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59)
2023(2339)
2022(2037)
2021(1903)
2020(1596)
2019(3640)
2018(3482)
2017(6393)
2016(3761)
2015(4216)
2014(4095)
2013(4247)
2012(4169)
2011(3956)
2010(4048)
2009(3664)
2008(3586)
2007(3276)
2006(3004)
2005(2798)
作者
(16075)
(13485)
(13460)
(12581)
(8800)
(6728)
(5964)
(5336)
(5326)
(5000)
(4842)
(4677)
(4630)
(4623)
(4387)
(4267)
(4263)
(4154)
(4055)
(3982)
(3763)
(3582)
(3362)
(3200)
(3087)
(3081)
(3075)
(3025)
(3008)
(2852)
学科
(12385)
经济(12363)
管理(7686)
(6860)
(6837)
(5259)
企业(5259)
方法(5125)
数学(4396)
数学方法(4310)
(3436)
中国(3263)
(2732)
(2471)
农业(2340)
业经(2307)
(2230)
贸易(2229)
(2173)
及其(2155)
土地(2155)
环境(2125)
地方(2119)
(2116)
水产(2115)
资源(2025)
(1977)
理论(1938)
动物(1811)
(1809)
机构
大学(58618)
学院(56894)
研究(29261)
科学(23482)
(23367)
中国(19882)
农业(19185)
(18559)
(17667)
研究所(17375)
经济(17145)
业大(16103)
管理(15282)
(15073)
理学(12692)
理学院(12438)
(12400)
农业大学(11986)
(11960)
管理学(11948)
管理学院(11890)
中心(11801)
实验(11125)
(10964)
(10958)
实验室(10693)
科学院(10681)
(10240)
重点(10202)
北京(9558)
基金
项目(42368)
(30730)
国家(30515)
科学(30160)
基金(29289)
科学基金(22574)
研究(21974)
自然(18475)
自然科(18008)
自然科学(17991)
自然科学基金(17660)
(17268)
(15914)
基金项目(14992)
资助(13026)
科技(12536)
计划(12269)
社会(11274)
重点(10660)
社会科(10515)
社会科学(10508)
教育(9586)
专项(9476)
(9373)
(9242)
科研(9106)
(8865)
(8479)
(8467)
创新(8093)
期刊
学报(22502)
(20898)
(20312)
经济(20312)
科学(17147)
中国(15203)
研究(15048)
大学(14606)
农业(14394)
学学(14059)
(8410)
业大(7345)
管理(6364)
林业(6236)
农业大学(5924)
(5535)
(4894)
教育(4864)
中国农业(4480)
自然(4459)
(3913)
金融(3913)
科技(3890)
资源(3739)
自然科(3670)
自然科学(3670)
技术(3348)
经济研究(3291)
图书(3151)
(3045)
共检索到91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萍  李春华  马伟  王云  
本文分别采用14条RAPD引物和14条ISSR引物对福选9号,特早213、兰香早以及福鼎大白茶的DNA进行扩增,并对扩增谱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条引物共扩增出175条谱带,其中RAPD引物85条(75条多态性谱带,多态率88.24%),ISSR引物90条(74条多态性谱带,多态率82.22%)。茶树新品种特早213和福选9号能扩增出完全不同的谱带类型,从分子水平表明两者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正武  刘红梅  王家伦  
利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黔湄419号种子,经Co60-γ射线处理并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法培育成高产、高效三倍体茶树新品种——黔辐4号。黔辐4号品种为大叶类,中偏晚生种,生长势极强,抗寒及抗病虫性强,主要生化成分与黔湄419相当,产量均超过对照黔湄419及福鼎大白茶,适制绿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钟渭基  彭萍  秦为杰  李廷元  魏芳华  胡启坤  
南江1号以南江大叶茶群体品种为原始材料,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历经10年的品比试验和6年的全国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南江1号为早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产量都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抗性强。2010年8月通过鉴定,成为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春华  王云  罗凡  王小萍  唐晓波  张厅  马伟伟  李刚  郑淑琴  
