接动机方面差别不大,但在间接动机方面,农村样本仅受心理收入剥夺感显著影响,而城市样本仅受经济阶层剥夺感显著影响。因此,在切实回应民众利益诉求、解决损害民众利益问题的同时,还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城市居民阶层感受、保证资源分配和社会选择的公平,以促进中国城乡社会稳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建峰  
若对群体性劳动争议进行类型化处理,也就是将其区分为围绕劳动关系的存续、实现、终止而发生的群体性劳动争议和围绕劳动条件、待遇等变更而发生的劳动争议两种,那么群体性争议也可以纳入到现行法的框架下解决。其中,前者属于个别劳动争议的群体化,可以纳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调整范围;后者属于签订集体合同、订立企业规章的争议,可以纳入《劳动法》第八十四条第一款以及《集体合同规定》第七章的调整范围。为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解决群体性劳动争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俊弛  马永驰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具有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矛盾问题尖锐,妥善解决困难的特征,且近些年来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数量以每年29%的速度增长,处理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成为我国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现有研究多从概念的构建、事件特点分析、冲突原因的探索、治理策略进行分析,鲜有事件动态分析难以建立分析框架。本研究引入公共价值管理作为分析工具,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危机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动态过程诠释,建立并验证"价值-过程"分析框架,演绎此类事件的发生机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文章认为,群体性事件呈现出以下新特点:数量急剧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主体多元化,组织性不断增强;政治性因素增多,民族宗教问题有所增加;网络推助作用日益扩大,还对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淑华  王福友  
在我国高校外延式大规模扩张过程中,向银行贷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财务困境成为办学者的一种选择。由于缺少必要的约束,高校群体性负债问题十分严重,潜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从预算软约束的视角探讨高校群体性负债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硬化高校预算约束的对策,为从制度上防止和化解高校的负债风险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春花  马明峰  
与以往信任研究的个别的学科视角不同,本文采用一种整体性的视角,考察了施信方、受信方、双方的关系,以及信任所针对的事件几个方面对信任形成的影响,并认为众多的可信度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即可预测性、可接受性与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在提出一个整体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组织环境对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刻画了组织内人际信任的特点.为进一步的组织内信任研究提供了平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温志强  
本文以城镇化为背景,从利益受损、利益诉求受阻、无利益相关者参与、利益博弈渠道不畅等四个利益视角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与机理,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两个预防预警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途径,以期对有可能转化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因素及时做出判断,提前准备,减少损失,对于快速城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