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0)
- 2023(6739)
- 2022(6047)
- 2021(5701)
- 2020(5181)
- 2019(11985)
- 2018(12083)
- 2017(22918)
- 2016(13378)
- 2015(15538)
- 2014(16015)
- 2013(15959)
- 2012(15328)
- 2011(14012)
- 2010(14421)
- 2009(13606)
- 2008(13872)
- 2007(13108)
- 2006(11240)
- 2005(10107)
- 学科
- 济(53830)
- 经济(53769)
- 管理(35108)
- 业(33196)
- 方法(26816)
- 企(26244)
- 企业(26244)
- 数学(23513)
- 数学方法(23216)
- 农(15714)
- 学(14663)
- 中国(13862)
- 财(13581)
- 制(10440)
- 贸(10357)
- 贸易(10354)
- 地方(10335)
- 易(10030)
- 业经(9948)
- 农业(9922)
- 理论(9164)
- 和(8961)
- 银(8808)
- 银行(8759)
- 务(8372)
- 财务(8340)
- 财务管理(8310)
- 行(8294)
- 融(8234)
- 金融(8232)
- 机构
- 大学(200430)
- 学院(199370)
- 济(74970)
- 经济(73008)
- 研究(71015)
- 管理(70097)
- 理学(59384)
- 理学院(58627)
- 管理学(57232)
- 管理学院(56885)
- 中国(53692)
- 科学(48299)
- 京(44544)
- 农(44145)
- 所(39575)
- 研究所(36143)
- 农业(35488)
- 业大(35483)
- 财(35180)
- 中心(32901)
- 江(32336)
- 北京(28173)
- 财经(27578)
- 范(27015)
- 师范(26663)
- 州(25579)
- 院(25112)
- 经(24713)
- 技术(24276)
- 省(23997)
- 基金
- 项目(128065)
- 科学(96594)
- 研究(89264)
- 基金(88562)
- 家(79493)
- 国家(78809)
- 科学基金(64150)
- 社会(51970)
- 省(51946)
- 社会科(48924)
- 社会科学(48902)
- 基金项目(46751)
- 划(44011)
- 自然(43091)
- 教育(42146)
- 自然科(42037)
- 自然科学(42018)
- 自然科学基金(41227)
- 资助(37903)
- 编号(37567)
- 成果(31723)
- 重点(29597)
- 部(27806)
- 发(27325)
- 课题(26934)
- 计划(25854)
- 创(25461)
- 科研(25105)
- 科技(23937)
- 创新(23916)
共检索到301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希太 谢淑芹 张彦波 肖磊 张清华
为创造小麦新种质系,利用诱变剂叠氮化钠并采用"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颖苞内滴加"、"生长点注射"3种方法诱变小麦"中育5号"。其中"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方法处理的"中育5号"种子出苗率高,M1代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率高,是适合小麦"中育5号"诱变处理的好方法。通过对诱变后代的系统选择,选出了YZY5-1、YZY5-2、YZY5-3 3个稳定的新种质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了"中育5号"及其变异种质系的基因组DNA,引物xgwm148、xgwm428、xgwm260、xgwm469检测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叠氮化钠对"中育5号"的诱变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琳 牛应泽 郭世星
【目的】观察太空辐射和叠氮化钠对甘蓝型油菜诱变当代(M1)根尖细胞的细胞学效应。【方法】利用中国"实践八号"卫星搭载和叠氮化钠(NaN3)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观察处理后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航天搭载促进有丝分裂,复合处理同航天搭载相比,甘蓝型油菜种子的根尖细胞对有丝分裂有抑制效应。同时,复合处理与两个单处理相比,可使多数甘蓝型油菜产生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各处理均能诱导油菜根尖细胞产生较高频率的微核,且以航天诱变产生的最多。NaN3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甘蓝型油菜种子经空间搭载后的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率,促进了空间诱变损伤修复。【结论】卫星搭载与Na...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柱 陈志强 张建国 王慧 郭涛 林轩东
航恢七号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将特籼占13纯系干种子经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15d后,从地面种植的诱变后代群体中筛选、测恢,选育而成的优良恢复系.其具有农艺经济性状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用航恢七号组配的一系列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突出,其中培杂航七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莲芳 曹翠文 刘军 林鉴荣 郭爽
