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
- 2023(1169)
- 2022(1008)
- 2021(918)
- 2020(823)
- 2019(1783)
- 2018(1664)
- 2017(2965)
- 2016(1993)
- 2015(2124)
- 2014(2179)
- 2013(2206)
- 2012(2258)
- 2011(2186)
- 2010(2142)
- 2009(1902)
- 2008(1889)
- 2007(1692)
- 2006(1487)
- 2005(1433)
- 学科
- 济(4828)
- 经济(4824)
- 学(4763)
- 业(2735)
- 管理(2566)
- 方法(2021)
- 农(1858)
- 企(1736)
- 企业(1736)
- 数学(1727)
- 土地(1675)
- 数学方法(1660)
- 水产(1570)
- 贸(1426)
- 贸易(1426)
- 易(1406)
- 动物(1339)
- 农业(1333)
- 资源(1276)
- 虫(1250)
- 害(1207)
- 中国(1156)
- 动物学(1150)
- 物(1121)
- 经济学(1077)
- 出(1069)
- 及其(1011)
- 发(998)
- 虫害(986)
- 和(949)
- 机构
- 大学(30895)
- 学院(30140)
- 研究(16348)
- 农(15546)
- 科学(14578)
- 农业(12838)
- 所(11217)
- 研究所(10722)
- 中国(10417)
- 业大(10391)
- 农业大学(8178)
- 室(8164)
- 京(8002)
- 实验(7892)
- 省(7674)
- 实验室(7630)
- 重点(7240)
- 业(7178)
- 管理(6874)
- 济(6688)
- 科学院(6490)
- 经济(6408)
- 中心(6401)
- 院(5759)
- 理学(5738)
- 技术(5715)
- 江(5690)
- 理学院(5572)
- 管理学(5237)
- 管理学院(5204)
共检索到46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骏驰 郭印山 刘镇东 李坤 杨晓旭 石广丽 牛早柱 李成祥 郭修武
葡萄是遗传上高度杂合的木本果树,获得真实性杂种是有效开展杂交育种及其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以玫瑰香×红地球杂交组合后代株系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单株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筛选出在双亲间有特异位点的SSR引物,对210株杂交后代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10株杂交后代中有183个单株具有父本和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并结合田间形态学分析,确定为真实性杂种。SSR分子标记能够简单、高效的对葡萄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
关键词:
葡萄 杂交育种 SSR分子标记 杂种鉴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瑞丹 张启翔
应用形态学鉴定和AFLP分子标记实验都证明 ,在所检测的 31个杂种中 ,有 2 8个是真正的杂种。通过聚类分析及条带直观检测 ,分析并去除了 3个假杂种。实践证明 ,形态学与AFLP分子检测相结合 ,是梅花杂交育种中杂种检测的高效手段。
关键词:
梅花 AFLP 杂种 F1代 杂种鉴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润根 却志群 卢其能 罗霞 曾巧灵
为培育抗病、优质的食用百合新种质,以龙牙百合为母本,兰州百合和铁炮百合为父本,采用不同方式和时期授粉;子房发育60、86、98 d时,采集不同胚龄的胚珠接种于不同配方培养基中进行胚拯救;再用RAPD分子标记对胚拯救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杂种鉴定。结果表明:龙牙百合×兰州百合在开花后第4天采用切柱授粉效果较好,龙牙百合×铁炮百合采用常规方法授粉较好;胚拯救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0.1 mg/L NAA+0.1mg/L 6-BA,子房发育98 d时萌发率最高,极显著高于60 d和86 d的萌发率;分子检测结果显示,F1代具有典型的父本及母本条带,采用胚拯救技术可以创制食用百合新种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辉 KHERA Pawan 李双铃 任艳 袁美 庄伟建 VARSHNEY Rajeev K 郭宝珠 谢联辉
以24份花生材料为亲本,配制22个杂交组合,并利用40对SSR引物对24份亲本材料进行多态性筛选,运用多态性引物鉴定92个F1代杂种的真伪.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亲本间多态性差异较大,差异最大的两亲本(GT-C20-D和Tamrun OL07)的多态性引物比例为65%.SSR标记法鉴定出49个单株为真杂种;而田间表型鉴定出62个单株为真杂种,与标记鉴定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证实利用分子标记鉴定真假杂种非常必要,且准确可行.同时,本试验证明40对SSR引物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可直接用于花生遗传多样性、杂种鉴定以及遗传图谱构建等的研究.
关键词:
花生 SSR 杂种鉴定 分子标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成 陈瑞丹 曲春苗 吕晓倩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以‘淡丰后’(或‘丰后’)为母本,分别与其他梅花品种及近缘种杂交的F1代及其亲本进行杂种鉴定。用47对从梅花近缘种(包括桃、李、杏、酸樱桃、甜樱桃)中已开发出的SSR引物和3对梅花EST-SSR引物对亲本进行SSR-PCR扩增,其中8对引物(aprigms18、BPPCT001、BPPCT002、BPPCT004、BPPCT034、UDP96005、UDP98409、PES16)对23个父本中的21个有稳定、特异扩增(相对于母本),包括12个梅花品种和9个近缘种,有效扩增率为91.3%。再用以上8对引物对10个杂交组合进行扩增,有6对引物(BPPCT001、BPPCT0...
