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2)
- 2023(6734)
- 2022(6066)
- 2021(5535)
- 2020(5075)
- 2019(11814)
- 2018(11808)
- 2017(22488)
- 2016(12766)
- 2015(14747)
- 2014(14915)
- 2013(14854)
- 2012(14174)
- 2011(12820)
- 2010(13232)
- 2009(12301)
- 2008(12375)
- 2007(11578)
- 2006(9825)
- 2005(8799)
- 学科
- 济(51107)
- 经济(51044)
- 业(32157)
- 管理(31683)
- 方法(24970)
- 企(24800)
- 企业(24800)
- 数学(22188)
- 数学方法(21990)
- 农(15626)
- 中国(13424)
- 学(12747)
- 财(12732)
- 贸(10798)
- 贸易(10797)
- 易(10501)
- 农业(9987)
- 地方(9799)
- 业经(9460)
- 制(9361)
- 和(8432)
- 银(8287)
- 银行(8246)
- 融(8101)
- 金融(8098)
- 行(7831)
- 理论(7689)
- 务(7492)
- 财务(7466)
- 财务管理(7441)
- 机构
- 大学(187889)
- 学院(186781)
- 济(73363)
- 经济(71618)
- 管理(67564)
- 研究(67345)
- 理学(57624)
- 理学院(56907)
- 管理学(55708)
- 管理学院(55384)
- 中国(49754)
- 科学(44621)
- 农(41906)
- 京(41402)
- 所(36949)
- 研究所(33935)
- 农业(33884)
- 财(33691)
- 业大(33511)
- 中心(31187)
- 江(29675)
- 财经(26707)
- 北京(25916)
- 范(24766)
- 师范(24472)
- 经(24070)
- 院(23368)
- 州(23088)
- 经济学(22532)
- 农业大学(22125)
- 基金
- 项目(124078)
- 科学(94423)
- 基金(87169)
- 研究(87011)
- 家(79054)
- 国家(78013)
- 科学基金(63531)
- 社会(52051)
- 省(49940)
- 社会科(49104)
- 社会科学(49083)
- 基金项目(46206)
- 划(42437)
- 自然(42146)
- 自然科(41082)
- 自然科学(41064)
- 教育(40368)
- 自然科学基金(40315)
- 资助(36199)
- 编号(36113)
- 成果(30046)
- 重点(28627)
- 部(27256)
- 发(26878)
- 课题(25510)
- 创(25167)
- 计划(24838)
- 科研(24350)
- 创新(23581)
- 科技(22528)
共检索到277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海涛 杨宏楠 王建强 吕文彦 曹萍 高燕 王玉 呼楠 常海龙 冯章丽
为明确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以株高有明显差异的两份材料及其F1、F2:3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性质。结果表明:株高仅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各节间长度则表现为受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其中倒1、倒2和倒4节间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倒3节间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降低株高的效应以主基因显×显上位性效应最大,主基因加性效应和多基因效应使倒1、倒2节间长度缩短,所有的主基因效应都使倒4节间缩短。倒3节间仅有显著的多基因效应,其效应值较小。株高及各节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90%,表明水稻株高的遗传以主基因为主。根据系统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庆全 穆俊祥 周红菊 余四斌
【目的】为了有效地评价粳稻等位基因在籼稻遗传背景中的遗传效应,为籼粳亚种间优良基因的利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为供体亲本、籼稻品种珍汕97B(Zhenshan97B)为受体亲本,经过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88个基础导入系,每个导入系具有相同的籼稻遗传背景,且只含有一个或少数粳稻的导入片段,每个导入系的导入片段叠加起来能覆盖整个粳稻的染色体。利用基础导入系群体进行单株产量、有效分蘖数、千粒重和每穗实粒数的数量性状基因(QTLs)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9个具有显著遗传效应的位点(QTLs)。其中6个QTL具有正向的加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王书文 邹明烈 王苏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
关键词:
千粒重,杂种优势,竞争优势,配合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坤 陈璇 杜光辉 郭鸿彦 郭蓉 吕品 郭孟璧 许艳萍 张庆滢 杨明
【目的】为探究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种植下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以‘云麻1号’和‘Dame Blanche’杂交获得的F_(2)代株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对亲本和F_(2)代分离群体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这些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F_(2)代群体中多数农艺性状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但群体中各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在3个生态环境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10%,平均变异系数(3个生态环境下变异系数之和/3)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分枝高>鲜重>分枝长>分枝数>株高>茎粗>叶宽>小叶宽>叶长宽比>叶长。