以卫星搭载的长茄种子及其经系谱选育获得的3个优良变异株系为材料,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及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检测了茄子空间诱变后代发生的变异情况。种子发芽试验表明,空间诱变对茄子种子发芽出苗影响较大,抑制了诱变种子的萌发,推测太空环境抑制了种子活力和生长势。3个优良变异株系的RAPD标记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太空环境使茄子种质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其中优良变异株系9301A-3与对照种的相似系数最小,差异最大;9301A-1与对照种的相似系数最大,差异最小。
关键词:
茄子 航天诱变 种子萌发 RAPD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红英 卢存福 兰小中 杨凤娇 金德善 乔佩 卢骁 玉猛 陈玉珍
为分析系列化学诱变对玉米自交系AS-9诱变后代的影响,以玉米自交系AS-9及其化学诱变自交第1代M1和第4代M4为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同时利用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的68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诱变M1和M4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数普遍高于对照;能在2代玉米试材中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的引物有54对,占引物总数的79.41%;M1诱变系与基础材料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364 7,遗传相似系数中心化后的数据在-0.12处,可将材料分为2个类群,基础材料(ⅠCK)为一类,诱变系为一类;M4诱变系与基础材料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434 6,遗传相似系数中心化后的数据在-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巧静 曹斌 钱萍仙 饶慧云 刘蓉 吴月燕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5)筛选适合葡萄SSR标记的PCR反应体系,对52份葡萄种质进行SSR标记,采用UPGMA聚类法分析葡萄诱变群体和亲本的遗传关系.优化的葡萄SSR-PCR反应体系为:MG2+1.5 MMoL·L~(-1),d NTP 0.2 MMoL·L~(-1),TAq酶1.0U,引物0.4μMoL·L~(-1),模板dNA 50 NG,总体积20μL.48对引物共扩增出27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9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2.2%,有31对引物的多态性百分率达到了100%.每对引物可扩增3~10个等位基因,平均为5.6个.52个葡萄样品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81~0.889,各诱变...
关键词:
葡萄 SSR 体系优化 诱变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春秀 王志军 赵曾强 庄振刚 马盼盼 杨永林
【目的】为了验证前期建立的诱变体系和鉴定技术在棉花种质资源创制方面的效果。【方法】本实验利用Eco-TILLING技术和测序技术,对诱变获得的棉花材料纤维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纤维相关的基因Gh14-3-3L在对照和诱变材料上获得了不同的SNP位点变异,在石引150材料上的扩增产物存在1个SNP位点差异,位于320 bp处;石引200材料的扩增产物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位于320和380 bp处;石引250材料扩增产物与对照存在1个SNP位点,位于320 bp处,并且经过酶切和测序结果得到了验证。蛋白比对显示其中1个SNP位点的改变导致开放阅读框(ORF)变短,氨基酸数目减少,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其结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连续3年纤维检测数据显示石引200材料与对照之间存在差异性,推断可能与SNP位点变异有关,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SNP位点变异与绒长改变之间的关联性奠定基础。【结论】建立的诱变体系和鉴定技术能够用于棉花种质资源的创制,所得材料在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都发生了变化,为深入研究棉花种质资源的创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鉴定技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古绍彬 姚建铭 于洋 向砥 余增亮
以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3011(简称微藻3011)为材料,对其进行离子注入诱变体系的建立及注入后的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为10%的甘油培养液处理微藻3011,并收集藻泥均匀涂布于灭菌后的滤纸上,风干后进行离子注入,效果最为理想。不同剂量的N+注入后,微藻3011存活曲线呈先降后升再降的"马鞍型",即当N+注入量为(0~9.1)×1014ions/cm2时,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大而迅速下降;当N+注剂量为(9.1×1014)~(1.872×1015)ions/cm2时,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大而有所上升,但远低于对照组;当N+注入剂量增大到1.872×1...
