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5)
2023(9341)
2022(8422)
2021(8056)
2020(6738)
2019(15720)
2018(15807)
2017(30458)
2016(16832)
2015(18883)
2014(18844)
2013(18746)
2012(17081)
2011(15345)
2010(15111)
2009(13567)
2008(12986)
2007(11022)
2006(9379)
2005(7928)
作者
(50840)
(42092)
(41943)
(39652)
(26622)
(20365)
(18828)
(16881)
(15953)
(14908)
(14492)
(14163)
(13218)
(13139)
(12978)
(12959)
(12951)
(12610)
(11876)
(11834)
(10761)
(10141)
(10111)
(9539)
(9455)
(9453)
(9441)
(9134)
(8598)
(8559)
学科
(62529)
经济(62460)
管理(45877)
(43486)
(36425)
企业(36425)
方法(31552)
数学(27387)
数学方法(27087)
(16640)
(16276)
中国(14917)
(14757)
业经(13570)
地方(13065)
农业(11056)
(10865)
理论(10812)
(10486)
贸易(10482)
环境(10342)
技术(10177)
(10159)
(9770)
财务(9712)
财务管理(9696)
(9510)
企业财务(9193)
(8905)
教育(8851)
机构
大学(236644)
学院(234677)
管理(94816)
(84792)
理学(83298)
经济(82752)
理学院(82342)
管理学(80837)
管理学院(80441)
研究(79598)
中国(55304)
科学(54912)
(51032)
(45259)
(41565)
业大(41401)
研究所(38742)
(36576)
农业(36251)
中心(35070)
(32662)
北京(31929)
(31128)
师范(30774)
财经(30430)
(28892)
(27747)
(27055)
技术(26259)
师范大学(25038)
基金
项目(172266)
科学(133281)
基金(123711)
研究(120708)
(110617)
国家(109732)
科学基金(92413)
社会(72782)
社会科(68840)
社会科学(68820)
(68366)
基金项目(67044)
自然(63631)
自然科(62101)
自然科学(62082)
自然科学基金(60922)
(58416)
教育(54665)
资助(50886)
编号(49196)
成果(38819)
重点(38660)
(36958)
(36284)
(35807)
计划(33997)
科研(33728)
课题(33665)
创新(33395)
大学(31242)
期刊
(87367)
经济(87367)
研究(63412)
学报(45246)
中国(40398)
(40381)
科学(39747)
管理(32592)
大学(31734)
学学(30001)
农业(28613)
(25646)
教育(24530)
技术(18880)
(15249)
业经(14648)
(14505)
金融(14505)
图书(14258)
财经(13590)
经济研究(13279)
科技(13059)
业大(12109)
理论(11994)
(11548)
资源(11531)
问题(11490)
(11391)
实践(11345)
(11345)
共检索到322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茅雁  傅晓峰  齐秀丽  
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8个燕麦种共21份材料的遗传差异及类群划分进行了研究。22个多态性引物在21个基因型间共扩增出114条带,其中97条带具有多态性,占85.1%。用这些条带计算了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距离,发现各种间的遗传距离(0.053~0.510)普遍大于不同种内的遗传距离(0.022~0.087)。聚类结果显示,21份材料可划归为5大类群8个亚群,并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用RAPD标记对燕麦进行遗传关系和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周岐  王章荣  
Fourteen 10 mer primers were used for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 across a fullsib family, including 2 parents and 18 sibs, of Liriodendron chinense?L. Tulipifera. Of the total 57 fragments amplified, 20 (35 09%) were polymorphic between the 2 parents and 28 (49 12%) se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丛文  包满珠  
利用RAPD标记对珙桐全分布区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珙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由于小种群效应,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种群间遗传分化巨大,2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使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以很好地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个种源区,为今后珙桐的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祁建民  周东新  吴为人  林荔辉  方平平  吴建梅  
应用RAPD和ISSR标记,分别对来自非洲地区和中国的15份黄麻野生种(10个种),以及来自中国、印度、越南、日本等地的12份黄麻栽培品种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参与分析的所有RAPD和ISSR引物都对DNA模板浓度的梯度变化不敏感,对比RAPD和ISSR在PCR反应中的稳定性,ISSR优于RAPD;(2)25个RAPD和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329条和283条带,多态比率分别为89.36%和92.5%,显然,ISSR检测出的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3)RAPD和ISSR标记检测同组供试材料种间或种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48~0.98和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慧萍  李杨瑞  
试验选用5个不同地理来源的木豆品种(分别来自广西、海南、非洲、缅甸和印度)和3个ICR ISAT杂交木豆品种(ICPH8、ICPL87091、ICPL87119)作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形态标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标记和RAPD标记对8个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形态标记及RAPD试验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通过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发现8个木豆品种的电泳图谱谱带条数和迁移距离相同,说明8个木豆品种遗传相似性高;②通过对8个品种1年的表型性状观察,发现各品种在表型上存在一定差异,如生育期、花色和粒色等。将表型的18个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各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高;同时对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万仓  范惠玲  孟亚雄  张涛  张金文  王保成  武军艳  邵登魁  朱惠霞  燕妮  赵玉昌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芸芥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利用。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30份代表性的芸芥(ErucaMill.)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材料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聚类。结果不同芸芥亚种间表现出比较大的多态性,47个引物共扩增出486条DNA带,其中432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89.0%,来源不同的材料有各自的特征带。30个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036~0.4511之间。结论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452处,30个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来源于中国的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安贤惠  陈宝元  傅廷栋  刘后利  
