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
2023(118)
2022(103)
2021(83)
2020(83)
2019(187)
2018(185)
2017(415)
2016(210)
2015(212)
2014(206)
2013(255)
2012(223)
2011(241)
2010(259)
2009(247)
2008(208)
2007(164)
2006(162)
2005(159)
作者
(945)
(818)
(810)
(742)
(517)
(396)
(349)
(349)
(328)
(328)
(302)
(298)
(290)
(259)
(256)
(247)
(245)
(226)
(225)
(224)
(201)
(196)
(196)
(188)
(181)
(177)
(176)
(174)
(174)
(172)
学科
(903)
经济(903)
土地(770)
(549)
资源(523)
经济学(376)
管理(372)
(329)
利用(316)
环境(298)
开发(284)
城市(283)
方法(280)
数学(269)
数学方法(268)
(264)
(235)
农业(190)
(189)
(182)
地方(181)
耕地(179)
生态(178)
(160)
城市经济(116)
能源(105)
问题(100)
及其(94)
(94)
土壤(93)
机构
学院(3616)
大学(3582)
研究(1805)
科学(1705)
中国(1419)
(1405)
资源(1276)
(1236)
农业(1203)
(1183)
管理(1152)
研究所(1133)
业大(1099)
理学(982)
理学院(956)
环境(947)
管理学(932)
管理学院(932)
农业大学(872)
科学院(851)
(812)
经济(764)
地理(754)
北京(725)
(725)
(709)
中心(702)
实验(683)
实验室(668)
(657)
基金
项目(3051)
科学(2328)
(2257)
国家(2250)
基金(2245)
科学基金(1802)
研究(1630)
自然(1519)
自然科(1470)
自然科学(1469)
自然科学基金(1429)
基金项目(1252)
(1128)
(1112)
科技(882)
资助(846)
社会(841)
计划(801)
社会科(796)
社会科学(795)
重点(712)
编号(686)
(662)
(634)
教育(613)
科研(574)
专项(527)
(512)
创新(507)
资源(490)
期刊
资源(1228)
科学(1163)
学报(1090)
(1054)
(1001)
经济(1001)
中国(968)
农业(839)
研究(642)
(536)
大学(521)
学学(495)
自然(414)
国土(380)
环境(357)
中国农业(353)
地理(347)
(335)
业大(307)
自然资源(304)
土地(293)
图书(271)
农业大学(254)
(254)
(223)
管理(223)
江流(215)
流域(215)
长江(215)
长江流域(215)
共检索到4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尹洁  王晶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为分析海洋环境变化对鱼类繁殖的影响,深入了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补充机制,本研究基于2015年、2017年、2018年5月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可加模型(two-stag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研究了小黄鱼鱼卵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小黄鱼鱼卵丰度的年际变化较大,鱼卵高丰度区集中分布在33.5°N~34.5°N、水深10~20 m的近岸河口区。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小黄鱼鱼卵分布重要的因素。鱼卵集中分布区表层温度为17℃,表层盐度为29.5~30.5;底层温度为16~18℃,底层盐度为29。水温的年际变动也影响了小黄鱼鱼卵丰度,在水温较高的年份鱼卵丰度明显较高。本研究揭示了小黄鱼鱼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小黄鱼产卵场保护区、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雅丽  王晶  周永东  徐开达  蒋日进  李振华  朱海晨  王静  崔国辰  
根据2016—2019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在舟山渔场及邻近海域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生物量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两阶广义相加模型(two-stageGAM,generalizedadditivemodel)研究了影响其时空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小黄鱼资源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明显高于秋季;影响该海域小黄鱼资源密度的因子主要是季节、水深和底层水温,小黄鱼主要分布于19~66 m水深及11~22℃范围内。随着水深的增加小黄鱼资源密度呈上升趋势,在60 m水深附近资源密度最高;在16~20℃资源密度呈下降趋势, 12~16℃范围内资源密度较高。本研究揭示了该海域水深和底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对小黄鱼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旨在为深入了解其空间分布、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伟  任一平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为了解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3—2019年秋季在海州湾开展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观测数据,构建了时空物种分布模型(spatio-tempor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残差分析比较其与广义加性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运用交叉验证检验模型预测性能,最终结合delta方法对其分布进行预测并计算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和资源分布重心。时空模型的偏差解释率为65.50%,模型分析表明,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分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水深(22.11%),其次为底层水温(12.98%),底层盐度(0.09%)的影响较小,水深与其分布存在正向相关性,底层水温与其分布存在负向相关性,底层盐度与其分布存在弱正向线性关系。时空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较GAM更强,其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为0.90±0.38。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在34.5°N以北,120.0°E以东的海域,其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高值区域呈现逐年收缩的趋势,资源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海域转移的趋势,这可能是气候变迁以及捕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解析了大泷六线鱼在海州湾的时空分布,对于深入了解大泷六线鱼的分布动态和科学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贞超  李满春  李飞雪  
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是土地变化科学在时空过程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了解区域土地资源状况,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分类统计数据,利用锡尔指数从较宏观的地理空间统计角度研究了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地理空间划区和锡尔指数进行分解,不仅从整体上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分布特征,而且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研究不同划区之间和划区内部的土地利用时空分布差异。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分布锡尔指数对研究粒度存在敏感性。研究结果从空间集聚的角度揭示了常州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实际情况吻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则  唐建业  刘永虎  程前  张硕  
磷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重要生源要素,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元素,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取决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而渤海中部区域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研究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五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81.46%,而有机磷(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碎屑磷(De-P)> 闭蓄态磷(Oc-P)>铁/铝吸附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分析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TP 的44.77%、46.94%、64.87%、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物质循环和补充机制及沉积物对海洋水体磷的贡献上限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海娣  毛雪  吴承龙  马友华  张贵友  王静  郑涛  