关键词:
梅花 SSR 筛选 杂种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生 翟虎渠 陆志强 朱立宏 韩亮
测定了12个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对中国白叶枯病菌7个致病型的10个菌株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Xa-4、xa-5、Xa-7、xa-13和Xa-21等5个抗病基因在苗期、分蘖期和孕穗期对病菌侵染均表现为广谱抗病反应。进一步将3个带显性广谱抗病基因的材料IRBB4(Xa-4)、IRBB7(Xa-7)和IRBB21(Xa-21)与6个常规感病品种和5个常用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配组,对其F1代杂种用病菌致病型Ⅱ和Ⅳ的KS-66和ZJ-173菌株进行接种,发现抗病基因Xa-7和Xa-21在杂种F1中对病菌表现抗病反应,而抗病基因Xa-4在杂种F1中仅表现中抗反应。提出了在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中应加快对显性广谱抗...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性 基因表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丽媛 何祥凤 王文和 赵祥云 王树栋 张克
在百合(Lilium)杂交育种中,常采用多个父本混合花粉与一个母本杂交的方法来提高育种效率,为此,研究明确快速父本鉴定方法极为重要。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亚洲百合Red Latin为母本,亚洲百合Matrix和野生种山丹为父本混合授粉后百合杂交Fl代进行父本鉴定。引物筛选共获得4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Me1Em4,Me5Em9,Me7Em2和Me7Em7)用于后续SRAP分子标记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1个F1后代单株和3个亲本材料的SRAP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用Me1Em4引物在11个F1后代单株里检测出3条父本特征条带,可以确定8个后代的父本是Matrix,2个后代的...
关键词:
百合 SRAP 混合授粉 父本特征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娜娜 张德平 朱珺 戴思兰
【目的】建立从大量杂种F1代植株中筛选出符合单头切花菊育种目标优良单株的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以株型、株高、茎的曲直性、茎粗、节间长度、叶片长、叶片宽、托叶大小、叶的硬度、花径大小、花型、花色、花梗长、花梗粗、舌状花数共15个性状作为评价因子,通过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确定不同性状对品种选择的权重影响,建立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系统。【结果】运用建立的综合评价系统对587个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212个花型饱满,花色纯正,花径较大,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结论】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建立了单头切花菊杂种F1代初选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从大量杂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贾永义 顾志敏 叶金云 杨元杰 朱俊杰 黄鲜明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是基于PCR技术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从24个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1个多态性引物组合,共得到136条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其中124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6.48个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杂种F1的SRAP扩增条带均能在亲本中找到,未发现杂种F1特异性条带,直观显示杂种F1确为杂交种。翘嘴红鲌、团头鲂及其杂种F1的Nei’s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94...
关键词:
翘嘴红鲌 团头鲂 杂种F1 SRAP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亚茹 冯建灿 刘崇怀 樊秀彩 孙海生 姜建福 张颖
【目的】开发葡萄无核性状的SSR新分子标记,对葡萄杂种后代进行早期无核性状鉴定,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对母本‘红地球’与父本‘森田尼无核’及F1代杂交群体的133份葡萄材料进行RAD-seq,将测序结果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运用SAMtools软件生成Ca SFS软件所需的pileup和glf文件,过滤获得亲本之间的有效SNP集;采用窗口滑动的方法,确定每个窗口的基因型,选择以每15个SNP为一个窗口,每次滑动一个SNP,得到每个个体的基因型并生成bin图;对生成的bin图采用拟测交的方式利用Joinmap软件进行连锁分析,构建‘红地球’与‘森田尼无核’遗传连锁图谱;用Window QTLCartographer2.0软件进行QTL定位,在定位区间通过Perl程序语言找到符合SSR特征序列的35个SSR分子标记,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35个SSR分子标记引物对,通过HRM技术筛选亲本之间在无核性状上存在差异的SSR分子标记,并在131株F1代杂交群体及65个葡萄品种的自然群体中检测无核分型正确率、无核检测率、无核保持率。【结果】在‘红地球’与‘森田尼无核’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上,将葡萄无核性状定位在chr18号染色体上,定位区间26 835 846—26 960 426,对无核的贡献率为77.9%,LOD阈值为26.3。亲本之间在无核性状上存在差异的SSR分子标记为Vv SD10,其在111 bp等位点能对葡萄无核性状进行鉴定,利用分子标记Vv SD10上的111 bp等位点通过HRM技术在葡萄F1代杂交群体及自然群体中进行葡萄无核性状的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标记Vv SD10在F1代杂交群体及自然群体中的无核分型正确率分别为97%、94%,其无核检测率均为56%,无核保持率分别为77%、85%。