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除小叶宽、叶宽、叶长宽比(叶形)3个性状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在3个生态环境下均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株高、分枝数、分枝长等农艺性状分布呈连续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0个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幅度为29.508%~82.575%,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株高>第一分枝高>叶长>分枝数>茎粗>叶宽>小叶宽>鲜重>叶长宽比,其中分枝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超过80%。【结论】在F_(2)代群体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丰富,表现出广泛的性状分离,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离特征,结论可为大麻不同用途品种选育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于爱清 李思发 蔡完其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的F10、F11、F12、F13 4个世代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异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后,共得到78个等位基因,扩增片段长度大小在100~295bp之间,4个选育世代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84~3.2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27 1~0.676 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CPI)为0.567 6~0.622 9,3个遗传参数都一致呈现随着选育世代数累进而稳定下降的趋势,表明"新吉富"罗非鱼在长期选育过程里越来越趋于纯化之中。另一方面,4个选育世代两两间遗传分化FST值为0.019 07~0.133 54,世代...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 选育世代 遗传变异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鹏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刘志鸿 李霞 李德军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群体存在2种壳色个体,简称白贝和褐贝。本研究通过近交和杂交方法建立了褐贝(♀)×褐贝(♂)、白贝(♀)×褐贝(♂)、褐贝(♀)×白贝(♂)和白贝(♀)×白贝(♂)4个家系,分别用1F、2F、3F和4F代表,每家系设3个平行,共12个家系。对各家系的卵径、幼虫的孵化率、成活率和生长性状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建立了各个家系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方程,并利用微卫星标记比较4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壳色家系间卵径大小、幼虫的孵化率、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家系4F幼虫期壳长和壳高日生长速率均高于1F、2F和3F,且差异显著(P...
关键词:
虾夷扇贝 F1幼虫 生长 壳色 遗传结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立宏 赖桂贤 滕友仁 周傲南 王浩熙
KL908与6个高秆品种杂交,根据P1、P2、F1、F2、B1、B2和部分F3世代群体株高变异的分析,证明KL908的矮生性系受1对显性矮秆基因控制。基因的表达爱品种的遗传背景影响,显性效应较弱。KL908的基因型暂定为DKDK,DK与籼稻半矮秆基因sd-1非等位。作者论述了培育显性矮生系的潜在育种意义。
关键词:
水稻 矮生性 遗传,显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日芳 李健 李吉涛 王佳佳 刘萍
本研究以人工控制条件下采用兄妹交配方式建立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近交系为实验材料,利用33个微卫星座位对近交系3个家系进行了遗传检测。统计各家系的等位基因组成,计算等位基因数(N)、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基因纯合率等遗传参数,利用基因频率计算家系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3个微卫星基因座上共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总群体平均N、H、PIC分别为2.758、0.294、0.272;3个家系的平均N、H、PIC分别为2.258、0.226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近交系 微卫星 遗传变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韩韩 董迎辉 林志华 朱东丽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泥蚶4个快速生长家系(J5♂×Z19♀、Z7♂×J26♀、S1♂×Z3♀、S6♂×Z22♀)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用筛选出的9对引物组合在4个家系共124个个体中扩增出506个位点,多态位点比例72.53%。遗传结构分析表明,4个家系的多态位点比例为51.14%~60.75%。从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反映的遗传多样性来看,4个家系的遗传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J5♂×Z19♀>S6♂×Z22♀>S1♂×Z3♀>Z7♂×J26♀。基因分化系数GST和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家系内个体间。4家系间总遗传分化指数FST=...
