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
- 2023(1895)
- 2022(1506)
- 2021(1331)
- 2020(1103)
- 2019(2310)
- 2018(2300)
- 2017(4114)
- 2016(2188)
- 2015(2492)
- 2014(2534)
- 2013(2585)
- 2012(2492)
- 2011(2289)
- 2010(2393)
- 2009(2048)
- 2008(1963)
- 2007(1861)
- 2006(1671)
- 2005(1547)
- 学科
- 业(11688)
- 技术(10088)
- 企(9941)
- 企业(9941)
- 管理(9860)
- 济(9819)
- 经济(9817)
- 技术管理(5576)
- 方法(4344)
- 数学(3802)
- 数学方法(3781)
- 学(3324)
- 农(2617)
- 新技术(2504)
- 高新(2499)
- 高新技术(2499)
- 农业(2157)
- 业经(2009)
- 环境(1947)
- 中国(1879)
- 贸(1670)
- 贸易(1670)
- 土地(1662)
- 资源(1662)
- 易(1650)
- 经济学(1507)
- 产业(1492)
- 发(1488)
- 制(1415)
- 理论(1397)
- 机构
- 学院(38294)
- 大学(37848)
- 研究(15392)
- 济(14298)
- 管理(14072)
- 经济(13942)
- 理学(11997)
- 理学院(11861)
- 科学(11657)
- 管理学(11652)
- 管理学院(11591)
- 农(11108)
- 中国(10216)
- 所(9214)
- 农业(9168)
- 京(9026)
- 业大(8876)
- 研究所(8586)
- 技术(7136)
- 中心(6678)
- 江(6454)
- 省(5945)
- 农业大学(5925)
- 科学院(5585)
- 北京(5444)
- 院(5399)
- 业(4979)
- 室(4959)
- 州(4784)
- 科技(4629)
共检索到57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尚慧 韩树鑫 高艳玲 张威 范国权 申宇 聂先舟 吕文河 白艳菊
【目的】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作为制约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毒之一,株系分化繁杂。近年被科学家研究分离的PVY(N-Wi)和PVY(NTN-NW)株系而言,其基因组结构极为相似但致病性差异较大。【方法】本研究利用qRT-PCR方法,方便快捷的检测出马铃薯Y病毒的这2种不同株系,同时并使之可成功且稳定的应用于马铃薯生产中。通过查找Gen Bank已公布的PVY(N-Wi)和PVY(NTN-NW)株系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用于qRT-PCR检测,扩增目的片段大小为150 bp左右的特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薇 崔为体 段星亮 汪瑾 沈文飚 谢彦杰
[目的]在植物代谢通路关键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研究中,筛选各种条件下合适的内参基因至关重要。[方法]以UV-B为主要胁迫,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及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对不同取样时间(处理后0、1、2和5d)的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幼苗根、茎、叶组织中Actin2、GAPDH、MSC27、18SRNA、β-tublin、bZIP、UBQ、PPPrep、Ms03_50f03和Ms03_69f07等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geNorm软件显示:紫花苜蓿幼苗根部UV-B胁迫下MSC27和UBQ的稳定值(M)较小,增加第3个内参基因后变异值(V...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英英 赵林姣 杨桂娟 张玉 付鹏跃 胡继文 刘莹 王楠
[目的]筛选不同叶色部位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期开展‘麦缘锦楸’叶色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麦缘锦楸’不同叶色部位及灰楸对应部位叶片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7个候选基因(CfUBC、CfActin11、CfPP2A、CfMADH、CfGADPH、CfEF-1及CbuActin)的相对表达量,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分析软件对内参基因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分析了‘麦缘锦楸’和灰楸不同叶色部位中萜类合成相关基因(CfGES)的表达模式,验证了上述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结果]7个候选内参基因在‘麦缘锦楸’和灰楸叶片中均具有作为内参基因的性能,其中,CfMADH和CfEF-1在不同叶色部位的表达量最稳定,CfGADPH和CfActin11次之,CfUBC最差。以萜类合成相关基因CfGES验证内参稳定性发现,单独或组合使用CfEF-1及CfMADH为内参基因时,CfGES的表达差异与转录组数据趋势一致。[结论]单独或组合使用CfMADH和CfEF-1来校准‘麦缘锦楸’不同叶色部位的基因表达量,可显著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双双 高泽霞 冯兵 张曼曼 曹文怡 周小云
为筛选在泥鳅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确保泥鳅基因表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选取ACTB、TUBA、EF1A、GAPDH、TUBB和18SrRNA 6个常用的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分别用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ΔCt和RefFinfer软件分析这6个基因在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胚胎发育阶段、成鱼组织间以及倍性间表达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各阶段,TUBB和TUBA的表达最稳定,可作为胚胎发育阶段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其中,TUBB在泥鳅倍性间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作为泥鳅胚胎发育中跨倍性qRT-PCR研究的内参基因。在成鱼各组织中,ACTB和18SrRNA的表达最稳定,可用作组织间q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其中,18SrRNA在倍性间的组织表达差异不显著,因此,可作为泥鳅组织间跨倍性qRTPCR的内参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华 刘延琳 夏惠 张振文
应用以菌落为模板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筛选插有酒类酒球菌苹果酸-乳酸酶基因mleA和苹果酸通透酶基因mleP序列的重组阳性克隆,筛选到的阳性克隆分别扩增到约1600bp及900bp的条带,且与两个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提取阳性克隆的质粒进一步进行双酶切(EcoR -Kpn )及质粒PCR鉴定,证明结果正确。菌落PCR技术的应用使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得以优化和简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君 张彪 唐海涛 陈洁 何文铸 康继伟 叶国成 杨俊品
