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2)
- 2023(4513)
- 2022(3649)
- 2021(3398)
- 2020(2624)
- 2019(6024)
- 2018(5803)
- 2017(11094)
- 2016(6278)
- 2015(6415)
- 2014(6438)
- 2013(6419)
- 2012(6071)
- 2011(5628)
- 2010(5671)
- 2009(5130)
- 2008(4861)
- 2007(4344)
- 2006(3743)
- 2005(3556)
- 学科
- 济(23446)
- 经济(23436)
- 管理(13849)
- 业(13395)
- 企(10965)
- 企业(10965)
- 方法(8269)
- 学(7655)
- 中国(7116)
- 农(6934)
- 数学(6835)
- 数学方法(6730)
- 业经(5869)
- 财(5676)
- 制(5183)
- 结构(5179)
- 地方(5148)
- 产业(5055)
- 农业(4740)
- 体(4124)
- 融(3896)
- 金融(3895)
- 理论(3829)
- 发(3718)
- 银(3645)
- 务(3634)
- 财务(3620)
- 财务管理(3615)
- 银行(3609)
- 和(3604)
- 机构
- 大学(89253)
- 学院(88157)
- 研究(36235)
- 济(33112)
- 经济(32381)
- 管理(29133)
- 中国(25406)
- 理学(25377)
- 理学院(24984)
- 科学(24555)
- 管理学(24300)
- 管理学院(24141)
- 京(20282)
- 所(19993)
- 农(18805)
- 研究所(18574)
- 业大(16346)
- 农业(14922)
- 财(14803)
- 中心(14632)
- 院(13997)
- 江(13467)
- 范(13136)
- 北京(13006)
- 师范(12981)
- 财经(11958)
- 省(11347)
- 科学院(11200)
- 经(10992)
- 研究院(10962)
- 基金
- 项目(62569)
- 科学(48111)
- 基金(44383)
- 研究(42484)
- 家(41037)
- 国家(40734)
- 科学基金(33105)
- 社会(25771)
- 省(24489)
- 社会科(24418)
- 社会科学(24409)
- 基金项目(23333)
- 自然(22600)
- 自然科(22014)
- 自然科学(22009)
- 自然科学基金(21621)
- 划(21385)
- 教育(19484)
- 资助(17824)
- 编号(16600)
- 重点(15109)
- 发(14173)
- 成果(13548)
- 部(13385)
- 创(12761)
- 计划(12587)
- 课题(12491)
- 科研(12222)
- 创新(12014)
- 科技(11758)
共检索到132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文宇 邢志远 惠淑荣 刘强 周海峰
利用W e ibu ll分布对日本落叶松直径结构进行研究。根据检验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良好,并据此建立起了a、b、c参数的预测模型。提出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合理分布的理论参数,为合理经营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Weibull方程 直径结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信谱 凌远云 张鲜艳 陈敬诗
用国营大老岭林场日本落叶松的20块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探讨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中胸径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以95%的可靠性进行X2检验,有13块遵从正态分布,有15块遵从Weibull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子卉 杨华 张恒 王全军 孙权 杨超
【目的】混交林择伐技术对实现林分可持续经营至关重要。本文对择伐后的落叶松云冷杉林林分直径结构和生长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科学进行择伐活动和合理调整林木径级株数结构提供参考。【方法】以落叶松云冷杉近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样地(0%)和轻度(20%)、中度(30%)、强度(40%)择伐样地各4块,利用伐后5~11年的观测结果,比较分析了不同强度择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林分结构及生长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中度、强度择伐后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明显增大,表明择伐为林分中保留木创造养分空间,加速了林分胸径和蓄积的生长进程。伐后5~11年,对照样地和中度择伐样地Weibull分布曲线呈右偏,样地内中小径材居多,且中度择伐样地径级分布宽广;轻度择伐和强度择伐样地呈左偏分布,林分内中大径材较多。对照样地Weibull分布的c值变化不大,择伐样地c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大,说明择伐去除劣势木,增加林分空间,林分结构得到优化。一定强度的择伐还能降低林分中林木的枯损率,而高强度择伐会增加林木风倒的风险。【结论】从可持续经营角度看,可根据不同经营目的选择适当的择伐策略。中度择伐后落叶松云冷杉林的林木生长速率明显增大,林分中林木径级较完整,林分结构稳定,林木枯损率减少,有利于林分生长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惠淑荣 韩玉库 董文宇 代力民 巩艳红 冯双霞
以长白山阔叶林三类清查资料为依据,采用修正指数分布式拟合并预测林分的直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平均直径的增大,林分偏度和峭度逐渐变小,直径分布形状也发生变化。该项研究为预估该类林分各径阶的株数、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修正指数分布式 阔叶林 直径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钦彦 刘志刚 潘向丽 韩海荣 张戎
