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9)
2023(3683)
2022(3036)
2021(2864)
2020(2375)
2019(5284)
2018(5177)
2017(9983)
2016(5631)
2015(5980)
2014(6034)
2013(6116)
2012(5807)
2011(5385)
2010(5439)
2009(4893)
2008(4994)
2007(4345)
2006(3768)
2005(3451)
作者
(19112)
(16327)
(15887)
(15186)
(10228)
(7961)
(7190)
(6281)
(6041)
(5866)
(5664)
(5497)
(5302)
(5266)
(5265)
(4977)
(4874)
(4738)
(4688)
(4511)
(4105)
(3933)
(3887)
(3780)
(3667)
(3541)
(3521)
(3494)
(3442)
(3314)
学科
(20142)
经济(20118)
管理(16289)
(14434)
(11546)
企业(11546)
方法(9367)
数学(8150)
数学方法(8045)
(7268)
资源(5421)
(5231)
中国(5111)
(4907)
(4347)
(4130)
环境(3851)
业经(3780)
(3673)
财务(3662)
财务管理(3655)
地方(3652)
企业财务(3578)
技术(3573)
农业(3501)
人事(3458)
人事管理(3458)
理论(3442)
(3382)
银行(3360)
机构
大学(83853)
学院(82823)
研究(32476)
(29223)
管理(29025)
经济(28450)
理学(25091)
理学院(24722)
管理学(24143)
管理学院(23988)
科学(23851)
中国(23148)
(20883)
(18884)
(18612)
研究所(17437)
农业(17012)
业大(16143)
中心(14231)
(13938)
(12636)
北京(11621)
(11619)
(11483)
财经(11475)
科学院(11362)
(11198)
师范(11022)
农业大学(10734)
(10519)
基金
项目(60971)
科学(46784)
基金(44568)
(42180)
国家(41890)
研究(38536)
科学基金(34042)
自然(24470)
社会(23874)
自然科(23763)
自然科学(23752)
(23618)
基金项目(23548)
自然科学基金(23320)
社会科(22694)
社会科学(22682)
(20828)
资助(18547)
教育(17123)
编号(14273)
重点(14227)
计划(13452)
(13392)
(12947)
科技(12293)
(12161)
科研(12007)
创新(11487)
成果(11359)
(11113)
期刊
(29657)
经济(29657)
学报(21393)
研究(19841)
(18146)
中国(18065)
科学(17430)
大学(13732)
学学(12968)
农业(12520)
(10558)
管理(10009)
资源(7571)
(7410)
教育(6360)
(6141)
金融(6141)
图书(6046)
财经(5704)
业大(5701)
技术(5050)
(4979)
(4918)
经济研究(4655)
农业大学(4632)
书馆(4499)
图书馆(4499)
科技(4413)
业经(4371)
林业(4284)
共检索到119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莹莹  郑成淑  
【目的】在品种群水平和花色群体水平上分析菏泽牡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为该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方法】利用CDDP分子标记技术,对白、粉、黑、红、黄、蓝、绿、紫红、紫和复色系等10个花色群体构成的299份菏泽牡丹品种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结果】用18条CDDP引物对10个花色群体共299份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到385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68条,特异条带23条,分别占总条带的95.58%和5.97%。在品种群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有效等位基因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648、1.2569和0.2695;在花色群体水平上,上述指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莎   李冰洁   付雅琪   孔晨   杨佳维   高星   赵婷婷   王浩任   张延龙   史倩倩  
【目的】采用色斑表型性状分析和保守DNA序列多态性(conserved DNA-derived polymorphism,CDDP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牡丹花瓣基部色斑的遗传起源。【方法】利用19个色斑表型性状和CDDP分子标记对191份牡丹材料的花瓣色斑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Origin软件进行表型性状变异分析和系统聚类,采用Pop Gene 2.4软件计算分子标记多样性指数和多态性位点率等,利用NTSYS软件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绘制聚类树状图,并进行一致检测和Mantel检测。【结果】牡丹色斑表型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牡丹花瓣色斑性状发生了强变异,尤其是色斑颜色变异系数较大。表型性状聚类结果显示,紫斑牡丹与其他种或品种牡丹交集较多,且与西北牡丹品种关系最为密切。利用17条CDDP引物扩增191份牡丹材料的花瓣DNA,共扩增出401条条带,多态性位点率达到96.91%。在色斑群体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75 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12 2,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为0.332 4,说明牡丹花瓣色斑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紫斑牡丹和卵叶牡丹、四川牡丹聚在一起,三者亲缘关系较近,紫斑牡丹对现有牡丹栽培品种的色斑性状产生了较大影响,可能是牡丹品种色斑的主要来源。将表型性状聚类和CDDP分子标记聚类的遗传矩阵进行Mantel检验,得出相关性系数为0.55,表明两种聚类结果有相似之处,均能很好地体现牡丹花瓣色斑的遗传来源。【结论】紫斑牡丹是牡丹品种色斑的主要来源,卵叶牡丹和四川牡丹也对牡丹品种色斑的形成有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旻桓  姚奕平  黄宇  金晓玲  叶烨  邢文  雍玉冰  张雨朦  黄承前  