在SSR分子标记的基础上,以3个玉米自交系、4个玉米杂交种和7对玉米SSR引物为材料,确定了较为适宜的多重PCR扩增体系和程序,获得了适宜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扩增效果较好的2~5重引物组合,并能有效应用于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的种子鉴定,不仅比单个引物鉴定更准确可靠,而且省时省工,成倍地降低了检测成本,将有利于推动多重PCR技术在玉米品种鉴定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玉米 SSR 多重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张伟 温俊宝 李新泉 陈梦
在设计的枣实蝇15对引物中,利用种特异引物PCR(SS-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1对枣实蝇的特异性引物,引物的特异性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等5种实蝇来验证。SS-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 ng·μL-1等7个不同浓度系列的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S-PCR方法的检测限度达0.01 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 ng·μL-1。所设计的引物对枣实蝇不同虫态均能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准确可靠。该技术体系可用于枣实蝇的鉴定识别与检测监测,对阻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娥 赵彦 张清平 王苏玲 周波 陈佩度 刘大钧
为快速鉴定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杂交、回交后代植株的染色体组成 ,研究小麦背景中添加的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之间的部分同源关系 ,选用已被定位在小麦 7个部分同源群 2 1条染色体上的 38个SSR引物对杂种回交后代植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 ,其中 2 7个小麦SSR引物在普通小麦与小麦加州野大麦双二倍体间有多态性扩增 ,涉及 4个部分同源群的 11对引物 ,可在不同杂种回交植株中扩增出与双二倍体相同的多态带纹 ;根据PCR扩增和细胞遗传学分析的结果 ,在 18个回交后代中初步鉴定出 7个可能的异附加系 ,其中 2个二体异附加系、 1个端二体异附加系、 2个单体异附加系和 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洋妹 龚艳清 陈信忠
应用PCR-RFLP技术对福建沿海海鱼中常见的简单异尖线虫、典型异尖线虫、对盲囊线虫和针蛔线虫幼虫进行鉴定.采用通用引物扩增上述4种异尖线虫幼虫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对PCR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根据序列分析结果,选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和RsaⅠ进行酶切,酶切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同时使用HinfⅠ和RsaⅠ酶,可以将4种异尖线虫进行分类;应用特异性引物扩增这4种异尖线虫,获得了预期扩增片段.可见,根据4种线虫ITS序列建立的PCR-RFLP技术能够对这4种异尖线虫进行准确、特异和快速的鉴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彩霞 林祥梅 邓俊花 吴绍强
为适应口岸单孢子虫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的需求,建立一种基于PCR及焦磷酸测序技术平台的单孢子虫鉴定方法。以OIE推荐的PCR扩增方法获得单孢子虫特异基因,根据此基因的保守序列利用焦测序软件PyroMarkQ96ID设计专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及焦磷酸测序,测得序列经比对分析确定为单孢子虫序列。同时采用PCR焦磷酸测序方法和OIE推荐的PCR方法对牡蛎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从基因序列水平上准确鉴定牡蛎样品中的单孢子虫,且检测结果与OIE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张伟 李新泉 玛依拉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实蝇来验证。SYBR Green PCR实时荧光反应的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 ng·μL-17个浓度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PCR的检测限度达0.01 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 ng·μL-1。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的可靠性可用枣实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开瑞 赵士熙 陈宇航 任大明
首次采用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橘小实蝇及其近缘种的线粒体COⅡ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DGGE可以区分实蝇属不同种类的COⅡ和16S rDNA基因序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娜 谢辉 马以桂 王金成 李云 徐春玲
运用PCR技术,实现了对相似穿孔线虫单条虫ITS区域的扩增,通过基因测序以及与GenBank中rDNA序列的比较,结果显示GFCh、HANh、GZll和GZlbs 4个种群的序列与GenBank中Radopholus similisThrone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聚类分析表明,这4个种群可能有着不同的地理来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婷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陈昌生
为建立坛紫菜"闽丰1号"(Z-26)品系的种质分子鉴定方法,采用300条RAPD引物对6个坛紫菜纯系进行标记扫描,从中筛选出"Z-26"品系的特异性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9个,经克隆和测序,其中两个特异性标记成功转化为特异SCAR标记(Z26-600和Z26-360),标记片段大小分别为530 bp和242 bp。并进一步通过4个不同实验验证,确定Z26-600和Z26-360两个标记是坛紫菜"Z-26"品系的特异和稳定性标记。最后为进一步简化种质鉴定程序,建立更为便捷和准确的种质鉴定方法,经过条件优化,以此两个标记为基础建立了坛紫菜"Z-26"品系的多重PCR鉴定方法,该方法可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英超 甘琴华 厉艳 纪瑛 吴兴海 邵秀玲
【目的】大蒜黑腐病菌(EmbEllisia allii(CampanilE)simmons)的检疫鉴定主要采用形态鉴定方法。不仅耗时长,而且大蒜黑腐病菌与本属其他种以及其他属的分生孢子非常相似,极难分辨,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分子诊断方法。研究旨在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 pCR)体系以准确、灵敏地鉴定大蒜黑腐病菌。【方法】从nCbi的GEn bank数据库中,选取大蒜黑腐病菌和其他大蒜病害以及近似种的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基因核酸序列数据15种,应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ExpREss,根据探针设计原则从理论上选出1条探针和3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