关键词:
球等鞭金藻 离子注入 生物学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俊彦 蒲志刚 李明 张聪 阎文昭 王勇 邢小军 刘东阳
为了研究烟草航天诱变育种规律,充分利用该技术创制烟草育种材料、培育新品种,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处理9份我国主要烟草品种(系)种子,繁育多代待其性状稳定后,在每个品种(系)中随机选择20份诱变单株,利用42对目标序列多态性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00条变异条带,各品种(系)变异条带数为145条,其中LS-2产生的变异条带最少,仅有1条,云烟85产生的变异条带最多,为45条;通过对各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烟草品种(系)及其航天诱变后代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21.00,其中烟草
关键词:
烟草 TRAP标记 航天诱变 多态性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亚华 刘录祥 毕宏文 谢立波 王雪 高永利 邓立平 郭会君
1987年8月5日以龙椒二号甜椒(纯系)的干种子搭载于"870805"返地卫星上,并留下等量种子作为原始对照.(搭载的种子随卫星在空间飞行5d,飞行高度200~400km,飞行周期为90min,微重力为10-10e/cm2).种子回收后在常温下保存,1988年开始进行选育,1996年从龙二的搭载后代中获得突变体B10.1997—1999年又于田间进行连续4代鉴定,2001—2003年在所外布点3处,进行了异地试验及预备试验,2003-2005年进入全省区试及生试.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宇椒二号甜椒.龙椒二号甜椒果大、抗病、质佳、果面光滑少褶、适于保护地栽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海涛 汤泽生 陈蜀 王娟 陈德灿
对航天诱变凤仙花SP 2代若干单株的叶片长度和宽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计算了样本的列文统计量,并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了基本假设的满足条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凤仙花SP 2代植株的叶片存在变异;试验组SP 2代植株的叶片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叶片宽度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航天诱变 凤仙花SP2代 叶片形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连成 侯本军 库丽霞 王铁固 孟庆雷 陈彦惠
利用40对SSR标记引物分析了豫综5号和金皇后综合种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40对引物在两群体中都扩增出115个多态位点;累加40对引物扩增的基因型种类,豫综5号196种,金皇后194种;豫综5号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834,金皇后综合种为0.3397;豫综5号的平均观察杂合度是0.3826,平均期望杂合度是0.4747;金皇后综合种的平均观察杂合度是0.3292,平均期望杂合度是0.4143。从以上结果来看,豫综5号的遗传变异较丰富。
关键词:
玉米 SSR标记 遗传变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卞承荫 黄舒婷 潘大仁 林辉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兴生 林占熺
以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蜡状芽胞杆菌LD-854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枯草芽孢杆菌.用正交试验法优化EMS的诱变条件,得到最佳诱变条件,即在1 mL体系中,EMS用量20μL,诱变时间20min,菌液浓度1×108个·mL-1.最终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1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对该菌株连续传代发酵培养5代,发现其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力保持在16351 U·mL-1左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成龙 郑国栋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为了获得雌核发育ENU诱变草鱼(Cetpharyngodon idellus)群体的相关遗传参数,实验采用Partec Cy Flow倍性分析仪测定ENU诱变草鱼群体(Q群体)和雌核发育ENU诱变草鱼群体(E群体)相对DNA含量分别为24.02和23.80,二者的DNA含量接近,均为二倍体。选取28个微卫星标记对Q群体和E群体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群体和Q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分别为3.7143、5.178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分别为2.1857、4.0028,平均期望纯合度分别为0.5122、0.2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义强 王启业 华连滩 彭牡丹 钟洁 罗浪
菌株是丁醇发酵生产的重要因素,优良丁醇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是提高丁醇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取工业上重要的产丁醇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ATCC 55025为对象,进行紫外诱变,获得了一株丁醇产量高、耐受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良突变株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U-57,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存,注册号为CCTCC M 2013208。该突变株发酵产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分别为6.44g/L、10.57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7.15%、6.98%。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以及Box-Behnke...
关键词:
拜氏梭菌 诱变 响应面法 丁醇发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