关键词:
泥蚶 家系 遗传变异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孟鹏 刘晓敏 王伟继 孔杰 李晓静 王清印
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对虾的40个家系共200个样品进行了家系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10对引物共产生307个表达清晰可用于分析的标记,其中189个标记表现为多态性,占总标记数的61.56%;中国对虾各个家系多态位点百分率在12.7%~34.2%之间;各个家系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0494~0.122之间,Shannon指数的范围在0.0725~0.182之间(家系水平为0.1975)。对40个家系的AMOVA分析结果显示,家系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4713,即总的遗传变异中有47.13%的变异存在于家系间,家系内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52.87%。采用UPGMA法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书星 张建国 段爱国 何彩云 保尔江 王健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阿尔泰市哈巴河及北屯地区的白杨派3个树种银白杨、银灰杨、欧洲山杨的半同胞家系子代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12对SSR引物在9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58个等位基因(A)、112种基因型,多态位点百分率是100%,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48 5,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34。基因分化系数(Fst)为0.337 1,即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33.71%的变异来自于不同树种之间,绝大部分存在于子代个体间。白杨派内种间分化程度较高,种间遗传距离为0.386~3 1.869;银灰杨的遗传变异最大,而银白杨的遗传变异最小。
关键词:
白杨派 SSR 遗传多样性 半同胞家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芳艳 李春光 刘永巍 孙翊轩 王继亮 孟昭河 徐正进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于不同选育单位的粳稻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推断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未来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选取均匀分布于水稻12个连锁群的48对引物,对来自不同选育单位的36份水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8对引物中27对具有多态,占引物总数的56%。共检测出65个等位变异,有多态性的单个引物检测等位位点数为2~5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4个。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307,变幅为0.050~0.662。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63,变幅为0.053~0.588,平均Shannon-weiner指数为0...
关键词:
粳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崔海玉 马洪雨 马春艳 乔振国 马群群 亓磊 沈盎绿 马凌波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蟹类,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及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培育高产、抗逆的优质新品种。家系选育是选择育种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应用于拟穴青蟹人工育种工作中。本研究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拟穴青蟹6个家系共275 ind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8个,其中3个家系各自在1个位点表现为单态,8个位点的PIC、HO和HE分别在0.40~0.77、0.33~0.81和0.42~0.80之间。对6个家系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家系间的固定系数FST=0.205 7,即总的遗传变异中有20.57...
关键词:
拟穴青蟹 微卫星 家系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晓东 高远镇 邓岳文 王庆恒 陈伟耀
为改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性状,2010年4月,从马氏珠母贝选育系F3选择性腺成熟个体为亲本,建立了36个家系,按照常规技术进行幼体培育和海区养成。2010年11月,从36个家系中随机选取4个家系,每个家系取样30个个体,利用13对微卫星引物进行家系遗传结构和系谱鉴别分析。结果显示,(1)13个微卫星引物在4个家系中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5,4个家系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31~0.59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74~0.507;(2)根据子代基因型成功地推断出4个家系的亲本基因型,据此鉴别各个家系;用UPGMA法对120个样本进行聚类分析,98.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范飞龙 游伟伟 战欣 骆轩 陈楠 柯才焕
在"东优1号"杂色鲍养殖群体中,实验发现了少量的黄壳色变异个体,为得到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新品种,实验通过自交和杂交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正常壳色♀×正常壳色♂(BB)、黄壳色♀×黄壳色♂(YY)、黄壳色♀×正常壳色♂(YB)和正常壳色♀×黄壳色♂(BY)4组家系,对各家系的卵黄径、受精率、孵化率、变态率、存活率和生长性状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杂交家系的杂种优势,并利用16个微卫星标记比较了4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发现,黄壳色家系的卵黄径显著大于正常壳色家系的卵黄径(P0.05),幼体壳长和壳宽在不同的发育时间里,表现的杂种优势不...
关键词:
杂色鲍 壳色 生长 遗传结构 家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