茶树新品种—‘宜早一号’是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中经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其品种性状突出,性状明显,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具有发芽特早,生长势强,叶色绿,叶片厚,持嫩性较强,芽肥大,年生长期长,其加工的的名优绿茶,具有条索紧细油润、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黄绿明亮等特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品武  盛忠雷  彭萍  王晓庆  林强  黄尚俊  胡翔  
通过田间鉴定法和室内接种法对15份茶树品种及新材料进行了茶云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结果显示:0310、0308、0302和乌牛早等4份供试材料,在田间自然感病与室内接种致病上均表现抗茶云纹叶枯病;同时采用田间鉴定法对茶跗线螨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鉴定结果:0303、0304、0305、0306、0311、碧香早等6份材料抗茶跗线螨;但15份供试材料均表现出高感或易感假眼小绿叶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云秀  黄梅  杨兴荣  张俊  刘德和  唐一春  李友勇  张艳梅  
于1988年至2001年对茶树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在保山点、澜沧点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定植成活率、生长势、产量、品质、抗逆性方面都优于2个对照,可在云南大叶茶种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亮  唐茜  李慧  王馨语  
为研究茶树新品种川茶2号的主要生化成分及绿茶的适制性,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川茶2号茶树新品种进行了芽叶性状、营养芽物候期、主要生化成分以及绿茶品质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萌芽较早、茶芽匀齐直立等优良性状,适宜采制名茶原料。分析主要生化品质成分含量,其内含物较丰富,水浸出物含量为(47.89±0.04)%(49.42±0.03)%,氨基酸总量范围为(3.68±0.11)%(6.67±0.12)%,其中,2015年春茶茶氨酸比照福鼎大白高46.58%。茶多酚含量范围为(15.65±0.21)%(1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馨颖  王鹏杰  杨如兴  郑玉成  陈潇敏  张磊  邵淑贤  叶乃兴  
【目的】分析茶树黄化变异相关的代谢和转录机制,探究高茶氨酸茶树新品系‘福黄1号’的黄化变异和高茶氨酸形成机理。【方法】以茶树‘福安大白茶’及其黄化突变种质‘福黄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微电镜、广泛靶向代谢组学、靶向代谢组学及转录组学联合分析,确定茶树黄化变异相关的色素、代谢物及转录组数据。【结果】超微结构显示,‘福黄1号’的叶绿体类囊体呈现丝状,基粒片层排列散乱不规则,片层间疏松,存在许多异常的囊泡。色素含量测定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下降,叶绿素a/b比率下降,相关基因SGR表达显著下调,黄化叶片中光捕获叶绿素a/b蛋白(LHC)表达显著下调。类胡萝卜素总含量虽然差异不大,但各组分含量显著变化,玉米黄质为唯一显著增加的组分,其调控基因VDE表达显著上调,其余组分含量均下降。与‘福安大白茶’相比,‘福黄1号’中共鉴定到68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57个显著变化的代谢物(SCMs)。KEGG富集分析表明,SCMs和DEGs显著富集到氨基酸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以及TCA循环等途径。此外,与碳和氮代谢相关的通路也被激活。通过靶向测定,共鉴定到19种游离氨基酸,新品系‘福黄1号’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福安大白茶’,达到97.13 mg·g-1,其中茶氨酸为66.90 mg·g-1,占氨基酸含量的68.89%,而精氨酸含量达到8.46 mg·g-1,是‘福安大白茶’的56.4倍。调控氨基酸合成的GOGAT和GLU的表达量上调1.17倍和3.17倍。【结论】‘福黄1号’的芽叶色泽主要受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色素代谢的影响,SGR和4种LHCs的共同作用也可能影响叶绿体的生物合成来调节叶片色泽。‘福黄1号’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福安大白茶’的原因主要是泛素化相关的蛋白质水解酶表达上调蛋白降解能力加强,叶绿素和其他含氮分子生物合成的减少,以及黄化叶中碳骨架的缺乏,氨基和氮资源被更有效地储存,使得与氨基酸合成相关的氮代谢激活,茶氨酸合成前体物质之一的谷氨酸积累,这可能促使茶氨酸成为黄化叶中显著积累的含氮化合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玫  王家金  包云秀  杨兴荣  李慧  谢瑾  孙雪梅  李友勇  刘本英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1978年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育。1997-2009年在保山和澜沧区试点完成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云茶春韵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栽培资料表明,该品种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发芽早,优质等优良特性。云茶春韵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可在云南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凡  王云  李春华  苏光明  董光洪  李明雍  
