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68)
- 2023(3447)
- 2022(3001)
- 2021(2723)
- 2020(2393)
- 2019(5378)
- 2018(5235)
- 2017(9706)
- 2016(5593)
- 2015(6287)
- 2014(6214)
- 2013(6324)
- 2012(6289)
- 2011(5885)
- 2010(6023)
- 2009(5673)
- 2008(5569)
- 2007(5213)
- 2006(4637)
- 2005(4351)
- 学科
- 济(21504)
- 经济(21478)
- 管理(11756)
- 业(11518)
- 学(9354)
- 方法(9299)
- 企(9008)
- 企业(9008)
- 数学(7877)
- 数学方法(7679)
- 农(5720)
- 中国(5402)
- 地方(4444)
- 贸(4336)
- 贸易(4332)
- 易(4210)
- 财(4171)
- 制(4091)
- 业经(3984)
- 农业(3766)
- 和(3577)
- 理论(3412)
- 融(3316)
- 金融(3313)
- 银(3008)
- 及其(2998)
- 银行(2972)
- 策(2941)
- 环境(2886)
- 行(2858)
- 机构
- 大学(86985)
- 学院(85193)
- 研究(41895)
- 科学(30684)
- 农(29909)
- 济(29816)
- 经济(29057)
- 中国(28979)
- 所(25806)
- 管理(25666)
- 农业(24534)
- 研究所(23936)
- 京(21495)
- 理学(21423)
- 理学院(21049)
- 业大(20944)
- 管理学(20239)
- 管理学院(20122)
- 江(17927)
- 中心(17396)
- 省(16753)
- 院(15308)
- 农业大学(15259)
- 室(14863)
- 科学院(14370)
- 业(14285)
- 北京(13570)
- 实验(13421)
- 实验室(12884)
- 财(12671)
- 基金
- 项目(60295)
- 科学(44374)
- 家(42735)
- 国家(42457)
- 基金(42456)
- 研究(34034)
- 科学基金(32645)
- 自然(25671)
- 自然科(25092)
- 自然科学(25075)
- 省(24714)
- 自然科学基金(24630)
- 划(22171)
- 基金项目(21478)
- 资助(19253)
- 社会(18625)
- 社会科(17477)
- 社会科学(17470)
- 计划(16069)
- 科技(15668)
- 重点(15156)
- 教育(15044)
- 发(13131)
- 科研(12637)
- 部(12395)
- 专项(12064)
- 业(12037)
- 农(11937)
- 创(11929)
- 编号(11762)
共检索到139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林友 张礼霞 勾晓霞 范宏环 金庆生 王建军
【目的】准确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及利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为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9对籼粳稻特异插入/缺失(Ins6rtion/Deletion,InDe1)引物,对12个浙优系列杂交稻及其双亲的籼粳属性进行了InDe1分子标记鉴定,根据被检测水稻样品在多个InDe1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参考卢宝荣的方法,将供试样品分别判定为"籼稻"、"偏籼"、"中间偏籼"、"中间偏粳"、"偏粳"和"粳稻"。采用Nei的方法求算1 3个亲本间(1个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InDe1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桂君梅 王林友 范小娟 祁永斌 张礼霞 范宏环 金庆生 王建军
【目的】随着籼粳杂交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的水稻品种已成为可能。利用InDel分子标记及其成熟的技术,准确地分析品种的籼粳基因型频率、籼粳属性、品种类型与竞争优势水平,对籼粳杂交稻的育种与品种类别的甄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征集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培育的24个籼粳杂交组合和粳粳杂交组合,选用18对InDel分子标记引物,检测水稻样品在InDel位点上的粳型基因频率,判别参试品种的籼粳属性。采用neI的方法求算参试品种的InDel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InDel条带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籼粳程度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亚莉 马继武 杨晓曦 许明辉 赵丰萍
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4个、恢复系31个及其组配的3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籼粳特异引物研究亲本籼粳分化程度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8个位点上,4个不育系均以粳稻血缘为主,31个恢复系总体上偏粳,但含有不同成分的籼稻血缘,其籼性比率Pi为0~27.8%。亲本SSR遗传距离、籼粳差异与杂种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亲本SSR遗传距离与小区产量超父优势等7个性状相关显著;亲本的籼粳分化差异与百粒重超父优势等4个性状显著相关;亲本SSR遗传距离、籼粳差异与小区产量竞争优势相关不显著,说明SSR遗传距离、亲本籼粳分化差异与产量竞争优势无线性关系,但籼粳分化差异适中的亲本杂交,容易得到正向...
关键词:
滇型杂交稻 籼粳分化 杂种优势 SS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红梅 周新跃 陈杰 李海林 邱颖波 刘建丰
为探明籼型杂交稻光合特性的杂种优势,以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和杂交稻组合的光合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亲本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净光合速率,组合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气孔导度,亲本和组合间的变异系数均以叶绿素a/b比值为最小;杂交稻组合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平均数均大于亲本的平均数,有利于高光合速率杂交稻品种(组合)的选育;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具有正向平均中亲优势,其中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正向超高亲优势,胞间CO2浓度具有负向超亲优势,蒸腾速率和叶绿素a/b比值具有正向竞争优势;杂交稻组合的蒸腾速率与其父本值...
