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23)
- 2023(4612)
- 2022(3930)
- 2021(3675)
- 2020(3150)
- 2019(7105)
- 2018(6926)
- 2017(13721)
- 2016(7325)
- 2015(8096)
- 2014(8363)
- 2013(8231)
- 2012(7670)
- 2011(7060)
- 2010(7101)
- 2009(6584)
- 2008(6689)
- 2007(6116)
- 2006(5524)
- 2005(5322)
- 学科
- 济(26766)
- 经济(26736)
- 管理(19189)
- 业(18732)
- 银(16394)
- 银行(16249)
- 企(15846)
- 企业(15846)
- 方法(15028)
- 行(15020)
- 制(13484)
- 数学(13004)
- 数学方法(12723)
- 业务(9236)
- 度(9129)
- 制度(9122)
- 学(9102)
- 融(9088)
- 金融(9088)
- 银行制(8017)
- 财(7177)
- 中国(6523)
- 务(5220)
- 财务(5199)
- 财务管理(5186)
- 农(5170)
- 企业财务(5020)
- 理论(4971)
- 体(4823)
- 业经(4757)
- 机构
- 大学(109287)
- 学院(106096)
- 济(39428)
- 管理(39029)
- 研究(38611)
- 经济(38308)
- 中国(36992)
- 理学(32793)
- 理学院(32353)
- 管理学(31483)
- 管理学院(31294)
- 科学(26451)
- 京(25118)
- 农(24025)
- 所(21014)
- 财(20447)
- 农业(19631)
- 研究所(19406)
- 中心(18992)
- 银(18902)
- 业大(18787)
- 银行(18095)
- 江(17022)
- 行(16824)
- 财经(16437)
- 北京(15808)
- 经(14989)
- 州(14333)
- 院(13911)
- 省(12946)
- 基金
- 项目(72516)
- 科学(56588)
- 基金(54517)
- 家(49965)
- 国家(49645)
- 研究(45929)
- 科学基金(41892)
- 自然(30368)
- 自然科(29728)
- 自然科学(29719)
- 自然科学基金(29177)
- 社会(28460)
- 基金项目(28173)
- 社会科(27170)
- 社会科学(27158)
- 省(26908)
- 划(24314)
- 资助(23861)
- 教育(21100)
- 重点(16797)
- 编号(16662)
- 部(15931)
- 计划(15622)
- 科研(14624)
- 创(14490)
- 发(14162)
- 创新(13700)
- 科技(13654)
- 成果(13472)
- 教育部(12936)
共检索到168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安宝 尤佳丽 戴利俊
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金融系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通过选取中国境内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周股价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运用Co Va R方法对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进行计量和识别,结果表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属于主要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属于次要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他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如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有跻身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潜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胡佳琪 周扬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胡佳琪 周扬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莫廷程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估计广义CoVaR模型,即将CoVaR模型的条件由q分位点下的收益率等于VaR推广至最多等于VaR。在此基础上分别度量了上市商业银行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和上市商业银行对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普遍高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而各个上市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周伟 万里欢 茆训诚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识别出系统重要性机构(SIFIs),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但还没有就如何有效识别达成共识。首先阐述MES法、SRISK法和Co Va R法三个主流的市场识别法原理与计算,在统一的DCC-GARCH模型相关性分析框架中,对它们做了理论比较。然后,以中国上市银行为样本,收集市场交易数据,用DCC-GARCH模型拟合相关结构,分别进行了中国SIFIs识别,根据各指标的理论特征分析了各系统重要性排序结果的有效性及其经济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邬佩琳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是此次危机的关键点,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尤其是系统重要性银行(SIBs)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性,而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是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关键。评估SIBs的理论框架一般从规模、关联性、复杂性和可替代性等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时要根据自身特性确定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而运用熵值法可以确定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当前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银行 熵值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葛和平 朱卉雯 严黄
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识别是防范外汇管理领域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江苏省内经营的银行机构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外汇管理领域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六个要素,构建外汇管理领域银行机构系统重要性测评的指标体系,依据熵值法给指标赋权重,根据系统重要性得分情况对外汇管理领域银行机构的系统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一是系统重要性各大类评价指标的权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资金流动性和业务规模两大类指标的权重最高;二是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梯队分布较为明显,资金流动性和业务规模两类指标得分越高的银行机构往往系统重要性也越高;三是系统重要性指标评测效果比按照业务规模等单项指标的评测效果更好,更有助于外汇管理部门识别高风险的银行机构。为此,要完善外汇管理领域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监管框架,根据系统重要性实施外汇管理领域银行机构的分类监管措施,强化对外汇管理领域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的监管要求,完善外汇管理领域系统重要性银行机构监管规则,为外汇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杜子平 李金
本文基于CoVaR方法,选取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序列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分位数回归Co Va R模型和GARCH-Co Va R模型,结合巴塞尔协议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中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进行分析。通过拟合度的优劣选取最佳模型进行实证,从而得出: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股份制或城市商业银行(如宁波银行、中信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也在增高,另外根据实证结果对分位数回归Co Va R模型和GARCH-Co Va R模型的优缺点进行相应的分析,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应的思路,并为我国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凌遥 蒋晓泉 费紫微
在CoVaR风险度量框架的基础上建立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计提机制,旨在将风险溢出与资本计提挂钩。运用Copula-CoVaR模型测算商业银行对银行体系的风险溢出效应,考虑到额外的资本对溢出风险吸收作用,在控制每一家银行对银行系统的风险溢出一致的基础上确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进而确定对应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的计提比例。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娜娜 陈超
运用Shapley值方法对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将系统性风险分配到单个银行中来度量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结果表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更具有系统重要性,交通银行虽然规模较大但Shapley值却相对较小,说明并非规模大的银行就具有系统重要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课题组
2015年11月3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更新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入选,加上此前的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均跻身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列。笔者通过分析G-SIBS的治理要求、国际大型银行实践,旨在探索我国银行业在公司治理层面适应G-SIBS新要求的对策和举措。G-SIBS监管要求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许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璞 刘轶 杨苏梅
在银行体系中,银行与银行之间存在业务往来,一家银行陷入困境时,其风险对其他银行及整个银行系统具有溢出效应。本文采用CoVaR方法,结合分位数回归技术,量化了我国上市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及单个银行对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在q=0.025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对整个系统性风险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监管部门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提供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娜 胡家琪 周扬
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识别并控制其风险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讨论的话题。本文建立了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并通过加权平均法得到各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分值,以此来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评估。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工农中建四家银行始终排在前四位,处于前两个等级的银行都是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系统重要性 指标法 熵值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强 杨柳勇
学术界对如何识别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了很多有益尝试,由于研究方法或样本不同,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在同一个框架基础上对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系统性风险贡献(ΔCoVaR)侧重于反映银行个体风险对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边际期望损失(MES)侧重于反映市场风险;系统性风险指数(SRISK)侧重于反映规模、杠杆率等银行层面的因素;指标法也主要反映规模因素。本文认为,由于规模差异较大,衡量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时,规模因素会优于其他因素,使得各种方法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即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最高。鉴于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采用市场模型法并不会优于指标法,应在指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马亚芳
从系统整体出发,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诱发机制进行分析,考察系统外部冲击和系统内部传染两种诱因作用下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银行的内部脆弱程度指标,以反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对单家银行的影响程度;并在测算系统性风险时同时考虑了相关银行和其存款客户遭受的损失,根据这两方面的损失采用夏普利值计算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以此评估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其与其他银行的关联性是影响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