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09)
2023(14997)
2022(12975)
2021(12153)
2020(10081)
2019(23051)
2018(23186)
2017(44368)
2016(24200)
2015(27291)
2014(27356)
2013(27205)
2012(25422)
2011(23186)
2010(23424)
2009(21404)
2008(20628)
2007(18536)
2006(16600)
2005(14787)
作者
(72958)
(61022)
(60228)
(57029)
(38300)
(29411)
(27146)
(24196)
(23240)
(21673)
(20724)
(20696)
(19349)
(19346)
(18769)
(18555)
(18200)
(17839)
(17394)
(17323)
(15373)
(15245)
(14814)
(14010)
(13742)
(13670)
(13558)
(13522)
(12429)
(12195)
学科
(103427)
经济(103321)
(69697)
管理(61726)
(49154)
(46608)
企业(46608)
方法(40434)
数学(34842)
数学方法(34359)
农业(32891)
中国(29697)
地方(26718)
业经(25541)
(23410)
(21111)
(18827)
(17345)
贸易(17329)
(16905)
(16757)
技术(16166)
环境(16050)
(15909)
银行(15857)
(15276)
(15241)
(15156)
金融(15154)
理论(15058)
机构
学院(346063)
大学(344506)
(136926)
管理(135052)
经济(133821)
研究(123427)
理学(116199)
理学院(114866)
管理学(112731)
管理学院(112126)
中国(93015)
科学(79226)
(78145)
(75537)
(64087)
业大(60854)
农业(60361)
(59371)
研究所(58414)
中心(56251)
(52679)
北京(47898)
(47080)
师范(46633)
财经(46625)
(44103)
(42620)
(42415)
(40623)
经济学(38706)
基金
项目(236179)
科学(184147)
研究(171934)
基金(168758)
(148710)
国家(147399)
科学基金(124769)
社会(105845)
社会科(99864)
社会科学(99836)
(94058)
基金项目(89989)
自然(81822)
自然科(79835)
自然科学(79818)
(78950)
自然科学基金(78339)
教育(77008)
编号(71658)
资助(69121)
成果(57782)
(54856)
重点(53149)
(51188)
课题(49227)
(48626)
创新(45370)
科研(44974)
计划(43491)
发展(43186)
期刊
(160415)
经济(160415)
研究(101635)
(78409)
中国(74353)
学报(60454)
科学(55089)
农业(53552)
管理(47679)
大学(45412)
学学(42863)
(41659)
教育(39799)
(32914)
金融(32914)
业经(31142)
技术(30410)
(26141)
经济研究(22826)
问题(21845)
财经(21408)
图书(19352)
(18407)
(18172)
科技(18088)
资源(17469)
业大(17342)
技术经济(17319)
理论(16431)
现代(15927)
共检索到525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桐  李保国  陈德立  
本文介绍 Bowen比仪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基本原理、仪器安装的细节和方法的可靠程度 ,以及利用该方法进行的 5次田间试验的测定结果。对仪器记录数据的分析表明 ,该方法的系统误差在 10 %以下 ,可以用于农田尺度下土壤氨挥发过程的测定。另外 ,在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生产条件下 ,冬小麦 /夏玉米体系每次施 N后 ,土壤的氨挥发损失 (N)在 18.9~ 63.5 kg.hm-2 ,占施入肥料 N的 9.9%~ 37.0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贵桐  李保国  陈德立  
报道了利用微气象学法 (梯度扩散法 )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氨挥发的试验结果。在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夏玉米的生产实际中 ,施肥后土壤氨挥发的损失量 (N)在 18 9~ 6 3 5kg·hm- 2 之间 ,占施N量的 9 9%~ 37 0 %。氨挥发过程主要发生在日间 ,日内挥发高峰多出现在 12 :0 0~ 16 :0 0 ,并与季节有关 ,土壤施尿素或碳铵后氨挥发日间变化方式基本一致。当表层 1cm土壤的NH4 (N)下降到 2 0~ 30mg·kg- 1时 ,施肥引起的氨挥发基本结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忠宪  高玉荣  任淑智  朱江  黄玉瑶  许木启  杨宇林  段汝煦  徐锦慈  
1989年6至9月,作者利用塘沽盐场9.3公顷的低度卤水池养殖卤虫(Artemiaparthenogentica),方法是先在卤水池中培养微藻,粪肥用量450kg/ha·mon,然后接种卤虫无节幼体,密度1.5—1.7×104个/m3。试验期间投加少量粉碎过筛后的谷糠7.5kg/ha·d,谷糠颗粒直径40—50μm。试验三个月,共收获成体卤虫36743.6kg,平均单产3950.9kg/ha.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年喜  唐会联  刘若书  胡立冬  