【目的】揭示江南牡丹可能的起源,为江南牡丹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晰和种质创新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筛选的 14 对 SSR 引物对 47 份资源 376 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14 对引物共检测平均等位基因的变化区间为 1.500 ~ 2.786,总体的平均等位基因为 1.797,观测杂合度(H_o)变化区间为 0.371 ~ 0.786,期望杂合度(H_e)的变化区间为 0.250 ~ 0.510,平均值分别为 0.320 和 0.560,观测杂合度(H_o)的平均值大于期望杂合度(H_e)。固定指数(F)的变化区间为 -1.000 ~ 0.011,平均值为 -0.805。等位基因丰富度(A_r)的最大值为 2.79(‘香丹’),最小值为 1.5,平均值为 1.769,基本上为江南牡丹的传统品种。江南牡丹品种中来源于湖南牡丹的品种相对其他来源的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江南牡丹大部分传统品种与卵叶牡丹显示了较近的关缘关系,其中‘四旋’‘玫红’‘轻罗’‘川红’有很近的遗传距离,整体来讲是一个较为独立的群体。‘凤丹’‘香丹’与杨山牡丹和紫斑牡丹显示了较近的亲缘关系。‘雪源红’和‘香玉’与大部分中原牡丹聚为一类,推测为早年引种至江南地区的中原牡丹品种。【结论】肉质花盘亚组可能没有参与江南栽培牡丹的起源,江南牡丹大部分传统品种有杨山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矮牡丹和四川牡丹的基因,这些种共同形成了江南牡丹品种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小改  尹伟伦  李嘉珏  王华芳  
目的研究牡丹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牡丹种质资源、培育观赏价值高的牡丹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30份牡丹栽培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共获得1123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965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6%。揭示了牡丹栽培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组引物在30个品种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这些品种的特异带型对供试牡丹品种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8对引物能将30个牡丹品种完全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牡丹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雒新艳  王晨  戴思兰  李宝琴  刘倩倩  朱珺  卢洁  
【目的】大菊品种数量众多,形态繁杂。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瓣类大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菊花品种分类和品种演化研究提供重要资料。【方法】选取涵盖大菊品种5个瓣类的150个品种,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50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0对引物共检测到清晰可重复的22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20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96.0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485和0.5154;5个瓣类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比较高,其中平瓣类最高(PPB=95.20%),桂瓣类(PPB=86.90%)和匙瓣类(PPB=89.52%)最低;瓣类类群间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田  郭俊娥  郑成淑  孙霞  孙宪芝  
利用来源保守DNA序列多态性(CDDP)标记技术,探讨50个不同花径、瓣型、花色的菊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19条CDDP引物,共产生234个条带,平均每条引物产生12.32个条带,其中211个(90.17%)为多态性条带。菊花品种间的SM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170~0.9447,平均0.7330。至少需要2条引物组合(WRKYR2和WRKY-R3)可以完全区分50个品种。UPGMA聚类结果表明,所选的菊花品种基本按花径聚类,与瓣型和花色无直接关系。研究表明CDDP技术可有效用于菊花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鉴定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琴  曾秀丽  廖明安  潘光堂  扎西  龚君华  次仁卓嘎  
应用SRAP标记对西藏特有植物大花黄牡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6对引物从5个自然居群79个单株中共检测到396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57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15%,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Ηsp)平均为0.2521;居群水平上的Ppl为31.82%,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Ho)为0.0694~0.3428,平均值(Ηpop)为0.1307。上述遗传参数表明,大花黄牡丹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多样性,5个居群中自然居群C的遗传多样性最高(Ppl=82.32%,Ho=0.3428)。据AMOVA分析结果,总的变异中有41.58%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占兵  粟建光  陈基权  戴志刚  王凤敏  龚友才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分析来自中国11个省(市)的48份青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青麻资源利用和育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利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检测青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在48份青麻种质资源中,9条ISSR引物扩增出82条带,多态条带比率(PPB)为88.89%,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0.1~3.0kb。基于UPGMA聚类,将青麻分为3大类。【结论】中国青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实验结果支持青麻起源于中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安泽山  严兴初  党占海  李闻娟  郝荣楷  赵利  张建平  