根据 1 991~ 1 992年生长季中 2 9d的观测资料和 32株伐倒木分层测定数据 ,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冠结构、光合有效辐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华北落叶松林木一级侧枝倾角随枝龄增长而增大 ,随着枝高度增加而减小 ;枝长随着枝高度降低而增大 .林分叶面积指数约 3/ 5分布在冠深 2 .5~ 4.5m (高密林分 )和 3.5~ 5 .5m (低密林分 )的空间内 .叶面积指数、枝表面积指数随冠深的累积分布曲线均呈S型 .生长季林冠对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平均透过率和反射率均为 7月 <7月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林冠结构 光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玉宝 乌吉斯古楞 王百田 王立明 达布希拉图
通过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结构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林木分布格局特征。研究表明:(1)年龄36~65年草类-落叶松林和年龄54~63年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6.2%、50%、43.8%;(2)按林型分,草类-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中,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所占比例均11.1%,聚集分布占77.8%。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均为随机分布;(3)树种组成在6落4阔~10落范围内,草类-落叶松林和杜香-落叶松林分布格局主要为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类型。聚集分布主要集中在树种组成7落3阔~9落1阔范围内。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 天然林 林分结构 分布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纪山
根据来自吉林省汪清林业局二类调查的14个落叶松固定样地的346株复测林木数据,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落叶松单木平方直径生长量模型。它包含了单木直径生长模型所需考虑的林木大小、立地条件和林木竞争这3个因素,并具有与年龄、地位指数无关的特点,便于实践中应用。逐步回归的结果表明,落叶松单木平方直径生长量模型需要考虑的主要因子是林木直径值、林分断面积和坡度。
关键词:
落叶松 单木模型 二类调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兴龙 姜立春
利用兴安落叶松解析木数据,比较了树干去皮直径预测的3种类型模型:Grosenbaugh的比率方程式、回归模型和削度方程。Grosenbaugh的比率方程式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参数不需要模型拟合。总体评价和模型分段比较表明,回归模型有较小的预测误差,尤其是Cao and Pepper提出的含有带皮直径、树高、相对树高、胸径处的带皮直径和去皮直径变量的模型。由于削度模型不含有带皮直径变量,因此产生较大的去皮直径预测误差。不同类型的模型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关键词:
落叶松 去皮直径 最优模型 削度方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一博 刘强 李凤日
【目的】消光系数(k)是模拟树冠光分布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见的获得k值的方法,筛选最优方法,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树冠内光合有效辐射(PAR)进行动态估计。【方法】(1)将实测的PAR数据按3∶1划分为拟合数据和检验数据,利用拟合数据构建k值预估模型(方法 I)。(2)用拟合数据,采用人为设定不同梯度的k值估计树冠PAR,筛选最优的k值(方法 II)。(3)基于叶倾角数据,采用2种不同的平均叶倾角公式(方法 III-1、方法 III-2),对k值进行计算。将检验数据作为独立样本对以上3种方法估计的PAR进行独立性检验。通过对比以上3种方法对树冠内PAR的估计效果,选择最优的k值计算方法,结合气象数据对PAR进行动态估计。【结果】根据实测PAR数据计算的树冠各轮层k值存在较大差异,总体在0.1~1.5之间,且与相对着枝深度(RDINC)呈明显的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关系。同时太阳高度角(Sa)、累积叶面积最大值(MCLA)、叶面积密度(NAD)和树冠表面积(CS)对k值的垂直变化也有明显影响。因此方法I将指数函数作为基础模型,以RDINC、Sa、CLA、NAD和CS为自变量建立了k值估计模型,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R2=0.736,RMSE=0.124)。方法 II中,当k取0.32时对PAR的估计效果最好。利用方法 III计算的各轮层消光系数差异较小,总体在0.3~0.7之间。采用独立样本检验以上3种方法对PAR估计的效果,结果表明方法 I对PAR的估计效果较好(平均误差ME=2.88,平均误差绝对值MAE=117.4,预估精度P=91.53%),方法 II对PAR的估计效果次之(ME=-7.2,MAE=217.5,P=88.12%),方法 III对PAR最差(方法 III-1中ME=121.4,MAE=210.1,P=55.85%;方法 III-2中ME=226.4,MAE=259.0,P=42.93%)。【结论】k值在不同林木、不同轮层及不同的太阳高度情况下并不是一个固定值。本研究建立的k估计模型充分考虑了以上3个重要变量,符合客观实际,且对估计长白落叶松树冠PAR有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为人工长白落叶松树冠内不同位置净光合速率的模拟提供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彦东 沈有信 白尚斌 王政权
用土钻法调查了水曲柳、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根系分布 ,并在温室内用盆栽和床栽方法测定了混栽及纯栽水曲柳、落叶松的根系生长。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在混交林中 ,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水平分布不同 ,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水曲柳带内 1、2行间 ,水曲柳根密度分别为 32 37 2g·m- 3 和 3130 2g·m- 3 ,无明显差异。而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落叶松带内 1、2行间 ,落叶松的根密度分别为 939 4g·m- 3 和2 745 3g·m- 3 ,差异明显。水曲柳根系有向落叶松带伸展的趋势 ,而落叶松根系的分布则受到水曲柳的抑制。混交林中根系的垂直分布更加均匀 ,在水曲柳落...