:1 997~ 1 999年 ,在对湖南桃江县水稻主要病虫不同年度的灾变特点和病虫发生新动向调查的基础上 ,筛选出大面积稻田病虫优化防治技术 ,即县域统防 ,社区统治 ,分田施治 ,依据病虫发生的特征制定防治对策 .初步筛选出一批低残留、高防效、有利保护天敌的新农药 .采用优化防治技术与依据传统经验进行防治的方法相比 ,可节省防治费用 2 1 .31 % ,增加单产 44 0 kg/ hm2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芳蕾  张杰  李阳  张伟伟  薄其飞  李世清  岳善超  
【目的】通过两年田间氨挥发测定,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方式对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方法】该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置0、180、300 kg·hm~(-2) 3个氮肥用量,同一施氮量下副区分尿素一次性基施(UR)、尿素分次施用(URT)(基肥40%,十叶期追肥60%)以及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一次性基施(CRU)3种施氮方式,采用海绵吸收通气法进行原位测定。【结果】(1)对于施基肥后的氨挥发速率,3种施肥方式均出现挥发峰值,且UR处理的氨挥发峰值高于另外两种施肥方式,特别是在高施氮量的情况下;对于追肥后的氨挥发,只有URT处理出现峰值,且高于基肥后的挥发峰值。(2)氨挥发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等施氮量处理下,URT处理氨挥发累积量最高(2.88—36.84 kg·hm~(-2)),且主要集中在追肥期(占整个生育期的72.2%—90.4%);其次是UR处理(1.08—10.07 kg·hm~(-2));CRU处理氨挥发累积量最低(0.96—5.69 kg·hm~(-2))。(3)施氮量和施肥方式对氨挥发量的交互作用极显著,氨挥发的年间差异主要是受到施肥后的降雨影响。【结论】对于西北旱作覆膜春玉米,尿素与控释尿素掺混一次性施用方式(CRU)既能减少追肥人工投入,又能减低氨挥发损失,可作为该区域值得推广的绿色施肥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宁楼  宋磊  
分析了“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简称NAP)区内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和原因 ,阐明了NAP防止地力衰退采取的对策 ,并根据土壤肥力监测结果分析了NAP实施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 ,提出了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措施。结果表明 :项目实施 5a来 ,营造了 1 38 5× 1 0 4 hm2 的集约经营人工林 ,由于严格执行了“环保规程” ,有效地防止了土壤肥力的退化 ,土壤肥力不仅没有下降 ,而且略呈增加的趋势。项目区内热带片和亚热带片的速效氮和有机质略有下降外 ,土壤中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 7种养分呈上升趋势。项目区华北 -中原、辽东低丘岗地片 ,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逐渐增加 ,其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雪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西藏青稞农田氨挥发特性和青稞产量的影响,为探索减少青稞生产中的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在西藏青稞主产区之一的拉萨河谷农区,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增温系统模拟气候变暖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置不增温(对照,T0)、增温2℃(T2)和增温4℃(T4)3个处理。将290.25 kg/hm~2尿素(纯N 133.5 kg/hm~2)分别于播种前(4月12日)基施60%、拔节期(6月6日)和抽穗期(6月20日)各追施20%。测定不同处理青稞农田的土壤氨挥发通量以及青稞生长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计算基肥和追肥的氨挥发积累量和氨挥发损失率,分析增温与土壤氨挥发特性以及青稞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相关性。【结果】氮肥基施后,T0、T2和T4 3个处理的青稞农田土壤氨挥发通量至播种后第14天达到峰值,且土壤氨挥发通量峰值由大到小表现为T4>T0>T2;T2和T4处理基肥氨挥发周期均为26 d,较T0处理延长了3 d。于抽穗期追施氮肥后,T0、T2和T4 3个处理的土壤氨挥发通量立即达到峰值,且表现为T2>T0>T4;增温2℃和增温4℃处理的追肥氨挥发周期分别较T0处理缩短了6和8 d。在青稞整个生育期,与T0处理相比,T4处理(增温4℃)土壤氨挥发积累量和氨挥发损失率分别显著增加33.83%和33.91%,T2处理上述2个指标均无显著变化。基肥氨挥发是西藏青稞农田土壤氨挥发的主要来源。