利用RAPD标记,对以我国西北和西南为主的68个芥莱型油菜地方品种和4个加拿大引进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通过31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表明选用的72个品种(系)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多态性位点比率达85.31%。经UPGMA聚类分析将它们划分为6大类群,从聚类图可得如下结论:(1)地理差异和生态环境对遗传差异有重要影响,即来自同一省份的品种基本上聚在同一类群中。(2)我国冬播和春播芥菜型油菜在遗传上有较大差异,且冬播油莱的遗传多样性比春播油菜更为丰富。(3)长江中下游湖北、江苏两地品种与贵州地方品种亲缘关系密切。(4)陕西芮城地方品种与众不同,自成一类;而中原地区河南省的品种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培  阙青敏  欧阳昆唏  李俊成  湛欣  朱芹  张俊杰  邓小梅  陈晓阳  
[目的]由于过度采伐和天然更新能力较差等原因,红椿天然林分和林木的数量日益减少。深入研究红椿不同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其群体结构分布,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序列多态性分子标记(SRAP)对来自中国的29个种源及1个澳大利亚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各种源地选取母树30株,株距50 m以上。澳大利亚种源取自华南农业大学红椿资源收集圃。利用POPGENE1.32,NTSYSPc2.1,GEN AIEx 6.5和STRUcTRUE 2.3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聚类图构建、主坐标分析、地理隔离模式构建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2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05条多态性条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延兵  管延安  张华文  徐平平  张文兰  陈利容  秦岭  
利用RAPD标记对来自春、夏谷区不同育种单位的23份谷子品种进行了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3份品种的RAPD标记的多态性较低,13个引物共扩增出56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为4.31条,引物S30和S45都有7条多态性带,能够鉴别的品种最多为13个。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5时,23个品种可分为4类,不同生态区的品种可以归为一类,而同一生态区的品种也可以归为不同的类,基于RAPD的遗传相似性和品种来源地没有必然的一致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海峻  徐柱  李临航  马玉宝  曹授俊  
为进一步了解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拓宽牧草育种的遗传基础,科学指导鹅观草属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利用,利用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标记对鹅观草属20个种,6个变种,共60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发现,被测材料间ISSR标记的多态性较高,在20个引物中,有16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且重复性好的DNA片段,共产生125条DNA片段,其中10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3.20%;每个引物可扩增出6~10条DNA片段,平均7.81条,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188~0.879,平均值为0.375;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建民  周志春  吴开云  金国庆  
利用RAPD标记对马褂木全分布区 1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马褂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东部种群因现有种群小 ,其遗传多样性明显地低于西部种群。种群遗传学研究揭示 ,由于小种群效应 ,以及缺乏有效的基因流和特有的致濒机制 ,马褂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巨大 ,30 %以上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但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不同。在西部分布区 ,地域上相距不远的种群其遗传距离较小 ,而在东部即使两个相邻的种群 ,其遗传距离也非常大。使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分析 (UPGMA) ,其聚类结果可以很好地将马褂木划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种源区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丛文  包满珠  
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3个引物对 5个天然珙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珙桐天然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群体间的差异明显 ,2 6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群体间 ,与我国濒危树种马褂木和银杉等相似 ,而与广布性树种相异。取样方法对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影响分析表明 ,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基因多样度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小 ,群体间的分化系数和基因流的估算受取样个体数的影响较大。研究还将珙桐划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种源区。通过珙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珙桐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静媛  陈发棣  滕年军  陈素梅  
【目的】探讨地被菊株型匍匐性的遗传控制,并寻找与匍匐性连锁的RAPD标记,为匍匐型地被菊新品种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匍匐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盆栽小菊品种‘早意大利红’为母本,地被菊品种‘03(6)-12’为父本构建F1群体,从F1中选取株型表现为匍匐、直立和中间型的单株各1株,分别自交,构建F2群体,并以选取的3个类型F1单株为母本与‘03(6)-12’回交,构建BC1群体。以主枝分枝角度作为株型划分依据,统计每个群体中不同株型分离比,推测地被菊株型控制相关基因特点。此外,以F1分离群体为试材,采用集团分离分析法(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构建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益  陈佩度  刘大钧  
为将野红燕麦(AvenasterelisL)的高蛋白、抗蚜、抗锈病等优点导入莜麦(AvenanudaL),进行莜麦与野红燕麦的杂交研究。A.nuda×A.sterelis杂交(48朵小花),获得1个幼胚和4粒种子,杂交结实率10.4%,F1自交结实率48.1%。杂种F1在穗型、外稃、芒性、茎节部性状等方面与母本莜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野红燕麦的野生性状,如外稃绒毛、曲强芒、落粒性等均说明F1是真杂种。A.nuda×A.sterelis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94Ⅰ+7.32Ⅱ+11.74○Ⅱ+0.94Ⅲ+0.03Ⅳ,表明莜麦与野红燕麦亲缘关系很近,可能仅1~2对染色体有较大差异。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傅建敏  索玉静  张嘉嘉  谭晓风  
基于柿属植物Diospyros spp.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开发cpDNA分子标记,并利用16份柿属材料对其在种间及柿种内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个cpDNA标记在16份柿属植物中分别检测到31、27、7、25个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分别为14、5、2、13个。分别对4个标记进行聚类分析表明:CP1标记可以将11份柿品种与5个柿的近缘种完全分离,且柿与油柿距离最近,表明该标记适用于柿属植物种间资源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但不适用于柿种内;CP2、CP3、CP4标记均不能将柿品种与柿近缘种完全区分,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