关键词:
杂交稻 亲本 光合特性 杂种优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梅 林荔辉 吴为人 周元昌 陈志伟
采用珍汕97B/秀水13的后代为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系列亲籼型不育系.以Ⅱ-32A为对照,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各不育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评价其育种价值.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性状大多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单株重是一个复杂性状,受显性效应控制.株高、总粒数、生育期和有效穗与结实率的表型、遗传、加性和显性相关均呈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育种上应注意上述性状的选择,提高后代结实率.(2)株高、主穗长、粒重及生育期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期选择有效;而单株重、有效穗、总粒数及结实率的狭义遗传率低,分离世代长,需高世代鉴定.(3)42个籼粳交F1中有18个组合结实率高于80%,...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亲籼型不育系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辛业芸 袁隆平
【目的】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亲本培矮64S和9311的遗传差异与水稻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间的关系,以探明水稻产量杂种优势的分子预测途径。【方法】应用经单粒传法获得后续世代的219个培矮64S×9311 F8重组自交系(RILs)株系材料与亲本培矮64S回交,并选用151个分布于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上的SSR多态性标记,构建回交群体RILs BCF1;构建基因组总长为1 617.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0.93 cM和含151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和自由度不等的单向分组方差两组法、三组法分析,用SAS软件ANOVA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航 向珣朝 许顺菊 杨博文 王琦 张林
选取新育成的水稻7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以及经典不育系冈46A进行杂交得到15个杂交组合,分析F1组合性状间的关系探究单株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计算出F1代产量的超亲优势,筛选39个与功能基因连锁紧密的SSR标记,来考察F1代各个性状关联的功能基因连锁标记的杂合率,并按照不同的方式建立模型并比较模型的可信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水稻单株产量主要受穗实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考虑千粒重、结实率、穗实粒数、有效穗4个性状的预测模型仅考虑穗实粒数及千粒重2个性状的预测模型参数可信度更高;由于四川地区年均日照时间短,有效穗数的提升对单株产量提升影响较小,在使用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时,不选择有效穗相关功能基因的连...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王旭春 王洪飞 郑秀平 周元昌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遗传效应控制,恢复系明恢82和明恢89可以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杂种胶稠度.杂交早稻组合F2稻米胶稠度的总平均优势和总超亲优势,均受到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控制.
关键词:
杂交早稻 胶稠度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米甲明 欧阳亦聃
水稻是我国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对世界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亚洲栽培稻包含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籼粳亚种间的远缘杂种优势尤为突出,可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籼粳亚种间的杂种育性普遍较低,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的最大限制因素。本文剖析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揭示了系列杂种不育位点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广亲和基因的产生机制,这一类基因资源可作为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桥梁",用于提高籼粳杂交稻的育性。这些理论成果促进了籼粳杂种结实率遗传改良的高效化和精准化。两系法、三系法与"籼不粳恢"、"粳不籼恢"相结合的配组模式,成为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大规模生产的重要途径。培育集绿色、营养、健康性状于一体的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是未来水稻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付安 曹黎明 储黄伟 程灿 周继华 罗小金 顾永平 袁勤 罗忠永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方法]利用Affymetrix水稻表达谱芯片分析了强优势水稻籼粳交组合‘申9A/繁31’与母本‘申9A’和父本‘繁31’在幼穗分化初期剑叶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基于生物学过程的GO(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幼穗分化初期杂种与双亲的表型已经产生了明显差异;共有2 258个基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差异倍数≥2或≤0.5),杂种与双亲均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7个,杂种与父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远多于母本。杂种差异表达基因具有多种表达模式,具有正效应基因的增强表达和具有负效应基因的抑制表达...
关键词:
水稻 表达谱芯片 杂种优势 分子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付安 储黄伟 程灿 周继华 罗小金 曹黎明 袁勤 罗忠永
[目的]为了研究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方法]利用Affymetrix水稻表达谱芯片分析了强优势籼粳交水稻组合“申9A/繁31”与母本“申9A”和父本“繁31”在幼穗分化初期剑叶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基于生物学过程的GO(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幼穗分化初期杂种与双亲的表型已经产生了明显差异;共有2258个基因在杂种与亲本之间差异表达(差异倍数≥2或≤0.5),杂种与双亲均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7个,杂种与父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远多于母本。杂种差异表达基因具有多种表达模式,具有正效应基因的增强表达和具有负效应基因的抑制表达对杂种...
关键词:
水稻 表达谱芯片 杂种优势 分子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一鸿 刘书槐 姜孝成 肖辉海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422,02428与籼、粳稻配组及籼粳交、粳籼交、粳粳交配组,其中配组包括轮回422×浙湖139,轮回422×金陵玉籼,轮回422×1126,宁恢3号×轮回422,02428×金陵玉籼,02428×测49,40316×测49,40316×1126,M-201×86A4,城特232×1126,余红一号×86-3587-2以及M-201×日本优,测定亲本和籼粳杂交稻杂种一代F1的生化指标,以探讨各组合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与育性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广亲和品种与籼、粳稻配组及粳粳交F1的POD活性在开花盛期可达到分蘖盛期的水平,孕穗期后,这些组合F1的游离氨基酸均呈下降趋势;从分蘖盛...
关键词:
籼粳杂交水稻 杂种一代 生化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旺兴 卓伟 马彬林 邹文广 韦新宇 张受刚 祁建民 许旭明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SR标记分析8个水稻不育系和12个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的遗传多样性,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获得96个杂交组合,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1)籼粳衍生系杂种后代株高、穗长和千粒重表现为正向优势,变异幅度较小;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虽表现相对不平衡,但均为较强正向优势;有效穗数表现较弱,为负向中亲优势。(2)籼粳衍生系杂种F1在SSR标记遗传距离0.25470.5660,穗长、株高、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