随着青稞的生长发育,T0、T2和T4处理的青稞干物质量和株高均呈增加趋势,植株含水率均呈减少趋势,分蘖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T2和T4处理的有效穗数均与T0处理差异不显著。与T0处理相比,T4处理的青稞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均显著减小,T2处理上述3个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增温与青稞干物质量、株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质量、穗粒数、产量均呈负相关。【结论】与不增温处理相比,增温2℃整个生育期青稞农田土壤氨挥发通量以及青稞产量均无显著变化;增温4℃整个生育期青稞农田土壤氨挥发通量显著增加,青稞产量显著减少。今后应从减少基肥氨挥发,调控青稞植株含水率、株高等途径提高氮肥利用率,从而保证青稞稳产、高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大鹂  
赤谷10号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例达到国家谷子品种鉴定标准的优良品种,经多年多点品比、示范,结果表明:其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较为广泛,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领导、技术人员、群众相结合;科研、推广、良种繁育相结合;技术和配套物资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措施,使该品种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鹏程  张一平  
在封闭条件下 ,利用干燥剂不断吸收土壤水分 ,研究氨挥发与土壤水分散失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有干燥剂时 ,氨累积挥发量 (Y)与时间 (t)关系符合 Elovich动力学方程 ,与土壤水分散失呈显著正相关。对不同含水量进行比较 ,散失 1g水分所引发的平均氨挥发量在土壤水分含量为 80 g/ kg时最高 (0 .0 6 0 6 m g/ g) ,水分散失引发氨挥发的极值时间出现在试验第 5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兴连  陈复兴  延文济  王玉玲  李文娃  张晓明  郭复印  
黄河流域有近百万亩的荒滩、荒地、荒水及低洼易涝盐碱地,多数沿黄地区农村经济十分落后。为了充分利用国土资源潜力,开发渔业,振兴农村经济,我们进行了本项目内容的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与方法 1.地形、气象与水文)华阴、大荔、合阳三县市从渭河平原向南北山区呈梯级上升,地势西高东低,地面平坦开阔,海拔为330—400米。气候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5—14.9℃,年平均相对湿度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白遗胜  吴琅虎  高幼兰  
本文根据仙桃、洪湖、江陵、监利四县市1986—1987两年的扩大试验,探讨该区域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技术及理论问题。条件与方法湖北省仙桃、洪湖、监利四县市地处长江中上游的江汉平原,该区域地势平坦,河湖较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八十年代初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利用低湖田开挖了成片精养池塘,面积每个10~20亩,水深2—2.5米,池坡1:3,池埂面积为水面的40%左右,部分池塘处在蓄水湖区周围,水草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然而养鱼人员大多由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兴连  管薇  陈复兴  王中乾  延文济  张晓明  明东广  
沿黄大面积低洼盐碱荒水养鱼技术研究刘兴连,管 薇,陈复兴,王中乾,延文济,张晓明,明东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西安710086)(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黄河从西向东流经九省区350多个县、市、区,为世界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平均含沙量为3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明  黎镇湘  
该文在简要介绍分层抽样的基本原理及其优势的基础上 ,介绍了ERDASIMAGINE ,利用此项技术 ,化繁为简 ,将复杂的分层抽样调查技术设计成向导式的操作方式 ,为大面积的调查提供了方便、实用、经济的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元石  李春友  李子忠  
应用时域反射仪(TDR)、中子仪和上钻法测定了农田土壤水分,并对农田土层含水量和主体贮水量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TDR测定农田土壤水分最精确且稳定性好。本文还提出了用TDR配合上钻法测定农田土壤容重的方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赖文安  陈显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