[目的]为实现对石台县土壤天然富硒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石台县经济发展。[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石台县土壤硒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和土壤富硒资源利用途径。[结果]石台县土壤硒均值为0.5556mg/kg,达到富硒水平,石台县富硒地区占全县的28.73%,中硒地区占全县面积的67.62%,富硒地区主要分布在仙寓镇、七都镇、大演乡、丁香镇、仁里镇。石台县土壤硒含量主要与成土母岩、土壤质地、成土过程、土壤有机质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因素有关。[结论]石台县土壤硒资源利用可以通过发展富硒茶、富硒米、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林龙山  凌建忠  李建生  丁峰元  
以1991-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了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资源的养护效果及其局限性,并根据Ricker繁殖模型解析现行资源状况下的最大持续产量,探讨巩固伏季休渔效果的相关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伏季休渔措施对小黄鱼资源的养护作用十分明显,经3个月休渔期,海域中小黄鱼资源增重率达1.71倍,开捕时刻(9月)的相对资源密度为全年最高。但伏季休渔的效果在当年的秋冬汛后即被消耗殆尽,12月份时的资源残存量仅为伏季休渔结束时刻的11%;与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相比,目前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的群体结构已发生了质的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陆健健  
利用2004年在29°N以北、127°E以西海域所采集的小黄鱼近全年的生物学数据,在日、周、半月、月4个不同时间尺度下,对小黄鱼体长与体重关系中幂指数的周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Bootstrap统计方法,把小黄鱼产卵期内的幂指数与年内其他时期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全年当中,小黄鱼在产卵期内的幂指数显著偏小(P<0.05)。研究发现,根据平均b值来判断产卵期与非产卵期,采用周、或者比周更长的时间尺度所得到的数据是比较可信的;根据单个采样b值判断,采用半月、或比半月更长的尺度所得到的结果才可信。对全年各时期的幂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在4~5月份之间,幂指数出现一个低谷;在11~12月之间,出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马建军  
依据“三普”文物调查调查资料、黄河流域文化遗产调查资料、项目研究团队多年实地勘查资料和相关遗产地规划研究成果等多源信息建立自治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库,采用集群理论与空间分析相结合方法,分析文物遗存文化主要特色及价值,提出黄河流域(宁夏段)“五带两心多节点”文物保护利用布局构想及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士彬  张勇荣  安裕伦  
运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区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20 a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建设用地在低地形位的优势性增强且有向高地形位扩展的趋势,水田的优势分布范围缩小,但在低地形位优势增强,建设用地、水田在低地形位的优势增强导致旱地、灌木林地优势分布区间上移并收缩;②研究时段内工作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未出现明显的分化,各类型相间分布,未形成明显的以建设用地为中心的带状分布格局;③1990年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梯度上的分布已经分异成高、中、低三段式格局且20 a间未发生明显改变,各土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静  李抒芮  
城市现代化建设引起的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已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源和碳汇的平衡是城市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基于植被覆盖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遥感数据,构建了碳排放和碳吸收的核算量化模型,以京津冀城市圈为例,对碳效应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交通和建设开发是京津冀城市圈的主要碳排放源,林地、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是主要碳吸收库;京津冀城市圈当年碳排放量是碳吸收量的近两倍,人均碳赤字为0.85 tC;在空间分布上,净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东冷西热”的空间格局,碳源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南部和西北部地区,碳汇热点地区为太行山脉、燕山山脉及坝上高原地区。因此,为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应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构建跨区合作机制,制定差异化“减排增汇”的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后财  蔡体久  郎燕  柴汝杉  高德武  
以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分布规律及地上生物量特点,为猴腿蹄盖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保护区内猴腿蹄盖蕨的高度、密度和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2)不同森林类型单位面积猴腿蹄盖蕨的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其排序为:谷地云冷杉林>河岸杂木林>人工林>枫桦红松林>椴树红松林>鱼鳞云杉红松林>谷地落叶松林>云冷杉红松林>谷地白桦林>山地山杨林>柞树红松林;3)猴腿蹄盖蕨在不同森林类型中地上部分的干物质量也各不相同,其中谷地云冷杉林(496.1hm2)最高(226420.1kg),柞树红松林(10.0hm2)最低(0),排序为:谷地云冷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起明  林小惠  胡梅  齐述华  舒晓波  
可利用土地资源是用来评价一个地区剩余或潜在的土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承载能力,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200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人机交互判读解译江西省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江西省DEM数据,分析得出江西省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19317.4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56%;(2)各县域之间可利用土地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不均衡;(3)经济发展较好并且人日较密集的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高,可利用土地资源少,反之则较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霞,王静爱,贾海坤,高琼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生态背景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也有着相应的反馈关系。采用单元匹配和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不同自然生态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其结果表明:不同的生态因素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约束状况不同,土地利用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两个方面存在很强的地带性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露  马飞  覃建雄  阚瑷珂  
基于Google Earth卫星地图,采集中喜马拉雅4条典型高山峡谷带遥感影像,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按山地垂直带的5级海拔指标和青藏高原土地种的4级坡度指标,分析研究区耕地和草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拔2200m以下无耕地,坡度影响强烈,海拔2500~3800m的宜农坡度带(<5°、5~15°),是耕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潜力的核心区域;②草地优势海拔为3800~4800m,坡度影响较弱,4个谷地在宜牧坡度带(<5°、5~15°、15~35°)的草地数量差异性小;③横向比较发现,吉隆谷地可利用土地最多,其次为朋曲谷地、波曲谷地、绒辖谷地,但受海拔和坡度限制,不宜农、牧坡度带也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