用19对SRAP引物对58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胡麻种质资源进行SRAP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9对引物共扩增出105条多态性位点,平均多态性含量(PIC)为0.47,具有较好的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国内外品种资源总体多态性不高,但国内资源比外引资源相对更具遗传多样性,且能够各自成簇,表明国内外资源之间存在遗传差异。这为研究者准确评估胡麻遗传资源,挖掘有价值的遗传组分,拓宽胡麻亲本的遗传差异以及加快胡麻育种的选择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连帅  陆平  乔治军  张琦  张茜  刘敏轩  王瑞云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国内外黍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黍稷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性状差异显著的6份黍稷种质资源对来自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的黍稷基因组SSR引物进行筛选,从而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63对SSR黍稷基因组引物,利用这63对SSR多态性引物对来自国内外的192份黍稷地方品种和野生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各试材在同一引物中的条带情况,并以此来分析试材的遗传多样性与所在群体间的亲缘关系。【结果】63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61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个SSR位点2.56个;平均Shannon-WeaveR指数(I)为0.6275,平均基因多样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菊  赵锦祥  林郑希  谢永波  陈志伟  毛大梅  周彬  官华忠  
采用53对SSR引物对水稻7组衍生品种及其亲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和标记鉴定效率分析.结果表明,53对SSR引物中47对具有多态性,占88.68%;共检测到135个等位位点,每个标记平均2.872 0个等位位点,变幅为2~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482 1,变幅为0.214 2~0.789 1,其中14对引物具有高的PIC值(>0.6).聚类分析表明,7组供试衍生品种能按来源被准确分类.比较24对引物(NY/T 1433—2007)和48对引物(NY/T 1433—2014)的鉴定效率发现,标记数增加能提高鉴定准确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金花  俞宁  
为研究我国53个油橄榄品种(13个引种驯化选育品种和40个引种品种)的遗传变异,利用SSR荧光标记技术对从甘肃的陇南、四川的西昌、广元和云南的永仁5个地点收集的107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0对引物共检测出294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在9~26之间,平均为14.7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平均为0.73(0.33~0.89)。基于Jaccard系数的NJ法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2大组,选育品种与引种品种未被分开,但大多数具有相同品种名称的材料被分在同一组中,无论是选育品种还是引种品种均具有高水平遗传多样性。对来自5个国家的油橄榄品种群体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四元  陈金湘  刘爱玉  李瑞莲  严跃文  唐海明  
以97014,BR-S-10和sGK321等14份不同类型的抗虫棉花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棉花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26对SSR引物筛选出的22对引物均能在14份抗虫棉品种(系)中产生明显的扩增差异带,共检测出97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性比率达71.1%.引物等位位点数在2~7个,平均每对引物为4.4个.利用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14份抗虫棉品种(系)的SSR数据的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14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035~1.056.聚类分析表明,14份棉花品种(系)可分为2大类4亚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牟海飞  林贵美  邹瑜  李小泉  李朝生  韦华芳  吴代东  张进忠  王趣有  潘永杰  陈忠良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威廉斯B6及其选育亲本等国内外32个香蕉品种(系)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从98对通用I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64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例为79.69%,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9.12条。供试香蕉品种间的遗传相异系数范围为0.0345~0.7500,平均相对遗传相异系数为0.0305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的32个香蕉品种(系)可分为四个类群,其中巴引103、野酸蕉和花蕉(观赏)分别为一类,其余29个品种(系)聚为一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通过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为中国粳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3对SSR多态性标记,对原产于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份粳稻地方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51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2—21,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8.2;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117—0.908,平均为0.550;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114—0.902,平均为0.523。在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等位点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