关键词:
混交林 根系 水曲柳 落叶松 树木竞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莉 王政权 程云环 韩有志 张卓文
以水曲柳和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在一个生长季内采用随机土芯法研究了林地土壤速效氮和细根的空间分布变异以及2树种细根对速效氮的觅食行为。结果表明: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各参数(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比根长)及土壤速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林地土壤中呈异质性分布,水曲柳细根各参数平均值显著高于落叶松,但2树种细根的变异系数一致。2树种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均与2种形态氮呈显著正相关,但水曲柳细根与2种形态氮相关性高于落叶松,而且硝态氮对2树种细根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大于铵态氮,比根长与速效氮没有显著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2树种具有较强通过在富养的土壤斑块增生而有效觅食的能力,但水曲柳细根的这种增生能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隋娟娟 张卓文 李时元 候义梅 杨年友
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种子园母树雌雄球花在树体中的分布特征、不同无性系雄球花的花粉产量、不同无性系单个雌球花的胚珠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雄球花主要着生在二年生和三年生枝上,不同年龄枝条上雄球花的数目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雄球花在树冠不同方位及不同枝条上数目的差异为随机误差;不同无性系植株间单个雄球花的花粉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无性系植株间单个雌球花的胚珠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单个雄球花产花粉量为168.9×103粒,每株树产花粉量40.93×106粒,种子园产花粉量1.473×1012粒;平均单个雌球花产胚珠量为86.628个,每株树产胚珠3539.280个,种子园产胚珠量98.90×1...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无性系 配子产量 球果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磊 王轶夫 孙钊 乔晶晶 邱思玉 孙玉军
[目的]研究林木树冠形态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可塑性机理。[方法]以小兴安岭地区的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详细的树冠半径调查数据,研究长白落叶松的树冠偏冠现象,分析树冠偏冠与林木大小和竞争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单木水平上,不同林龄样地中林木的树冠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20%,大部分林木的树冠半径变异系数较大,只有不到1/5的林木的树冠半径变异系数小于15%。不同林龄样地中长白落叶松偏冠距离的平均值在0.35~0.51 m之间,各样地中林木偏冠距离的最大值均在1.2 m以上,其中成熟林中林木偏冠距离的最大值达到1.73 m。树冠的偏冠方向没有特定的方向偏向,是均匀分布的。在幼龄林中,林木的偏冠距离与胸径、冠长、平均树冠半径呈显著正相关,树冠偏冠距离随树木增大而增大。在中龄林和近熟林中,偏冠指数与胸径、树高和平均树冠半径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径比呈显著正相关,树冠偏冠程度随树木增大而减小。在成熟林中,偏冠程度与林木大小的相关性不显著。在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中,树冠偏冠与竞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在成熟林中树冠偏冠与竞争压力的相关性不显著。基于树冠中心坐标计算的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均小于基于树干坐标计算的林分平均竞争指数。[结论]长白落叶松树冠偏冠距离一般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变大,在不同发育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竞争的影响,树冠偏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减少了林分竞争压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楠 王得祥 柴宗政 郝亚中 黄青平
【目的】研究陕西省宁东林业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分布规律,为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研究区设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并进行调查,测定林木胸径,分析其分布规律,用正态分布函数拟合林分胸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胸径结构调整方案。【结果】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分布均呈左偏的单峰曲线,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曲线左偏程度变大,平均胸径变小;应用正态分布函数能较好地描述该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胸径分布,并可预测林分产量。【结论】研究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结构不合理,小径阶和大径阶林木较少,急需进行调整,以使其达到合理的胸径结构。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人工林 胸径分布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中 王瑞勤 付慧杰 韩秋波
应用SEM对兴安、长白、华北、新疆、日本落叶松10个种源种子种体、种翅的9个特定部位的表面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种的落叶松,其种子表面结构各具特点。②同种不同种源间,种子表面结构基本一致。③同一种子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面结构特征,选择同一部位才能进行种间比较。④在选定的9个特定部位,种子表面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⑤每种种于至少在2~3个位点具有独特的表面结构。⑥种子表面结构的差异是由于其外表皮细胞特征及干燥时收缩状况不同造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