【结论】分子标记Vv SD10在遗传群体及自然群体中的无核分型均能提供较高的准确信息,为无核葡萄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敏敏 刘红艳 周婷 瞿洪浩 杨远霄 魏鑫 左阳 赵应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沛曈 迟天华 刘颖鑫 范宏虹 王海滨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二倍体异色菊和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的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盆栽模拟干旱处理测定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的萎蔫指数、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鲜质量根冠比和干质量根冠比等10个形态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鉴定耐旱性,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态性,并实施关联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群体数量性状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99%~59.84%。主成分分析将10个形态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67.57%的表型变异,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萎焉指数和干质量根冠比的权重较大,说明与耐旱性密切相关;基于这6个耐旱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函数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强抗旱、抗旱、低抗旱和不抗旱4类,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61、0.46、0.36和0.27。33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9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0条,多态性比率为85.8%,相似系数为0.45~0.86,平均值为0.7;基于多位点关联分析方法挖掘到4个SSR位点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萎焉指数3个耐旱相关指标显著关联(LOD>2.5),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03%~15.11%。[结论]初步明确了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群体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水平,获得一批优异耐旱种质,将为菊花耐旱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材料。
关键词:
菊花近缘种 遗传多态性 耐旱性 分子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姝 钱正强 宫霞 赵榕 杨明挚
本研究分别应用SSR和RAPD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云南昆明西山5个近距离群体的41份野生蘡薁葡萄(Vitis bryoni-aegoliaBge)样品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以比较2种方法评价同种野葡萄各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结果发现,2种分子标记得到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均小于0.5,基因流较大(Nm>1),表明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同一物种不同群体间存在的遗传分化小,遗传变异发生在群体内的概率远大于在群体间。但RAPD分子标记能更灵敏的体现各个近距离群体间的差异,得到的遗传距离与实际群体间的物理距离呈正相关(r=0.981,P=0.019<0.05)。对远距离的同种野生葡萄以及栽培葡萄进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暝 丁昌俊 苏晓华 黄秦军
以美洲黑杨杂种F1代及亲本为研究材料,对叶面积、气体交换指标、气孔特征和Ru BP羧化酶活性等进行测定,以揭示美洲黑杨亲本与杂交子代的光合速率、气孔特征、RuBP羧化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子代形成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与亲本和低亲子代相比,超高亲子代H1、H2的光合面积(单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最大、光合生产率(平均超母本46.22%,超父本66.37%)、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超母本280.09%,超父本452.29%)、Ru BP羧化酶活性最大(平均超母本20.79%,超父本58.56%),上、下表皮数量比和气孔频度最大,光饱和点最高(平均为2 189.33...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杂种F1 生长优势 光合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豆豆 关利平 贺亮亮 宋银花 章鹏 刘三军
【目的】无核是鲜食葡萄的重要农艺性状,无核基因分子标记的准确性将影响无核葡萄早期选择的效果。本研究对前人开发的5个葡萄无核基因分子标记在183份葡萄材料中进行通用性鉴定,旨在明确各个分子标记的适用范围,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无核葡萄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96个葡萄品种(其中无核63个,有核33个)及‘红地球’ב黎明无核’87个F1单株(其中无核61株,有核26株)的叶片DNA为模板,利用已报道的5个葡萄无核基因分子标记(SCF27-2000、GSLP1-569、VMC7f2、p3_VvAGL11和5U_VviAGL11)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采用1.5%琼脂糖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PCR产物,分析各个样品的无核特异条带,鉴定5个分子标记的准确率。【结果】SCAR标记GSLP1-569对96个葡萄品种的检测准确率为40.6%,无核检测率为63.6%。SCAR标记SCF27-2000对96个葡萄品种及87个F1杂交单株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71.9%和76.54%,无核检测率分别为70.5%和78.5%。SSR标记VMC7f2在96个葡萄品种中鉴定出8个等位基因,经卡方检验,189-bp等位基因与葡萄无核性状显著关联,其检测准确率为85.4%,无核检测率为85.5%。SSR标记p3_VvAGL11在96个葡萄品种中鉴定出7个等位基因,经卡方检验,187-bp等位基因与葡萄无核性状显著关联,其检测准确率为89.6%,无核检测率为90.7%,在F1杂交单株中其鉴定准确率为87.65%,无核检测率为91.1%,假阳性率为6.17%,假阴性率为6.17%。SSR标记5U_VviAGL11在96个葡萄品种中鉴定出17个等位基因,经卡方检验,306-bp等位基因与葡萄无核性状显著关联,其鉴定准确率为88.5%,无核检测率为90.6%,在F1杂交单株中检测准确率为88.89%,无核检测率为92.7%,假阳性率为4.94%,假阴性率为6.17%。【结论】SSR标记p3_VvAGL11和5U_VviAGL11在葡萄种质及遗传群体中无核分型的准确性及无核检测的效率较高,适用范围较广,在无核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可以考虑优先使用。
关键词:
葡萄 无核性 分子标记 通用性 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