本文以野生南江大叶茶树群体为选育材料,经优良单株系统选育,获得高品质高产型茶树特色新品种‘云顶早’。结果显示,该品种发芽特早,生育期长,芽头肥厚壮实,鲜叶每公顷产量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高390.3 kg,增产幅度达19.32%,茶多酚含量比对照高12.03%,氨基酸含量比对照高37.18%,EGCG含量达到10.92%,高于10%,是一个适应性强、抗性好、既高产又优质的茶树新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春华  王云  罗凡  唐晓波  王小萍  张德勋  
茶树特色新品种——‘乌蒙早’是从乌蒙山野生大茶树群体品种中经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其品种性状突出,特色明显,与对照福鼎大白茶比较,具有发芽早,生长势强,产量高,发芽整齐,芽叶嫩绿肥壮,用其加工的扁形和毛峰形名优茶,其外形绿润显毫,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产品风格十分突出,是四川省近几年来新育成的早生、优质、高香和适制名优绿茶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骆耀平  潘根生  
在3种土壤水分(高湿、中湿和低湿)条件下,研究了新育成品种浙农121、苹云、龙井长叶、浙农113、菊花春、碧云及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等7个茶树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①浙农121和浙农113两个品种在各种供水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3个参数数值大,光合特性优;高湿条件下,苹云和龙井长叶也表现较优;中湿条件下,苹云与碧云光合特性较优;低湿条件下,福鼎大白茶显示出较好的光合特性。②Tr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高湿与低湿条件下,Pn与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呈负相关;中湿条件下,Tr与Ci和Gs与Pn呈显著正相关,Ty与Pn和Gs与Ci呈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玉海  郭春芳  张木清  陈常颂  陈荣冰  
用筛选出的12个ISSR引物对17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1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87.08%,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5.08个条带.根据Nei-Li系数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2类.结果显示,ISSR是一种重复性好、效率高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鄢东海  刘声传  魏杰  刘红梅  罗显扬  陈元安  
为了利用贵州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培育特色优良绿茶品种,采用形态学、理化指标检测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湄潭苔茶、石阡苔茶、都匀毛尖茶和贵定鸟王茶4个地方茶树群体的农艺性状、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从4个地方茶树群体资源中鉴选出112个优良株系。②4个地方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品质指数均较好,绿茶感官品质优良。③发现了1个强耐寒种质,5个叶色特异、生长旺盛的种质,6个氨基酸含量高达6.0%~7.4%、茶多酚含量为19.2%~27.4%的种质,选育出4个优良绿茶品系进入全国区域试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军武  施兆鹏  李家贤  沈程文  黄意欢  龚志华  
为给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品种鉴定、亲子鉴定提供科学方法 ,通过对 3个人工杂交组合的亲本及 F1 代进行 RAPD分析 .结果显示 :双亲的 RAPD谱带能在其 F1 代中表现出来 ,表现率分别为 94.90 % ,97.92 % ,98.64 % ,说明 3个杂交单株是其亲本的真正后代 ,这也表明 RAPD技术在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同时从 3个杂交组合的 RAPD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双亲的 RAPD谱带在 F1 代出现分离现象 ,这一结果表明茶树是一个杂合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